坚持“五个一” 提高能力有成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做好一日之功是很有必要的。
  一、一天一读书
  读书最怕一曝十寒。提高学生的习作文能力,首先要做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做到持之以恒。要坚持要求学生每天读10~20分钟的课外书,这样既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重点要做些什么呢?1.教师要清楚学生手边有些什么书,哪些书具有可读性,哪些书不具有可读性,要指导学生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书,读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书,读对学生立志有用的书。2.把学生引向经典。读经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字数、难易、内容方面综合考虑,如先读《朱子家训》500字,以启发兴趣;接着依次分别读《弟子规》1000字,读《孝经》1800字(可分六部分读与背诵),读《大学》1600字,读《中庸》3400字,读《论语》16000字(可分二十部分读与背诵),读《孟子》34000字(可分二十八部分读与背诵),读《老子》5000字等作为读经典难易的缓冲地;接着指导学生读《诗经》、《楚辞》等。3.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要温故而知新,如读完一本书后再选择另一本书读,不要“贪多嚼不烂”。
  二、一天一摘抄
  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每天的语文作业,除了完成抄生字、抄词语等之类的常规作业外,还要要求学生做一个摘抄。即把当天从课外书中读到的经典句段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一个完整的摘抄至少包括三部分:正文、出处、摘抄的时间。教师过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展示评比一次读书笔记。对那些博采众长、字迹工整、持之以恒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当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后,就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写起作文来,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一天一交流
  为了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教师每天要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上交流,然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一天一赏析
  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一个固定的栏目“佳句共赏”,每天安排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应该拿来跟同学们分享的句段抄在上面,让全班同学一起看,一起读,一起赏析。提供“佳句共赏”的学生要说出喜欢这段话的一个理由,其余同学可以在黑板上“大家说一说”栏目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学生曾经写过这句话:教师要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结果得到了班上很多同学的赞同。学生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给老师们提出建议,也就是希望老师们能用这句话时时鞭策自己,能够成为他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五、一天一日记
  曾国藩说过:“‘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写日记是提高学习习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低年级学生的日记,即使只有一两句话,即使只是流水账,只要能坚持写下去,总会见成效的。学生经过天长日久的写日记,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质”和“量”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的。如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写作时不会用标点符号,通篇文章只在结尾处有个句号,能让人读得上气不接下气。后来教师和家长配合,每天都要求这个学生写日记,把每天经历的一件事情或者是自己的一点想法写下来,刚开始,这个学生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可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学生每天都不得不写日记。每天学生写完日记后,家长先看,并指导他断句,第二天到学校又交给教师批改,再指导他掌握写日记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学生从写一句话到写一段话,最后到写出一篇完整的日记,不仅学会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还可以写出有质量的习作,习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基础,“写”是检验“读”的效果的最佳方法。只要做到读写结合,坚持对学生进行“读”与“写”的训练,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责任编辑:王天杰◇
其他文献
“黎老师,快来看学生送你的礼物。”  一进办公室,同班的殷老师就急不可待地告诉我一个好消息。  看着手里的礼物,暖意四起。只见小小的纸片上画了一个爱心桃,里面写着“黎老师,优+”。这是学生为我打分呢!看来我得到了学生的好评哦。  是谁的创意呢?殷老师告诉我,是郑欣小朋友。惭愧!我对她的评价却没有这样高,只是偶尔在她的作业上批过“优”,而她竟给了我一个“优+”!  记得以前有学生说郑欣买垃圾食品吃,
期刊
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教学是数学六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有效突破这个难点?笔者认为,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资料链接”“精心设问”“数形结合”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中理解算法算理,构建解题模型,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期刊
回归本原的价值审思  2011年12月28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出台,随后,各大版本数学实验教材也相继修订并推广使用,这在一定程度表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向学科本身回归,是这一阶段比较鲜明的特征。也就是说,数学课要更加具有“数学味”,数学学习要能充分地显示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这种回归可以看成是对前一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修正。《人民教育》记者李帆曾发表过这样的评论: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圆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较深入地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由学习直线图形扩展到学习曲线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
期刊
一、引言  十年前,我曾执教过“圆的认识”一课  (以下简称旧案),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  评,当时颇为得意;十年后的今天,我按照新的理念又一次上这节课(以下简称新案)。我对二者进行了对比,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了便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下面将两次的教学简案呈现如下:  二、旧案与新案  教学目标:  [旧案]  1.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圆,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  2.会用圆规画圆。  3
期刊
这几天孩子们的举动异常怪异,他们课余时间爱好起画画来,多了一些贝壳之类的小饰品,我以为是美术老师布置的任务,就没太在意。  到了农历四月十日这天,我一人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组地到来办公室。当他们羞羞答答地把那张画递过来,快速说完一句:“老师,祝您生日快乐!”愉快地笑着跑跳着离去时,我才猛然醒悟:今天是我的生日啊!  第二天黎明时分,天还没有全亮,我还蜷缩在暖暖的被窝里,又被学生叫
期刊
远远的望见一张润心的笑脸,映在一袭鹅黄的外衣上,像盛开的向日葵花盘,使整个房间变得温暖。等她平和静澈的目光递过来向我问好时,我才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教师都当面亲切地叫她“红姐”,甚至年纪稍长一些的教师会喊她“小红”。一头短发的她,显得干练时尚,充满活力,初次见面的人绝想不到她是一位已经拥有28年教龄的资深教师。  她就是泸西县中枢小学现任校长胡红。  1988年从昆明师范学院毕业后,胡红被分配到圭山煤
期刊
教育部2013年6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文件,为全国中小学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批准了30个实验区,进入了评价改革的攻坚阶段。鹿城小学虽未列入评价改革实验区,仍大胆迈出改革步伐,于2013年9月大胆推行新的评价改革,自主研发了“鹿城小学素质教育评价系统”。评价体系从师德表现、专业能力、职业表现、学生培养、工作量及出勤、学生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对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语言文字表达的密码,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建构出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密码,在深度阅读中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开发,构建口语与书面语言之间的通道,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期刊
几何直观是利用动作、图形洞察数学本质的一种方式,既有形象思维的特征,又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它可以通俗、生动地揭示数学的本质,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利于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促进数学理解,提高思维转化能力。那么,如何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的思维从晦涩走向简约呢?  一、借助动手操作,让思维从抽象走向直观  动手操作是一种以“动”促“思”,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的有效形式。因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