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以读为本” ,追求语文本色;立足言语形式,张扬语文意识;注重迁移,回归语文實践。一句话,要让语文课回归本色,就要抓住“语言”这一核心点。
【关键词】言语形势;语文本色;语文实践
一次,我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上的是新授课《都市精灵》,感触较深。听完课,让人感到,这节课 “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这是一节把语文当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重视语言教学的“本色”课。
开始,教师出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都市精灵”的含义;2.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增强人们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在解题、检查词语后,老师安排了这样几个板块:走进都市,寻找精灵;走近作者,体会感情;回望都市,倾听心声;尊重精灵,关爱精灵。
在“走进都市,寻找精灵”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描写精灵的句子并结合具体的词语,说说这些精灵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结合语境对句子从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体会作者的感情。学生找出,描写喜鹊嬉戏的景象:“成双成对”,“成帮成伙”,“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 ,充满“生机和欢快”; 海鸟捕鱼时,“腾空、滑翔、抿、射、钻”写出海鸟矫健的身姿;“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意思是人鸟共存、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 学生讨论后得出,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北京鸟少的“担忧、惋惜、同情”,对昆明、上海、旧金山鸟鱼兽多的“羡慕、佩服、向往”。学生通过不断从文章中找词句,反复的朗读、讨论,品味了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节课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环节,请学生 “以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没有自己的标志性动物,请你以信的形式,运用本文观点,向我们的市长反映意见,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人们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将语文从“小”课堂引向“大”社会,语文的功能得以延伸。
这堂课朴朴实实,虽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听课后让人回味。老师对教材的钻研、把握,对语言的深入挖掘,紧扣文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味到语言背后的内涵、魅力,这种教学真真切切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厚江老师讲,“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尤其是重视朗读,抓住了“语言”这一核心点,通过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本色”课。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触摸语言,通过反反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很好地落实到这一点。他让学生同桌接读、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以这样的方式朗读还可以突出要积累的好词佳句。同时,王老师还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会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沟通。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才能领悟文本的内涵,感悟生命的真谛。
“洗尽铅华见本色”,语言的学习是语文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语文学科是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基本教学目标的,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语文学习要回归言语层面,叩问生命本真。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如老师让学生体会海鸟捕鱼时 ,“腾空、滑翔、抿、射、钻” 动词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海鸟的灵活与矫健,体现出作者的羡慕与向往之情;“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语,极具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人们对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美好意愿。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不能一味追求热闹,应该有“投石击破水底天”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思考的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解读,达成阅读的高质量。光思考还不行,还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这个载体,语文课堂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课堂上,王老师做到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相对地少了一点灌输,多了一点启发;少了一点讲授,多了一点思考和活动。通过探究作者的观点成因和态度倾向,让学生了解现代某些都市的缺陷,明白“都市中人与鸟兽共处,才能优化生活质量”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更深地懂得环保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的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回归本色,就要抓住“语言”这一核心点。
【关键词】言语形势;语文本色;语文实践
一次,我听了王老师的一节课,上的是新授课《都市精灵》,感触较深。听完课,让人感到,这节课 “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过程清清楚楚,教学方法简简单单,教学效果实实在在”。这是一节把语文当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重视语言教学的“本色”课。
开始,教师出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理解并说出“都市精灵”的含义;2.品味文章形象生动的语言;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增强人们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在解题、检查词语后,老师安排了这样几个板块:走进都市,寻找精灵;走近作者,体会感情;回望都市,倾听心声;尊重精灵,关爱精灵。
在“走进都市,寻找精灵”环节,老师要求学生找出作者描写精灵的句子并结合具体的词语,说说这些精灵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学生读课文,找句子,结合语境对句子从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体会作者的感情。学生找出,描写喜鹊嬉戏的景象:“成双成对”,“成帮成伙”,“跳来跳去,飞来飞去,叫来叫去” ,充满“生机和欢快”; 海鸟捕鱼时,“腾空、滑翔、抿、射、钻”写出海鸟矫健的身姿;“绿草地上漫步着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伸着小胖手给大鸽子喂食”,绿草地、白白胖胖的大鸽子、小孩子们的小胖手,画面传达的意思是人鸟共存、环境优美、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 学生讨论后得出,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北京鸟少的“担忧、惋惜、同情”,对昆明、上海、旧金山鸟鱼兽多的“羡慕、佩服、向往”。学生通过不断从文章中找词句,反复的朗读、讨论,品味了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这节课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学习活动环节,请学生 “以我们生活的城市还没有自己的标志性动物,请你以信的形式,运用本文观点,向我们的市长反映意见,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人们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保护环境、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将语文从“小”课堂引向“大”社会,语文的功能得以延伸。
这堂课朴朴实实,虽然没有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听课后让人回味。老师对教材的钻研、把握,对语言的深入挖掘,紧扣文本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味到语言背后的内涵、魅力,这种教学真真切切地提高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厚江老师讲,“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就是要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学习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的”。这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方式。尤其是重视朗读,抓住了“语言”这一核心点,通过开展语文学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节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的“本色”课。
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追求语文本色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要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先决条件是让学生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触摸语言,通过反反复复地诵读,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学会语言的运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很好地落实到这一点。他让学生同桌接读、师生接读、男女接读等多种方式朗读,以这样的方式朗读还可以突出要积累的好词佳句。同时,王老师还抓住重点段落,以句式引导,段式引路,启发学生填补空白,组织语言,训练能力。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会读书,用心去读书,在读书中进行心与心的交融,灵魂与灵魂的沟通。要让学生进入读书之境,融入作者的心境,才能激起共鸣的火花,才能领悟文本的内涵,感悟生命的真谛。
二、立足言语形式,张扬语文意识
“洗尽铅华见本色”,语言的学习是语文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课堂教学也就彻底偏离了轨道。语文学科是以教材的“言语形式”为基本教学目标的,这就从理论上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语文学习要回归言语层面,叩问生命本真。
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如老师让学生体会海鸟捕鱼时 ,“腾空、滑翔、抿、射、钻” 动词的运用,很好地表现出海鸟的灵活与矫健,体现出作者的羡慕与向往之情;“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语,极具视觉冲击力,体现出人们对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美好意愿。
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课堂不能一味追求热闹,应该有“投石击破水底天”的精神,让学生在有思考的阅读中形成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解读,达成阅读的高质量。光思考还不行,还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
三、注重迁移,回归语文实践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和心的交流,是生命和生命的对话,语文课堂要引导学生超越文本,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
语文教学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这个载体,语文课堂更应该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训练。课堂上,王老师做到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这样的课堂相对地少了一点灌输,多了一点启发;少了一点讲授,多了一点思考和活动。通过探究作者的观点成因和态度倾向,让学生了解现代某些都市的缺陷,明白“都市中人与鸟兽共处,才能优化生活质量”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更深地懂得环保的重要意义。
在语文的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回归本色,就要抓住“语言”这一核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