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书院课艺》中“中西学”问题分析

来源 :教育界·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已对“中西学”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六合丛谈》《中西聞见录》《万国公报》。特别是《格致书院课艺》(以下简称《课艺》)包含众多“中西学”内容,代表当时知识分子对“中西学”的掌握程度。为什么《课艺》关注“中西学”内容?《课艺》关注何种“中西学”内容?其对后世有何影响?文章基于以上问题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格致书院课艺》;西学;中学;问题分析
  一、《课艺》中关注“中西学”的原因
  《课艺》中对西学价值的推崇是关注西学问题的主要因素。第一,《课艺》中将西学当作分析问题的手段。例如蒋同寅通过“确究源流”,得出“论西学格致与大学之格致之相合”的结论[1]7。叶瀚为“明学之异同,辨其优劣”找到了突破口。同样,车善呈也持这种观点:“顾究其学而不辨其学之宗旨是非,此何异食而不知其味者,亦安能辨其美恶之所在哉。”第二,《课艺》中将西学当作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车善呈认为通过“精夫始事原由,继事节目,终事功效,层层推敲”,可以对“格致学”达到“自无隐情,而致功易于反掌”的程度[1]104。车善呈还认为如果不能“固穷源竟委”,则“恐习其事者,或不究其学,终非自强之计”[1]95。
  《课艺》中,答题人的身份背景为答题人关注西学起到辅助作用。第一,就教育而言,在22位答卷人中,有3位拥有留学经历,分别是赵元益、钟天纬与叶瀚,外出经历为他们亲历西学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其余答题人较多肄业于当时上海格致书院,例如葛道殷与许克勤,接受到了先进的西学课程。第二,就工作而言,答题人中拥有撰写西学书籍的经历,例如彭瑞溪撰写《算炮解法一卷》一书,杨毓辉撰写《中西权度合数考一卷》一书。陈汉章1890年著述《古医考》,将中西医学知识进行整理,即“爰起上古下迄战国,取古籍(医学典籍)之确实,按名证引所出……不独为江、魏、李三家书补其朔也”[2]。第三,就家庭而言,蒋同寅则较为特殊,其父亲是传教士慕维廉(William Muirhead)书籍翻译的代笔,而慕维廉早期翻译过较多科学史书籍,故蒋同寅很可能接触了西学书籍。
  二、《课艺》中关注的西学问题
  《课艺》对西学问题方面的论述与当今的观点有相似之处,凸显出晚清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识水平。
  《课艺》对中学源流的认识。在医学方面,许克勤认为中国医术“导其源”即带有传承性,黄帝尝百草,伊尹箸汤液,后有轩岐、灵素与俞跗等良医,到春秋时期扁鹊“剖胸探心”,至东汉华佗精于针药,张仲景尝试用赤饼开胸。叶瀚对汉之后的中国医学史进行了论述,认为晋唐时期以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与王熹的《外台秘要方》为代表,宋元以来又产生了名医四大家:张元素、刘完素、张从政与李杲,明代罗武林与朱丹溪则皆呈宋元医学。
  在算学方面,彭瑞熙认为“河图寓加减之源,洛书肇乘除之祖”。刘瀚清在《河图洛书说》一文中提及“图书(河图洛书)为数学之原,算学之自昉”,同时认为“图书……中国格学致之缘起”[3]。(格致书院考课制度从1886年起,到1906年止。《格致书院课艺》为1886-1895年考课内容汇总。然笔者偶然所得《格致课艺新编(卷二)》一书部分内容,发现为1902年的考课内容,故将现有资料关于科学史的内容填补到文章中。)
  在天学方面,车善呈认为地动说在中国发端于《羲经》天与日月皆动,历经春秋《虞书》星象之说,汉代“地以右旋”著作《尚书考灵曜》《春秋元命苞》与《河图括地象》的发展。持相同观点的彭瑞熙,在论及天学发展时不仅提及上述著作,而且补充车善呈所论,提及战国时期的《楚辞·天问》与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认为“天为圆,有九重”这一发展状况。
  《课艺》中对于西学与技术关系的讨论。孙维新认为西学是技术的根本:“重学为权衡之本,机器之根,近则有用于制造工程。”“天文地理化电光热诸学格致之理也,技艺武备之学格致之用也,末也。”[1]92西学指导技术的实施:“天学为航海之标准。”[1]67车善呈认为西学技术互为补充:“艺学技能皆能资以,增长知识,开拓心思……为格致之实用者。”[1]96同时他认为如果详于“器用法则”略于“本本原原”,则会茫然而无所得。
  《课艺》中对西学独立性及使用问题的讨论。答卷人承认西学拥有独立属性,例如在讨论电气利弊时,车善呈认为电气本身并无害处:“电气资以利用,其书本无可訾议。”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王韬,他在评卷时认为电气具有双面性的特征:“电气足矣杀人,西国用之其利。”然而就电气使用这一问题,二者又产生分歧:车善呈认为中西在“人情物理”及“风土人物”两方面不同,故不能不避其毒害;而王韬则批评了这一观点,认为“此毒天下,民从之能善用之,亦复何害”。从中显示出答卷人已经开始注意到合理利用西学这一问题。
  《课艺》中对西学实验的关注。钟天纬认为“西医诊视之法,日出不穷”,具体而言,主要有“用听”“用器”“解剖”三种方法。“用听”为“听法以知心肺之病”,“用器”为“测肺之容器多寡,测脉之迟速”,“解剖”为“剖验其脏腑血脉,究其病由”[4]114。
  三、《课艺》对后世的影响
  对晚清科举考试题目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展的目的是培养一批“格致、测算、火轮、机器、兵法、化学等科目”[5]的新式人才,但传统的科举制度仍以“四书五经”为考试范围,所以在两者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课艺》每次课题公布后,都引起了广大士子的积极参与,掀起了研究学习西学的热潮,而且因为考课所形成的舆论也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晚清科举史上的增设算学受此一定的影响。例如1902年湖南乡试中命题“中西算学异同,以中学驭西学”[6]13,来自《课艺》中有关于中西格致学异同的讨论;1887年福建乡试中考题“格致之学中西异同策”[6]13与1887年的格致书院考课中的考题“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基本一致。
  对晚清科举考试形式的影响。自1902年科举改革起,科举的内容和方式均发生了改变。例如在1902年举行的乡试、会试中,第一场考试内容为中国政治史,第二场考试内容为西洋国家的政治艺学策,最后一场内容仍以“四书五经”为主。清廷按照此政策先后举行了两届乡试和两届会试。《格致书院课艺》以西学为内容、以策问为形式的考课为大众所熟知之后,其选题内容和应答方式无疑对当时的科举选士制度造成了冲击。因而清末新政之后,在业已形成的社会舆论和考试内容要求下,用策论的形式替代八股文便成了自然之举。
  总而言之,《课艺》代表了晚清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识水平,而通过对《课艺》内容的分析发现,晚清知识分子对西学的认识水平虽然粗浅,但为国人学习西学打开了风气,成为日后西学发展及传播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上海图书馆.格致书院课艺(卷二)[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陈汉章.缀学堂初稿(卷四)[M].上海:商务印书馆,1900:37.
  [3]潘慎文.格致课艺新编(卷二)[M]上海:上海格致书院,1903:3.
  [4]上海图书馆.格致书院课艺(卷四)[M].上海:上海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5]张喜桃.晚清进士籍贯分布及分流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7:10.
  [6]艾尔曼,蒋劲松,庞冠群.从前现代的格致学到现代的科学[J]中国学术,2000(02):1-43.
其他文献
从审美教育的角度把握音乐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了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形成对幼
新课改的施行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反思和洗礼,它对中学历史教师的角色地位提出了新挑战。新课程中历史教师角色有哪些转变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建立教师备课网络,优化实践环节,营造发现式的学习环境。同时运用现代媒传法,优化计算机课堂教学。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而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毕业以
为了实现国家、社会、家庭对下一代的期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让孩子更多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应该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让孩子在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提升游戏的有效性,培养幼儿自我探索、自我学习和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師应当关注区域活动的有效性,提升区域活动的学习价值,从而提升幼儿的智力水平,促进幼儿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有效性;教育功能  一、灵活设置活动区域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教师要开展适合幼儿的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孩子的心理特征正由集中的注意力向极强的表现欲转化,大多数孩子希望自己的表现能够被老师认可、赞扬,所以当他们得知熟悉课文之后,就会有机会得以施展,必定个
有效学习一定是有价值的学习,对学生有用的学习,是针对学生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的学习。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