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十大古榕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86491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州森林公园“榕树王”
  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在福州城乡,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到处都有,虬枝苍劲、饱经风霜的数百年古榕也不罕见,古榕、巨榕、奇榕……多了去了。但论起知名度,还是要算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八一水库北岸的大榕树。这株大榕树是公认的福州“榕树王”。
  这株“榕树王”,围径10米,要6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合抱。树高20米,远望像一座翠绿的山。“榕树王”树龄940多年,占地2亩,冠幅1330平方米,树下可容千人乘凉,为福州榕树之最,名列福州四大树王之首(其他还有鼓岭柳杉王、五一路樟树王、仓山贝壳杉王)。
  由于这株榕树冠幅广大,又立在水库边的空旷草地上,无遮无挡,树型壮观,所以最经常被选中,作为福州榕城的象征。
  这株属福建省一级古树名木的“榕树王”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就是全树好像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隔年轮流落叶。也许这榕树原来就是两株,后来合二为一,长成一株。因其体内基因的“生物钟”不同步,所以树叶的凋荣也不同时。
  榕树,是建城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象征。据统计,自宋朝福州太守张伯玉提倡“编户植榕”以来,福州目前保护完好的百年以上古榕树还有600株左右。
  这株“榕树王”,相传是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编户植榕时种下的。张伯玉是闽北建瓯人,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调到福州当知州。到任后,经过调查,下令编户植榕绿化,并带头在衙门前种了两株榕树。宋熙宁年间,程师孟在福州做地方官时,也要百姓多植榕树。从此以后,福州绿阴满城,暑不张盖。
  榕城第一古榕树
  在福州市鼓楼区省府路省府大院旁,有一条纪念民国时期福建省省长、肃威将军萨镇冰的肃威路。路中段有一座建于北宋治平年间(公元1064年~公元1067年)的裴仙宫,供奉着“非衣真人”裴仙师。裴真人实有其人,俗名周简洁,原是北宋英宗时福建督署衙门幕僚,生前辅政多施恩于民,勉人为善,宋英宗赠以非衣(毛衣),后弃官学道,称“非衣道长”,及至道成,于督署大榕树下羽化,道众景仰,拜为裴仙师,建“仙爷楼”于督署衙内大榕树旁,以作纪念,民国时扩建为“裴仙宫”。
  这裴真人据说有“呼风唤雨”和“抵御祝融君”的神力,为各商行店铺争相供奉,渐成为商家保护神,被福州工商界所信奉。连带着他选择羽化的大榕树也被蒙上了一层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这棵传说中有千年树龄(实际树龄是400年)的古榕高22米,胸围径14.44米,冠幅28米,是福州乃至福建省迄今为止已知胸围最大、主干最粗的古榕。1997年秋,福建省委原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席伍洪祥为古榕题词“榕树第一古榕树”,奠定了它“福州第一榕”的美名。
  这棵胸围位居全省首位的古榕,树冠却不及普通榕树,原因就在于它的生存环境。裴仙宫是从当年的省府大院拆分出来的,在这寸土寸金的地段,遍布着众多的机关单位。1995年,当时的福建省轻工厅未经规划部门批准先后四次擅自在古榕周边地段大面积施工,施工范围延伸到距古榕一米处,侵入树冠8米的地方,严重损坏了古榕的根系,限制了古榕的生长。
  围绕着这株古榕,还有一则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小故事。某日,有一架日军飞机轰炸福州,正在树下纳凉的人们来不及躲到防空洞内,只好在树下躲避。轰炸结束后,人们发现一枚未爆炸的炸弹竟然挂在树的一个枝丫上。大家纷纷说,要不是古榕显灵,树下的人都会被炸死。这也让周边的居民将古榕视为神灵,爱护备至,钟爱有加。
  马尾“中国塔榕”
  “中国塔榕”是一株红榕,树皮色红,没有气根,是福州马尾唯一的一级古榕,见证了福州船政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见证了马江海战等福州历史。
  古榕是怎样得名的呢?据说当年曾有荷兰商人驾船向中国驶来,经过漫长的航程终于接近海岸线,远远看到福州马尾高高的罗星塔,他们高兴地大叫:“看到中国塔了!”后来,古榕就被园林专家命名为“中国塔榕”。
  这株红榕相传是清末“西北王”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学堂时所植。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来到福州,看到马尾树木稀少,经了解得知榕树很适合福州气候,于是就在罗星塔旁亲手植一株红榕来倡导种树;同时左宗棠也认为马尾适合开办船政学堂,发展水师队伍。从此马尾遍植榕树,船政文化闻名于世。相传著名翻译家林纾在这株红榕下与朋友相对而坐,望着榕枝随风摇曳、婀娜多姿,不禁想起了去世的妻子,落下了相思泪。
  于山“寿岩榕”
  “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人生目标。福州有许多像“寿”、“福”这样的单字榜书摩崖石刻,尤其以“寿”字为最,在鼓山喝水岩旁、观音亭前,在乌山霹雳岩侧都有,还有一处是在“榕城三山”之一的于山。
  于山的这个“寿”字刻在有“于山第一峰”之称的“补山”上,字高2.23米,宽1.26米,行书,南向,旁署“道光乙末年秋日、奎联”等字,是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秋天,一个叫奎联的满人所题。
  丰润饱满的“寿”字占据了岩石的大半部,字旁是一棵盘根屈干于悬岩峭壁上的古榕,二者重叠交缠,一起组成于山上一道极为靓丽的景致。传说,这个“寿”字就是奎联为这棵榕树祝寿而写。而这棵伟岸苍劲的古榕也因为这个“寿”字成为了一棵吉祥树,并得了一个雅致的名称——“寿岩榕”,它所依附的岩石也被称为“榕寿岩”。寿岩榕、榕寿岩,榕以岩名,岩以榕显。岩围榕、根裹岩,榕盘岩错,岩抱榕附,这大概就是它二者之间的写照吧。
  寿岩榕也叫“寿字榕”,它有380多年的树龄,高30米,胸围径9.1米,冠幅达到40米。它的西侧可以看到白塔,东侧则是后来成为福建事变展厅的“补山精舍”。它生长在岩隙中,垂须盘错,枝柯苍虬,绿荫覆舍,根生石隙,站在它正前方6米处,可见岩石旁的三个躯干构成一个五官俱全、极其形象的“龙头”,嘴边垂落的树须,就是传说中的“龙须”。石旁的树根错落有致地重叠交缠在一起,又有点象是凤尾,所以有人说它生得“龙头凤尾”。它的枝叶有三分之一覆盖在岩顶的补山精舍上空,剩下的三分之二则伸向岩下的挹翠园,状若悬岩菊,亭亭如盖,翠绿葱茏,与补山、平远台、补山精舍一起构成古建、书法、树根艺术的统一体。   华林寺古榕
  上了一定年龄的福州人一定还记得,当年华林路未扩建的时候,华林寺外的华林路旁有一棵古榕,它默默无闻地站在华林寺西南墙外,警察岗亭就在树下,当年的长势并不是很好。
  1986年,华林路道路拓宽,华林寺古榕被移至省政府正门前的环岛中心,也就是华林路与八一七路终端交汇的丁字路口。经过这次移植,老树焕发出新春,长势喜人,并且越长越大。现在,躯干粗大,枝桠磅礴,加上气根的支撑,犹如一座绿色的丰碑,威武中透出刚毅、刚强和刚直,大有独木成林之势。
  华林寺古榕围径6米,高度22米,冠幅直径近30米,相传为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建华林寺时所植。古榕郁郁葱葱,盘根错节,蔚为壮观,离地后分为3叉,东北向枝干断裂枯死后,朝南和朝西北方向粗壮的枝干往上延伸,枝桠盘错,托着碧绿的树冠抱成一团,呈蘑菇状,整体树身略向西北倾斜。从树枝上向下垂挂着“气根”,多达百条,大的像麻花,数条相抱,形成“根柱”;小的像胡须,悬挂半空,随风摇曳。三根盘口大的气根,从西北方向粗壮的枝干下长出,与主干保持3米-5米的距离自然落地,支撑着树冠的重压,成为“大根柱”。这样,整个古榕,根柱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遮天蔽日。从远处望去,仿佛一把绿色的巨伞,为烈日下来往华林路、古屏路密集的人们带来一潭凉意。又像一个绿色的围屏,告诉人们,福州城市的中轴线——八一七路就到此为止了。
  朱紫坊河沿“龙墙榕”
  “龙墙榕”位于福州鼓楼区安泰河畔朱紫坊26-28号门前。树高约30米,胸径5.5米,老杆虬枝,树叶浓密,榕阴郁郁。主干离地面约3米处由巨大的榕树裸根及丛生的须根盘缠形成一堵墙。“龙墙”呈西高东低走向,绵延近10米,东端高于地面1米多,西端上扬,宛如蟠龙腾跃。
  据说此处河沿原来有一堵矮墙,榕籽掉在墙上发芽生根,迅速成长。千百年来日晒雨淋,墙体风化,空间被顽强的榕树根挤占、替代,如今龙墙树根底部尚衔着数块宋砖。为保护古榕,园林部门在“龙墙”旁围以铁栏杆;在南侧建8米高的混凝土支架支撑老树干;用水泥管保护二束飘向民居前门的须根,数年后须根长粗又是一景“门形榕”。
  龙墙榕荫及安泰河两岸。安泰河是福州古城的重要河道,《榕城景物录》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肆歌楼,箫管从柳荫榕叶中出。”可见当时安泰河可与南京秦淮河媲美。
  高宅香积寺“甲天下榕”
  福州南台岛建新镇的高宅村,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全村河港池塘密布,小桥流水潺潺,鱼虾肥美,禽鸟啼鸣,水果四季不断,香花遍地盛开,呈现一幅幅江南水乡的美景。高宅村的古老榕树群,有13棵被福州市园林局列为一、二级保护名树,有“高宅榕树甲天下”之称。其中有棵红皮大榕树,属珍贵榕树品种,树龄已达千年,当地村民称其为“甲天下榕”。
  甲天下榕原先位于乌龙江畔,后因沿江建设三环路以及楼盘,便远离了乌龙江岸。榕树径围9.35米,高20多米,冠幅50米,分叉极多,枝繁叶茂。树形独特,有的盘根错节,有的交缠扭曲,有的如龙蛇爬行,有的笔直伸向前方,分分合合,妙趣横生。榕树一半原先伸向乌龙江,是乌龙江一景,另一半遮住高宅码头和村庄公园,是村民夏季纳凉的好地方,也是福州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甲天下榕是高宅村的风水树,也是香积寺的风水树。建在大榕树下的香积寺,四面红墙,山门有廊,门顶竖匾:“古迹香积寺”。山门红漆,绘有门神,门联:“浏览千江有水千江月,仰观万里无云万里天”。寺前殿为戏台、酒楼、环廊,戏台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引笑,装古人装今人装古装今人装人”。香积寺建于清初,重修于清道光庚戌年间,古朴庄严,香火鼎盛。
  林浦泰山宫“宋帝榕”
  林浦村是福州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林浦村泰山宫——宋帝行宫前平埕的东西两侧,生长着两棵古榕树,苍老遒劲,四季常青,树冠庞大,绿荫蔽地,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两棵古榕地理位置特殊,常年忠实地守护在宋帝行宫前,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宋帝榕”。
  南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失陷,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在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等护卫下于三月间辗转来到福州,从邵岐码头登岸,驻跸林浦平山阁,屯兵于平山。五月初一,年仅11岁的赵昰在陈宜中等的拥戴下在福州城内垂拱殿(原大都督府衙署)登极,称为瑞宗,改年号为“景炎”,加封广王赵昺为卫王。未几,文天祥等又自温州至,福州一时成为南宋朝廷抗元救亡的中心,历史在此演绎了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抗元斗争故事。
  泰山宫位于林浦村东北隅,平山之东,与鼓山隔水相望。宫外护墙耸立,大门上青石横匾,刻有“平山福地”四个苍劲的楷书。明朝初年修建泰山宫时,为了增添宫外景色,人们在平埕东西两侧种植了这两棵榕树。古榕经历了500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两棵古榕树高均达22米,胸围约7.8米,树径达2.5米,冠幅直径达25米,犹如孪生兄弟一般。两棵古榕因沾上了宋帝行宫的灵气及凭借自身树貌俊俏等优势,被评为福州“十大古榕”之一。
  盛夏时节,每当夕阳西下,林浦村的老老少少都会三五成群聚集在榕树下纳凉,讲述那遥远的故事,年复一年,代代相传。
  望龙台“三宝榕”
  三宝榕屹立在闽江公园北园望龙台三宝寺南侧江边,枝干一半伸向闽江水面,一半护持着寺庙屋顶,树姿伟岸壮观。树高约13米,冠幅直径30多米,围径6米多,树龄百年以上。古榕根部即长为三叉,分别朝北、东南、西南三个方向伸展。各叉径围5米至7米不等,且都在离地1米~2米高处各自分三叉。老干虬枝,树叶浓密如盖,就像一把斜插的巨伞。
  古榕下的三宝寺,庙宇不大,不过400多平方米,但风景这边独好,正如大殿上门联所云:“三宝临闽江碧水清风修身清境”。现有建筑为上世纪末修建闽江公园望龙台时重建。
  原有小庙为西禅寺和尚兴建,始于何时无考。名称由来,一是该地原名为上浦乡山坡地,“三坡”与“三宝”福州方言谐音;二是庙前的这棵巨榕分成三叉,貌似三棵大树,“三宝”为福州方言吉祥语。
  修建公园和新村改造时,村民将上浦境齐天府,以及三奶庙移此,三者合并成当地的多神庙。中殿为三宝寺,供如来佛祖。东殿前与西殿后供火眼金睛齐天大圣诸神。西殿前为三奶庙,供临水夫人及林、李两谊妹,奶三十六婆官。
  有赖于古榕庇荫,到榕树下歇息的游人络绎不绝,徐徐清风带来江面水气,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归。
  杨桥路“双抛合抱榕”
  冰心先生在《我的故乡》里感叹道:“故乡的‘绿’最使我倾倒!……其实最伟大的还是榕树。它是绿油绿油的,在巨大的树干之下,它的繁枝,一垂到地,就入土生根。走到一棵榕树下,就像进入一片凉爽的丛林,怪不得人称福州为榕城。”而名列福州“十大古榕”之一的“合抱榕”就在离她少年时的故居不远处。
  “合抱榕”由两棵组成,前一株胸径1.43米、高24米、冠幅28米,后一株胸径1米、高20米、冠幅12米。它们均为细叶榕,是福州榕树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树种,盘根错节,根多且深,在地下有树根,在空中有气根,气根触地,根又生根,根深蒂固,生生不息。
  说起“合抱榕”,还有一段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它与故事的另一个主角——“双抛桥”,一起组成福州闹市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话说旧时有王公子与陶氏女相亲相爱,誓结连理,不幸被恶霸破坏,不得如愿,为反抗万恶的婚姻制度,乃于月高风黑之夜,双双投河殉情,后来河的南北两岸各长出一棵榕树,树根在河底互相交错,树枝在空中攀连,后人见了赞叹不已,便将跨河的这座“合潮桥”改唤“双抛桥”了。
其他文献
孔子评价齐桓公的大臣管仲时说“微管仲,吾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要是没有管仲,我们就要像夷狄那样披头散发了。可见,汉服的右祍是其最主要特点。客家服饰保持了中原宽博及右祍的服饰特点,但也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以短窄为上的服饰特点。客家人的服装,无论上衣或是裤子,都保持了宽松肥大的古风。客家最常穿的大裆裤,更是以裤裆深,裤头宽为特色。大裆裤的腰间一定要摺叠几层才能系紧。平时一般人家衣服,男女无多大区别,上衣
期刊
林美凤是记者在村中见到的第一位小脚老太太。独自坐在木凳上结渔网的她,见记者要拍照,非要进屋换好衣衫,重新裹脚后才肯出来。据她回忆,她是3岁开始缠足,16岁作为童养媳嫁给了当时村里最能干的渔夫,“从前裹脚时,比谁家女儿脚裹得最小,成年后就最多人上门提亲。”而婚后的日子,除了补鱼网和料理家务,林美凤也曾因女红(即妇女所做的手艺及成品)做得好,有出外务工的机会,但却遭婆家断然拒绝。  村里缠足妇 均为童
期刊
福建省摄影大奖赛征稿启事  主办: 福建省摄影家协会 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  协办: 福清市天生农庄 海峡摄影时报  福清市旅游局 福清市广电局  福清市文联 福清市侨乡报社 福清市摄影家协会  为全面记录福清市“三城同创”进程,展示融城绿色发展风貌,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与中共福清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天生杯·美丽福清”全省摄影大赛,即日起向全省摄影工作者和爱好者征稿。  一、征稿内容  凡是反映福清
期刊
作为福建泉州的一个沿海渔村,蟳蜅位于古刺桐港畔,三面环海,这里的蟳蜅女与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是闽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  蟳蜅女身着斜对襟的衣服,衣着朴素,大都打着赤脚,或者踩着一双人字拖,可头上都戴着鲜艳的花儿。年近70岁的黄老伯,他的儿媳妇站在摊档前吆喝着“鲜货咧”,腰上别着一个亮光光的红色塑料小钱包,头发在后面绾成圆髻,中间除了插一根象牙色的筷子作发簪,还多插了一根红筷子。圆髻
期刊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政府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条文明述台湾开放通商口岸。1862年,台湾沪尾海关成立。1865年1月1日,台南安平开港,正式名称为“台湾关”。同年,洋商纷纷在台湾设立洋行。所谓洋行,就是外商建立的商业办事处,此时也正是大量西式建筑出现于中国之际。当时台湾有五大洋行,分别是英国德记洋行、怡记洋行、和记洋行、德国东兴洋行及美国唻记洋行。现存规模最
期刊
古人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换位体验下鱼儿的世界,已经不是一件难事。刘进不是专业摄影师,在他看来,陆地上景观的“可摄资源”在数年的采风之后已经显得“枯竭”,而海底下的光影、鱼群和植物又一次让他的摄影热度高涨了起来。于是他爱上了深度潜水,在200多次潜水过程中,他抓拍到的很多海底精彩瞬间还获得了很多摄影大奖。
期刊
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神奇的地方,那就是位于东非草原的肯尼亚。肯尼亚有广袤无垠的沙漠、终年积雪的山峰、茂密苍翠的森林,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物乐园和自然天堂。  在这里,成千上万头野牛、狮子、大象、犀牛、猎豹、斑马、羚羊、河马、火烈鸟等野生动物每天自由地生活在各个保护区里。每年7月至9月,以角马为主的数以百万计的食草动物向马赛马拉迁徙,途中将渡过鳄鱼出没、杀机重重的马拉河,而狮子等众多猛兽也会聚集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7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6幅作品获奖。汪伟的《故乡》荣获一等奖,郭明的《赶集》、苏少飞的《真假难辨》获二等奖,陈国云的《山雨欲来》、陈永兴的《西下》、林梅钦的《沙漠绿洲》获三等奖,蔡邦华等10位作者获优秀奖。
期刊
乌山“兄弟同根榕”  清泠台在福州乌山霹雳岩下,岩壁当中凹陷处有一平台自然天成。平台面积约10平方米,摆设有石桌、石椅,供市民休闲;南向崖边围以石栏,宋代摩崖题刻“清泠台”三字在围栏下方半壁上,楷书,字径盈尺。“兄弟同根榕”生长在台北向距台面2米多高的岩壁上,形状奇特,被市民评选为“榕城十大奇榕”之一。  “兄弟同根榕”景观的奇特之处:一是两株同是小叶榕,相距6米,左大右小,左高右矮,如同兄弟。二
期刊
8月25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海峡摄影时报社、武夷华泰地产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山水·世界武夷”2013网络摄影大赛8月赛评选揭晓。该月共收到参赛作品200余幅,10幅(组)作品入围。其中,华城的《子夜三才》、子歌的《大王渔歌》获优秀奖,各积2分,其余8幅(组)作品各积1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