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活动课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senal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单一的传统课堂授课形式正悄然改变,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其以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深受学生的欢迎。
  一、语文活动课的产生背景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究其因,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而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
  二、语文活动课的优势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狭窄而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发布会”、“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又加强了学生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才能感到语文的有趣和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在活动课中,着重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学生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的理论依据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維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进行反复的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把握要领,形成技能,进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四、语文活动课取得实效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然,语文活动课要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从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活动前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和汗水。
  (二)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决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分类指导,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个体的特长,又使全体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语文活动既要生动活泼,又要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但决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不能热闹有余而实效不足。活动课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更能提高语文能力,从而使活动课既有声有色,又实实在在,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好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积极因素,敏锐捕捉课堂中的心理教育契机,充分开展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地,有机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
期刊
【摘要】 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想象能力的训练途径有以下几种: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借助补白、借助故事等。  【关键词】 想象;创新思维;途径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创造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创造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显著标志之一。人的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想象”是指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
期刊
【摘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通过爱心,动机,需要等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关心学习中的收获,享受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 爱心;动机;需要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期间,受激励的程度越高,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就越大,而且有长期的正向效应;反之,经常得不到肯定和激励,甚至有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不仅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提高,而且学习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言:“想像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
期刊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这句话出自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里的一位普通语文教师之口。初读这句话时,心灵像被什么东西撞击了,一种强烈的震撼与共鸣油然而生。对!就是这句话解开了我们从教的迷惑。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困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可现实是我们做了口号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大一部分教师困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无法自拔,被教材拴住,被考试卡住,使得语
期刊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过程,它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某种改进,更是教学观念的一次革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思维活跃,兴
期刊
【摘要】 现代远程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就是通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中心学校计算机教学这三种模式,解决广大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落后、教育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迸发出灿烂的光芒。让我们带着一种理念,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农
期刊
【摘要】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备手段,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的设计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教师角色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过渡衔接;语文素养;教学质量    一般来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教学实践中要实现语文教、学的“双赢”,教师要
期刊
【摘要】 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教师,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出发点,注重开发人的智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新。  【关键词】 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方法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文化的渐变多元,环境的日趋复杂,知识总量的几何递增,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都对我们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和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
期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笔者从主体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谈谈自己对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认识。  【关键词】 阅读教学模式;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