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友”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xido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乾 子》载,唐代叶县有个人叫梁仲朋,家住汝州(今河南省中西部)西郭的街南。他在城外有一座小庄园,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景色宜人,还种了很多时鲜的瓜果、蔬菜和庄稼。梁仲朋经常早晨出发到庄园里去转上一圈,查看庄稼的长势,检查雇工们有没有偷懒,傍晚便骑马归来。
  这年八月十五,梁仲朋在庄园待了一天后,吃过晚饭,仍像往常一样告别众人,趁着天色尚亮,开始往家里赶。
  这是中秋的夜晚,天地澄明,空气中没有一丝烟雾和尘埃,呼吸的时候,肺腑一片清凉,好似在水中浸过一般。月亮从树梢上升起来,是又大又圆的一轮,洒落了一地的银光,仿佛能够俯身掬起。
  梁仲朋骑在马背上欣赏着月色,不知不觉,就走出了十五六里。途经一片白杨林,秋风乍起,落叶萧萧,马蹄踩着满地的黄叶,发出一路窸窣的响声。树林里面,是城里一个大户人家的坟地,多年以来,埋在那里的人少说也有几百口。这是通往庄园的必经之路,梁仲朋早已习惯了这里的肃穆与肃杀,即便是夜里路过,也并不觉得害怕。
  二更时,他感到了一丝倦意,正想着鞭打马匹快些往前走,也好早点回家歇息。可就在他挥动马鞭的同时,忽然听到林子里传来一阵树叶摩擦的声音。毕竟是荒郊野外,就算胆子再大,心中也不免浮起一丝寒意。他刚要回头,只见从密林深处飞出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呼扇着翅膀朝他飞来。起初,梁仲朋还以为是被马蹄声惊起的飞鸟,也没在意。没想到,这鸟竟不怕人,也没改变飞行的路径,一直扑到他的怀里,站稳之后,堂而皇之地坐在鞍桥上面。
  在满月的清辉之下,眼前的这个东西在梁仲朋的眼里一览无余。它看上去有能装五斗米的箩筐那么大,遍体黑毛,身上还有腥膻之气,如野兽一般,脑袋却长得像人,眼珠鼓起,黑漆漆的,滴溜溜地眨着,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梁仲朋。
  深更半夜碰上这么个东西,又是野外无人之处,梁仲朋的双腿忍不住颤抖起来。那东西似乎深谙面前这个人的心理,忽然说道:“老弟不要害怕,我不是来害你的!”它不说话还不要紧,这一张嘴,梁仲朋更加六神无主了:天啊!这究竟是什么妖怪啊!
  那个怪物坐在马鞍上,絮絮叨叨地说着话。梁仲朋汗毛倒竖,脊背发凉,小心翼翼地应对着。他估摸着自己不是这怪物的对手,也没敢轻举妄动,就这么牵着马,战战兢兢地往前走。
  不知道走了多久,终于来到汝州城门外,远远地,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那怪物停止了聒噪,“嗖”的一声,从马鞍上跃起,拍拍翅膀朝东南方向飞去了。梁仲朋总算是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手巾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朝那怪物飞去的方向看了一眼,夜无边无际地延伸开来,已经看不到那怪物的身影。
  梁仲朋回到家的时候,家人早已熄灯睡下,他蹑手蹑脚地钻进屋子,也没顾得上洗漱,胡乱脱掉衣服,爬进被窝,辗转反侧了很长时间,终于睡着了。这天夜里,他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梦,第二天早上,他眼睛通红,根本就没有休息好。
  之后,他好长时间都没再到庄园去。当然,怕家里人跟着担心,他也没有跟任何人提起那天夜里的遭遇。开始的时候,行走坐卧之间,他总是感觉身后有人跟着,回过头去,又什么都没有。他知道这是那天晚上留下的后遗症。不过,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过了些日子,那件事在他心里产生的影响逐渐消退,他终于可以像以前一样同家里人说说笑笑了。
  一天晚上,明月朗照,梁仲朋忽然来了兴致,叫齐家里的弟弟妹妹,吩咐仆人在院子里架起桌子,摆上瓜果酒食,对月饮酒、赋诗。一家子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好不热闹。那样的月色,令他情不自禁地想起八月十五那天晚上的遭遇,这事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终于可以拿出来当作佐餐的奇闻说一说了。
  于是,他叫大伙都安静安静,他要给大伙讲一讲自己的奇遇。大伙一听,都不再说话了,等着他爆料。他清了清嗓子,说:“你们知道吗,八月十五那天晚上,我从咱们家庄园回来的时候,碰见了一个怪物!”
  梁仲朋正要向大家仔细描绘那晚的遭遇,一个黑影忽然从屋脊上飞下来,落在他面前的桌子上,开口道:“老弟说我什么事啊?”梁仲朋定睛一看,差点儿吓昏过去。眼前站着的,可不正是那天晚上在杨树林里遇见的怪物吗!
  家里人眼见妖怪从天而降,一个个吓得大呼小叫,四散奔逃,转眼之间,院子里就只剩下那怪物和梁仲朋了。怪物安之若素,坐在梁仲朋对面,朝他眨眨眼睛,热络地说:“又见着老弟了,不如你做東,好好请我喝上几杯!”说着便拿起桌子上的酒杯,一饮而尽。这怪物个子不高,酒量倒不小,一会儿工夫酒壶就见底了,喝光之后,敲着杯子还要。
  梁仲朋知道,现在他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这样一来,心神反而安定下来。趁那怪物仰头喝酒的时候,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怪物脖子底下长着一个瘤,有生瓜那么大,鼻子大如鹅卵,上面黑毛交错。这东西会飞,身后却没有翅膀,看了半天,梁仲朋才弄明白,这个怪物是用耳朵飞的。
  接连喝了几斗酒之后,怪物终于体力不支,醉倒在桌子上,一动不动。见此情景,梁仲朋悄悄从座位上站起来,走进屋子,找出一把阔口刀,一步一步朝那怪物走去。冷月的清辉下,他举起刀,猛地朝那怪物的脖子刺去,鲜血四溅,那个瘤迅速瘪了下去。怪物吃了痛,“嗷”的一声跳起来,抹掉脸上的血,对梁仲朋嚷道:“如此对待大哥,老弟可别后悔!”说着,双耳扇动,卷起一阵劲厉的风,院子里面飞沙走石,怪物挥动耳朵,飞到屋脊上,转眼消失在暮色里,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后来怎么样了?可能有人会问。结局不是很好,据说,梁仲朋家的30口人在三年之内都死光了。
  也许这个妖怪并无恶意,它只是很孤单,有点冷,需要一个朋友,一壶酒,暖一暖肠胃,再对着皓月絮絮叨叨说上几句。有人听的话,当然好,没有人听,也可以慰藉寂寥,以此来排遣这无边的寂寞。
  它长久在人世的外围徘徊,也学会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称兄道弟,以为这样,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林间的偶遇,会发展成一段惺惺相惜的友谊。殊不知,人世间的兄弟,无论结拜,还是骨血,是最容易反目的。更何况,它这个兄弟还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那么,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也就很难说了。妖怪还是同妖怪做朋友吧,为什么要找人,这是一个最容易把异类想象成危险品的物种。事态的发展果然超出了它的预期,最后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其他文献
阿冬在虫市里玩蟋蟀,在虫市上,他遇到一个不同寻常的玩家。  这人分明是个女子,却偏偏一身男装,她既不买虫,也不卖虫,装腔作势在市场里转来转去,一看到别人斗虫,马上就挤过去观战。当然,阿冬对那怪女子也不怎么反感,因为她常爱往阿冬的摊儿前凑,在旁点拨几句,他捣腾来的虫就能卖个好价钱。这天,他的几只蟋蟀很快就高价卖掉了,正要打道回府,怪女子递给他一张百元钞票,微笑着说:“拿去帮我玩一把。”  阿冬怔住了
期刊
道光年间,睿亲王仁寿到广州公干。此時正值寒冬之时,仁寿不由得怀想起京城的涮羊肉来。涮羊肉是仁寿的最爱,假如在京城,仁寿此时必定是拥炉温酒品着涮羊肉,享受着惬意的时光。广州虽然也有涮羊肉,仁寿吃过几家,可是厨师功力不够,肉片厚薄不均,味道也就差远了,勾不起仁寿的食欲和兴致。  这一天,刘知府屁颠屁颠地跑来,说是知味斋新近来了一位厨师,刀功了得,尤其擅长做涮羊肉。仁寿闻言大喜,当即就跟着刘知府去了知味
期刊
双重身份  我的老家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灰城村,是冀中平原上一个仅有二十来户的小村子,离西北的北京城有140里,离东南的天津卫,也就九十多里地。村子南边,是永定河高高的套堤和渡口,往北12里,就是县城,南来北往的行人,常在村头路过。  我这么一说,你就明白了,灰城村虽小,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卢沟桥事变”后,京津之间成为日军重点控制的地区。  春夏之交的一天晚上,邻村的朱占魁来找我。在这一带,他拉起
期刊
皇帝晚年,在扬州建造迷楼,派人在民间大量挑选美女不说,还在后宫挑选美色,多情、多才的女子充入迷楼。  侯氏是后宫宫女,她美丽多才,却没被选入迷楼。  侯氏心里明白,对于宫女来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过上真正人的生活,唯一的出路便是赢得皇帝的青睐。宫女不能封嫔赐妃,那就只能做一辈子宫女,那样的一生便是失败的一生。  迷楼的负责人就是中使许廷辅,侯氏早有耳闻,要想进入迷楼,要给他塞银子。侯氏没钱没后台
期刊
明朝嘉靖年间,京城有个名叫孙五尚的大夫,专治疑难杂症,很有些名气。这天,京南大兴县的芦员外来找他看病。  芦员外一踏进诊堂,就看到中堂上挂着一幅字:妙手回春。那4个字写得歪歪扭扭,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他不觉笑道:“先生医术高超,名闻天下,挂这么几个字,却有失风雅了。”  孙五尚正给别人看病呢,听到他这么说,头也不抬地应声道:“我这字不图好看,只图能给人治好病就可。”用字给人治病?芦员外简直不敢相信自
期刊
徐州盱眙等地居民喜欢用木板或高粱秆串成圆片盖锅,同样泗州人也爱用这两种东西,只是泗州人不叫它锅盖,而称其为锅拍。  泗州西大街有三家卖锅拍的,相安无事,也不知哪天,又来了个女人。女人一身黑衣,锅拍一直顶在头顶上卖,人立在街上很是显眼。  用过她锅拍的人都夸平整、结实、耐用不说,上面的针眼,还好看如花。  女人锅拍好卖,另外三家人就不乐意了,很想把她挤出西大街。男人不好出面,于是三家女人准备以锅拍漏
期刊
搁涞阳城,扈三爷算是大财主。多大?数不上第一,排老二,有戏。他家挨铁路边住,那是穿涞阳县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修的,为的是方便慈禧老佛爷去易县西陵上香祭祖用。“过了铁路,最数老扈”,说的就是扈三爷家大业大。  扈三爷长得就富态,脑袋似直接摁在肩膀上的冬瓜,后脖梗子上一溜肉沟。人说这长相天生就是富贵命。可谁知道,扈三爷原先卻是个叫花子,拎打狗棍讨了十几年的饭。  叫花子怎么就富贵了?是金元宝绊了脚丫子
期刊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边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摽劲儿,大门外传来不是好声的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吗?出了啥事?”  塔佐领指着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吗?
期刊
酒爷的九龙酒好,远近闻名。  酿酒的米,是山里自己种的,晶莹剔透。烧酒的水,是用毛竹开半从山上溪流引下来,甘甜清澈。酒曲是酒爷的独门绝活,不传外人。酿酒用的器具,都是五十多年的老家伙,不沾一点铁器,一年只做四次,做一次要用柴火烧足五个小时,一次只有百来斤。一开盖,清澈透明,回味丰厚,如九龙盘旋,飘香十里。  在九龙湖岭南渔村,所有的红白喜事,如果没有上酒爷的酒,客人会甩袖而去。主家会很没有面子,所
期刊
古镇倒腾宝贝的店虽然有很多,但唯独东头儿的“博雅阁”最出名。老板姓李,祖上几代与宝贝打交道,据说凡是经手的生意没有哪笔不是赚得盆满钵满。  一次,镇上来了个五十多岁的老者,手里有清代画家任熏的一幅旧作,由于吃不准货色,那幅画辗转了大半个镇也没店敢收,最后只有李老板一家收了。  等老者走后,同行们都替李老板叫冤,李老板全然不理,依旧照常开门营业。  谁知没过几天,老者坐着辆马车又去了博雅阁,这回车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