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问,孩子才愿说?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c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问,孩子才愿说?
  湖北武汉一读者来信咨询:女儿每天从幼儿园回到家,我总会问她在幼儿园的情况,女儿有时候有问必答,有时候却吞吞吐吐,“我……嗯……忘记了”或者“我什么都不知道”,有时候更直接地说:“这是我的秘密。”作为家长,每当这时候难免会有些沮丧: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么就有了自己的秘密,亲子之间就有了隔阂呢?
  答:每天能与孩子面对面交流,这是家庭教育的良策。但与孩子交流,不应该一直使用大人问孩子的方法,这样会变成审问、拷问、质问。一开始,孩子有问必答,这是正常的;要不了多久,孩子出现吞吞吐吐,那是必然的;再以后出现“忘记了”或者“这是我的秘密”,那是简单直接的问话注定会有的结果。
  不要小看孩子才上幼儿园,他们早就能从你问的表情、声音大小、手势、时间长短等读懂大人想要的东西,他们会快速筛选,即把有利于自己的告诉你,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删除。如果家长不改变问的方式,不改变问的主体,亲子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宽。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可能什么答案都得不到,得到的只有满脸的不耐烦。
  其实,只要稍微转变一下,把问孩子变成让孩子主动讲述,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我女儿读幼儿园时,我就告诉她,每天回来跟爸妈讲一讲你的发现、表现以及遇到的问题,也可以说说老师怎么教你们的,总之什么话都可以说,当然有的话不想讲给爸爸听就讲给妈妈听,有的话不想讲给妈妈听就讲给爸爸听。爸妈最喜欢听你讲故事,你愿意把自己每天的精彩与我们分享吗?
  后来我女儿读大学,因为本硕博连读,在一所大学要呆好多年,而她的实验任务那么重,平时我们想她,就只能打电话,每次打电话,都是静听她的故事。我们常常期待她放假回家,因为想倾听她的思考。
  把问孩子变成让他们主动讲述,孩子就变成家中真正的主人,他们就会把父母当成同党,没有任何秘密的同党。
  女儿要嫁给爸爸,怎样引导?
  河南洛阳一读者来信咨询:4岁的女儿看到我们的结婚录像特别高兴,不停地说:“爸爸好帅,我也要结婚。”到现在,她一看到别人办婚礼,就嚷着说也要结婚,我告诉她:“等你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嫁个帅小伙。”不料,女儿竟然说:“我要嫁给爸爸。”对于女儿的这个回答,我们该怎么解释?
  答:幼儿时期,有的家长听到女儿说要嫁给爸爸、儿子说要娶妈妈,会非常生气,甚至还打孩子,严厉地告诉孩子以后不许说这种话。孩子哭得昏天黑地,始终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个阴影就这样种在了孩子的心里。心理学家研究了这一问题的潜在危害。幼儿时期大凡经历过这种训斥的孩子,一是对爸爸妈妈会有一种“他们凭什么可以结婚”的不解情结;二是认为爸爸妈妈非常自私,不愿意把美的东西与自己分享;三是对未来的个人婚恋也有影响;四是这些孩子长大后与父母的感情非常淡。
  其实幼儿说这样的话是非常正常的。这也是心理学上所言的恋父、恋母情节的一种表现。年轻父母千万不要把其当成多么严重的事,更不要用某种伦理道德来思考这个问题,也不要上纲上线地刻意跟孩子讲这是不行的。
  我认为,听到这样的话之后,抱着女儿或儿子,一家人乐呵呵就行了。请把这件事,当成家庭中最幸福的事来认识,你看,孩子发现妈妈嫁给一个最帅的爸爸、爸爸娶到一位最美的妈妈,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呀!4岁的孩子发现了这种美,想拥有这种美,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孩子的又一种长大!所以,一家人要紧紧相拥,共同享受孩子的这种美的发现。
  孩子长大些自然会忘记幼儿时期所说的这些话,嫁爸爸、娶妈妈的事也早被放弃,因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爱与美太多了。等孩子飞出了家门,父母重新品味孩子童年时期的故事,心里只有幸福了。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
  编辑 朱璐 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新西兰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好的扶贫助困意识,这种意识的形成不光是因为学校教育的重视,也相当程度得益于整个社会的捐助风气,当然,更重要的是来源于父母捐助行为的耳濡目染。  学校对于扶贫助困的教育   每当发生自然灾害,学校里都会搞活动来鼓励孩子们献上自己的爱心,捐献多少并不重要,一分钱一件衣物都可以表示一份心意。   今年3月14日,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遭受了强烈飓风袭击,人们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1
期刊
我是河北能源技术学院的一名老教授。我有一个业余爱好,就是从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宣讲,曾获得全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优秀讲师的荣誉称号。这么多年来,我先后自费订阅了不少全国各地的家庭教育杂志,学习和研究。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对比,我发现江苏省的《莫愁·家教与成才》很有阅读价值。不仅对普通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有用,就是对我这个“土专家”,进行家庭教育的研究和宣讲也有许多帮助。我会挑选出一些文章,作为我的宣讲素材
期刊
《礼记·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果能此道者,必学有所成。   书是“人之初”的精神功课,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奠基石。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当然,读书远不止为应付考试或谋取功名而“头悬梁锥刺股”,而是博其之长,补己之阙。读书给予人力量,可以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读书不要贪多,而要多加思索,这样的阅读才能使人获益。人是一棵
期刊
一、鼓励积极活动,而不是消极活动。想象力就像肌肉,需要锻炼,不练就会萎缩。读书、画画、户外散步,都是对想象力有帮助的积极活动,看电视则是消极的,因为电视是放映别人的形象,演绎别人的观点和生活。   二、提供各种文具、工具和道具,比如无毒颜料、笔、折纸、橡皮泥等。孩子喜欢做饭的,父母应该提供小厨具、小围裙。孩子喜欢玩穿衣游戏的,父母则配合准备各种衣服、帽子进行多种搭配。   三、让孩子有权选择喜
期刊
别以为孩子小,别以为他们一派天真,其实小小孩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情绪,而这些情绪,会通过一些小动作间接表现出来。   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并慢慢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选择性
期刊
得不到就动手   孩子们在玩沙子,其中一个抢夺小伙伴的玩具推土机,没抢到就一口咬向对方的小手。结果,推土机如愿到手。   正确做法:对咬人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肃批评,让他知道,咬人是不对的,已经对小朋友造成了伤害,必须道歉;同时,让他明白,小朋友如果不愿意把玩具借给自己玩,他应该学会接受这种不如意。让孩子懂得,攻击他人不但不可能得逞,即便得逞也会受到处罚,进而自觉摒弃攻击性行为。  顺手牵羊 
期刊
2015年6月10日,全国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推进会在南通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女儿童工作者相聚一堂,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目标任务,开展业务培训,推动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工作全面展开。  儿童意外伤害,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几乎每天都有事故发生,尤其是寒暑假。触目惊心的事故,不仅使儿童深受其害,也使家庭社会备受困扰。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苏凤杰主任指出,意外伤害看似
期刊
i  “宝宝自己来!宝宝自己来!”  “宝宝真棒!”  弟弟家的小小孩两岁多一点,最近老听他嘟哝这两句。  中午,我妈正喂他吃饭,他吃了一小会儿就有点不老实,推开我妈的手,抓过另一把调羹,说,“宝宝自己来!宝宝自己来!”他努力地在碗里捣鼓着,好不容易挖到一点,送到嘴里时,已经掉了大半,但他很满意吃到的两个米粒,得意得瞅着我们,紧接着,又夸了自己一句,“宝宝真棒!”  原来,是小宝的妈妈平时在家老任
期刊
我母亲是从公安战线退休的,我自己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穿上了警服。上一代人民警察的为人处世之风和对子女的教育,大都是质朴而感性的。他们整天很忙,从不刻意和子女讲大道理,但是,我从母亲平时说话做事中得到了许多教诲,至今印象深刻。  道德启蒙  小时候父母带我去萧山老家过年。大伯母给我煮了红鸡蛋,一边念叨着“新年新岁”,一边还塞给我一个红纸包。我从没见过红鸡蛋,爱不释手;那红纸包我还没来得及打开看,就被母
期刊
一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说:你和我都深深嵌于世界之中。  在这个世界之中,每个人都有他的位置,也许是舒适的,也许是狭小的,但我们每个人确实都深深嵌于自己的世界之中。  儿子小时候,他的世界就是我们这个家庭,那时他的感觉绝对是舒适的。然而,物换星移,如今他的世界重心转移到学校,而显然那个位置他还没有完全适应。  一天放学回家,儿子神情犹豫,支支吾吾地说:“我不想参加学校的环保制作比赛。”甚至搬出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