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拯救我的婚姻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89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渐行渐远的夫妻关系
  黄女士与老公结婚10年,有一个8岁的男孩。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小家庭。但最近两个月来,黄女士的内心像是掉入了痛苦的深渊,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所以来到了心理咨询诊室。
  我第一次在心理咨询室见到黄女士的时候,她面容愁苦,情绪焦虑,说话语速很快,甚至焦虑地无法安坐在沙发上,总是动来动去,恨不得想要把所有的痛苦一气儿摊在我的面前,让我给她一个解决的办法。她明确表达说最近时常感觉烦躁,很多时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以至于经常和家人发火。渐渐地开始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工作,记忆力也出现明显问题,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两个月。我对黄女士的焦虑情绪稍加安抚后,邀请她详细讲讲最近半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黄女士表示近几年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家里的人和事,跟老公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淡。两个人每天说不了几句话,也没有时间坐下来谈心。虽然有时候自己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和老公说了,老公也会安慰,但是总感觉老公并不是真的在意自己。自己向老公表达不满,老公表现得也不在意,不会像以前那样哄自己,而且第二天就跟没事人一样。慢慢地,黄女士对老公越来越失望,心里有再多的事情也不愿意和老公分享,两人的话开始越来越少,两个人的距离也渐行渐远。
  日子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过着。直到有一天,黄女士的哥哥发生了一些意外。黄女士从小就是家里懂事的孩子,照顾着父母,贴补着哥哥。之前只要家里有事,老公都会给予支持,黄女士的内心也不会承受太大的压力。但是现在,自己没有办法解决哥哥的事,也无法获得老公的支持。黄女士一下情绪崩溃,抑郁爆发,出现前文描述的情况。她在家人的陪伴下在精神科就诊,并在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了心理咨询门诊。
  在前几次治疗中,黄女士时常哭泣。她觉得自己人生没有了希望,而且活得很失败。首先是自己现在一事无成,然后自己也解决不了哥哥的事情,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再就是自己的家也保不住了,对老公和孩子都很愧疚。自己每天被内疚、自责、挫败、沮丧充斥着内心,老公也没能给自己提供支持和安慰。所以,每天回到家看到老公的脸就很烦躁,觉得他一点都帮不上忙,每每冲他发火,他都没有反应。这样的婚姻关系让黄女士陷入了绝望,但她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
  B 问题缘何而来?
  黄女士始终不能明白两个人的关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她来做心理咨询的目的就是希望緩和与老公的关系,同时自己也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努力,做出必要的改变。所以,在咨询里我让她回顾了和老公关系的发展过程,试着找到问题的线索,看看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人的关系一步一步发展成如今的样子。同时鼓励他和老公对之前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向老公表达出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并且倾听老公对于两人关系的想法。
  渐渐地,黄女士与老公的沟通多了一些,她自己认识到之前总是希望老公能够猜到自己的心思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开始尝试自己主动去表达情绪和希望被对待的方式。黄女士老公表示接受,并且承认之前确实对于黄女士的情绪比较疏忽。因为黄女士从来没有表达过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是一个很坚强且独立的女性,自己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事情,不希望别人插手,也理所当然地认为妻子没有问题。
  C 沟通拉近夫妻关系
  在明确黄女士和老公有共同的目标后,治疗师鼓励黄女士邀请老公一同参与到治疗中来。在第一次夫妻治疗的过程中,黄女士老公主要是作为聆听者的角色去听黄女士讲述自己的感受。在黄女士讲述自己内心痛苦的感受时,黄女士老公开始表示很吃惊,没想到妻子的悲伤和痛苦如此强烈,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并且主动握住了妻子的手。在妻子讲述自己感受不到老公的关心,自己每天苦苦支撑着压力,尽自己的所能去照顾老公的起居、孩子的生活,但是感觉没有人真正关心自己的时候,老公留下了心疼的眼泪,并且表示对自己当初冷漠的、忽视的态度很后悔。黄女士听到老公的话语后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一方面感动于自己的痛苦终于被老公理解,另一方面老公因为心疼自己而流眼泪。当然,我能看的出来,她这次的哭泣和以往的哭泣不一样,她这次的泪水是一种久违的释放。在哭泣之后她自己也感觉到了许久未经历的轻松,同时认识到没必要像以前那样什么事情都自己扛,她也可以当一个被关爱的小女人,去依赖一下老公,在和老公的互动中能够更柔软,内心里更有力量。
  第二次夫妻治疗中,黄女士和老公澄清了很多之前两个人对于对方的误解。黄女士认为老公之前不爱跟她说话。老公回应说在妻子情绪不好的那段时间,自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生怕有些话再次刺激到妻子。自己也曾想要和妻子沟通,但不巧惹怒了妻子,自己有点不知所措,所以就什么都不说了。恰恰,黄女士也有这个困惑,总是担心自己说多了会影响到老公的情绪,让他承受更大的压力。当二人把各自的担忧表达出来后,我明显能够感到他们两个人的脸上都更加轻松了。借着这个话题,我鼓励他们二人在心理咨询中明确彼此所期望的沟通方式,与其选择等对方去猜,不如更主动地表达,会避免很多误解,也能够在沟通的过程中拉近两人的关系,让双方都有被尊重、被聆听、被在意的感受。
  目前黄女士情绪较稳定,夫妻关系回温,孩子也回复到之前活泼调皮的样子,让黄女士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对未来充满希望。
其他文献
最初了解到“系列鞋子”,是在一个德国老师的家庭系统排列课程上。传统的家庭系统排列需要众多团体成员的参与来完成,而“系列鞋子”则可以实现在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中开展。  “系列鞋子”指的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各式鞋子。“系列鞋子”中包括各个不同的年龄段的家庭成员可能会穿到的鞋子,例如中老年人会穿到的皮鞋、布鞋、拖鞋等,也包含着年轻一代会穿到的运动鞋、球鞋、休闲鞋等。鞋子的种类和大小尽可能多的丰富。来访者
期刊
一本关于自杀的小说  《自杀俱乐部》—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一部小说,2005年出版,当年便进入英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在国内发行后,中国读者好评如潮。作者以故事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了4位从考虑自杀到实施自杀的失意绝望之人的心路旅程,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遭遇了不同的生活际遇,对不同的生活苦闷烦恼,对不同的生活打击绝望,带着各自的不如意,选择了同一种自杀方式。于是,新年夜不期而遇在伦敦的一个自杀圣地,
期刊
小雅是一名14岁的初中女生。她长相平凡,不善言辞,却乐于奉献,是班上的“雷锋型”學生。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下午,小雅脸色凝重地走进我的办公室,略带紧张地说:“严老师,最近我上课时常走神,学习不在状态,希望老师能帮帮我!”  在了解她的基本情况后,我和她正式建立了咨询关系,约定每周三下午做心理咨询。通过初次访谈我了解到:小雅期中考试后经常失眠,一些打击自己的画面时常在脑海浮现,挥之不去,早上醒来后不开心
期刊
养生学家兰夫兰德说:“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亡的就算是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如忧虑、沮丧、惧怕、贪婪、懦弱、嫉妒和憎恨等”。《吕氏春秋?季春纪》云“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奉劝人们:“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也提示我们应防止情绪的大起大落,特别要警觉心神的变化。  人的情绪变化,不仅是一种心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生理活动。现代研究表
期刊
高血压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尤其是很多糖友因为代谢紊乱,会出现“屋漏偏逢连阴雨”的情况,更容易合并该病,使得临床健康达标难度加大。另外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大出现体力明显下降,并能清醒意识到自己虚弱的时候,会不自觉产生对外界的依赖,尤其是对相关权威专业人员。高血压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血压波动会造成多个靶器官损害,因此高血压老人通常十分关注血压水平,而在这个治疗过程对自己的主治医生也很容易产生信
期刊
在为越来越多的高中生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逐渐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力量对这个年龄孩子的影响力之大。高中生呈现出来的心理困惑类型有多种,当个体咨询逐层深入时,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现象:学生在咨询中做了一些改变的决定,在学校的时段里有了行为上的变化、情绪上的改善,然而一回归到家庭中,就再次回到之前的模式里。因此,在咨询过程里适时地引入家庭成员,调动家庭三角的力量来帮助案主,尤为重要。  案主情况  学生小
期刊
电影《无问西东》是一部直达人心灵深处的影片。每个年代,都有心灵迷失的人,但在当代尤甚,所以这部影片在当代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才能不让心灵迷失,对自己真实?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意象,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个意象就是陈鹏拉着王敏佳的手,在清华园中奔跑,向她解释核裂变的过程。他说:“假设我是一个原子,这个原子将被加速,而加速器有多大呢?清华园这么大,只有这么大的加速器,才能使原子加速到必要的速度。当原子
期刊
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曾提出过“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将社会文化这一因素引入,以一种辩证发展的视角解释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任务—处理危机。“危机”,实际上就是指人格发展中的重要转折点,既可能是灾难或威胁,又可能是发展的机遇。对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不健全;相反,危机的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且能增加解决下一阶段危机的可
期刊
在心理门诊经常会遇到很多有自伤行为的人,其中大部分是女性。美丽的装扮下藏着一颗“玻璃心”,长长的衣袖下遮盖的是密密麻麻刀割的伤痕。他们大都会有人际关系不良、内心缺乏安全感、很难相信他人的特点。情绪也极其不稳定,前一刻还兴高采烈,下一秒就可能暴跳如雷。他们总是害怕被他人“抛弃”,总会设置一些难题试探自己与别人的人际关系是否稳定。周围的人与其相处过程中总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为此十分辛苦。  小
期刊
小刘今年31岁,毕业8年来一直从事数据研发工作。他一直是同事眼里老实本分、工作勤勉的好员工。第一次在心理治疗门诊见到小刘的时候,30多岁的他看起来还有一些学生气,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着一件短款黑色外套,表情略显腼腆。  我的头皮快裂开了  我向他简单介绍了治疗设置后,邀请他讲一下自己想要解决的困境。原来小刘一直被严重的躯体不适所困扰:他总是莫名地感觉头发懵,头皮发麻,头部气血不通畅,担心头皮会裂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