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动世界下的警察政治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e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警察的形象仍在谷底。去年的杨佳袭警案,被杀的数名警察尸骨未寒,施暴的杨佳就被众多网民和意见领袖树为“英雄”。这是民意对长期以来警界滥权的一次总围剿,也让人看到沸腾的民意中鼓励暴民政治的隐忧。如果把话题锁定在警界自身,我想说的是,眼下并非警察的角色在中国最跋扈与腐败的阶段,在内部改革与外部监督下,警界自身正处于一个平缓的上升期;只是这转变努力,较公众的期待尚存很大距离。
  情况似乎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警界有类似之处。雷纳在《警察与政治》中称,彼时英国警察和政府一直在追寻大量的改革方案,并且期待富有竞争力的方案纷纷出台,公众对警察直线下降的信任开始得到恢复,但公众同时认为,警察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没有取得成功,并且需要激进的改革。“警察越来越明显地感到好像陷入了一种怪圈。他们意图改革,但是警察改革对公众的影响力被不断揭露的丑闻所淡化……”
  不过,雷纳,这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律系教授对警察改革成功的前景不抱太大希望。“结果是令人沮丧的。”他说。“因为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政策的影响已经加剧了社会分层、贫穷、不公和相对被剥夺。而这些社会边缘人爆发的怨气越多,警察承担的苦果就越多。”在书的末尾,他强调了他心目中未来社会的图景:经济上的断裂与漫长而复杂的文化多样性、拒绝服从、绝对道德的消失以及与日俱增的“道德沦丧”进程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更为骚动,具有无序社会性的世界。
  在这种背景下,英国警察作为综合性执行命令的机构,象征着秩序和和谐的概念日益变得过时。英国警察正向严重犯罪、恐怖主义、公共秩序、大规模欺诈和其他国家或国际问题方面的国家级专家单位这一国际模式靠拢——警察不再是象征强制性社会秩序的标志,因为强制性社会秩序已不存在。他们不得不以一种更有效和更正当的方式,履行其犯罪管理和在紧急事件中维持和平的特定实用性职能,否则他们将失去公众和政治支持。
  这是一个关于未来警察与社会的确切图景么?我相信有很多人会群起而攻之,因其对新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负面性的强调,虽然他的这些观察不失为洞见。但既然我们连新型警察产生历史的各种判断都存在针锋相对的立场,对未来的描述就更难免相互抵牾了。
  想要知道警察之未来,寻根溯源其何以产生,理清这些年来警界的发展脉络,显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路径。雷纳此书,亦着眼于此。新式警察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旧的警务机构出了什么问题?警察改革的动机是什么?……谁控制警察?针对这10个问题,持正统观念者与修正主义者的态度呈现了鲜明而微妙的差异。雷纳将其一一列举,读来饶有趣味。
  跳过雷纳对警察合法性兴衰的描述及社会学与法学分析。径自回到警察正面对的“失去公众和政治支持”的困扰中来。无需讳言,中国警察面临的失去公众支持的风险,与英国警察相比不可谓不高,其走出滥权与腐败的过程刚刚起步。但杨佳案的舆论生态,同时亦说明了部分民众与意见领袖的疯狂,他们企图合法化一种暴民政治,作为对于民众无缘置喙的精英主导的渐进改革中不如人意的警察功能的对峙。就此看来,中国警察与社会的未来图景并不能令人轻易乐观。
  
  《莎士比亚的政治》
  阿兰·布鲁姆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版
  这一部是把莎士比亚放在政治哲学视野中来考察的经典小书。著名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的弟子布鲁姆以出人意表的方式阐释了莎翁的剧作。在仇恨、嫉妒、野心和昏聩之外,读者可以读到政治哲学中的各种经典命题,多种族多信仰社会的可能性,公民的特定性和普适性之间的矛盾等等。古典的经典在时下已经越来越失去传播力,然而布鲁姆证明,正是经典而非流行的报章杂志才是人类不断于自省中前行的真正的精神食粮。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约瑟夫·列文森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9年5月版
  费正清和列文森师徒,是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国研究”的主流学者。列文森被称作“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其从纯学术眼光来看并不太“规范”的研究,从一开始便对传统汉学形成了巨大的挑战与冲击。虽然他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已受到大量的批判,然,而在列文森饱含思辨的流畅叙述中,从哲学、官僚、文化、社会、人格等多层面对儒家文化及社会政治的本质特征的分析,今日仍是中国研究的经典论述。
  
  《美好社会——人类议程》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著
  江苏人们出版社2009年3月版
  1990年代以来,有关“好社会”的著述层出不穷,本书即是一本界定何为“美好社会”的重要著作,作者从社会收入、权力分配、教育、环境、外交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他理想中的种种标准,对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反思。加尔布雷思是新制度学派领军人物,1949年起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72年当选美国经济学会的会长。历任美国物价管理局副局长、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政策室主任、美国驻印度大使等职。
其他文献
教育部办大学、各地教育局办中小学的现实治理模式,让中国社会区域发展失衡积弊,在教育领域也以更加极端的形式呈现出来。  10月31日,任期未满、年龄未到的教育部长周济被免职,原副部长接任,教育部的人事变动,在最初的一周里引起广泛关注。  事实上,自从2008年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20多个部委中,教育部是人事变动最大的一个,一年多时间,该部领导层,除了两位女性副部长之外,有8人职位发生变动,这从一
用透明和自律重建公信力  唐艺蕾(李连杰壹基金中国区合作发展部总监)    2010年第23期的文章《如何培育慈善公信力?》道出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困境,制度环境、体制问题、社会资本的匮乏等等。而文章从“公信力”的视角去分析这困顿的现实,可谓切中要害。  体制问题之解在哪里?开放权力、抓紧立法?当然美好,却总是步履维艰。道路漫长。文章指出捐赠人、基金会、受助机构三者之间的信任危机,那么政府怎么看呢
2009年3月4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设性国际刑事司法机构——2002年7月成立于荷兰海牙的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Criminal Court,ICC),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等7项罪名正式起诉苏丹总统奥马尔·巴希尔并签发逮捕令。巴希尔因之成为第一位被ICC起诉和通缉的在任国家元首。  对于这一威胁到国家安全的严重事态,苏丹政府反应强烈,多次声称ICC对苏丹和该国任何公民都不拥有司法
奧巴马参议院空缺拍卖案的曝光,显示美国政治中的“钱规则”难以超越公认的“游戏规则”。说到底,西方现有民主体制,从政治透明度、舆论多样化到司法独立,对“钱规则”形成了社会和结构性的制约。而这种制约的首要前提,是一个完善的公民社会。    奥巴马职缺“拍卖”丑闻    随着美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们对当选总统奥巴马的期望日益升高。在这节骨眼上,传出伊利诺伊州州长罗德·布拉戈耶维奇“拍卖”奥巴马空出的参议
早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劳动党就努力创建一种朝鲜特色的意识形态,最终“主体思想”出炉,并事实上取代了马列主义。到了1992年,朝鲜宪法删除马列主义。2009年的修宪更进一步,删除了共产主义。并将金正日的先军思想提升到与主体思想并列的高度。    翻开共产主义运动史,修正主义一词屡屡可见,早到19世纪第一、第二国际内部纷争,晚至冷战期间社会主义诸国的互相攻讦,谁若被修正主义这把软刀子捅上,政治上也就不正
浙江省嘉兴市京杭运河澜溪塘段附近的人,说起他们的一位副省长,都很感激。几年前,江苏、浙江边境的跨流域污染问题激化了边界农民矛盾,浙江分管副省长赶到运河边第一线,在调节两地农民的混乱矛盾过程中受了伤。  之后至今,苏浙两省的跨边界水污染问题的化解,在两省各级力量的协同合作下,逐渐取得很多进展。    污染的“流域带动”和产业辐射    浙江省历来为中国富庶之地、富水之域。但在21世纪的浙江,很多地方
提起“红十字会”,大家都觉得这个名字不陌生,但凡有战乱和灾害发生的地方,就有红十字的旗帜和标志出现。“红十字”某种程度上就是人道的代名词。  2005年7月,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简称ICRC)负责中国、韩国、朝鲜、蒙古事务的东亚地区代表处在北京设立,一年多来,该代表处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军队及学术界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国际人道法的工作。日前,代表处主任德尼·阿利斯通在北京接受了本刊的专访,他的
一年后的地震灾区,盖房子的热情淹没了所有的缅怀。    “严厉打击村霸、街霸、砂霸、行霸”、“农房贷款有偿使用,诚实守信还本付息”,这样的大红标语贴满了绵竹市富新镇的街道两旁。去年的5·12大地震,这个小镇因为倒塌的富新二小而备受关注,时隔近一年,记者再次来到这里时,富新二小的新校园已接近完工,地震带来的伤害早已淹没在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里。  一年后的地震灾区,盖房子的热情淹没了所有的缅怀。政府和
流动性“洪水滔天”和物价四处冒泡沸腾,中国进入防热钱、防泡沫、防通胀的新时期。国内现有的监管体系能否真正有效阻挡住热钱快进快出的脚步尚难乐观。中国面临一场严峻的高通胀挑战。    中美人民币汇率战的余音未了,中国央行象征性地祭出了利率之剑,美联储的印钞机则继续大肆开闸放水,砸下6000亿美元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进一步加大全球流动性泛滥压力,海外热钱蜂拥中国的势头又再次加码,外汇监管部门的警报不断拉响
眼下的加沙战火,在阿以冲突的历史上并非最严重。简单地说,就是以色列军队到它3年多前撤出的一小块巴勒斯坦人自治地上耀武扬威,而这块地曾经作为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战利品被以色列占领了38年。  以色列建国61年,与周边国家的大型战争不T5次,现在这种小打小闹不断的局面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以国家面目出现的敌人少了许多,譬如昔日的中东霸主埃及在通过第四次中东战争收回西奈半岛失地后,从此退出了与特拉维夫的军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