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载乐舞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是有幸亲眼看过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三彩载乐骆驼俑的人,莫不为其独一无二的造型、人驼合一的多层次表现方式所震撼(右图)。无论是骆驼作为丝绸之路的符号、“沙漠之舟”本身的外来性与神秘性,还是驼背上由7名男性乐手和1名女性歌舞者组成的时尚演出团队,那种生动、那种神韵、那种默契都能撩拨人们的心弦,让人不由自主地随之悦动。
  可以想见,这件骆驼俑曾经在地下由牵驼人引导着,与许许多多其他同样精美的陶俑一起,庇佑着、愉悦着主人的灵魂。
  让我们将目光转向上世纪50年代末。1959年6月下旬,陕西省“文管会”接到西安西郊中堡村村民的报告,称施工时发现了一座古墓。“文管会”派考古专家前往清理时,发现墓顶已经被挖掉了一部分,由于时间紧,当时只清理了墓室,墓道则没有进行清理。


  墓室内器物因淤泥冲击而偏离了原来位置,但大部分保存完整。墓室门内左右对称放着一对镇墓兽和天王俑,靠南是一对马俑和一对骆驼俑,两个牵马人和两个牵驼人俑各站立在前,墓室中部是10件女俑、7只猪、3只狗、5只羊、2峰骆驼和1匹马,东北方摆放着三彩罐、凉亭、房屋等。文物大都雅致、华丽。
  由于未发现墓志,墓主人生平情况不明。只能根据墓葬形制、器物造型、俑类特征大致判断出此应为唐玄宗时期的墓葬。
  这件引人注目的载乐骆驼俑与牵驼人就站在墓室南部,旁边还有另一组牵驼俑和三彩载物骆驼俑,以及出现在教科书中的胡人牵马俑。
  那位牵着骆驼的胡人深目高鼻,头戴软巾,身穿浅黄褐色翻领袍服,腰束带,内衬白及草绿色短衣,足穿长筒靴,两手握举作牵驼状,姿势、表情、动作皆与骆驼、表演的男性乐手和女性歌舞者浑然一体。
  歌舞的女子粉胸半掩,媚眼斜回,面容甜美丰腴,仪态娴雅华贵,正在7名男子伴奏下倾情演绎。她与墓中出土的其他女俑在装束上非常相似:粉彩饰面,着V领窄袖襦,长裙迤地,露出上翘履尖,披帛搭肩,蓝、绿、白釉色交融,极好的呈现出衣纹的下垂感和流动性,闪耀着丝绸般的光泽,反映出武则天到唐玄宗时期三彩发展鼎盛期高超的制作技艺。而7名乐手表情和姿态各异,头戴与牵驼俑一样的幞头,身穿圆领袍服,分别弹奏箜篌、琵琶,吹排箫、竖笛、笙等,面朝外坐成一圈,显然是考虑到观者的视角,与骆驼充满力度的粗放野性相互烘托,使整个作品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让我们仿佛听到了缭绕交织在丝路古道之上优美绵长的胡乐、胡歌和高亢的驼鸣之声。
  这种人数和性别不一的乐、歌、舞、演等多种表演形式组合在这一时期墓葬中多有表现,还有些是胡人和汉人同台演出的。


  在乐舞滋蔓,歌声绕梁的盛唐时期,那些愉悦社会各个阶层的歌舞乐伎数量应该很大,但由于身份和地位低下而湮没在史籍中。流传至今有姓名可查者,仅二百余。如初唐诗人宋之问《伤曹娘二首》里的舞姬曹娘,以及晚唐诗人韦庄留下的诗句“曾闻灼灼丽于花,云髻盘时未破瓜”,名噪一时的蜀地丽人歌舞名妓灼灼。他们以“伎”乐人,又因“当色为婚”,成为一种世袭职业,并经过内群婚配,逐渐形成一个独有的阶层或一个自我生态的社会组织系统:一个由伎乐(乐户)、恩主、社会环境界定并支撑的边缘群体。他们上结交皇室显贵,下亲近平民,与文人有着频繁的交往,从而对唐代文学的发展也有不小的贡献。他们身处卑微,却心向尊贵;地位低贱,却充满着创造精神,成就了唐代乐舞繁荣的景象。唐代有些乐工歌妓文化修养较高,能利用泛声和重叠技法,演绎出抑扬顿挫、低回往复、悠扬不尽的音乐。他们作为被唐代社会塑造的“他者”形象,以看似卑贱的身份,洞察并用乐舞表现着唐代世态人情的真相。
  关于这组唐玄宗时期烧造的三彩载乐骆驼俑,尽管人们对其到底是真实情景的描摹,还是艺术化的夸张表现而争论不休,但多种元素完美的融合充分反映了那位在乐舞方面极具天赋的皇帝所造就的中外乐舞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风貌。
  然而也许正是迷恋歌舞升平的狂醉感、脱离感达到极致之后,才出现了之后以“安史之乱”为表现的社会背叛性、革命性的颠覆与回归。


  如果说造型艺术表达的是理念,乐舞表现的是意志的话,这组集造型、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品可谓盛唐社会理念和主流意志的生动而直接的体现。它是唐代三彩工匠用泥土精心制作的唐代人的西域印象与丝绸之路的心中映像的缩影,也是形象再现了交汇融合、活力四射的盛唐之音。这组唯一列入国家级的三彩珍品,虽经千余年沧桑,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其他文献
对于未来的100年,宝马公司所设想的车型并不是SUV、超级跑车或核动力飞车,而是轿跑。正如宝马公司设计总监阿德里安·范·霍伊顿克所言,轿跑是宝马的“灵魂”。这款全称为“BMW Vision Next 100”的轿跑配备了自动驾驶技术与可变形的车身。其动力系统未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会采用M系的双涡轮增压V8发动机。  这款车拥有两种驾驶模式,即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手动驾驶模式称为“悦驾模式”(
期刊
这里并不漂亮,甚至可以说让人很不舒服,光线昏暗,下雨时还会积水——福特美洲区设计总监克里斯·斯文森如此介绍他们的工作室。我努力表现出同情的样子,可总有点心不在焉。经福特公司允许,我们得以进入这座深埋于密歇根州迪尔伯恩市福特设计总部地下的地堡——这是GT跑车的发源地,一个迷人的地方。  斯文森告诉我们:“这是个绝密项目,谁也不能对外谈起,所以我们在普通的设计室外搭建了这间工作室,只有包括核心工程师在
期刊
从天空俯瞰,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矩阵展示着人类科技的壮美雄奇。但在这些银光闪闪的太阳能板之下,有另一种生物的安静生活,也有与之相关的激烈讨论……  詹姆·史蒂林关于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ISEGS)的摄影作品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首先,这个项目位于南加利福利亚洲的麦哈韦沙漠,旨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发电厂——即完全通过太阳能向140000个家庭供电。然而问题是,伊凡帕太阳能发电系统恰好
期刊
未来的天空会是什么样的?相信不少人会忍不住想到《第五元素》、《银翼杀手》又或是《大都会》等电影里关于未来城市的画面:高耸压抑的楼层,形形色色的空中交通工具;而现在或许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已经有雏形的事物,来想象一下未来的天空到底会怎样。  摩天巨塔  纵然有巴别塔的传说,但也不能阻止人类对于高度的向往。2010-2015年间,全球就有50座超过300米的超高楼落成,而在此之前的50座用了整整80年。
期刊
在我们这个时代,眼见更为重要。你可以买一张由轨道卫星拍摄的你家的照片,或是拥有一张核磁共振窥探自己的脏器运转的片子。如果那一特殊时刻未在你照片中精确显现,你还可以在计算机上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为观看虚拟纽约而排的长队,要比乘电梯去瞭望台看实景的队列长多了。这就是视觉文化,它不仅是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就是你的日常生活。  而所谓视觉技术,不论是任何形式设计精巧的玩意儿,它们或者
期刊
天空之城,正是杨明宇灵魂的寄放之地。  杨明宇一个人的时候,就会对着那些静止的物体好奇,比如一面不会说话的镜子或者天空中一朵沉默的云。他想知道镜子背后或云端之上的秘密,想着自己如何叫醒它们,陪自己说说话。  他认为这跟自己是独生子有一定的关系。小时候家里人的工作很忙,大多数时候都是他独自在家玩耍。用他的话说就是,对着静物的时间比跟人相处的时间更多。这让他有充裕的时间“胡思乱想”,比如能不能从这面镜
期刊
狭长的湖泊像苏格兰细格纹般流淌于空山幽谷,古老的风笛声飘落湖间,还有苏格兰的风,依旧在罗伯特·彭斯的诗句中穿行。从高尔夫到威士忌,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和男人有关。而这片土地也恰似一个男子,拥有苍凉的脊背、宽广的胸怀和坚忍不拔的生命力。  兴许是午夜抵达的缘故,爱丁堡留给我的印象是一片雾气腾腾的幽蓝,空气中有淡淡的石楠花香,耳畔仿佛能听见威士忌酒杯里的冰澌声响。  爱丁堡是最具大欧洲风范的城市。城中建筑
期刊
站在地上的杨一尘特别不爽,他觉得自己就像尼采所说的,是个“衰退的人”。自己仿佛被压扁在二维空间里。显而易见,这个“自己”指的不仅仅是身体,还包括他的梦想和激情。  他这种并不想掩饰的痛苦是亲友们不愿看到的,他们希望杨一尘能够回归现实,屈从于现世。而同时还有一种声音一直在召唤着杨一尘,引导他狂奔、飞翔。即使在驾车狂奔越过障碍的时候,杨一尘仍然能感受到这样的拉扯。  他需要达到一个高度去寻求答案,找到
期刊
对高空舞者安迪·刘易斯来说,走扁带已不单单是一种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毕竟,这种生活是他的选择,或者说,是他的命中注定……  英国大哲先贤弗朗西斯·培根曾说:“恐惧,乃是粉碎人类个性最可怕的敌人。”而安迪·刘易斯(Andy Lewis)不断挑战的扁带行走,则是人类对无法免疫的恐惧感,最庄严有力的回应。2011年,刘易斯在美国加州优山美地(Yosemite)的绝壁间走扁带时,还在中途给自己来了一张
期刊
对于杨卓来说,旅行的意义就是去看美丽的风景,去读陌生的人,交流并成为朋友。就像他自己概括的:“拍照是重要的,但如果只是拍照,那么旅行只是一张张图片而已,不会成就一段全新的生命。”  独立摄影师杨卓在去年参加了一个活动,开车自驾绕着英国不列颠本岛兜了一圈。活动的主办方相当高大上和具有新时代气息。就是那个让几个屌丝从卖麦片开始,卖到了估值255亿美元的全球新一代共享酒店模式开创者、“让每个人的家都能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