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企业岗位人才能力的要求,分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培养中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职业素养较为欠缺等问题,提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等,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数控操作与编程 专业核心能力 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51-03
“中国制造2025”和“全球工业4.0”的到来,必将促使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必将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本文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岗位人才能力要求,分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期为社会输入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培养背景分析
(一)社会背景分析。作为装备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是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确定,数控加工技术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根据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相关数据显示,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对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呈现年年叠增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社会背景下,探究如何促进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的培养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能力要求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与能力要求等情况,从2018年7月起面向工业发达的珠三角,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统计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1.岗位需求。从图1数控行业主要职业岗位需求分布图可以看出,数控操作员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其所占比例达70%。其次是数控编程员,其所占比例为15%,因此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是否具备数控操作与数控编程的能力,是能否实现高品质就业的保障。
图1 数控行业主要职业岗位需求分布图
2.数控操作与编程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以上主要岗位需求,进一步展开调研,分析出数控操作、数控编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具体见表1。
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企业回访、座谈前几届毕业生等方式了解到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数控加工能力的培养上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数控操作与编程属于技术型岗位,它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懂机器的机械操作,而且还要懂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当出现品质异常时,能根据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现场的加工情况,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切实提高产品的加工品质与效率。但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再加上大部分理论课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立竿见影的成就感,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为何学,不知怎么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往往只为考试通过,结果是考一门丢一门,没有打下够用的理论功底,从而限制了其在专业技能上的进一步发展空间。
(二)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调研发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比较看重专业技能经验,希望从业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承担起工作崗位的职责,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往往都为数控技术专业配备了相关的专业实训室,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专业技术的更新,专业实训设备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更新速度上往往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高职院校也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合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校企合作大多只是停留在仪式签订的表面,真正地落到实处的还比较少,这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职业素养较为欠缺。数控操作与编程岗位往往是安排在车间,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数控机床与加工的产品,岗位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与枯燥性。企业反映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比较看重工作环境,尤其是刚刚就业的学生,由于其在学校期间较少体验过实际的工作情景,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怕吃苦、责任心不够强、不愿从基层做起等现象,职业稳定性差,职业素养较为欠缺。
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生命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时代的到来,高校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课堂生命力。教学中引进翻转课堂的理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来实施。
课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线上知识学习阶段。教师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与材料,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理论够用、适当扩展为原则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录制成小视频,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地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同时需制作与视频相关的预习检测题,供学生在预习完毕后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检测预习效果,教师从学生的预习效果中得到反馈,从而调整课中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线下师生交流知识内化阶段。课堂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手机以二维码、密码登入等方式进行课堂签到。课堂教学中采取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一个任务、一个练习开展头脑风暴,相互问答,寻求答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者与组织者,需及时地引导学生保证其在课堂学习的轨迹中,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答疑与总结。教学中当发现课堂气氛较沉闷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采取摇一摇、抢红包手气最佳、相互点赞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氛围。课堂检测是课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及时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检测可依托网络平台发布,学生通过手机完成即可。针对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另布置一些拓展练习。 课后阶段:这一阶段为线上巩固总结反思阶段。教师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与任务供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每当一个项目或一个模块结束后,教师需让学生对该项目或模块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可以以文字或视频演讲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并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在课后也需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并以此为指引,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二)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出发,以工学交替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教学改革,以职业资格鉴定助力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可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校内实训基础阶段。校内实训基础阶段在第一学年完成,它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机加工能力。通过车铣鉆磨四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初步体验机加工情景,初步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为何学。
第二阶段:企业实践提升阶段。企业实践提升阶段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教师带队对接企业,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到实际的加工岗位中,按企业员工的标准完成相关岗位任务,岗位安排按一个月一轮岗来进行。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岗位流程、岗位职责及所需的专业技能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学,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校内实践深化阶段。校内实践深化阶段安排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进行。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开展,教学中将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职业资格鉴定项目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参考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来制定实训考核要求,使实训过程更贴合企业岗位要求。这一阶段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深化阶段,学生专业技能需100%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标准,部分学生需在技能大赛平台上与同类院校进行专业技竞。
第四阶段: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学生通过正式的面试进入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接受企业的管理,授受企业的文化熏陶。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岗位实践,在实际的岗位中得到锤炼,进一步强化其综合实践能力,并从心理上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
(三)以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素养是企业考核员工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职业素养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它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点滴渗透,因此在教学中需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第一,以专业课程学习为第一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师需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组长责任制、阶段总结、成果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视频讲解、PPT演示、仿真软件支持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评定方式、采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职业素养。
第二,以社团活动、技能比赛为第二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以评优评先加分机制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积极参加技能比赛。通过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参与,通过技能大赛的备战与参战,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有效沟通、时间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职业能力。
第三,以社会实践为第三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任务与职业环境,在此过程中强化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敏.三段递进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
[2]余再新.“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3]任传威.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 数控操作与编程 专业核心能力 能力培养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51-03
“中国制造2025”和“全球工业4.0”的到来,必将促使装备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也必将对人才的要求提出更高的标准。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本文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企业岗位人才能力要求,分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期为社会输入更多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一、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培养背景分析
(一)社会背景分析。作为装备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控加工技术是制造业提高产品质量与劳动生产率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时代的到来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确定,数控加工技术必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根据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相关数据显示,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对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呈现年年叠增的趋势,但与此同时,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社会背景下,探究如何促进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的培养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企业能力要求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与能力要求等情况,从2018年7月起面向工业发达的珠三角,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人才市场招聘信息统计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1.岗位需求。从图1数控行业主要职业岗位需求分布图可以看出,数控操作员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其所占比例达70%。其次是数控编程员,其所占比例为15%,因此对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来说,是否具备数控操作与数控编程的能力,是能否实现高品质就业的保障。
图1 数控行业主要职业岗位需求分布图
2.数控操作与编程岗位能力要求。根据以上主要岗位需求,进一步展开调研,分析出数控操作、数控编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要求,具体见表1。
二、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通过企业回访、座谈前几届毕业生等方式了解到目前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数控加工能力的培养上与企业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数控操作与编程属于技术型岗位,它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懂机器的机械操作,而且还要懂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当出现品质异常时,能根据相关理论知识,结合现场的加工情况,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具备够用的理论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切实提高产品的加工品质与效率。但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大多还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再加上大部分理论课程不能让学生体会到立竿见影的成就感,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为何学,不知怎么学,学习主观能动性不高,往往只为考试通过,结果是考一门丢一门,没有打下够用的理论功底,从而限制了其在专业技能上的进一步发展空间。
(二)综合实践能力有待提升。调研发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比较看重专业技能经验,希望从业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承担起工作崗位的职责,这就需要高职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高职院校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往往都为数控技术专业配备了相关的专业实训室,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专业技术的更新,专业实训设备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更新速度上往往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高职院校也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之路,与一些企业签订了合作,但由于各种原因,校企合作大多只是停留在仪式签订的表面,真正地落到实处的还比较少,这使得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职业素养较为欠缺。数控操作与编程岗位往往是安排在车间,其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数控机床与加工的产品,岗位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与枯燥性。企业反映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比较看重工作环境,尤其是刚刚就业的学生,由于其在学校期间较少体验过实际的工作情景,普遍存在眼高手低、怕吃苦、责任心不够强、不愿从基层做起等现象,职业稳定性差,职业素养较为欠缺。
三、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生命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手机时代的到来,高校组织课堂教学时,可以充分引进信息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课堂生命力。教学中引进翻转课堂的理念,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来实施。
课前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线上知识学习阶段。教师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与材料,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以理论够用、适当扩展为原则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将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录制成小视频,并上传至蓝墨云班课等网络平台供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地预习,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同时需制作与视频相关的预习检测题,供学生在预习完毕后通过网络平台自主检测预习效果,教师从学生的预习效果中得到反馈,从而调整课中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中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为线下师生交流知识内化阶段。课堂开始时教师可通过手机以二维码、密码登入等方式进行课堂签到。课堂教学中采取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师与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一个任务、一个练习开展头脑风暴,相互问答,寻求答案,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并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质疑与探索的精神。教师在此过程中是引导者与组织者,需及时地引导学生保证其在课堂学习的轨迹中,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中答疑与总结。教学中当发现课堂气氛较沉闷时,教师可以通过手机采取摇一摇、抢红包手气最佳、相互点赞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氛围。课堂检测是课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及时真实地反馈学生的当堂学习效果,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检测可依托网络平台发布,学生通过手机完成即可。针对个别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另布置一些拓展练习。 课后阶段:这一阶段为线上巩固总结反思阶段。教师需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与任务供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每当一个项目或一个模块结束后,教师需让学生对该项目或模块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可以以文字或视频演讲的方式进行,通过网络平台提交,并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教师在课后也需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并以此为指引,不断地改善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二)以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培养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数控操作与编程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可以从多维度、多角度出发,以工学交替模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以职业技能大赛促进实训教学改革,以职业资格鉴定助力实践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可分四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校内实训基础阶段。校内实训基础阶段在第一学年完成,它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机加工能力。通过车铣鉆磨四个项目的实施让学生初步体验机加工情景,初步体验理论知识在实际加工中的应用,让学生明白为何学。
第二阶段:企业实践提升阶段。企业实践提升阶段安排在第三学期进行,由教师带队对接企业,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到实际的加工岗位中,按企业员工的标准完成相关岗位任务,岗位安排按一个月一轮岗来进行。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对真实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对岗位流程、岗位职责及所需的专业技能有较为清晰的认知,让学生明白该怎么学,为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阶段:校内实践深化阶段。校内实践深化阶段安排在第四学期、第五学期进行。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开展,教学中将职业技能大赛项目、职业资格鉴定项目融入实践教学内容中,参考技能大赛考核标准和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来制定实训考核要求,使实训过程更贴合企业岗位要求。这一阶段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深化阶段,学生专业技能需100%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标准,部分学生需在技能大赛平台上与同类院校进行专业技竞。
第四阶段:企业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学生通过正式的面试进入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工作岗位,接受企业的管理,授受企业的文化熏陶。顶岗实习期间,学生通过具体的生产岗位实践,在实际的岗位中得到锤炼,进一步强化其综合实践能力,并从心理上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过渡。
(三)以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职业素养是企业考核员工时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职业素养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它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点滴渗透,因此在教学中需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体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第一,以专业课程学习为第一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教师需将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在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组长责任制、阶段总结、成果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视频讲解、PPT演示、仿真软件支持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定等多种评定方式、采取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学习、总结归纳等职业素养。
第二,以社团活动、技能比赛为第二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以评优评先加分机制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积极参加技能比赛。通过社团活动的策划与参与,通过技能大赛的备战与参战,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有效沟通、时间管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职业能力。
第三,以社会实践为第三课堂促进职业素养的养成。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参与实际工作岗位,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职业任务与职业环境,在此过程中强化其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敏.三段递进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
[2]余再新.“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2)
[3]任传威.课岗对接、课证融合的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