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wq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结构不优、流动性强、教学能力不高、教研能力偏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以专业课相融合为导向优化团队结构、以强化入门考评为抓手增强团队教师的业务素质、以“双师”素质提升为抓手强化团队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五统一”为原则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等团队建设策略,以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水平。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团队  “双师”素质  教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02-03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而课程质量的关键在于课程团队的建设。优质的课程应有优秀的教学团队来保障。高职院校的课程大体分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等,不同的课程根据其特点要求,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方法有所不同。在高职院校的基础课中,计算机基础课程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课程。近年来,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提出“计算机教学三年不断线”的要求,其目标就是强化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计算机教学團队建设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关键。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原来主要由计算机技术系建设与管理,团队主要成员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这样的团队结构主要凸显人员的专业化,计算机专业老师在教学中能及时融入计算机新技术。但是,随着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专业均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仅靠原有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之中,各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需求有所不同,更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不同专业的教师担任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成为一种趋势。这些专业教师熟悉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典型案例,在教学中更能突出应用需求导向,也更容易得到各专业学生的接受。
  正因为这样的变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逐渐成为一支专兼结合的、流动性大的师资队伍,由每学期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各专业任课教师组成。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结构不优、流动大、教学能力不高、教学研究能力偏弱等问题,亟待学校认真研究解决。从现实情况分析来看,其他专业转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需要提高计算机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新入职担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因此,要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水平,必须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为抓手,更新团队成员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全面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改革举措
  (一)优化队伍结构,推动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随着信息技术变革时代的来临,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专业应用领域,因此各专业结合专业人才培养需求,设置相应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推进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人员杂、流动较大的现实问题。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主动调整团队的教师结构,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课程教学为主,转为以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主导、多专业教师相融合的多元化教师队伍结构,以便适应计算机基础课与专业课相融合的改革需要。计算机专业教师为主导的结构保障了队伍的稳定性和教学质量,并有利于教师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引入课程中。其他专业教师加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可以更好地梳理各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专业人才培养需要,重构计算机基础课程模块,引入专业教学案例,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与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
  (二)加强团队建设,建立入门考核机制。针对计算机基础团队人员结构多元、来源复杂的情况,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组建计算机基础教研室进行团队的统一建设和管理。在团队建设中,特别强调把好入门关,制订非计算机专业或新教师入门考核机制。各专业教师报名参加计算机基础团队时,由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及教研室全体老师组成的考核小组的严格考核,除了按学院统一要求认真审核相关资质外,还要进行试讲考核、技能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组的全面考核,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才能,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除此之外,教研室还对各位老师的教学情况开展同行评和学生考评,根据考核情况确定教师是否可以担任下一学年的课程教师。对于教学考评较差的教师,则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如果下一轮考评仍未过关,则不再安排其承担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任务。
  (三)实施职业导师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统一实行职业导师制,对于加入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由课程负责人指定骨干老师,对其进行2年左右的“传帮带”,直到该老师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后才承担教学任务。为了激发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学校还制订考核激励措施,对考评合格的指导老师发放相应的奖励性绩效。对于新进入团队的教师,一般先让其与职业导师共同承担实训指导教学任务,在职业导师带领下熟悉课程教学内容,在掌握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技巧、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等以后,经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测评合格,可以独立担任课程的主讲任务。
  (四)建立教学研讨交流的常态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加强内部交流研讨,建立集中备课研讨制度与不定期的教学交流制度。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统一安排,至少每双周安排一次教研室活动,开展教学教改研讨活动。新学期开学伊始,教研室组织专题的说课活动,组织团队教师进行说课,对课程备课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每个学期中,根据学校的教学改革要求,针对性进行专题的学习研讨活动、学术讲座及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把学院新的改革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全面提高团队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同时,组织专题的听评课活动,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反馈,对于教学评价不好的教师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升。学校通过常态化的教学教研机制建设,较好地提高了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强化教师的“双能力”培养,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根据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统一要求,强化新入职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原则上新入职教师应经过6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积累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及案例才能上岗从事课程教学。现任的专业课教师,每年不少于一个月的企业实践,目的是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新技术,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融入企业实际案例。课程主讲教师必须具备现场实际工作经历或实践指导教学2年以上,或有一年在企业锻炼的经历;具备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通过抓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地增强。
  (六)实施“五统一”教学原则,提升团队教师的教学资源开发能力。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团队提出了“统一课程标准、统一教材、统一教案、统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统一课程考核”的“五统一”原则,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共同研讨制订了课程教学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共同研究制订课程教案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团队成员共同编写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版《计算机基础》教材以及《计算机基础上机操作指导》实训指导教材,教材突出項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团队全面推广应用了以项目为载体的导向型自主互动教学法。在项目教学前,教师准备好教学的基本材料,包括参考用课件、资源、器材,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学生按小组完成项目任务。小组成员分别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有时一个人扮演多种角色。不同任务时组员的角色要进行变换,从而使小组中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适合完成小组任务的角色,教学过程学生全程为主体,老师起到了一个“导”的作用,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建设的成效
  (一)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教研能力明显提升。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教研活动为平台、教改项目为载体,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教改科研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完成了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大项目“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质量控制的研究与实践”,完成或在研重点项目有“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与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中高职有效衔接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广西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质量分析和监测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研究”等在内的省级教改研究项目8项,校级教改研究项目4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团队成员编写了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2004—2012)》专著1部,发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论文1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11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全区职业技能大赛获奖30多项。青年教师的教改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师先后多次在全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会议上发言,介绍团队建设经验及教学改革经验。
  (二)教学团队以改促学的成效明显。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通过实施教改分离改革、学生技能抽测改革、线上线下课程改革、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不断改革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有效地促进课程教学水平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团队近年来完成了课程的教考分离改革与技能抽测改革,专门研制网络考试系统,实现了在系统上进行无纸化考试,系统自动抽试题,学生提交后,系统立即评定出成绩,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教师疲于改卷的压力,确保成绩公平公正。同时,团队全面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建设了授课所需的课件、教学案例、视频、作业库、试题库等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依据平台开展有效的师生互动及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法制教育、大国工匠等思政元素教育内容,思政教育与课程案例相结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有思政。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全年课程的学生教学评价不断提升,近三年的学生评教均为优秀。近3年,学生参加广西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网页设计)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广西职业院校Web应用软件开发大赛、广西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取得丰硕成果,获奖50多项。
  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团队建设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改革水平,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实践和技术应用的能力。经过3年的建设,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团队建设途径。实践证明,教学团队的专业化结构、“双师”素质结构不断优化,团队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不断增强,教师的教改科研能力明显提升,有效地提升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陆燕,等.广西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与发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永杰,郭福亮,黄颖,等.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4)
  [3]吴金春,阳琼芳.计算机基础课程“五统一”教学改革措施实践探索——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2(11)
  [4]汤海林,万世明.计算机网络教学团队建设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8(24)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对广西农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农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双师型”教师占比低、按专业大类分布不均等问题,难以满足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对照“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及“体检”结果进行认真反思和整改、增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意识及采取有效途径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广西农林高职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跨境电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和能力要求调查,对商务英语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进行思考。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单一,缺乏整体性思维;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弱,缺乏实战经验;综合能力较低,缺乏良好的综合素养的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应根据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外语能力、商务能力、外贸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商务操作能力等专业能力的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新规划课程设置,通过校企合作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述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成效,针对学生对自身以及项目定位不够清晰、指导教师对项目指导有待深入、项目经费不足且报销程序烦琐、学校对项目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的措施:建构“强化制度建设、重在过程管理、引導成果转化”的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多方位监督、分批拨款、人性化管理”的经费管理模式;采取“多措并举、激发兴趣、奖惩分明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就业能力为视角,调研了广西三所高职的财经大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存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就业指导团队力量不强、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就业的力量不够、就业推荐手段不多、毕业生就业能力不强等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社会需求研究、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拓宽推荐毕业生就业的途径、推动毕业生转变观念等措施。  【关键词】财经大类 高职毕业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为例,论述了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从以竞赛为驱动的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与价值意义出发,分析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思路,提出实践为主、兼顾理论的,以竞赛为平台的坭兴陶专业教学实施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竞赛 产教融合 教学模式 坭兴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立足校本文化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涵养。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三个方面阐述文化自信的表现,提出大学生涵养文化自信,有助于其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自觉;有助于其正确认识西方文化,做出理性判断;有助于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拓宽文化视野。为此,应立足校本文化,促进大学生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涵养革命文化自信、涵养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产教融合背景下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课程的建设,针对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应用化、课程实施一体化、课程实施环境情景化、课程评价开放化、创新能力培养双向化、文化育人融合化、教学资源时效化等方面,阐述了在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在课程建设中对接职业岗位的能力,对课程实施改革,以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 课程改革 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建筑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在贵港二校区建设建筑实训基地的实践进行分析,提出实训场地采用工地(或工厂)工作模式划分,有效解决了解决实训基地单一化问题,实现了教学、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实训教学项目全面与实际岗位对接,专兼教师共同承担实训,使授课教师身临工地(或工厂),“能上讲台能下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市新竹街道区域为例阐述高职院校与社区合作发展现状,分析高职教育与社区的契合点,提出从街道组织运行机制、网络横向联系机制、育人共建共赢合作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服务的机制,共同推动区域文化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区 文化服务 机制 建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57-03  社区文化是当代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以“一站式数字校园平台”和“混合式教学在线平台”建设为抓手,在全面打通校本“两平台”数据流转的基础上,建立以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教学相融合的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服务体系,针对数字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以解决信息化痛点为突破,全面带动其他信息化发展;做好为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支撑并及时总结、宣传。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