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需求 改善教师教学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单刀直入,强化训练
  五年前,在教材《表内除法》中安排了“除法竖式”教学。例如:“6个小朋友跳绳,平均分成2组,每组3人”,得出除法算式:6÷2=3。教师指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接着示范竖式的写法和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并一一解释。随后,安排了标准的填“□”的练习,规范学生的书写。后来,在学生学习了其他内容之后,再次让学生用竖式计算除法时,错误百出。最典型的要数以下两种:
  学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教学内容的安排值得推敲。学生用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表内除法,没有对除法竖式的需求。我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安排此内容的教学,如同“按着牛头喝水”;第二,迁移的副作用。学生在此前学习了加、减、乘法的豎式计算,受此影响,便写出了如同加、减、乘法的竖式。在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中,用被除数减去下面的商与除数的积显得毫无用处,但并不影响计算结果。就连我们成人计算整除时,许多人也会这样“偷工减料”。
  二教:规范要求,不断完善
  新教材为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将除法竖式的教学往后移,安排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才进行教学,改变了过去在教学《表内除法》的同时进行教学的传统。教学时,先问学生:“12个苹果,每6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让学生列出算式:12÷6=2,再指出除法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示范写出竖式和介绍各部分的名称。接着又问学生:“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这一次提问之后,学生刚开始对除法竖式并不了解,只是被动地接受,甚至还有学生质疑为什么要写竖式。接着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后,学生才解开了心中的一个个“疙瘩”。
  三教:先余后整,尊重需求
  《新课标》中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学期,在几位学生的要求之下,我再次教学《除法竖式》。根据以往教学所总结的经验,我对教学内容再次进行了梳理。尝试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再延伸到没有余数的情况。首先,让学生计算“12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表示出来。此时,有学生写下:
  这时再让学生回顾题目:题意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用减法竖式或乘法竖式能准确表达出它的意思吗?学生在这时产生了对除法竖式的需求。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写法与图形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优化。如下图:
  经过这种尝试,我发现,学生在有余数的学习中比没有余数时更加需要竖式,学生对自己画图过程的解释也正符合讲解竖式的需要。简简单单的一次小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充分的活动机会,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经过三次教学《除法竖式》,我认识到了以下几点。
  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灵活调整
  表内除法对竖式没有需求,教材编写者已做调整。现有的教材安排先学没有余数的竖式,再学有余数的竖式。我认为,这样的教学顺序还可以作做一步调整。首先,它使学生无法从本质上理解除法竖式书写与计算的特殊性,颠倒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连接次序;其次,用成人的思考代替了儿童的思考,教给学生固定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沿袭这样的思路反复模仿,降低了开启学生智慧的功效。 因此,我从“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入手,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继而延伸到“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使得学生真正领悟除法竖式书写与计算的特殊性。
  以操作为支撑,丰富计算教学
  数学虽然是抽象的,但小学数学中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启示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身边生动、丰富的数学现象,使学生的“再创造”能获得现实的数学活动经验的支撑。因此,在教学“除法竖式”之前,我让学生开展了分苹果的操作活动,在“创造”除法竖式时,结合实际操作来使其正确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进而为学生学习除法竖式时的自主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我市为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之一,因经费紧缺、工学矛盾等困难和问题,乡村教师培训一直处于既“走不出去”也“请不进来”的困境,致使全市乡村教师存在专业发展滞后、校长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今年《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加强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县级教师发展
[摘 要]“综合与实践”是引导学生进行高效能的数学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摆一摆,想一想”为例进行课例探究,通过层层递进和形式丰富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知识,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数位;位值;有效探究;数学思维  “综合与实践”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
[摘 要]教师需要建立必要的教学序列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数学概念构建的认知规律,基于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设计教学,使学生学得更轻松,获得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分阶段 概念教学 有序性 平行四边形 思维规律 内涵 表象 认知序列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34  综观目前的数学教学,不少教师认为概念教学不如计算与应
[摘 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特有章节,旨在科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形成“学策略、懂策略、用策略”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探寻解题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注重策略的有效运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策略的优势和形成过程,更好地掌握策略的内涵,从而灵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策略意识;解题能力;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
[摘要]生本位课堂提了很多年,但很多时候只被当作一句空头口号。以“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只要事先探明学情,做好预设,那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则退居幕后运筹帷幄,实现生本位课堂。  [关键词]生本位;圆的认识;活动;自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9-0072-02  德意志先哲海德格尔曾说:“教师,他得
[摘要]“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应该遵循“深浅之道”:教学内容的深浅选择应遵循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的本质;教学路径应遵循学生认知基础和认知规律的由浅入深。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深”“浅”之间进行转化,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呈现由“浅”而及于“深”,又因“深”而归于“浅”的教学。  [关键词]教什么;怎么教;深浅之道  [中图分类号]G62
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良好的沟通能力不可或缺。不管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单位里,我们都无法避免与人互动,而良好的互动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沟通之上,否则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情绪都无法准确地传达给交流的对象。“我真的无法理解他的想法。”“你为什么就不懂我?”“小李每天在忙什么?神神秘秘的。”诸如此类的想法都可归因在“自我揭露”与“他人回馈”不足而导致的无效沟通上。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瑟夫·鲁夫特(Jose
[摘要]对梯形有关概念的二次开发设计进行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根据二次开发设计进行教学的教学效果显著地好于按教材进行的教学,可使学生学习梯形的有关概念变得简单、容易,学生感到学习轻松快乐,掌握得更好。最后提出了实现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机融合及探究活动应以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为主的建议。  [关键词]二次开发;教学实验;梯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 要]面积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且面积的教学涉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建构意义。因此,教师应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过程的安排,将面积概念的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面积 学情 教材 有效建构 认知起点 教学节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种“家常”的学习方式,而a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常常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性和高效性。从课堂观察的视角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细致研究,并分别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加以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