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中国祭祀文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8408272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三单元第11课的《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发展时期。鲁迅本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可他看到的只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代替了帝制政权。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其中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备课过程中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鲁迅挑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昧的心灵世界,向读者提供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与残害的悲剧典型。文中描写了祭祀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祥林嫂是如何因为它而坠入深渊的。因此我想到从《祝福》中探讨中国的祭祀文化,以及祭祀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一、《祝福》中的祭祀活动
  鲁迅小说《祝福》中,自始至终笼罩着浓厚的中国祭祀文化色彩。
  《祝福》中的第一种祭祀活动是祭灶。小说一开头就写道:“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降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实施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这是鲁镇的“送灶”。祭祀的炮竹和散发着发着幽微火药香的缭绕的香烟把我们带入了神秘的封建礼教浓烈的氛围。
  《祝福》中的第二种祭祀活动是祝福。祝福是浙江绍兴一带旧历年终深夜举行的由男子祭祀“福神”,祈求来年好运的一种迷信习俗。在小说《祝福》中,鲁迅这样写道“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的洗……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来,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来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祝福在旧年年底的鲁镇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
  《祝福》中的第三种祭祀活动是祭祖。“祭祖”一般每年三次: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小说中描写的祭祖活动有两次。一是七月十五的祭祖。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是“有一年的秋季”,“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只是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秋季的一次祭祀应该就是七月十五的祭祖活动。因为这次祥林嫂是“再蘸重寡”的人,而且又是丧子之人,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极为不祥的。祥林嫂就这样丧失了参与祭祀活动的资格。
  纵观小说全文,噼噼啪啪的爆竹声,神秘缭绕的香烛轻烟,是鲁镇的祭祀活动中一道特有的风景。祭祀情景在鲁迅笔下的《祝福》中成为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浙江东部地区的民俗风情画。祭祀,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鲁镇是最重大的事情,同时也是鲁镇百姓家中最平常的事情。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这种人,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鲁迅在作品中创设了充溢着封建礼教和人们虔诚祭祀的氛围,也为小说主人公祥林嫂创设了一个在祭祀活动中走向绝境的舞台。
  二、中国传统的祭祀文化
  祭祀的产生与人类早期对自然界感到神秘、恐惧有关。现代人类学,考古学认为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一是祖先信仰。由于当时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认为上有天神,下有地神,所以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认为是有神灵主宰,“万物有灵”的观念也由此产生。人类感激神灵,但也对他们心存敬畏。而古代先民们又相信人死后具有灵魂,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让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祭祀活动一旦习以成俗,便成了传统。因而,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民族,都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祭祀文化。祭礼祈福,拜祭祖先,辞旧迎新。
  三、祭祀对祥林嫂的精神统治
  祥林嫂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劳、能干的中国农村妇女,与中国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一样,她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基本停留在生存的层次上。可就是这样微弱的希望,也被当时残酷的封建文化和冷漠無情的社会所拒绝。这就如同鲁迅先生所说的,是想做奴隶而不得。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一个标准的农村妇女形象。 她是一个寡妇,因为“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当时鲁四老爷就皱起了眉头,对她的身份表示嫌弃。“但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留下了她。虽然,当时的祭祀活动有许多的禁忌,但祥林嫂还是被允许参加。祥林嫂是祭祀活动的参与者,她是满足而积极的。
  正当祥林嫂自食其力的埋头苦干时,婆婆使她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但她已是“不洁”之人了,嫁了两个男人,“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不仅对封建理学深有研究的鲁四老爷认为她是“谬种”,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对她倍加歧视。鲁四老爷暗暗告诫“四婶”,祥林嫂这种人是“败坏风俗的”,祭祀时用不着她沾手,害怕玷污了祖先,祥林嫂就此失去了参与祭祀这种重大活动的资格。
  祭祀习俗历经沿革变迁,逐步超越了神灵崇拜的原始意义,成为反映时代精神、传承华夏文明的一种独特文化表现形式。在鲁迅的《祝福》中,祭祀无疑是禁锢了祥林嫂的精神世界。她的悲剧揭示了中国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新时代下,我们应剔除祭祀中那些毒害人的礼教,将其中的精华传承下去,让人们从祭祀文化中领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感受浓厚的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与诊断  (一)问题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参加了相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培训与讲座,也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很多新式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的教学氛围与高考重压,在多数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主讲的“满堂灌”方式教学为主体。同时,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擅长记忆,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擅长逻辑推理,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文理学生学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汲取古典诗词中的文化营养,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能够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吸取文化精华,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古诗词任务就是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中学阶段,如果教师教法得当,这更能刺激学生学习
期刊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重复学习或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经过两个月的教育工作之后,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了古人话语的魅力。为什么要重复呢?道理很简单:人有忘性。如果不重复学习,日久天长,所学东西就会被忘掉。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而与遗忘作斗争最有力的武器是重复。重复的刺激可以巩固已有的印象,使得记住的东西永远比忘掉的多,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并明确给我们指出“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有更多的情绪性和兴趣性,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感觉数学特别抽象,尤其对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算法、操作等感到难以接受,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鉴于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的特点与顺口溜的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走向心理健康也就是走向精神的平静和社会的和谐”。现在的教育已不能定位为培养知识分子,而应该是培养健康的、有创造力的社会建设者。  清华大学的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于2013年构建出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本文认为,太极环式翻转课堂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综合评价阶段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可以满足学生对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育和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这些
期刊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的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与地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案例的形式和内容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让学
期刊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使用于美术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扩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已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绝对是一个难点。有些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像提到了催命鬼似的,害怕得不得了。有一句戏言,“初中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提到三怕,写作文就赫然在列。  写作文真的有那么难吗?诚然,任何事儿都要讲个天赋,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韩寒和郭敬明。也有人说,文无定法,如果把作文教学变成了简单的方法技巧传授,那就真的太可悲了。但是,作文真的有规律可循,掌握一些基本的
期刊
2012年7月,鹅公岩小学完成改扩建,政府投资近亿元,36亩地,48个班,一所高规格、现代化的新学校拔地而起。我也开始了自己的校长生涯。“这是一所高起点的学校,你要努力把它办成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区教委领导的殷殷嘱托一直在我耳傍回响。我认为,有特色的学校首先应该是一所有个性的学校,然后从个性走向卓越。  一、个性化的战略定位——建设百年文化精品学校  拥有七十余年办学历史的鹅公岩小学,在今天这样的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电教媒体不仅走进了中小学课堂,而且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数学教学,电教媒体无不发挥它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方面的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观察,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解决小学作文难的重要训练方法。作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