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大解放,经济社会才能大发展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os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这一切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1978年,浩荡春潮改变了整个中国。
  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总会在每一次改革开放的浪尖潮头看到一些城市的身影,成长的城市壮心不已,新生的城市雄心勃勃。然而,当人们仔细梳理这些时代骄子的崛起轨迹时,一座不事张扬但又气度不凡的城市——芜湖便会赫然端立:它没有国家改革“试验田”的政策赋予,但却始终秉持一往无前的图强精神迈步在自主创新的大道;它没有沿海城市凭海临风的地利优势,却始终以怀柔四海的博大胸襟吸引了世界范围内投资者的垂青和落户;它没有国家重大项目和雄厚资金的布局投入,却能始终执著奋进,在厚积薄发中奠定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
  6月,当清风将梅雨季节最后一抹雨云吹散时,记者来到芜湖。在简朴但充满阳光的办公室里,陈树隆市长接受了《中国城市经济》的独家专访。毕业于安徽财贸学院的陈树隆参加工作后一直没有离开“老本行”,直至2002年9月出任合肥市副市长,他实现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到市长的“转型”。或许正是这种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执政风格和言谈思维方式:他讲话的语速较快,但在回答问题之前总是要习惯性地略微思忖;他对事物和现象的总结言简意赅,但却总能秉本执要;他思路宏阔,一些看似平常的观点在他口中往往新意迭出……
  一座与众不同城市的三十年崛起之路,在他理性但又不乏激情的讲述中渐次丰满生动起来。
  
  制度决定命运
  
  1981年9月的一天,《芜湖日报》在显著位置刊载了一篇《货真价实的“傻子瓜子”——记个体经营户年广九》。报道一出,傻子瓜子摊前被围得水泄不通,生意一度兴盛到凭票供应。
  然而,仅仅在8年前,同样是做小生意的年广九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遭遇。这年,他因用自行车贩鱼被罚,当时工商局档案中记载了这样的处理意见:“年广九投机倒把是一贯的,应从严处理,自行车和现款全部没收。”
  


  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间,尽管命运多有起伏,但年广九“坚韧而勇于博取”的信念从来没有泯灭,他不仅成为这一时期芜湖奋发进取的一个精神符号,同时也得到中央高层的关注。1984年和1992年,邓小平两次提到了“傻子瓜子”。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他这样阐述道:“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
  “年广九在改革开放前后迥异的人生遭遇有力地说明:制度决定命运。比如说我们的父母,他们年轻时的能力不比我们差,可以说含辛茹苦,披星戴月,但始终在为温饱奔忙。1978年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夜之间解决中国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人还是那些人,地还是那些地,所发生改变的就是制度,”谈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巨变,陈树隆感慨万端,“什么是好制度?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制度就是好制度。在人口多,底子薄的具体国情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国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瞩目。这一切足以证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最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于中国来讲就是最好的制度。因为,这种制度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人民富裕安康,而且在国际上扬眉吐气!”。
  就在“傻子瓜子”走向兴盛之际,发生在芜湖农村的一场变革,开始让更多的人们在希望的田野上鼓足干劲,走向富裕。
  1978年,芜湖县黄池公社的一个生产队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包产到户。1979年,湾止公社开始全面试行大包干,新华社专门作了10多天的调查后,撰写了《湾止农民为什么强烈要求包产到户》一文给予肯定。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芜湖农村迅速推开。在此基础上,改革逐步引向流通体制,农村经济结构得以调整,农民开始面向市场,农业恢复了它的商品和社会属性。到1984年底,芜湖农产品产值较承包前增长约20%。这年7月,具有象征意义的芜湖米市恢复开业。
  在城市,改革最初的主要内容是“松绑”,即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调整国家、企业与劳动者的分配关系。而以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立足点,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的改革,则在1980年代后期全面展开。“承包责任制”、“劳动合同制”、“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破产”、“创汇”和“再就业”等不断翻新的名词,让人们日益感到依赖“三铁(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资料显示,1984年芜湖工农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突破第一个10亿元芜湖用了近30年的时间,而突破第二个10亿元只花了六七年。这种成就的取得固然有前30年发展打下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改革的确让受压抑的生产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改革开放初期发生在芜湖的一切说明,这种新制度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生产力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和社会财富的积累”,陈树隆将手在面前一挥道,“所以说,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芜湖模式”是逼出来的
  
  在新制度阳光照耀下的芜湖,整个1980年代呈现出百业俱兴,生机勃勃的发展局面。但将视野延展到全国范围,就不难看出芜湖“追随型”的发展特征,即改革步伐和力度与其它城市频调一致,没有太多冒尖也不至于落后于人。当历史翻开1990年代的章节时,人们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包括城市在内的各种竞争因素被空前调动起来。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城市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让自己由一个“追随者”转型为一个“赶超者”。芜湖亦不例外。
  转型首要任务就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计划经济时期,芜湖产业门类齐全,但基本上没有大项目,结构层次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到1980年代末,支撑芜湖经济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是“南烟(卷烟厂)、北铜(冶炼厂)、中纺织(芜湖纺织厂)”,其中,香烟税收长期占到整个财政的70%,可谓“烟厂打喷嚏,全城都感冒”。
  对此,芜湖决定从存量调整和增量调整两个方面入手提升产业质量。存量调整主要在现有企业中进行联合兼并,结果,以电子管厂为核心的企业联合最终宣告失败。增量调整最直接的问题是钱从哪来,以芜湖当时可支配的几千万元显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争取让国家将大型企业(大型玻壳和乙烯项目)布局芜湖的努力最终也碰了壁。无数的教训让芜湖决策层意识到,要想调整经济结构,只有走对外开放的路子。
  “可以说,芜湖的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是逼出来的”,谈到早期转型,陈树隆面显庄重,“一方面,芜湖没有沿海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国际资本不可能直接到投入到这里,另一方面,芜湖也没有国家大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加快发展,成为摆在芜湖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面前一项重大课题”。
  


  1990年,就在芜湖上下为实现发展突破苦苦追索之际,来自远方的一个消息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这年4月,在上海大众公司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中央同意浦东地区开发。得到消息后,芜湖市委市政府即刻召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提出“扩大开放,呼应浦东,强化自身,迎接辐射”的设想。同年7月,这个设想得到安徽省委高度重视,在随后召开的省委扩大会上,芜湖被确定为“开发皖江,呼应浦东”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天地的尽头传来清晰而坚定的雷声,芜湖等到了及时雨。
  迎接辐射需要平台,位于市区北部前马场一块面积仅为0.5平方公里的区域进入决策层的视野。9月1日,芜湖经济小区奠基仪式在这里举行,尽管当时大风大雨交织在一起,但现场热烈的气氛让见证者们至今难以忘怀。当日,《芜湖日报》发表了题为《走昆山之路》的社论。
  


  三年后,在主动作为中艰苦创业的拓荒者们得到了回报。1993年4月,芜湖经济小区被破例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利好接踵而至。1992年5月28日,两艘外籍轮的汽笛鸣响在芜湖港的上空,芜湖港对外籍轮开放是于上年6月获得国家批准。还是在1992年,7月作为国家区域经济“T”形开发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芜湖同武汉、岳阳、九江、重庆一并被列为首批沿江开放城市。三个“国家级”的齐备,预示着芜湖将会有一个不同凡响的未来。
  此后的事实表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十年,促使芜湖经济增长率超过安徽省内沿江地区以及沿江同期开放的中等城市,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长三角先进地区1990年代中期的平均水平,初步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实现了由中等城市向经济发展外向型城市的历史性超越。芜湖成为长江沿岸新崛起的、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之一。
  今天,当我们回首芜湖这段“黄金时代”,都不禁为这座充满奋进精神的城市所感染、感动。同时也深深地感悟到:一个城市把握国家大势和机遇固然重要,不等不靠、自强自立也是决定其命运跌宕起伏的关键所在。
  三个“顶天立地”
  好风凭借力。1990年代中期,就在三个“国家级”的巨帆驱动芜湖迎风破浪之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号角也开始响彻云霄。
  “在反复分析、酝酿和讨论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国际竞争,坚持有限目标,培育引进一批对芜湖经济拉动力强,产业链长,财政贡献度大的支柱产业,重点加以推动和发展,形成了后来的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新材料三个‘顶天立地’”,谈到此处,陈树隆不禁面露欣悦。
  1997年3月,一个名为安徽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芜湖注册成立。谁也未曾想到这个诞生于中国汽车工业界“用市场换技术”观念盛行,合资浪潮强烈激荡,以及国内汽车项目还处于严格控制和审批中诞生的“后生”,仅仅用了不到8年时间便成长为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子——奇瑞集团,而它第一笔的主体投资来自于一次颇有远见的企业资产重组。
  1996年,芜湖敏锐抓住机遇,成功争取成为了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积极推动企业资产重组,其中一个重大举动就是把规模较大、资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白马山水泥厂转让给坐落在皖南海螺山下的海螺集团。转让所获得的2亿元资金即被用于奇瑞公司的启动。一举双得的是,这毅然将“俏女”嫁“俊郎”的舍得之举,让海螺集团看到了芜湖人的诚心和胸怀,最终决定“跳出深山”、“生根芜湖”、“走向全国”。直至今日,这次重组仍是中国企业资产重组的经典之作。
  


  与海螺集团落户芜湖有所不同的是,多家电子电器企业巨头的到来则具有典型“梧桐引凤凰”的特征。1997年3月,芜湖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即将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第三大交通枢纽的芜湖,迅速引起欲占据“扼东西,控南北”市场制高点企业们的关注。此时,经过多年苦心经营的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具备了吸纳国内外大型企业投资落户的优良条件。1998年2月广东美的集团宣布落户芜湖。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之后不久,与美的集团同为竞争对手的广东科龙和日立电器也纷纷将主要生产基地设立在芜湖。多年后人们看到,同质企业同处一个城市不仅没有造成恶性竞争,反倒形成一种独特的产业聚集效应,并且互利共赢。
  到2002年,随着三大支柱产业的崛起和形成,技术密集型工业开始超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工业成为芜湖工业的主体,工业结构实现了技术的集约化。在此基础上,如今的芜湖百尺竿头,正努力建设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拥有自主品牌的汽车工业基地和国家级零部件出口基地,全国重要的新材料生产基地和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电子电器生产基地、特种显示器件研发和生产基地。
  汽车及零部件方面,已形成以奇瑞、意大利菲亚特、德国西门子、美国江森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芜湖被商务部列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奇瑞公司被列为国家汽车及出口基地企业。奇瑞的快速发展,带动和吸引了200多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此投资,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0家;在电子电器方面,已形成以美的、日立、至高等企业为骨干的产业集群,空调器产能达450 万台,家用电器电机产能达2500万台;在新材料方面,海螺型材规模已达60万吨,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之首,海螺水泥产能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此外,随着鑫科新材料、精诚铜业、新兴铸管等一批企业快速发展,芜湖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铜材加工和铸管制造基地。
  2007年,三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45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的52%,完成产值740亿元,占规模工业77%,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真正发挥了“顶天立地”的支柱作用。
  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以国际水准搭建产业框架,以全球范围内的资源进行要素配置,在全球化风起云涌的年代里,芜湖从容应对世界经济的潮起潮落,将三面产业旗帜高高擎起。
  
  自主创新不是自我创新
  
  对于芜湖和奇瑞集团来讲,2008年的春天是难以忘怀的。
  2月,商务部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安徽省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总投资9.5亿美元的奇瑞量子汽车公司正式获批。但这还不是全部——真正让奇瑞人、芜湖人乃至国人感到扬眉吐气的是,该公司的诞生完全颠覆和终结了中国汽车业“外方出技术,中方出资金”的合资模式。对此,业内人士指出,量子公司出巨资与奇瑞合作,正是看中了奇瑞汽车的高成长性以及奇瑞经济型轿车在欧美市场的需求,这也是中国汽车产品与技术受到国际市场肯定的体现。
  此刻,距离奇瑞生产的第一辆样车下线还不满10年。
  1996年的一个冬日,从一汽被“挖”来的尹同耀抵达芜湖,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一片荒地几间农房,以及一笔30万的寒酸资金,即便是这点钱也是“砸锅卖铁的钱”。此后的一段时间里,芜湖市委、政府领导与尹同耀和他的助手们围着木板桌在四壁漏风的小草房内召开一项又一项重要会议。面对外国技术人员的离开,奇瑞人发出了“让外国人走,我们自己干”,“干不成,我跳长江”的宣言。在中国汽车业界的“三大集团、四大基地、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等数百家汽车制造企业纷纷与跨国公司进行合资的大背景下,奇瑞逆风飞扬,踏上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自主创新不仅是奇瑞的制胜法宝,也是芜湖强市富民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目前,我们国家还只是个制造业大国,谈不上是个强国。没有核心技术,这就势必形成总是跟着人家走的被动局面。而留给自己的则是牺牲环境、消耗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付出。虽然换取一时发展,但从长远来看形不成持续竞争力,”谈到自主创新,陈树隆微微有些激动,“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我们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奇瑞是芜湖自主创新的集大成者,但绝非孤立现象。如果从1984年市民张善保创办第一所民办“芜湖工业设计研究所”作为起点,芜湖的自主创新之路已走过24个年头。
  1990年代初,芜湖提出“科教兴市”的战略构想。同期,芜湖在安徽省率先成立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1998年,芜湖被科技部列为“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2006年,芜湖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城市作为推动芜湖跨越式发展的主战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级芜湖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芜湖软件园、长江产权交易市场等科技创新创业平台陆续设立。近五年来,芜湖市本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年均增长32.6%。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也都积极建立产业发展资金,加大研发投入。奇瑞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5 %以上。经过十年多年的努力,奇瑞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汽车品牌之一。2007年,该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乘用车产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到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占中国汽车出口量70%以上。2007年7月,奇瑞以优秀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为美国克莱克斯勒代工小型车。海螺集团则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了世界领先的水泥、型材生产技术和余热发电技术等。在奇瑞、海螺等企业示范效应的带动下,目前,芜湖65%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2007年,全市申请专利168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
  “自主创新一定不是自我创新,而是以我为主掌握主导权,整合全球资源,将世界一流人才技术为我所用,没有主导权就谈不上自主”,陈树隆进一步阐述道,“比如我们的奇瑞公司,它的研发中心设到意大利都灵,甚至将来我们还要设到日本,至于谁来制造并不重要。因为全球化意味着分工细化,分工越细才能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产品,也才能形成最好的服务,反过来才能更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改良,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提高。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自主知识产权这个法宝,就可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相信不久的将来,曾经由奇瑞创造的奇迹,将在芜湖不断再现。
  
  东向,不仅仅是向东
  
  2007年金秋,亚洲规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在芜湖开业。细心的芜湖人发现,停车场里来了不少“沪”、“浙”、“苏”字头车牌的车辆。而在两年前,人们更多地看到“皖”字头车牌的车辆奔驰在前往苏浙沪的道路上。
  2004年,肩负中部崛起国家使命的安徽省开始重新审视处于“家门口”,以占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5GDP的长三角地区。翌年3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东向战略”,曾经在皖江开放战略中处于“龙头”地位的芜湖,再次被赋予对接长三角“排头兵”的新使命。
  事实上,芜湖与长三角的“亲密”接触早在1990年代中期便已开始。1995年年底,当位于中山路1号的南京新百大厦正式封顶的一刹那,芜湖人心中的“向东”情结便开始枝繁叶茂。8年后,当芜湖市委将七届五次全会会场搬到苏锡常的考察现场时,芜湖“向东”的决心更加坚定。
  “我们与长三角地区历史上经济相联,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最容易学习,最便于接受辐射,”陈树隆说,“东向战略给芜湖带来第一个好处就是有利于思想解放,沿海发达地区先行一步,他们的发展思路可以给我们很好的启发和借鉴;其次是东向战略有利于我们引进更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理念,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长三角能够做到的我们也有能力做到,增强我们赶超的决心和发展的信心;第三,东向战略有利于实现芜湖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贸联系,加强双方经贸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但是,如果仅仅从接受辐射的角度看待这个战略的意图,就好比只看到硬币的一面”。他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个互动的过程,绝不是单向的,因此东向战略不仅仅是向东,也有个延伸的内涵。
  “延伸的内涵”在2007年得到认可。这年4月,在第二届中部博览会上,芜湖与合肥、南昌、太原、武汉等中部九座城市,被国家正式确定为“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与其它几座城市相比,芜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临江达海、居中靠东、承东启西、连南接北”,陈树隆用手指在桌面上划了一个圆,“发展到今天,芜湖对周边城市已经具有一定的辐射能力,而且这种辐射是360度的,比沿海城市的180度辐射更具有优势,因此芜湖的拓展空间不仅是‘向东’”。
  
  建设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
  
  


  在芜湖期间,一位出租车司机师傅非常认真和自豪地告诉记者:芜湖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这件事情给记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采访中,当记者向陈树隆提及此事时,他面露微笑地为记者引述了一段数据: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全国113个重点检测城市环境质量报告中,芜湖的环境质量排名第4,仅次于海口、北海和克拉玛依,一年中355天的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优良二类标准,优良率为99%。
  “创造宜居环境还只是我们的一个目标”,陈树隆说,“我们还要创造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一个好的创业环境,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
  自1990年代大开放格局确定以后,芜湖始终将创造环境、招商引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992年,芜湖较早地在全国率先成立招商局,对外来企业实施“一站式”服务。2000年8月,由102个来外来投资企业参加的关于“芜湖投资环境”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芜投资有信心的企业达到91.8%”。2006年5月,芜湖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决定》,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确立“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制度。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单个项目平均办结周期由15.1个工作日减少到2.3个工作日。取消87项收费,降低104项收费,一年减轻企业负担9700多万元。
  这年8月,芜湖的泉州、温州、台州商会及台商协会代表应邀参加了一个特别的座谈会。会上,市长陈树隆就如何优化芜湖发展环境诚恳地征求意见,这让到会的代表们颇为感动。
  “代表们总体上对芜湖的投资环境评价很好,包括政府的开明程度和服务效能,市民对外来投资者的包容程度,以及政府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在愉快回忆当时的情景后,他强调指出,“改革没有止境,政府部门首先要敢于在革自己的命,才能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吸引优质资源、要素积聚,高水平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非常具有注解意味的是,2006年末由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该年芜湖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61位,其中“制度竞争力”排名第9位,“政府审批与管制水平”排名第2位。
  陈树隆介绍说,2007年芜湖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10月,芜湖又率先对全市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同时成立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把党政机关所有的资产集中管理,从体制机制上杜绝职能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当记者问及如果给芜湖当前的投资环境进行自我评价您会给多少分时,陈树隆很认真地思考片刻后自信答曰:“应该是98分!”
  自信源自事实。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截止2007年底,已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21家国内上市公司落户,建成投产工业企业350家,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39.6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开发区内已设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品基地、国家级科技创业中心和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园,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对外开放的先行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和先进制造业的示范区之一。
  19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量下岗人员涌入社会,针对这种情况,芜湖在全国较早出台扶持再就业政策,大力引导和支持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我们首先在舆论和宣传上创造一个良好氛围。在总结多年来取得的经验基础上,去年芜湖提出‘崇尚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冒险、鼓励冒尖’的创业文化,进一步倡导和推动企业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百姓创家业”,陈树隆说,“对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我们政治上给待遇,社会上给荣誉,经济上给奖励,对创业失败的我们更要宽容包容,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据悉,近年来芜湖在降低创业成本和门槛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涉及工商、税收和银行等多个部门。2007年,针对弱势群体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市政府安排提供1.69亿元小额贷款,其总额度位列全国城市第16位。已经筹措到的4亿多元创业担保资金也开始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各级政府成立的创业园区,正在成为那些有一技之长,有创业热情,但苦恼于起步投入大的创业者们施展能力和才华的舞台。
  与投资和创业环境不断完善相同步的,是政府对民生质量不断提升以及民本意识的进一步提高。
  1990年代初,芜湖率先在安徽省启动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全市已建立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制度,实现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政策全覆盖,国有、集体企业退休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应保尽保。2004年又在安徽省率先开展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于1997年建立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已让全市8.5万城乡居民充分受益。此外,市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城市困难群体的救助,初步形成了城乡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
  “凡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切实的利益问题,政府都要积极主动去解决,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谈到民生,陈树隆的言语间透露出更多的深情,他说,“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一日无为,三日不安’,才能让芜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2006年4月,芜湖提出《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此,陈树隆略显严肃地指出:“教育的起点公平非常重要,我们就是要打破那种权钱阶层的孩子上好学校,弱势群体的孩子上差学校的不良局面”。
  和教育公平一道被老百姓叫好的还有在2008年初推行的医药改革。陈树隆认为,过去的体制造成药商、医院和医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卖药养医十分普遍,医患信息不对称,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所以今年芜湖彻底实现医药分家,所有医院的药房一律取消,成立药品供应中心,降低药品的销售价格,让利于民,让利于社会”,他补充道:“政府将加大对医院的补贴,从2008年起我们对医院的补贴不少于5000万元”。
  通过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的不懈努力,今天的芜湖已经形成投资有回报、创业有门道、居者有其屋、民生有保障的良好发展氛围。在这片土地上,更多的人正在把自己追逐的梦想变成美好的现实。
  
  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开放程度
  
  “改革开放中的芜湖人”、“真正担当起皖江开发‘排头兵’”、“怎样看神秘的温州人”、“怎样做跨世纪大开放的芜湖人”、“怎样让芜湖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更好更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在整理芜湖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从1992年起的后16年中,每隔两三年芜湖全市上下总会掀起以市委市政府倡导,以大讨论为主要形式的,主题各异但关系递进的思想解放高潮,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对照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对照经济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差距、看不足、议思路,这也成为每个时期芜湖重大改革战略决策出台实施前的必然“热身”。
  “芜湖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同时也是个移民城市,因此芜湖人很早就具有较强的开放意识和进取精神,对城市的建设发展保持着较高的参与热忱,所以每一次大讨论政府与民间都能达成共识,产生共振,形成合力,”谈到思想解放,陈树隆目光更显坚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每一次思想解放就会对人们开放意识有一个提高,对人们视野有一个拓展。我认为思想解放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和开放的程度和发展的速度,只有思想大解放才能有经济社会大发展”。
  2007年4月,当沁香鲜黄的油菜花开遍四野时,一场关于“坚持科学发展,打造五大优势”的大讨论热潮又开始在芜湖的街头巷尾涌动。
  据悉,这场大讨论是芜湖市委、市政府在认真总结国内外发达城市的成功经验和芜湖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和区域竞争的新形势下所作出的新判断、新思路、新战略和新举措。通过讨论、学习、反思和总结,让全市上下深刻认识芜湖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势、制度优势、社会环境优势和先进文化优势的重要性,进一步打破小富即安、自我满足的狭隘思想,把芜湖的未来谋划的更高更远在更高。
  “大讨论的目的就是更好更快地把芜湖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和带动能力的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交通枢纽,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滨江山水园林城市”,一个多小时的访谈接近尾声,陈树隆依然情绪饱满,他声音敦厚地说,“一个城市有没有可持续的竞争力,最终还取决于文化竞争力和市民素质的竞争力。芜湖人只要始终秉持开放包容,务实诚信,锐意创新,勤奋进取的核心价值理念,芜湖就有创造新奇迹的可能!”
  话音落处,陈树隆将深邃的目光投向窗外。此时,久违的鲜亮的阳光遍洒大地,让这座“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央视《倾国倾城》评语)”的一切都显得格外生动,充满期冀。
其他文献
《中国城市经济》:建筑设计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规定。汶川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这次地震震级和烈度都高于设计标准,但房屋瞬间倒塌正常吗?地震造成的伤害多是中小学,这个现象背后存不存在建筑设计问题?  现阶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 “三个水准”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具体的要求是:在遭遇第一水准烈度时(比本地区基本烈度小一度半),建筑
期刊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开发区作为工业用地集中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这种用地的供需矛盾更为显著,具体体现在:现有建设用地效率不高、耕地占用严重、违法用地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用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2008]3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再次强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
期刊
解放思想就是要推动鄂尔多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拿世界发展的眼光思考鄂尔多斯、审视鄂尔多斯,把鄂尔多斯融入现代化,融入国际化。    改革开放30年之际也是西部大开发8年之时。  这8年中,在国家大势推动下,占国土面积70%以上的广袤西部大地上,近150座地级城市的经济社会形态、结构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有的变化可谓是“陵谷巨变”。然而,如果将这8年积累的发展成就放置在改革开放30年的浩荡长河中
期刊
十年风雨历程,载誉实至名归  扬州恒通企业有限公司坐落于繁华秀美的扬州新城西区。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恒通人一路前行,凭籍丰厚的古城人文底蕴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在扬城地产界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之星。  恒通企业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融建筑安装、市政园林、装饰装潢;建材销售、物流运输及幕墙、门窗研发、设计、生产及安装为一体的多元化发展的集团式综合企业。近年来,先后投资开发了近百万平米高档住
期刊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而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现在看,通货膨胀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今年1月份CPI指数到了7.1%,2月份增加到8.7%,去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4.8%左右。防
期刊
大家都知道,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由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显著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不争事实。而由气候变暖引发了诸如极端气候、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荒漠化和严重干旱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目前出现的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状况与此有直接关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
期刊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我觉得,要顺利完成“双防”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从资金源头上实行有效调控。  总理在去年的《
期刊
环保总局的“杀手锏”  吕梁市的资源优势明显,境内已发现煤、铁矿、铝土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白云岩、石棉、硅石和含钾岩石等矿产40种。其中,4号主焦煤属国家优质煤种,被誉为“国宝”,储量达62亿吨,并且含硫低、灰份少,是国家确定的保护性开采的优质炼焦煤。虽说如此,上世纪的很长时间内,吕梁人却守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落后和贫穷的帽子总是压在头顶。  时间的列车驶入新世纪,吕梁市快速发展的意识被激活
期刊
自2002年起,中国居民消费结构明显表现出升级性变化,城市化进程同时加速,主要依靠重工业支撑的住宅和汽车等新的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中国由此进入到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新阶段,经济的投资驱动特点更为明显。  在新的发展形势和机遇面前,神华集团以宽广的战略视野提出了“开疆扩土,重整河山,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发展思路,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乌海煤焦化)就是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为整合乌海及周
期刊
农村信用社改革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2003年启动、2006年底全面推开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是对管理体制、产权制度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产权改革基本完成。截至2007年末,全国共组建农村商业银行17家,农村合作银行113家,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社1824家。  第二,历史包袱得到有效化解。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