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开发区优势,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5456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开发区作为工业用地集中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区域,这种用地的供需矛盾更为显著,具体体现在:现有建设用地效率不高、耕地占用严重、违法用地监管力度不够等方面,用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开发区的持续发展。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2008]3号文《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再次强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大问题。十七大报告精神也明确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资源的节约利用,“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如何发挥开发区自身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优势,结合国务院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并有效落实这一关系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土地政策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开发区面前的头等要务。
  
  从规划角度落实和衔接土地政策,重视开发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
  
  国务院通知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强化土地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从国家和区域角度看,规划先行已经成为控制和解决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和低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就开发区而言,结合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特别针对开发区制定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更好结合开发区的发展远景和蓝图。规划和设计开发区发展功能区,规定禁止建设区域、限制建设区域,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落实不同区域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等标准和范围。总之,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从规划角度落实和衔接土地政策,是解决开发区建设无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于2008年1月底发布,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用地规划目标,将指标分解到具体地块上,并提出形成一个有影响力、有自身调节能力、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良、集行政、商贸、居住、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城区。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政策依据。
  


  
  结合城市发展和开发区发展,合理布局,统筹用地
  
  开发区和城市的融合协同是当前开发区发展的趋势之一,根据赛迪顾问《2007-2008年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竞争力研究年度报告》研究,从园区的发展路径态势看,开发区已经纳入整体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统一体系,区域和城市对开发区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开发区的空间规划必须建立在与区域发展和城市发展协同一致的高度把握。
  因此在制定开发区土地利用规划上必须要注意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高度协调统一,充分利用城市功能,并将自身的发展功能提供给城市和区域其他部分共享,强调城市乃至区域内的合理布局,统筹用地,协同发展是开发区提高用地效率重要方式。
  
  深挖现有建设用地内涵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
  
  结合现有建设用地清理整顿普查评价工作,特别注重对开发区内的闲置用地、低效率用地的盘活和再利用,是开发区提升用地效能,增强用地产出的重要手段,这也是国务院通知精神第二条和第三条所着重指出的。对于开发区来说,在这项工作中,积极发挥市场作用,将开发区土地储备和土地产权的流转工作切实运转好,可以极高的提升区内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实践方面已经有很多开发区应用各种方式践行这一原则,如北京开发区在严格执行国土部《闲置用地管理办法》的同时,对不满足条件的闲置用地采取不同的经济手段收回。越来越多的开发区一方面通过帮助企业联系合作发展机会提升企业活力,从而用地效率;另一方面用“腾笼换鸟”的方法做到园区企业的升级和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的共赢效果。
  
  


  将新农村建设和安置农民就业结合,为开发区建设用地腾退发掘空间
  
  对于农村土地管理方面开发区应利用其自身经济发展优势,从农民角度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全局高度,整理农村居民点,腾退不必要的土地占有,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开发区建设用地发掘空间。同时在农民“上楼”问题上,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仅要解决其居住和生活环境问题,更要充分利用园区企业的劳动力需求,通过就业培训等手段,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让农民的利益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不能让农民“扛着锄头上楼”,或成为“无田无业无社会保障”的“三无”人群,从各方面真正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和农民的“居民化”,这不仅关系到开发区的建设,更关系到区域的发展和“三农”问题。
  
  有效利用开发区联合管理优势,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监管力度
  
  有效整合开发区经济发展、土地管理、金融税收的管理职能,利用开发区联合管理综合服务的优势条件,将节约集约用地和其他机构职能联动,整体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与此同时,加大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力度,探索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制定刚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结合的管理体系,调动园区企业发展积极性,参与到土地节约集约的具体工作中来,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的责任。
  (作者系赛迪顾问高新技术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
其他文献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众多国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城市的生态化成为时代潮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期刊
在我国的城市管理体制中,必须建立城市管理的多元主体模式,倡导广泛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是城市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达到公众满意是城市管理的基本目标,城市政府在行使管理职能时要以公众满意作为工作业绩的考核标准。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管理理论中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的主要内容和研究进展,结合对某城市新区问卷调查的分析,探讨如何在城市管理中来体现公众参与及达到公众满意。    一、公众参与和公众满意在城市
期刊
可能很多人没有去过温州,但是很少有人没用过温州的产品。这个浙南小城生产了全国10%的服装、20%的鞋、60%的剃须刀、65%锁具、80%的眼镜、90%的金属外壳打火机和90%的水彩笔,温州的低压电器、五金制品、汽车摩托车配件、陶瓷制品在国内也都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温州制造的崛起就是中国制造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最近我们记者到温州采访时却发现,当地一些曾经红红火火的制造企业,现在日子越来越难过了。
期刊
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四者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明是重建中国的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王如松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生态学博士。他自1981年以来一直从事城市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生态理论、方法及产业生态工程集成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重点
期刊
“实事求是四个字说来容易,但在那个年代,在温州这样一个地方,不仅需要勇气,更要有不顾自己政治前途的奉献精神”    6月的温州平和淡定,绰约的瓯江从它脚下缓缓流淌。  与其它城市不同的是,此次采访需前往杭州进行。1985年12月,地市合并后的第一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完成使命回到杭州,从此再也没有离开“三秋桂子”之地。  这天早晨,杭州天朗气清。浙江省高级法院南向的一间办公室,袁芳烈端坐在宽大的办公
期刊
随着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入,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的范围逐步扩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贷款定价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新课题,成为商业银行在新的市场形势下提高盈利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RAROC技术运用于贷款定价,以实现贷款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匹配和股东回报最大化。    一、RAROC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经风险调整的资本回报率(Risk-Adjusted Ret
期刊
当今世界五大问题:人口、资源、能源、粮食和环境,其实质都是生态失衡问题,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加上贫困、落后和不平等问题,一起成为笼罩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阴影。众多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后代的生存条件来求得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人类生产、生活与资源环境是一个联系的整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并重,环环相扣才有科学发展之协调。多
期刊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围绕全面“打造秀美文明富裕新同煤”奋斗目标,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开展实施了以“富裕、素质、平安、文化、安居、生态、示范、爱心”八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百里煤海文明和谐带”创建活动,有力推进了企业和谐共建进程,呈现出精神文明创建与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和谐稳定互动互进的良好局面。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是一个拥有59年历史,地跨大同、朔州、忻州3市39个县、区,37座煤矿43对矿井,70
期刊
屋顶绿化可以广泛地理解为在各类古今建筑物、构筑物、城围等的屋顶、露台、天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树木花卉的统称。它是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化建设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在城市环境备受重视的今天, 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绿化方式来换取美丽的城市景观,屋顶绿化作为新的“第五维”绿化空间,备受关注。屋顶绿化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起着
期刊
《中国城市经济》:建筑设计应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规定。汶川抗震设防烈度是7度。这次地震震级和烈度都高于设计标准,但房屋瞬间倒塌正常吗?地震造成的伤害多是中小学,这个现象背后存不存在建筑设计问题?  现阶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 “三个水准”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具体的要求是:在遭遇第一水准烈度时(比本地区基本烈度小一度半),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