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实验手段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整个课堂的灵魂。经典实验不仅有着科学家严密的思维逻辑,还展示了知识的探究历程。如果学生不学习探究历程而只学习知识,知识也只会是枯燥空洞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起到探究的效果呢?
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办法,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关于“渗透现象”的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本文以该实验为例,细述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如何选择合理的材料或替代品
我们做渗透装置时,在材料选择上课本所要求的是玻璃纸,但在实验室中并没有配备。我们先改用了鸡蛋膜,结果在长颈漏斗上密封鸡蛋膜时,发现它十分容易破裂,难以成功,而且由于捆扎时不能十分用力,实验现象不明显。最后选择了大鱼鱼泡膜,事实证明鱼泡的韧性更好,面积更大,在实验中现象也十分明显。
学生往往以为课本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最合理的。其实实验材料应该以“简便易取,现象明显”为原则。比如,做质壁分离实验,取材时课本要求选洋葱表皮,但在一年不同的时间段,洋葱的质量不一样,表皮也不一定好撕取,可以考虑换其他材料。有些教师建议用紫鸭跖草,它的茎、叶都是紫色,表皮易撕取,细胞也大,质壁分离之间反差比较大,区别更明显,所以比洋葱表皮要好用。
我们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具。比如,做细菌接种时,没有接种环,学生用很细的铁丝圈成顶端带小圈的结构,形成自制的接种环,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如何处理好实验时间
我们准备“渗透现象”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实验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明显上升,约需要15到20 分钟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前将实验装置各部分做好,上课导入时只将漏斗放入烧杯中,记下漏斗内的起始液面刻度,在等待的时间内讲解该装置并学习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等现象出来后一起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课本导入部分的问题中,提出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怎样,漏斗内外浓度一样会怎样。我们最后决定同时做四组实验,一组选择鱼泡膜密封漏斗口,一组为纱布,一组为塑料布,还有一组漏斗内外为等浓度蔗糖溶液。四组实验同时进行,结果出来后一分析,渗透作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迎刃而解。
教材上的实验时间有时候和课堂不能完全吻合,需要做调整和事先的计划。有一些实验延时非常长,所以开学前就要做好实验的时间规划,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很简单,但历时需要一个月。我们上生态学第四章内容时开始做该实验,到上生态学结构时正好可以拿来观察。再比如,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以提前让生物兴趣小组来准备。我校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小块荒地,可以开辟成小的园艺地供学生进行生态和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实验地,这当然也需要适合的季节进行及时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场所。
三、展示细节时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准备好渗透实验装置后我们预上了一节课,出现一些问题:整个实验装置比较小,学生无法看清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而且装置不易挪动,也无法拿下讲台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己描述现象,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先让一名学生代表大家用记号笔记下实验的起始刻度,过一段时间后再请他记下最终刻度,以此来证明实验结果。这个方法还不能使其他学生真正关注到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实验装置的状态,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以便全班同学观察。
在经过了教学的探索过程和几度修改后,最终我们将该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总之,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及对科学的热爱。例如,在学习“探索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前一天就开始处理班级植物,完成了实验。因为时值元旦,学生利用该实验原理,用不同形状的黑纸给叶片遮光,叶片上喷碘液后出现不同的显色形状,再将叶片压膜,做成了漂亮的元旦贺卡,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我们应不畏惧各种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创造各种生物实验条件,探索实验知识,让生物课堂更加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
(责任编辑 罗 艳)
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办法,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关于“渗透现象”的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本文以该实验为例,细述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如何选择合理的材料或替代品
我们做渗透装置时,在材料选择上课本所要求的是玻璃纸,但在实验室中并没有配备。我们先改用了鸡蛋膜,结果在长颈漏斗上密封鸡蛋膜时,发现它十分容易破裂,难以成功,而且由于捆扎时不能十分用力,实验现象不明显。最后选择了大鱼鱼泡膜,事实证明鱼泡的韧性更好,面积更大,在实验中现象也十分明显。
学生往往以为课本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最合理的。其实实验材料应该以“简便易取,现象明显”为原则。比如,做质壁分离实验,取材时课本要求选洋葱表皮,但在一年不同的时间段,洋葱的质量不一样,表皮也不一定好撕取,可以考虑换其他材料。有些教师建议用紫鸭跖草,它的茎、叶都是紫色,表皮易撕取,细胞也大,质壁分离之间反差比较大,区别更明显,所以比洋葱表皮要好用。
我们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具。比如,做细菌接种时,没有接种环,学生用很细的铁丝圈成顶端带小圈的结构,形成自制的接种环,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如何处理好实验时间
我们准备“渗透现象”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实验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明显上升,约需要15到20 分钟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前将实验装置各部分做好,上课导入时只将漏斗放入烧杯中,记下漏斗内的起始液面刻度,在等待的时间内讲解该装置并学习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等现象出来后一起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课本导入部分的问题中,提出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怎样,漏斗内外浓度一样会怎样。我们最后决定同时做四组实验,一组选择鱼泡膜密封漏斗口,一组为纱布,一组为塑料布,还有一组漏斗内外为等浓度蔗糖溶液。四组实验同时进行,结果出来后一分析,渗透作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迎刃而解。
教材上的实验时间有时候和课堂不能完全吻合,需要做调整和事先的计划。有一些实验延时非常长,所以开学前就要做好实验的时间规划,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很简单,但历时需要一个月。我们上生态学第四章内容时开始做该实验,到上生态学结构时正好可以拿来观察。再比如,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以提前让生物兴趣小组来准备。我校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小块荒地,可以开辟成小的园艺地供学生进行生态和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实验地,这当然也需要适合的季节进行及时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场所。
三、展示细节时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准备好渗透实验装置后我们预上了一节课,出现一些问题:整个实验装置比较小,学生无法看清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而且装置不易挪动,也无法拿下讲台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己描述现象,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先让一名学生代表大家用记号笔记下实验的起始刻度,过一段时间后再请他记下最终刻度,以此来证明实验结果。这个方法还不能使其他学生真正关注到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实验装置的状态,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以便全班同学观察。
在经过了教学的探索过程和几度修改后,最终我们将该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总之,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及对科学的热爱。例如,在学习“探索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前一天就开始处理班级植物,完成了实验。因为时值元旦,学生利用该实验原理,用不同形状的黑纸给叶片遮光,叶片上喷碘液后出现不同的显色形状,再将叶片压膜,做成了漂亮的元旦贺卡,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我们应不畏惧各种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创造各种生物实验条件,探索实验知识,让生物课堂更加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