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中的实践与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99youaik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实验手段是最重要的研究手段,所以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探究过程必然是整个课堂的灵魂。经典实验不仅有着科学家严密的思维逻辑,还展示了知识的探究历程。如果学生不学习探究历程而只学习知识,知识也只会是枯燥空洞的。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实验,起到探究的效果呢?
  我校生物组在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寻找办法,在时间上合理安排,完成了课本上的很多实验,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其中关于“渗透现象”的实验是比较典型的演示实验,本文以该实验为例,细述对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如何选择合理的材料或替代品
  我们做渗透装置时,在材料选择上课本所要求的是玻璃纸,但在实验室中并没有配备。我们先改用了鸡蛋膜,结果在长颈漏斗上密封鸡蛋膜时,发现它十分容易破裂,难以成功,而且由于捆扎时不能十分用力,实验现象不明显。最后选择了大鱼鱼泡膜,事实证明鱼泡的韧性更好,面积更大,在实验中现象也十分明显。
  学生往往以为课本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最合理的。其实实验材料应该以“简便易取,现象明显”为原则。比如,做质壁分离实验,取材时课本要求选洋葱表皮,但在一年不同的时间段,洋葱的质量不一样,表皮也不一定好撕取,可以考虑换其他材料。有些教师建议用紫鸭跖草,它的茎、叶都是紫色,表皮易撕取,细胞也大,质壁分离之间反差比较大,区别更明显,所以比洋葱表皮要好用。
  我们还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实验用具。比如,做细菌接种时,没有接种环,学生用很细的铁丝圈成顶端带小圈的结构,形成自制的接种环,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二、如何处理好实验时间
  我们准备“渗透现象”实验时发现,从开始实验到长颈漏斗中的液面明显上升,约需要15到20 分钟时间。所以在课堂上演示前将实验装置各部分做好,上课导入时只将漏斗放入烧杯中,记下漏斗内的起始液面刻度,在等待的时间内讲解该装置并学习相关的内容,让学生预测实验结果。等现象出来后一起观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课本导入部分的问题中,提出将半透膜换成纱布会怎样,漏斗内外浓度一样会怎样。我们最后决定同时做四组实验,一组选择鱼泡膜密封漏斗口,一组为纱布,一组为塑料布,还有一组漏斗内外为等浓度蔗糖溶液。四组实验同时进行,结果出来后一分析,渗透作用的两个必要条件迎刃而解。
  教材上的实验时间有时候和课堂不能完全吻合,需要做调整和事先的计划。有一些实验延时非常长,所以开学前就要做好实验的时间规划,提前做一些准备。
  比如,研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实验很简单,但历时需要一个月。我们上生态学第四章内容时开始做该实验,到上生态学结构时正好可以拿来观察。再比如,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以提前让生物兴趣小组来准备。我校新教学楼后面有一小块荒地,可以开辟成小的园艺地供学生进行生态和植物学方面的研究实验地,这当然也需要适合的季节进行及时的准备工作,为学生的素质培养提供良好的场所。
  三、展示细节时可以充分使用现代技术手段
  准备好渗透实验装置后我们预上了一节课,出现一些问题:整个实验装置比较小,学生无法看清漏斗内液面的变化,而且装置不易挪动,也无法拿下讲台让学生观看。教师自己描述现象,这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先让一名学生代表大家用记号笔记下实验的起始刻度,过一段时间后再请他记下最终刻度,以此来证明实验结果。这个方法还不能使其他学生真正关注到实验。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实验过程中用数码相机拍摄下实验装置的状态,展示在多媒体屏幕上,以便全班同学观察。
  在经过了教学的探索过程和几度修改后,最终我们将该课堂的实验教学过程完美地呈现了出来,学生印象十分深刻。
  总之,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及对科学的热爱。例如,在学习“探索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学生在前一天就开始处理班级植物,完成了实验。因为时值元旦,学生利用该实验原理,用不同形状的黑纸给叶片遮光,叶片上喷碘液后出现不同的显色形状,再将叶片压膜,做成了漂亮的元旦贺卡,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总之,在生物课堂中,我们应不畏惧各种困难,积极地想办法,创造各种生物实验条件,探索实验知识,让生物课堂更加丰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乐趣。
  (责任编辑 罗 艳)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如何才能把这一理念在教学中落实到位呢?作为一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笔者认为教学过程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探索,构建高效优美的课堂。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就指出:教师要以宇宙为教室,奉自然为宗师。意思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去启发、诱导、教育学生,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为学生的教科书”。本文立足于笔者自身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学生的创新发现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提高基本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初步
在新的课程改革体系中,校本教材开发建设既是改革的目标,更是促進教改的手段;既是课程改革的追其结果,更是教学改革深化实施过程;既培养了教师的教改意识,更提升了教师的教改能力。持续健康发展是校本教材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为一个民主开放、动态生成、不断提升的过程。  我校汽修专业的校本教材开发建设历经多年的实践探索,由自发变为自觉,由个体变为团队,由散乱到规范一步步成长起来。下面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标学习与一般的学科教学目标不同,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精神内涵的课堂教学.对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收、记忆、模仿和练习,应提倡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
同分异构体是中学有机化学部分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有关它的知识也贯穿于中学有机化学的始终。因此,分析、判断、列举、书写同分异构体也就成为有机化学的常考热点,有关这一部分命题的核心是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的书写和其数目多少的判断。下面笔者试从这两个方面浅析其常用的解题思维方法、技巧和规律。一、列举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1.插入法。“插入法”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书写方法。该方法是根据在结构上很多有机物可以看成
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复习课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体验的弊端,而大容量的强化训练只会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变题海战术为轻负优质、变被动接受为积极探究,是我们改进初中复习课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不得不正视的问题.  一、理性的思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数学复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使
绪论课是第一堂高中物理课,是一堂重要的课。学生既对高中物理及其学习方法充满好奇,又因很多学生听说过“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学”,对能否学好对高中物理有一定的担心。绪论课的教学设计既要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给学生一定的启示。本文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法分析】  运用多媒体展示趣味物理,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影响;认识
作为物理教师,要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信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设置或提出的问题,要能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信地“说”的第一阶段。当在课堂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往往是由于忽视了教学反馈。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也曾做过一个“蒙上眼睛画线段”的有趣实验,结果实验表明:准确、恰当的反馈,直接影响着人的后续行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馈的途径及其原则。一、反馈途径1.从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注意从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氮气及稀有气体的制取与收集”是在沪教版“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实验室制取,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后的进一步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实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