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闯:从恐龙爱好者到科学

来源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7岁开始自学画恐龙,当他的作品《远古翔兽复原图》被英国《自然》杂志用作封面时,他还是个没有经过任何美术专业训练的大二学生。他叫赵闯,一个恐龙的骨灰级发烧友,国内唯一一位把复原恐龙图当成职业的画家,他的同行在全球少之又少。
   如今,赵闯已经创作了超过1000种古生物化石的生物形象复原作品。“可能所有人在小时候都喜欢过恐龙,而我把画恐龙当作一生的职业。”赵闯说。
  自制第一部恐龙作品
   赵闯的父母是沈阳的铁路工人。机务段是他常去的地方。黑皮老式火车,10个大红轮子,一个大烟囱,是赵闯脑海中最深的记忆。那时候他经常一个人拿着粉笔在地上画火车。
   上学之前,赵闯对海洋动物非常痴迷,从家养的金鱼画到河塘里的鲫鱼、草鱼、鲤鱼,深海中的鲨鱼,把他自己认识的海洋动物全都画个遍。后来,从《十万个为什么》的书中,赵闯知道原来恐龙是真实存在的大型动物,他开始翻阅各种与恐龙有关的图书。这个较真儿的小男孩把看到的恐龙图片和文字介绍一一对照。有一次他看到两幅图片中霸王龙脚趾数目不同,就特地去查文字资料,之后拿铅笔修改。
   从那时起,恐龙成为赵闯心中独一无二的动物。绘画时他意识到不能仅仅靠图画上看到的,还要自己想象,此时他的科研精神也开始显现。因为多数恐龙化石的皮肤是没有保存下来的,多数靠想象和对其生存环境的推测,赵闯说:“图画上异特龙的花纹不一样,我就意识到原来恐龙的花纹是不确定的。”
   为了把恐龙画得真实,赵闯特地办了一张沈阳老家图书馆的借书卡,课余一有时间他就去图书馆看关于恐龙的书,一边看一边做笔记。他当时就有个想法,一定要写一本关于中国恐龙的书。“我还记得当时看到一本关于恐龙的科普书,那上面说中国恐龙有36种,现在我知道书上说的其实是36属(属比种范围要大),但当时我还没有种、属的概念,就认为我应该画36张恐龙图。”
   赵闯坠入了恐龙的世界,一有空就去查资料,只要看到自己没见过的恐龙,就把产地、特征、年代等信息记下来。最后赵闯共画了36幅恐龙图,用纸板做精装,他还把文字部分特地留出来,让班里写字好看的同学帮忙抄上去。赵闯将这本自制的图册起名为《中国的恐龙》,这是他完成的第一部恐龙作品。“虽然现在看来拼凑得很乱,也没有种、属分类,但是当时特别自豪。如果书里面没有复原图我就凭自己的想象画,比如只要书里提到它是素食类,后背上有凸起,我就觉得可能是剑龙的样子。”
  以严谨的态度绘制恐龙
   赵闯从小习画,有良好的繪画功底,但高考时,他并没有选美术院校,而是选择了东北大学平面设计专业。他认为真正的习画者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更丰富的知识。大学期间,赵闯修过心理学、生命进化学、物理学。绘画中,他更留心将理论物理学、高等数学中的相关原理应用到美术题材中去。
   画克拉玛依龙的时候,科学家只发现了长约七十厘米的下巴化石,但按照比较解剖学,可以推断,“头骨应该超过一米,身长在10米左右。看它的牙齿形状应该属于鲨齿龙类。头应该是弧形,头上没有角。前爪3个趾头,后爪4个趾头。身上可能拥有毛发,如果有,像这么大型的动物,应该集中在背部和前臂。”赵闯一口气说出这些特征,好像这只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一直潜伏在他的脑子里,借他的口和笔直往外蹦。
   赵闯绘制的特暴龙、灵龙的彩铅以及素描作品,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的高度关注。研究员汪筱林邀请赵闯合作绘制远古翔兽的复原图。两个星期后赵闯完成了草稿。后来,这幅远古翔兽复原图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而这幅图配合的“关于带翼膜的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论文,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
  把“恐龙”当作职业
   后来,赵闯认识了他现在的合作伙伴科学童话作家杨杨。赵闯负责画图,杨杨负责写文章,他们合作出版了“恐龙专家”系列10册、“古生物画报”系列5册、科学艺术品《星空》等作品。
   接着,赵闯和杨杨成立了啄木鸟科学小组,发起了“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联合全球多位著名科学家参与古生物化石生物形象复原。这也是人类社会首次针对地球已消失生命系统的一次大规模科学艺术实践。项目启动几年来,完成了500多种古生物的精确复原,大量作品发表在包括英国《自然》杂志、美国《科学》杂志等著名期刊,出版了数十种科普图书,举办了多次科普展览,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做恐龙复原工作让人着迷,我已经停不下来了。”痴迷在自己最心爱的工作中,赵闯忙且快乐着!
其他文献
平日,我们能阅读的书报杂志,实在不少。然而,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很博学,在很多领域都有建树。这就需要带着目标去阅读。  开讲啦!主题1 目标阅读法 有的放矢,最有效地学习  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  从数量上说,目标可以是一个、两个,甚至是多个;从内容(或形式)上说,目标可以大到思想倾向、写作特色,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乃至标点符号。数量到底选择多少为宜,内容(或形
有两位考古学家由于工作需要必须穿过一片沙漠。穿越这片沙漠需要10天时间,他们每人只能携带4千克食物和4千克水,而每天每人消耗食物和水各500克。由于当地没有骆驼,他们只能徒步前进。但当地有的是民工可以雇用,民工每天也要消耗同样数量的食物和水。  有什么办法能让两个考古学家顺利地穿越沙漠呢?
师:真情实感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价作文的重要标尺。我们需要在作文中表现出自己的“真性情”。  生:是的,我们也明白只有情真意切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否则,就犹如剪彩为花,刻纸为叶,尽管精致,却缺乏生命活力。  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在教学建议中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就是这原因
有一个女孩,初中时,除了语文,啥都不好,每学期的考试,语文接近满分,其余都不及格。因此,她每学期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做到“少一门不及格”。  但是,这个目标从来没有实现过。所以上数理化的课时,她总是想入非非。她清楚地记得,一次上数学课时,是在一个春天的日子,窗子开着,她歪着小脑袋,斜视遥远的楼群那边,隐约可见一丛丛的绿树红花,这么一看,她就完全被窗外春的气息吸引了。思绪飞出了窗外,飞着飞着就睡了,睡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唐代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大林寺桃花》,被人们千古传诵。  有一天,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读了这首诗,讥讽地评论道:“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白居易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来,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  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节,沈括恰好到一座山上去考察。没想到,在这里,他真的见到了白居易诗中的奇
韦小鱼很笨,用王易的话说,笨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王易说的时候,韦小鱼却笑嘻嘻的。王易是高一(9)班班长,他对韦小鱼不满。因为不到两个月,韦小鱼就让班级两次出糗。  一次,是体操竞赛。高一(9)班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上场去,全班齐匝匝的,老班也翘起大拇指。教练员喊:“向右转走!”大家“唰”的一声,向右转身走去。场外传来“哈哈哈”的笑声。  大家糊涂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走错啊。可当大家向后转时,全部
有这么一对父子:  星期六的早晨八点二十分左右,父亲打开儿子的房门,来到孩子的床前,叫到:“起床了,起床了,都已经八点多了!”儿子像没有听见似的,继续大睡。父亲拉拉儿子的被子,又接着说:“该起床了,否则我不饶你。”儿子翻翻身接着睡。父亲用手拍拍儿子的屁股,儿子用力反抗,把被子裹得更紧,双脚使劲地蹬了蹬床。父亲没办法,开始骂孩子,可是孩子还是不起来。父亲无语,只好离开儿子的房间。这下,儿子起来了。 
我们家,有个名字的故事。   哥哥蔡丹,叫起来好像“菜单”。家父为他取这个名字,主要是他出生的时候不足月,小得不像话,所以命名为“丹”。蔡丹现在样子肥满,怎么样都想象不出当年小得像颗仙丹。   姐姐蔡亮,念起来是最不怪的一个。她一生下就大哭大叫,声音响亮,才取了这个名。出生之前,家父与家母互约,男的姓蔡,女的随母姓洪,童年时叫“洪亮”,倒是一个音意皆佳的姓名。   弟弟蔡萱,也不会给人家取笑
生:前几天在网络上听老师讲课,老师强调——作文不是简单的字、词、句、篇的组合,没有丰富的生活素材作支撑,作文就会“贫血”。观察是学生感知生活的直接渠道。   师:新课标在作文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因此,老师应当在作文教学中引领你们深入生活,扩展大家的学习空间,从课堂走向生活。   生:假如布置了作文《少年风采》。我们就先用极具生
一位朋友从沙漠归来,告诉我一件非常郁闷的事情,他花重金购来的一块瑞士名表坏了,他联系了厂家,但厂家在听说他的经历后却告诉他,这块表已经没有修理价值了,因为维修费用和买一块新表的费用是差不多的。  我好奇地问他,这块名表不是号称水火不侵永不磨损吗?怎么会坏呢?  朋友苦笑了一声说,厂家的人一听说我去过沙漠,就知道了损坏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粒沙子钻进了表的内部。  我心头一惊,瑞士表的结构可以说是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