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优质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推动教学进程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的科学化,合理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必须注意并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就课堂提问技巧进行探讨。
一、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太难,学生无法找到解答问题的切入点;问题太简单,无需动脑筋思考,达不到激发思维,积极思考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讲求提问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提什么问题,以什么形式提问,对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对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深题浅问,化难为易,浅题深问,选准切口,切忌在课堂上随意、盲目提问。
二、提问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提问的语言有增加或消弱学生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陈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简洁性,鼓励性,幽默感和节奏感。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要说流利、标准的英语,要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法和逻辑,注意语言表达的正确、完整、周密,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当然,也应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通俗易懂,恰到好处。并使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即神态、体态来传达情绪或讯息给学生的。前苏联著名教学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肢体语言上。自然,有效的肢体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课上及提问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面带微笑,注意和每个学生的眼神交流,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参与平等的双向沟通。
三、提问的对象
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距离教师较近的中前部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各个兼顾,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竞赛,计分等形式,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问的时间
提问的时间,提问的频率以及提问后等待的时间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在教学的不同时间段,学生的思维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上课前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提问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的知识,也可以是本节课的导入。旧课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课堂最后几分钟,学生易处于疲惫状态,接受新知识的效果差,因此,上课结束前的提问使学生兴奋,也可通过提问对本课进行总结,促使学生消化和吸收本节课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教师应有计划地提问,让学生在课上讨论、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时,问题一多,教师就会压缩学生回答问题的准备时间,甚至,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代替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对问题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提问的反馈
课堂提问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反馈。这对学生课堂参与及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评价必须具体,准确,公正,适时,生动,多用鼓励性语言,也可用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体态语。对于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尤其对于后进生,或胆小自卑的学生,哪怕是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予高度的评价赞扬,使之建立起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于表现出色且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提议为之鼓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鼓舞和鞭策。
另外,教师也应注重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和评价角色的转化,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和回答方法,不单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或互评,引导学生评价正误,说明理由,改进答案。这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也可以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技巧,不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和教学质量。
优质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推动教学进程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的科学化,合理化。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必须注意并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就课堂提问技巧进行探讨。
一、提问的设计
课堂提问设计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问题太难,学生无法找到解答问题的切入点;问题太简单,无需动脑筋思考,达不到激发思维,积极思考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讲求提问的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提什么问题,以什么形式提问,对谁提问,什么时候提问,都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对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精心设计。做到深题浅问,化难为易,浅题深问,选准切口,切忌在课堂上随意、盲目提问。
二、提问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工具。提问的语言有增加或消弱学生思维的效果,所以,教师在陈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简洁性,鼓励性,幽默感和节奏感。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要说流利、标准的英语,要讲究遣词造句的语法和逻辑,注意语言表达的正确、完整、周密,给学生很好的示范。当然,也应特别注意,所提问题必须明白简练,通俗易懂,恰到好处。并使学生得到激励和鼓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促进学生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的非语言行为也不容忽视,它是以教师的肢体语言,即神态、体态来传达情绪或讯息给学生的。前苏联著名教学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肢体语言上。自然,有效的肢体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因此,课上及提问时,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面带微笑,注意和每个学生的眼神交流,拉近师生距离,鼓励学生参与平等的双向沟通。
三、提问的对象
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是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素质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几个优秀的学生,或距离教师较近的中前部学生,而要面向全体,各个兼顾,掌握好问题的难易程度,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学有所获。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轮答,抢答,抽签回答,分组竞赛,计分等形式,促进全体学生的思维,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问的时间
提问的时间,提问的频率以及提问后等待的时间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效果。在教学的不同时间段,学生的思维的紧张程度是不同的。上课前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提问的内容可以是上节课的知识,也可以是本节课的导入。旧课提问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温故而知新。课堂最后几分钟,学生易处于疲惫状态,接受新知识的效果差,因此,上课结束前的提问使学生兴奋,也可通过提问对本课进行总结,促使学生消化和吸收本节课的内容。对于重难点,教师应有计划地提问,让学生在课上讨论、交流,这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有时,问题一多,教师就会压缩学生回答问题的准备时间,甚至,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教师就代替学生给出了正确答案。这种做法,会让学生对问题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五、提问的反馈
课堂提问技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反馈。这对学生课堂参与及语言习得有着重要的意义。积极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一方面,使全体学生都能找到答案,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起再次回答问题的信心。评价必须具体,准确,公正,适时,生动,多用鼓励性语言,也可用点头,微笑,竖大拇指等体态语。对于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尤其对于后进生,或胆小自卑的学生,哪怕是回答对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要给予高度的评价赞扬,使之建立起学习兴趣和信心。对于表现出色且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可提议为之鼓掌,使每位学生都受到鼓舞和鞭策。
另外,教师也应注重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和评价角色的转化,不仅评价结果,还要评价思维过程和回答方法,不单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在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评或互评,引导学生评价正误,说明理由,改进答案。这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深更透,回答更精彩,也可以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掌握提问的技巧,不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和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