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专题测试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表1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段大约是:
  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
  C.1984—1990年 D.2000—2010年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图2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左)以及图中M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的原因,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
  6.M省1982年至2008年:
  A.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B.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增高
  C.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
  D.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图3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高程地带2000年与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海拔地带是:
  A.1 300米及其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及其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8.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及其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图4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9~10题。
  9.2000—2013年:
  A.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B.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C.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D.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10.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A.产业转型、升级 B.环境质量下降
  C.生育政策调整 D.部分企业迁出
  读我国某省产业结构(如图5)和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如图6),回答11~12题。
  11.根据该省年龄结构变化图可知1953—2007年该省:
  A.人口死亡率不断增大
  B.15~64岁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上世纪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下降
  D.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增大
  12.根据两图信息可以推知该省:
  A.第二产业发展促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B.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C.少儿人口比重会影响少儿服务业发展
  D.1953—2007年人口抚养比快速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如图7)。
  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表2)。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原因。
  14.(24分)阅读材料和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如图8),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的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的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D 7.A 8.B 9.A 10.C 11.C 12.C
  13.(1)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明显变大(每点3分,共9分) (2)南部沿海地区(2分) 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等联系;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环境、住房、卫生、治安等方面产生压力(每点2分,共8分)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每点3分,共9分)。
  14.(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6分)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3分);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变化(3分)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人口流入;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至少4点,每点3分,共12分)。
  (本文由刘娟、王洪平、杨胤莎撰写)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3日,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首次峰会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拉下帷幕,会议宣告“拉美及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正式成立。该共同体是指由拉丁美洲和加勒比33个国家成立的类似非盟、欧盟的拉美国家地区组织,共同体成为拉美和加勒比统一的政治组织,将捍卫各国主权,维护拉美团结,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一体化。  该共同体是西半球没有美欧参加的最大区域性政治组织,拉美及加勒比国家维护独立、主掌内部
凝看中国地形图,三大阶梯地势格局下巍峨的山脉、起伏的高原和绵延的丘陵(三者构成广义的山地)约占陆域国土的70%,豪无疑问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这样一个基本的国土情势,无论从自然还是社会视角,山地都是一个夺目的词语,但社会层面在深度认识山地的深远意义和关注的强度仍显不够。山地对中国具有多重意义,除了资源、生态等重要性之外,山地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营垒,是党领导下的工农武装力量发
一、设计思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不仅能较好地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也能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根据初步理论研究和初中阶段教学的时间研究,笔者构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下面以“农业”一节的教学设计说明该教学模式的操作。  本课是教育部审定(2013版)义务教育
一、考核方向分析  高考命题特点(2011—2013年):①从考点分布看,题目更多集中在气候成因分析(34题)和气候特征描述(20题)上。②从信息呈现看,多以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图表作为信息载体。③从题目设问看,同题目多考点揉合设问。如气候类型判定和分布同呈,全球变暖和影响共现,气候特点与农业生产、自然带等渗透。④从能力要求看,侧重于考查图表信息读取能力,调动运用气候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说明实地气候的
一、设计背景  山西省为新课标Ⅰ卷考区,2014、2015两年高考之后,学生抱怨题目奇怪、脱离教材,平时学习内容对考试帮助不大。这说明复习方法和考试出题的变化方向出现了偏离。高考出题的变化:突破教材、材料新颖、能力立意。高考变化带来的挑战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知识的应用和创新能力需要加强。而传统的复习方法为一轮复习温顾基础知识,二轮复习查缺补漏和专题训练。一轮复习夯实基础非常
一、前言  当今世界正不断走向信息技术、产业经济与知识文化的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为了回应这场大规模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并推动社会进步,世界范围内的基础教育课程领域更加关注学校教育的外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变迁,将教育作为一种协调“发展”和“挑战”之间矛盾的手段来不断更新教育和课程的构建与设计。地理课程教育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分支,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其改革更要
一、考纲解读(表1)  二、考点层析  考点1:人口自然增长  【图释考点】人口增长模式(如图1)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逐步过渡。三种模式之间的转换是一个“渐变”过程,故在分析每一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时,要从总体趋势加以分析。  【疑难突破】  1.人口自然增长的衡量标准: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增长模式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表2)  3.人口增长在空间上的不平衡
后现代教育学、教育阐释学主张,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沟通”,认为教学实际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事象的空间活动规律。由于初中地理教学工作没有得到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因此,普通高中学生的地理基础普遍很差。在整个高中阶段,无论是重点高中的学生还是普通高中的学生,均反映地理难学,甚于理化。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树立何种观念
教材评价关系到教材推广使用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课程的教育性目标被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教材作为践行课程理念的基本载体和集中反映,理应具备较好的的教育性功能。那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发的地理新教材教育性如何?本文以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为例,评价地理新教材的教育性,以期更好地分析教材和进行教学。  一、地理新教材教育
农家乐在中国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在浙江省德清县农村又诞生一种新的农村旅游业态——洋家乐。洋家乐指的是德清县自发形成的外国人农家乐集聚区。目前,德清县洋家乐数量35家,另有30多家正在建设中,已经初显其规模效应。洋家乐的兴起,不仅有效带动了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而且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使得德清成功走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一、洋家乐的基本特征  (1)追求低碳环保。洋家乐的建筑物主要经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