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失序流动的理性分析及制度规范——基于多维评价背景下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

来源 :复旦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我国高校出现高薪挖人且重头衔与数量、轻内涵发展与学科需要等现象,导致影响教师队伍稳定、降低教育质量、破坏高等教育生态等问题.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和教师是促进教师流动的四大主体,基于奥斯特罗姆的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分析可知,各主体在多维评价背景下均已做出最理性的行为选择,但共同理性却导致教师失序流动,危及高等教育质量与国家整体利益.中央政府评价机制、地方政府支持制度、高校高层次教师引进方案、教师薪酬不合理等是教师失序流动的主要原因.基于此,中央政府要着力构建“有限政府”,避免行政命令和政策对大学学术活动的过多干扰,延长高校校长及领导班子任期,变革评价制度并扩大校内培养优秀教师指标的权重,构建起高校教师人才头衔动态调整机制;地方政府要规范自身行为,制定合理的地方引才规划;高校应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师引进方案;四大主体要通力合作,以提高教师整体薪酬福利水平.
其他文献
“研究型大学”是大学中的一种类型.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的“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所起的作用,非官方地把研究型大学作为大学群中一个“最高阶层”而存在.在其之后,根据培养学生的学位层次划分出了博士授予大学、硕士授予大学、学士授予大学、副学士授予学院;再根据院校特点划分出专业类院校和种族类院校.
期刊
在全球范围内,有一批大学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人称之为“新型研究型大学”(accelerated research universities),也有人称之为“新兴大学”(university startups).这些大学似乎横空出世,刚刚建立就崭露头角,短短几年就冲到世界大学排行榜的前列,正如有人所说“从初创到一流”.
期刊
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再次进入新阶段.梳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变迁可以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政策目标不断演进,以规范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以政府为主体的政策执行体系渐趋形成.择选分析发生在全国范围内的146起教育培训纠纷司法案例可以发现,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受教育者以及法院在教育培训纠纷的发生和解决中都会受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断折射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执行和发展还需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下的分类管理、探索完善培训机构退出的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私立大学虽享有较高办学自主权,但常面临诸多办学困境.本文以教育部立案认可私立大学为中心,考察、分析了民初私立大学的办学概况、生存困境及其成因.面对困境,民初私立大学游走于政府与社会之间,采取诸种措施化解办学困境,例如:面向政府,争取同等待遇与谋求办学资源;面向社会,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面向自身,设置应用性学科与延聘优质师资.对此问题的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同情之理解”民初私立大学的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理解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变革.
随着我国第一所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的创设,新型研究型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种新的类型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引发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既然冠之以“新型研究型大学”,那么,新型研究型大学与传统研究型大学有什么区别,也就自然成为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
期刊
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新”rn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是时代提出的一个新命题.新型研究型大学究竟新在何处,必须从历史的视野来看待.在历史上,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发展过程,并未一成不变,因而也不存在标准模式,既有德国模式,也有美国模式.即使在美国,也存在不同模式.我们今天开展“双一流”建设,既要借鉴外国经验,但也不能照搬别国模式.今天我们处于一个发展新时期,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路子.事实上,一批新兴的研究型大学快速崛起,就为我们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参照系.如香港科技大学或南洋理工大
期刊
民国时期的师范教育和教育科系呈现了不同类型大学共同举办的多元格局,复旦大学教育学系是综合性大学文学院下设教育学科的代表.复旦大学教育学系经历了酝酿萌芽、蓬勃发展、动荡存续三个阶段.其因地制宜、因校施策,走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探索发展之路.复旦大学教育学系师生规模适中,教师质量较高,课程务实精要,管理严格规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校园活动丰富,彰显了复旦大学的理念和传统,是复旦大学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冠疫情的暴发与蔓延,迫使全球的大学都不得不转为线上教学.日本具有接近世界顶级水平的多媒体技术,而且改革一直是近20年来日本大学教育的关键词.在此背景下,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线上教学挑战时,日本原本应该能够从容应对,但实际上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如著作权的限制、慕课资源的稀缺、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等,文部科学省的作用也仅限于政策引领.疫情促进了在线教学的发展,也暴露出了多年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学生、教师、院校以及系统产生了中长期影响.为有效减少疫情损失和维持高等教育可持续性,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适应本国的应急举措:一是职能驱动下的院校自治,包括保障人才培养、引领科学研究和兼顾社会服务;二是政策驱动下的政府规制,包括动态的行政命令、可靠的财政供给和连续的教学支持.但现有治理经验未能就全球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给予适配的指导.因此,亟须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反思现有治理经验,结合中国在疫情期间的具体实践,为防疫下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提供一个来自中国的理念与路径,即构建教育人类命运共同
新型研究型大学是一批相对于传统研究型大学而言的新型高等教育组织,具有规模小而精、办学历史短而起点高等初显特点,如西湖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纲要指出:“支持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新型研发机构等新型创新主体,推动投入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创建关系到高等教育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升.新组织的创建牵涉到传统组织的破与立,新型研究型大学也不例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