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星之母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er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无疑是科学界最重要的奖项,然而,任何评奖都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诺贝尔奖的评选也会出现争议。
  回顾历年诺贝尔奖的评选,1974年,英国女天文学家乔瑟琳·贝尔错失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戏剧性经历,可以说是科学史上最不公平的一次颁奖。如今,诺贝尔奖刚刚颁布,余热未消,乔瑟琳·贝尔的人生故事此时听来,不失为我们理解诺贝尔奖的另一扇窗口。
  做苦工的博士生
  1965年,年轻的乔瑟琳·贝尔从格拉斯哥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剑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出于对天文学的兴趣,她选择了天文学家安东尼·休伊什作为自己的导师。
  5年前,天文学家在茫茫星海中发现了类星体,这类天体距离地球非常遥远,体积比星系小很多,却能够发出比星系明亮千倍的射电波段(主要是无线电波)的辐射。而且,类星体与恒星不同,其辐射闪烁不定,天文学性质十分怪异。许多天文学家对类星体很感兴趣,休伊什也不例外,他申请了一笔科研经费,打算建造一架大型射电望远镜,来观测闪烁的类星体。乔瑟琳初来剑桥,就赶上休伊什的科研项目启动,她便成为了建造射电望远镜的主力军。
  在当时,射电天文学刚刚兴起,射电望远镜是一种新鲜玩意,建造起来颇费力气。为了接收、捕捉不可见的射电辐射,射电望远镜需要使用金属天线。当来自太空的无线电波与天线相遇时,金属天线会产生震荡电流,这些电流被放大后记录下来,就可以进行处理。天线越长,金属截取的无线电波就越多,产生的振荡电流也就越大。因此,休伊什计划中的射电望远镜,其实主要是一片广阔的天线网阵——网阵占地面积达到了1.8万平方米,网阵中立起1000多个3米高的柱子,支撑着共120千米长的天线。整套天线网阵随着地球的自转,就可以扫描天空中的一片区域。
  乔瑟琳日日与钳子、锤子、扳手为伴,用了两年的时间,把这120千米长的天线正确地连接起来,并为之装配了精密的信号放大器和信号接收器。1967年7月,这架自制望远镜正式投入使用。乔瑟琳做了两年艰苦的体力劳动后,终于有条件做些脑力劳动了。
  遥远星空的“小绿人”
  射电望远镜已就位,接下来的工作自然是用它扫描天空,获取观测数据。在20世纪60年代,用计算机做数据处理尚未成为主流,并且考虑到有些数据需要人脑分析才能发现其意义所在,乔瑟琳便使用图表记录机器将观测数据打印在纸上,然后人工处理、分析。这样的工作常常是枯燥的。记录在纸上的天文数据充满了上下振动的曲线,长得就像心电图一样,机器将数据源源不断地绘制出来,长达数千米的记录纸很快装满了纸盒。贝尔每日竭尽所能地逐页处理,也只能处理数米“心电图”。繁重的工作持续了一个月,乔瑟琳陷入了汪洋大海般的数据中,但她没有头昏脑涨,反而头脑出奇地清醒。
  1967年8月6日,乔瑟琳在图表记录机器打出的曲线中发现了不同寻常的东西。在100多米长的数据带上,有一段1厘米左右的奇怪图案会周期性地出现,乔瑟琳形象地称这种图案为“后颈”,它意味着一种神秘的脉冲信号正有规律地每隔1.33秒重复地出现。乔瑟琳无法解释这种信号,她找到了休伊什,说数据中有“一些稀奇的东西”。休伊什看过之后,凭借经验迅速做出了结论,认为那不过是天空某种人造飞行器(比如卫星)发出的干扰信号。
  但乔瑟琳并不太确信休伊什给出的解释,她决定继续跟踪下去。随后的数周,在同一时间、同一天空区域,相同的神秘脉冲信号再次出现。很快,乔瑟琳确定该信号来自于太阳系外,不是地球飞行器所为。这么规律的信号在天文观测中还从来没有过先例,乔瑟琳不禁怀疑,莫非是有外星人正在给地球发信息?于是,她根据科幻电影中外星人惯常的形象把这个信号命名为“小绿人”。
  乔瑟琳很懊恼,她一门心思只想尽快收集到足够的类星体数据,以便能够完成博士论文,没想到“小绿人”会冒出来捣乱,让她产生困扰。休伊什决定召集科学界的大人物开会,商议如果真的发现外星人该如何知会政府、告知公众。乔瑟琳则回到办公室,继续埋头分析她的纸堆。
  功夫不负有心人,乔瑟琳在纸堆中又找出了另外3组类似的脉冲信号,分别来自完全不同的太空方位。这让乔瑟琳确信,“小绿人”不会是外星人的信号,因为彼此相距遥远的4种外星人不可能不约而同地采用同样的方式来联络地球人。至此,萦绕在贝尔心头的疑问被解开了:如果信号来源不是外星人,那一定是一种全新的天体,而自己则有幸第一次发现了它们。
  1968年1月,一篇题为“快速脉冲射电源的观察报告”的论文投递给了《自然》杂志,乔瑟琳是第二作者,休伊什作为导师,是第一作者(如果按照如今的习惯,乔瑟琳毫无疑问是第一作者),仅仅两周后,论文就发表了。天文学界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科学家提出许多理论来解释“小绿人”的源头。1968年,美国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的中子星理论最终得到了共识,即,乔瑟琳和休伊什发现的信号来自中子星,而且信号呈现一闪一闪的脉冲形式,是由于中子星高速自转而引起的。
  所以,乔瑟琳和休伊什发现的脉冲星被确认为中子星,这被认为是20世纪射电天文学四大发现之一,其他三个重大发现是类星体、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分子。这一年,乔瑟琳也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的答辩,拿到了博士学位。
  没有贝尔的诺贝尔奖
  离开剑桥大学后,乔瑟琳突然从天文学界销声匿迹,不见了踪影。原来,1968年,乔瑟琳结婚了,她的丈夫是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常常到处调动。婚后,乔瑟琳随着丈夫在英国各地迁来迁去,偶尔做点兼职教学,不再涉足科学研究,渐渐被许多人淡忘。
  6年后,英国科学家马丁·赖尔和休伊什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前者由于改进了射电望远镜获奖,休伊什因为发现脉冲星获奖,而事实上最先发现脉冲星的乔瑟琳,则被排除在获奖名单之外。由于乔瑟琳的落选,那一届诺贝尔奖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巨大的争议,被称为“没有贝尔的诺贝尔奖”。此后的幾十年间,乔瑟琳不断被问起自己对错失诺贝尔奖的看法,然而她本人并不愿意卷入到争议之中,很少表态。
  尽管乔瑟琳被诺贝尔奖忽视,天文学界仍然将她誉为“脉冲星之母”。2018年9月6日,乔瑟琳获得了科学界奖金最丰厚的奖项——“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奖金300万美元。这或许算是对乔瑟琳的一种补偿吧。
其他文献
岛屿上的一座火山隆隆作响,它正在喷发岩浆。而在不远处,飓风正准备登陆,它们极有可能在某一瞬间相遇。当火山与飓风这两大极端自然现象同时同地出现,会发生怎样的奇特现象呢?  暴风雨更加猛烈  飓风是密集的低气压区,一般形成于温暖的海域中,海洋表面蒸发出来的水蒸气是它的“燃料”。在气压和地球自转的影响下,流入的空气发生旋转形成风。而水蒸气在温度较低的上空会凝结成液体水,液体水因重力作用发生降落形成降雨。
期刊
约有8000个近地天体正围绕着地球,这些小天体的轨道有时会使它们靠近地球,甚至撞向地球。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常见,而且较小的小行星会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燃烧殆尽,但是一旦有质量较大的小行星撞向了地球表面,其结果将会是毁灭性的。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方案,让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偏离。  一是将大质量的人造天体放置在小行星轨道附近,天体对小行星施加引力作用,改变它的轨道。二是利用激光烧蚀技术,激光
期刊
一直以来,人类都“闻癌色变”。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统计,2012年全世界新增癌症病例1410万例,癌症死亡820万例。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手术切除等,都会给患者带来副作用和痛苦。科学家一直在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新方法来帮助人类对抗这个恶魔。光动力治疗的出现为科学家打开了一个突破口,也给人类带来了希望。  光动力治疗癌症  光动力治疗,是用光敏药物和光照射治疗肿瘤疾病的一种新方法。首先
期刊
20年前,两位顶级学者打了一个赌,赌的是能否为意识找到一个神经学上的解释。2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来点评一下这场赌局。  一场酒后的打赌  1998年,两位年轻人坐在德国不来梅的一个烟雾弥漫的酒吧里聊天。他们是美国神经学家克里斯多夫·科赫和澳大利亚哲学家大卫·查默斯,来到这个城市是为了参加一场探讨意识的会议。花了一整天在会上进行演讲后,他们仍然有很多话要说。  喝了几杯酒之后,科赫建议赌一把。他以一
期刊
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确实有很多种颜色,可蓝色的实在太稀有了。地球上28万种开花植物中,蓝花仅占10%。蓝色色素的稀缺性,曾使蓝色颜料比金子还贵,但也导致蓝色成为人类语言演变过程中最后一种进入词汇表的颜色——因为大自然中很少存在蓝色的动植物,人类没有必要去发明一个词汇来描述蓝色的东西。那么,大自然中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呢?  蓝色生物为什么这样少?  在自然界里,一切生物为了生存、繁衍,都要适应周围的
期刊
在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但遗憾的是,各国科学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始终无法瞥见暗物质的神秘身影,也没能发现暗能量的踪迹。但在物种的基因宇宙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类似暗物质的基因,他们称它为暗基因。  “缺失”基因仍在表达  暗基因最初是在沙鼠体内发现的,沙鼠是生活在贫瘠干涸的沙漠中的一种啮齿类动物。  其实,研究人员研究沙鼠最初的目的,是想解开沙鼠为何能在沙漠中生存这个谜题。为此,研究人
期刊
奇特的水  水很普通,小到细胞,大到汪洋,都有水的存在;水很寻常,喝水、洗浴、浇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水的参与。  但水又是奇特的,一般的物体会“热胀冷缩”,水有时候却是“冷胀热缩”,水在4℃左右时的密度比冰的密度还大;水的比热容比大多物质都大,吸热能力极强;水有很好的承载能力,是最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水的这些奇特之处又都是有意义的,如果低温的水密度比冰小,那么冬天时,湖泊、河流的水
期刊
獾和土狼都喜欢捕猎各种啮齿动物,按理说,这两种动物应该是彼此的竞争对手,相互抢食,但有时它们也能成为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携手打猎。  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打猎方式不大相同。土狼奔跑速度快,能快速追击地面上的啮齿动物,然而,一旦猎物躲进了地下的洞穴中,土狼便无计可施了。獾则善于挖洞,能将洞中小动物挖出为食,然而,兔子总有“三窟”,啮齿动物的洞总有好幾个出口,埋头挖洞的獾总让到嘴的猎物从另一个洞口溜走。
期刊
如果有人问你,鲨鱼是草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你大概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肉食性动物。”真的是这样吗?未必,有一种鲨鱼就爱吃草。  这种鲨鱼叫做“窄头双髻鲨”,生活在西大西洋的亚热带和热带水域中,相比于大白鲨之类的鲨鱼,窄头双髻鲨长得比较小巧,全长1.1米,头部突出,远看像梳着两个发髻,若是直立起来,大概像清宫剧中女子头顶的旗头。  科学家在窄头双髻鲨的胃里发现了大量的海草,占比超过了食量的50%。
期刊
做文职的航海者  现代社会,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地被提及,人们用它描述信息爆炸时代所产生的海量数据,也用它命名因海量数据而催化的技术创新。虽然大数据是一个崭新的概念,但其原理和应用其实由来已久,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海洋学家——马修·莫里,便是使用大数据技术的先行者。  1806年,马修·莫里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这位农场主的儿子,从小就争强好胜,他的哥哥是美国海军军官,为了把哥哥比下去,1825年,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