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鲜活的扶贫故事为基础,以宏大创作格局关注乡村振兴,用真实、细腻的叙事手法勾勒扶贫干部群像,实现了“扶贫先扶志”的生动表达.电影《天地之间》采用“青春化”叙事策略,践行回归朴素的创作理念,用影像的方式向扶贫干部致敬,叙事内容与影像画面相互交织,描绘了精准扶贫的山乡画卷,立体呈现了秀丽的乡土中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鲜活的扶贫故事为基础,以宏大创作格局关注乡村振兴,用真实、细腻的叙事手法勾勒扶贫干部群像,实现了“扶贫先扶志”的生动表达.电影《天地之间》采用“青春化”叙事策略,践行回归朴素的创作理念,用影像的方式向扶贫干部致敬,叙事内容与影像画面相互交织,描绘了精准扶贫的山乡画卷,立体呈现了秀丽的乡土中国.
其他文献
留白的概念最初源于中国古画,创作者利用宣纸本身的大块白色与墨迹的灰黑调和出余韵悠长的意境.后来这一技巧被移植运用到文学写作、电影创作中,景框的焦点分布、结构划分与镜头的绵延度余留出画面空白.形式上的缺失指向的是对主题的克制叙述,留白之处如同未曾言明的话语硬生生截断发言者的情感流露.然而吊诡之处在于,主题看似被压制,实际却以另一种方式在故事与观众之间蔓延生发,这种方式便是想象,在想象空间里,未曾言明的话语反而获得了更为多样丰富的表达路径.留白的妙处便在于此,它从缺失而起,引向克制,最终却达到想象目标,完成对
张英进教授①曾发现,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大决战》《国歌》《红樱桃》《黄河绝恋》等诗史战争片已经有一种“对主流的回归”现象,导演吴子牛就已经将其执导的影片《国歌》(1999年)自称为“新型的主流电影”,而在那之后的《建国大业》《建党大业》《建军大业》等让“新主流电影”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新主流电影”的特点是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强调电影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同时注重电影的商业和艺术价值.张英进以《黄河绝恋》为例,讨论了“新主流电影”是如何“在政治正确性、高度艺术价值和积极追逐商业利润之间保持了一种
2021年11月11日,取材于罗马尼亚消毒剂丑闻的现实主义影片《医者仁心》(加泰林·罗塔鲁、加比·弗吉尼亚·萨尔加,2018)在全国艺联专门院线上映,这是“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在《漫漫寻子路》(斯尔登·葛鲁伯维奇,2020)、《荣耀时刻》(克里斯蒂娜·戈洛佐娃、佩塔尔·瓦查诺夫,2016)、《牛奶配送员的奇幻人生》(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2017)之后引进的第四部作品,是唯一一部诞生自久负盛名的“罗马尼亚新浪潮”中的电影,也是唯一一部聚焦医患关系的现实主义影片.在前者的意义上,《医者仁心
“80后”导演代表人物路阳,在其代表作《绣春刀》(2014)、《绣春刀Ⅱ:修罗战场》(2017)后,于古典美学的人文赛道上再次发力.《刺杀小说家》从题材立意而言极具先锋性,游走于重庆城市森林和异次元世界的想象边缘,虚实相生与梦境营构将情节走向引入开放式的迷局深处.从工业美学角度来看,本片的商业生产链条完备,影视特技和视效水准极高,除依托尖端数字科技外,《刺杀小说家》的人物设计和场景美术都以古代美学理论一以贯之,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本土奇幻作品.该片同时还是一部现实与魔幻的双向寓言,片中云中城的概念营造,
在对中国电影的研究中,无论是从经典电影理论角度讨论其中的现实主义美学或形式主义美学,还是从立足于精神分析学、意识形态理论、文本理论等宏大理论讨论其价值主旨与思想情感、对其进行结构主义的阐释,抑或从电影哲学或现象学角度出发谈论角色设置与演员表演技巧、情节设计与叙事方法,这些研究与批评本身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话语体现出不同文化类型的生成与变化趋势.
灾难片《峰爆》在2021年中秋档各地院线上映后,其大制作与灾难奇观引发各种评论.按照制片方的说法,《峰爆》是“中国式救援”或“中国式灾难大片”.整个故事的情节线设计核心自然围绕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式,强调中国建设与中国速度,主要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主流价值体系;二是巨大的灾难与艰难救援.这是一篇“命题作文”,确实考验着编剧与导演的剧情设计与故事把控能力,特别是“要做出特色,就要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去讲述中国故事,我们的英雄是挺身而出的一群普通人”[1].这决定了《峰爆》对灾难片这一大众文化消费形
电影与精神分析理论自20世纪初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是电影符号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转折成为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对电影符号的研究也从精细分析向机制研究进行拓展.1977年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一书中就指出电影承载着人类全部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意涵,体现着人类深层的意识和无意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替代物”[1],体现着人类复杂的心理欲望.
从电影诞生之时开始,将电影视为一种可以自由书写的语言和工具的宿梦就宣告开始了.借助于索绪尔语言学、罗兰·巴特的文本论与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以影像写作”的梦想跨越了整个20世纪.每当人们试图以影像来模仿或达到文字所具有理性、逻辑、意念等文学潜质时,电影就会在叙事功能之外自然而然地具备了更加复杂的诗、散文等功能.文章将从“诗意电影”与“散文电影”这两个概念出发,进行其源流探析与思想内涵的辩证讨论,并从语言与动态图像可比性的角度反思不同阶段电影的艺术特性与局限.
徐峥导演的“囧”系列电影打造了一种中国公路喜剧电影范式,其中,《人在囧途》票房4650万元,《泰囧》累计票房12.67亿元,《港囧》16.13亿元,《囧妈》受疫情影响,以6.3亿元出售给字节跳动公司进行网播.徐峥耗费10年倾力打造的“囧”系列电影风格独特,他的公路喜剧电影聚焦中产阶层的内心痛苦、情感创伤、人生迷茫等人的问题以及他者文化的想象[1],启发观者思考人生、家庭关系、事业等现实问题.2020年播出的《囧妈》延续“囧”系列电影一贯的风格特征、叙事方式,以俄罗斯文化景观为时空主线,讲述了中国家庭普遍存
路学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一样,路学长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他的作品也因此逼近巨大社会变革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直击小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思想灵魂.2014年2月,路学长因病猝然离去,他的去世是中国电影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具人文性的底层观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