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阅读边预测”的价值分析及教学要领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边阅读边预测”,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本前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生活经验,对文本后面内容进行预测,并在结局中验证自己预测结果的一种阅读方式。为什么要运用“边阅读边预测”的阅读策略呢?因为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在边阅读边预测的时候,学生会开动脑筋思考,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另外,对学生来说,每一次预测也可以说是一次创作,每一次修改都可以使学生的预测更趋于合理性与科学性。那么,在教学中,“边阅读边预测”的阅读教学策略如何实施呢?
  一、“边阅读边预测”的价值分析
  在预测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教学前提,并把“边阅读邊预测”的教学方法贯串课堂教学始末,以让学生爱上阅读。
  1.借助大胆预测,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次接触预测策略的学生来说,这不仅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挑战。此时,学生的兴趣高涨,教师应抓住他们跃跃欲试的心理来激发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在板书课题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进行预测:有位小朋友在读完课题之后认为老屋被施了魔法,所以不会倒下,说说你们的想法,你们认为老屋为什么总也不会倒下?在教师的启发下,有学生认为老屋被施了定身法,有学生认为老屋有人暗中保护,还有学生认为老屋是文物,被文物单位保护,所以总也不会倒下。在借助课题进行预测的时候,虽然学生的预测不一定准确,但是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各种想法,以激发学生的预测热情,从而使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更加浓厚。
  2.借助预测验证,激发学生兴趣
  有预测就有结果的验证,当学生在边阅读边预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结局不谋而合的时候,那种喜悦、自豪、满足的心情是无法言喻的,教师要善于借此机会让学生感受到预测的价值。
  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当学生读到老屋帮助了小猫和老母鸡以后,教师让学生预测一下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有学生预测还会有其他小动物来寻求帮助,有学生预测可能是小蜘蛛来了,有学生预测老屋一定会答应小动物们的要求,等等,当学生发现自己预测的结果与文本内容一致的时候,他们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3.借助意外结果,激发学生兴趣
  在边阅读边预测的过程中,当学生发现故事的结局是自己完全想不到的一种状况时,他们会感到惊讶,感到好奇,教师要恰当利用这种阅读心理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告诉学生有许多故事的结局会出乎意料,其实原文的结局并不是这样,想知道原来故事的结局吗?(大屏幕显示)“老屋醒来,清清嗓子:‘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说完,它认真地竖着耳朵。等等吧,再等等吧。”然后,教师再让学生就这两种结局进行比较,学生对于预测结局更感兴趣了,有助于学生预测能力的提升。
  二、“边阅读边预测”教学策略在课堂的实施
  在边阅读边预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预测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感受预测的特点,另外还可以借助续写故事的结局来让学生感受预测需要注意的事项。
  1.借助比较,感受预测惊喜
  (1)想法比较,感受预测结果的多样性。边阅读边预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当阅读思路被打开以后,对故事的结局会有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的想法多,以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
  如统编本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文结尾处写道:“胡萝卜先生继续往前走,当他走过鸟太太家的树底下,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小鸟的尿布……”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学生预测一下。他们觉得这个故事特别有意思,会说出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局。在教学时,针对学生预测出的各种结局,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说一说,比一比,看哪位学生的想法更好,并说明理由。这样教学,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预测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2)依据比较,感受预测的合理性。预测不是毫无根据的胡乱猜测,有依据支撑的预测才有价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预测的依据大胆说出来,并比一比哪位学生的依据更为合理,以调动他们的挑战欲与好胜心,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还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关于课文的结尾学生作出了许多预测,虽然在预测之前教师一再强调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但还是会出现个别学生随意预测的情况。为了帮助学生作出正确合理的预测,教师可以把刚才他们关于胡萝卜先生的各种预测用大屏幕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让学生一起讨论:你们觉得这些预测合理吗?他们的依据充足吗?经过这样的讨论以后,学生对预测要有依据、要合理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3)结局比较,感受预测的差异性。文章的结局是文章的高潮部分,也是读者最为关注的地方,当学生在边阅读边预测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预测的结果与文本内容存在差异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以提升学生阅读的水平。
  如在教学统编本三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与阅读经验对文本故事的结局做了预测,由于学生的阅读基础不同,他们对文本预测的结果也自然有所差别。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就同伴之间预测的结果以及文本中的结局进行比较,并让他们说说觉得哪种预测的结果更合适。这样教学,充分体现了预测的差异性,教师要通过这样的训练让学生明白预测是不分对错的,只要有依据,都是可以的。
  2.尝试续写,让预测有结果
  (1)续写要有依据。预测不是随意的预测,是需要一定的依据作为基础的,因此,在运用预测策略进行续写故事的时候,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循着一定的依据去写。
  如在教学《不会叫的狗》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预测,再对照课文中的三种结局进行讨论,说说哪种结局最为合理。有学生认为第三种结局最合理,因为它受到公鸡、杜鹃的干扰以后再也不会叫了,呼应了题目……只要学生说得依据充分,教师都要予以支持,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预测的乐趣。
  (2)续写要有方法。边阅读边预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行文思路,并从中懂得一定的布局谋篇技巧。因而,在续写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方法技巧迁移运用到习作中,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在教学《不会叫的狗》一课时,教师可以就前面学过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在续写故事的时候,要尽量引人入胜,出人意料,如果只是沿着前面的思路人云亦云,不但不精彩,反而会让读者感到重复、啰唆,毫无趣味,经过教师的点拨以后,学生续写出的段落也会更加精彩。
  (3)续写有个性。在续写故事的时候,在内容上虽然要求要有理有据,但是,教师也不能过分禁锢学生的思路,要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来。
  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时,在对故事进行预测续编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学生的续写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彰显出不一样的精彩来呢?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胡萝卜的胡子变长以后会给他带来哪些方便与不便,他的胡子会不会一直生长下去,等等,然后再进行续写。这样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使学生的续写更有意思。
  “边阅读边预测”是一种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方式,因此,在预测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预测兴趣的激发以及预测过程的落实,鼓励学生学习策略、运用策略,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施河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2011年版《語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统编本教材的编写紧扣这一理念,不仅精心编选适切的教学内容,还设置了契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导学系统,其中各种形式的“小泡泡”,以其直观的形象、简洁的话语,深受学生喜爱,也成为了进行统编本教材教学的支撑。  纵观统编本教材,“小泡泡”呈现的地方并不相同,时而在课文的课题旁,时而在课文之中,时而出现在课后思考题中,以一种学习伙伴的角色,通过
新时代,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具备核心素养的新人才,这是我国当代教育界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语文作为学科中的重中之重,首当其冲地要把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培养放在前面,发挥出应有的“领头雁作用”。  基于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部结构性、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语言与思维及审美的融生性、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诗和远方”等全方位思考,我校在“七彩”教育理念下,以“基于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统编本教材围绕观察、想象、写事、写景关键要素等共编排了八个习作单元。每一个习作单元一般有两篇精读课文,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盼》为例,探讨在习作单元中如何利用精读课文教习作。  一、语文要素定重点  《盼》作为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围绕“初得雨衣,盼下雨”“下起雨来,盼出门”“不能出门,盼雨停”“最后,终于如愿以偿穿上雨衣”等小事件,突出了“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习作单元,不仅丰富了教材的单元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给语文教师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刻研究新教材的编排意图,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待统编本教材中的习作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为抓手,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学实践,谈谈核心素养下统编本教材中习作教学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学习,不再做学习的奴隶,不再依赖教师,而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凭借自己就能做到会读书、会用书、会学习。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因为发挥主体最大价值的“形”在课堂,而“神”却在课前。如何做到“形神兼备”呢?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扎实的备课为
新鲜习作素材的获得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教师与学生们共同走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的确需要扮演很多角色,用上很多法宝,去激活学生身边的人或事,引导他们的心逐渐敏感起来,捕捉到有意思的素材。  一名语文教师,在接到一个班级后,就应该逐渐谋划好一条教学之路,而不是把要培养的语文能力变成一个个断点。教育或者说学习是需要有一条线索的。  一、习作之路,是一条随时喷发灵感的路  这一点是最适合“厚积薄发”这个词的
习作教学,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写什么?这个问题困扰着大多数教师和学生。当下的学生习作,堆砌、罗列、拼凑写作素材的情况较多,写出内心体验、表达出真情实感的少。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让他们将自己的见闻、感受、想法表达出来,看似简单,实则很不易。学生年龄小,经验少,对生活的体会也较浅。因此,教师在习作指导中,更应该做个有心人,不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特别是要关注一些有趣的人或事,从而让
当下的写话教学,其现状令人担忧:教材上散落的几处写话提示无法满足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写话课堂远离情境,沉闷无趣;在被动与模仿中,学生只是简单应付和依赖,感受不到表达自我的快乐……  那么如何创设多元情境,让写话课堂回归生命,让学生在写话中真正听到自己的声音呢?  一、创设丰富的文本情境  1.一年级:说写结合,根据具体的语言情境,让学生练习使用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写话。这样的练习意在丰富学生表达的
汉语拼音是一年级新生首先在语文课上要学习的内容。在学习中,学生往往难以较快地掌握汉语拼音的读音、书写以及音节拼读和其他特殊的使用规则。那么为了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教师应采取怎样的方式来教学枯燥无味的汉语拼音呢?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以儿歌这种学生喜爱的形式来教学拼音,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汉语拼音。  一、借助儿歌识记拼音字形  由于汉语拼音是一种没有特定内涵的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