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我叫周丽洁,来自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牛顿第三定律》。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对这节课的设计。(请看大屏幕)首先来看一下本节教材。
  1地位作用
  牛顿第三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力学的基础。它体现物质间普遍联系的规律,应用极其广泛,所以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利用该定律解释有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力的概念、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对定律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定律的认识既熟悉,又较片面,如:知道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常常分辨不清研究对象,不能正确解释马拉车、拔河比赛等现象。
  3教学重点、难点
  因此,我把实验探究牛顿第三定律列为教学的重点。同时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把它列为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重难点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教学目标
  4.1知识与技能
  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理解并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意识。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
  4.3情感态与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有关的物理问题,并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通过视频短片的播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5教法与学法
  基于以上两点,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一是以问题为主线,设计多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二是以探究“拔河”问题为主线,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以合作、讨论、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下面看一下教学过程的设计,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请看大屏幕)具体看下教学流程,首先进入新课的引入。
  6教学过程
  6.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普通的相互作用力例子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因此我首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体育项目,胜利者不是前进,而是后退,这是什么项目?然后呈现我校民族体育运动会大象拔河的激动场景,问学生:拔河比赛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大象拔河极富民族特色,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接着,我转动竹蜻蜓飞上天,问:为什么蜻蜓能升天呢?由此引出课题。
  6.2动手实验,感受“相互”作用
  接着,提供汽球、海绵、条形磁铁、牙刷等物品,以研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为中心,让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使他们感受到弹力、磁场力及摩擦力这三种性质力的相互性、同时性,从而引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6.3定量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定性的了解相互作用力关系后,紧接着研究定量关系。我是通过以下几个环节突破的。首先,请学生猜想静止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并讨论设计实验,学生自然会想到用两弹簧秤对拉来探究相互作用力大小和方向关系。他们会发现拉力等大、反向,并且是同时变化的。该探究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思考:当两个物体运动起来,其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还是相等吗?鸡蛋碰石头的力相等吗?然后介绍力的传感器:力的传感器:(把力的信息(大小)转换成与之对应的电信息的装置。接着,用带有传感器的小车间相互撞击,传感器探究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探究前可先让学生猜想电脑上显示的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图形形状应该有什么关系?(对称)。在这里借助于传感器和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探究运动物体间以及碰撞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了:任何物体不管其运动状态如何,在任何时刻,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从而使学生对“总是”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显示出高科技的魅力,实现平常很难实现的情景,很难测量的物理量。
  6.4答疑解惑,学以致用
  播放:发射嫦娥三号视频,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并让学生讨论:火箭为何能升空?最后播放牛顿第三定律中生活中的应用视频,学生举例,从而得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6.5逆向质疑,诱发探索
  此时,学生似乎觉得牛顿第三定律的很简单,但其实不然。为了使学生对定律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老师提出在教室里组织拔河比赛,我故意邀请一魁梧的男生与一娇小的女生拔河,女生输,是否由于男生力气大才赢得了比赛?不少学生确实这样认为。若仅从理论上分析双方拉绳子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应该相等,并不能让所有学生信服。这时让男生站在滑板上,结果男生大败,质疑:到底谁的拉力大呢?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探究的热情高涨。顺势让学生探究:将一大一小两弹簧秤等效为男生与女生,对拉模拟拔河比赛,结果是两人的拉力一样大,学生迫切想知道既然双方拉力一样大,那么拔河比赛为何会有输赢之分呢?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比赛双方分别进行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不难弄清比赛输赢的关键在于:双方队员所受的摩擦力不相同。拔河活动,首尾呼应,再次激活学生疲倦的脑细胞,使其再次兴奋,也为比较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做铺垫。至此,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有了本质的认识,从而消除了“以卵击石”卵受力大,“马拉车”车受力大,“人能跳起”地对人的作用力大等感官上的错觉。
  6.6比较异同。加深理解
  平衡力跟相互作用力是学生易混淆的知识,为了消除学生错误认识。我竖直握住瓶子,让子瓶静止,让学生找出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并引导学生分析异同,填写表格。
  6.7拓展升华,巩固新知
  (1)视频:自制的水火箭升空
  (2)演示:竹蜻蜓能飞天
  课后思考:为何转动的竹蜻蜓能飞上天?
  这两个问题综合性较强,不是仅仅用牛顿第三定律的知识就能解释的,但可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将探究延伸到课外。
其他文献
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教师在物理学科教学设计中,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辅助物理教学,将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和规律、思维的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形象地、及时地展示出来,形成可视化的教学呈现方式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以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许多学生都反映物理学科太抽象、难学,现行的教学和考试模式也较多地让学生关注抽象的物理知
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使学生集中注意、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及时获取反馈等作用.本文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反思其中的不足,进而探索改进思路.  1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1.1问题设计不成熟  一般说来,问题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思考,推进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探究进程,因此优秀的问题不仅要成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更要成为学生组织构建认知的桥梁.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
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是会计人才市场的现实反映,也是确定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和课程建设的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职业准入制度及将会发生的变化,会计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说理能力的培养既是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既是科学课程的教学任务,也是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只有充分认识到说理能力的重要性,突破说理运用的知识细胞——概念,并放手让学生进行说理能力的锻炼,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并在说理能力的培养中,注意示范性、全体性、全程性和阶段性.  1问题的提出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
近年来PM2.5,沙尘暴,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空气质量等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由于大量极细微的烟尘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质量不断恶化,雾霾天气不断出现,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在学习《电荷摩擦起电》(鲁教版第十一章第一节)时,对其中“静电除尘”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为了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我们保护环境,治理环境的意识,一直想通过实验来了解静电除尘的原理和效果,可本节课是这册
信息技术和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可以说是现代教学媒体在课堂应用中的产物,既源于传统的物理教学,又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的物理教学.相较传统的物理教学而言,这一整合式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电教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实践,由此来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质量.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本质  课程整合这一概念最早源于欧洲
学生在学完光的干涉和衍射之后,通过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认识光波,并通过光的偏振性质来证明光波是一种横波。本节课程理论部分并不难理解,但是光的偏振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却相对复杂,学生不会解释其中的原理。偏振光的重要应用之一,就是在拍摄玻璃后方景物或者水中景物时,在相机镜头前加上偏振片,调整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可以大大降低镜面反射的影响。本实验难度不大,所用器材相对简单,在课堂中可以很方便的呈现给学生。  1
图 / 肖承森rn据说现在工友圈中对肥胖成因有一个新提法:“过劳肥”,安慰了无数不求上进(纤瘦)的胖子.成人如此,不知儿童是否如此?儿童自然不大会过劳,但儿童每日吃的多、学
期刊
“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在我校被广泛的运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它主要通过诵读预热、展示导入、探究准备、合作探究、当堂检测五个过程来组织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它不仅代表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就《牛顿运动定律》的五步教学法为例,简述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五个过
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在某些方面可能比教师还熟,只不过学生不是系统的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学到了一些操作知识,这使学生产生了对信息技术课的渴望,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望.但部分学生只想游戏,只想对自己喜爱的信息技术的追求,错误理解信息技术就是学习计算机的使用,也对系统学习信息技术不感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全面学好课改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就摆在了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