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数学教学:从备教材到备细节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la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职责。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除了从内心深处为我们的最美逆行者点赞之外,我也在思考,这个特殊的时期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线上教学的方式让讲台上的教师变成了电脑前的“主播”,让我们一线教师也能在另一“战场”发光发热。
  要为宅在家里的学生呈现一堂“色香味”俱全的数学课,首先要准备相关的课堂资源。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丰富、有效的信息可以弥补原有知识的不足,但拿来主义的思想也于线上教学无益。因此,我们需要追本溯源——备教材,需要量体裁衣——备学生,需要引人入胜——备教法,需要层层深入——备练习,需要锦上添花——备细节。只有准备好这些课堂资源,我们的线上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学生才能学得开心,数学课才能上得精彩。
  一、备教材——追本溯源
  教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我国近代教育家陆费逵在《中华书局宣告书》中提出:“国立根本,在乎教育,教育根本,实在教科书。”教材对知识的引入、生成、深化和应用有着非常成熟的体系。
  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教材被边缘化的情况仍然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参考书的使用,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尤其是线上教学,教师不再能和学生在同一时空解读教材,更多的是教材的“翻译官”。因此,我们需要领会教材中知识的呈现用意,参透教材中的育人理念,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准确且有深度的解读,切忌浅化教材、偏离教材主旨和主流价值观的随意解读。当然,这并不是提倡“神圣化”教材,结合实际需要也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
  线上教学人教B版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函数的奇偶性”时,关于函数奇偶性的定义,部分教师会先给出学生所熟悉的函数:[fx=x,fx=1x,fx=x2,fx=x],再引导学生先画出图象,进而通过图象过渡到奇偶性的定义,最后按照教材顺序分析奇偶函数的图象特点。这样处理,程序混乱。仔细研读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是以函数[fx=14x3,gx=x2]为例,通过自变量取相反数,发现函数值关系,从数的层面给出定义,再上升到图形的对称特点。这样的安排符合数学的学习规律,先有数,再有形,形源于数,又可辅助数。
  線上教学人教B版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指数函数“的内容时,关于指数函数定义的引入部分,教材中给出了两个例子,分别是关于细胞分裂和放射性元素衰变的。这两个例子在知识层面上没有问题;但线上教学时,教师需要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两个例子就略显乏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进行适当的调整。如调整成以下两个例子来进行引入。
  1.印度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打算重赏他,宰相说:“陛下,请您在棋盘上的第一个小格里放2粒米,第二个小格里放4粒米,第3个小格里放8粒米,往后每个小格都比前一个小格加一倍,直到放满棋盘上的64个格子。”“区区几粒米,这有何难?”国王爽快地答应了。结果发现,即使全国的米全拿来,也兑现不了他的诺言。同学们,你能用数学知识揭示为什么会这样么?(学生查资料发现[264]=18447644073709551616,一粒米约为1克)
  2.《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
  二、备学生——量体裁衣
  学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学对象有全方位地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开展合理高效的教学活动。
  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给学生一种“够一够,摸得着”的感觉。如果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教学内容难度过大,就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挫败感。尤其是线上教学时,教师不能面对面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没有表情辅助和肢体语言辅助,学生只是观看PPT和听教师的声音,如果忽视学情分析,线上教学就如断了线的风筝,隔空相望,相互茫然。
  备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程度和能力水平,如线上教学人教B版数学教材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在此之前,学生在必修一的函数部分对函数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函数的图象已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但对函数的周期性还是处于陌生的状态,恰好正弦函数是体现函数周期性的载体。因此,在教授此部分内容时,在周期性部分可以稍微放慢脚步,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
  其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层面的积累,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适当地了解学生的想法,知道他们在想什么,要什么,与学生共情,这对实现教学目标来说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再次,教师也可利用网络信息,获取学生关注的一些热点,便于在教学活动中加以正确地引导,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
  最后,还应该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决定着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也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线上教学中,教师不能时常与学生交流谈心,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有相对准确地预判,可多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沟通,师生之间的网络桥梁等方式来进行判断。
  三、备教法——引人入胜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是教师知识储备的一种呈现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接收形式。教学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参观教学法等。
  随着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根据所教授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线上教学虽然缺了现场体验的真实感,但教师和学生各自可控的时间增多,这样就可以借助网络媒介对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加工,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线上教学人教B版数学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幂函数”时,对幂函数图象的生成,教材中是通过([y=x,y=x12,y=x2,y=x-1,y=x3])五个具体实例概括得出的。线上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改变幂函数[y=xα]中指数[α]的取值,共同探究图象的生成过程。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也能使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给知识生成带来的便利。
  此外,在线上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也有不错的效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听往往是最常见的线上教学的形式,但时间久了也会显得枯燥,使学习效率打折扣。在合适的知识节点设置任务闯关游戏,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问题串,层层递进,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问自答,逐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一节课中的教学方法不应单一化,而是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特点进行不同的选择。讲授法固然传统,但也有它一直存在的道理,讨论演示虽然新颖,但也不是适合所有教学内容。
  四、备练习——层层深入
  练习题主要分为课上例题和课下习题。课上例题是检验学生是否已掌握所学知识的有力载体,是衡量学生答题规范与否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当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足够时,可独立解决例题。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对例题的剖析过程,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并进行适时的强化,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問题的能力。
  线上教学对例题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做到少而精,更要发挥例题的最大价值,如可以以题带点,引出新知。这样,在知识的过渡上更为平缓,学生不会觉得突兀,还节省时间。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例:
  已知递推公式为[an+1=2an+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变式1:已知递推公式为[an+1=2an+2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变式2:已知递推公式为[an+1=2an+2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这三个例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学生在探索中能掌握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三种形式。
  课后习题的作用是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巩固,是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线下,学生是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下完成课后练习的,这时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会比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两个一题多解的习题,让师生、生生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习题的安排切忌机械重复,不能以题海战术来达到熟练解题技巧的目的,应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
  线上学习尽管削弱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也丰富了起来,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对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深度挖掘,这样也会拓宽其知识面。因此,线上教学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安排难度适宜的数学建模类的课后探究,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五、备细节——锦上添花
  一般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为我们准备教学环境。线上教学则需要教师自己搭建教学平台,其中包括无噪音、清晰的外围环境,网速流畅的网络环境,播放稳定的录制软件。在使用幻灯片作为辅助时,幻灯片的色调昏沉暗淡,过于跳跃艳丽,播放讲解时在一张幻灯片上停留过长时间,都不利于学生的观看。
  教师还需精炼课堂语言。语速过慢,学生容易走神犯困;语速过快,学生的思维容易跟不上教学进程。线上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语言严谨简洁、风趣幽默,要适时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根据相应要求,线上教学可以有教师的头像也可以没有,如有教师的头像,授课教师也要适当提升出镜形象,做到衣着得体,大气端庄,妆容淡雅,精神饱满。
  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以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殊方式,在“停课不停学”的大环境下,让学生获得了优质的学习体验。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多年来,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中心小学坚持实施生态美育,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特殊优势,培养学生生态审美素养,让“艺术之花”开遍校园,让“艺术之星”不断涌现,让“艺术之园”硕果累累。  一、艺术教育对儿童生态审美素养的促进作用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生态美育是对普通美育的深化和发展,其重要任务是培
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它的抽象化与理性化是数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数学教学要让数学思维从知识、技能的背后走出来,彰显“数学的味道”;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数学素养;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数学思维的渗透与分析。要通过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将数学课上出“数学的味道”,进而
期刊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是学校和社会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我校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外来打工者的子女人数逐年增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77%以上。这部分学生多数由于家庭学习环境较差,再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缺乏有效的家庭指导,造成他们在学习、生活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如何掌握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特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工作,成为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2020年1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本正常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轉变。随后,学校延期开学,学生不能按时返校上课。为解决学生的居家学习问题,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工作。为此,学校采取了线上教学这一临时应急措施,教师成了教学视频的制作者和线上教学的参与者。那么,教师该如何进行线上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调整备课方向,因为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网络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作为网络教学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以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依托,以网络和平台为介质,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展开教学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补充。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教师居家办公,学生在家线上上课。这种教学教学模式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更加自由的优点;
期刊
沈抚新城方大实验小学创建于2011年11月,是抚顺市最西部的一所公立小学,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当地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秉承着“爱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智慧地爱,引领家长理智地爱,引领学生播种爱、传递爱、分享爱,做有爱心、有特长、有修养、有梦想的“四有”好少年。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一、依据纲要,确定“育美·育心”文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期刊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经验性课程,其活动过程是教师引领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重新建构新经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经验的重组,打造促进学生经验不断积累的指导范式:通过创设情境,唤醒经验;通过活动探究,改造经验;通过实践,应用建构经验,使学生逐步完成活动经验的建构与积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经验积累;指导范式  杜威的经验课程观认为,教育是在经验中、由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不断融合,不仅影响了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也逐渐改变了师生教与学的方式。当前,将信息技术融入于教学,正在由表象上的呈现展示逐渐深入到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中。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渗透数学思想的教学之中,做到两者的深度融合,是我们要着力探索的问题。推理思想是数学的三大思想之一,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分为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期刊
摘要: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与学生的发展特点,通过基于需求设置多元教育内容、立足学情制定个性教育目标、着眼实效选取综合教育方法等途径来优化职业教育的实施途径,激发学生的职业潜能,助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智学校;优化建议  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知识广泛、职业技能熟练、职业道德崇高的综合型职业技术人才的需
近年来,在国家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新的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依据学校的基础和传统,我校对“人文教育”进行新的定位和思考,对其实施方法、途径和策略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人文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人文教师队伍,彰显人文教育科研引领,创建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环境,突出和提升我校“人文教育”的特色,更有效、更全面地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