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的中国心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副好联记着它的美好:“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是所谓秘色瓷的釉色。人居住在天空之下,头上的天空永远让人敬畏,也永远让人向往。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临摹着雨过天晴的青色。
  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在景德镇每道工序都设专人制作。也就是说一件瓷器的完成,至少要经历七十二人之手。这在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有详细记载。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高岭土是最好的瓷用土,而这种神奇的瓷用土,竟是在景德镇成为瓷都许多年后才发现的。它的出现,让景德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景德镇。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凝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摘自《解放日报》2007年7月3日,有删改)
  赏析
  瓷的秘密就是瓷里包含着中国心,而题目“瓷的中国心”的含义就是瓷器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界的依恋。开篇作者用一个疑问句提出了所要论述的问题,接着通过举例子的方式阐释了瓷在形制、釉色和烧制工艺等方面体现出的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事例有详有略,阐释细致缜密,很有说服力,语言严谨。
其他文献
(一)  春宫怨  〔唐〕杜荀鹤①  早被婵娟②误,欲妆临镜慵③。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④。  风暖鸟声碎⑤,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⑥,相忆采芙蓉。  注释  ①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②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  ③慵:懒。  ④若为容:如何去妆饰自己。《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⑤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
期刊
从命题半命题作文过渡到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堪称里程碑式的改革。就材料作文的形态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跨越:第一阶段是话题作文,给材料引出话题,“材料”不参与审题障碍;第二阶段是大家公认的新材料作文阶段,给材料不给话题,材料的审视成了难点;第三阶段为当下流行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成为任务载体,不再是陷阱的集中地。  毋庸置疑,与新课程标准和部编教材最贴近的作文考查形式是任务驱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词条中将“网红”定义为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友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  中国的网红发展史与网络媒介技术发展同步,而网红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散布于各个领域。网红、网红店、网红产品甚至网红经济等成为流行语。  人们追逐着网红民宿和网红景点,打卡风靡一时的网红奶茶、小吃店,甚至顶着千人一面的网红脸……
期刊
解题技巧  古诗词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高考主要考查广义上的诗歌,即诗、词、散曲等。  古诗词是古人在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中创作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诗词的主要文体特点: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感情;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创作古诗词时,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常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现,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挑夫有两只水桶,其中一只有裂缝。每次挑完水,有裂缝的桶只剩下了半桶水。时间久了,有裂缝的那只水桶感到很难过,终于有一天,它哭着对挑夫说:“我很惭愧,因为水一直从我这边漏,让你付出的努力只能收到一半的成果。”挑夫却温和地对它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在小路的两旁,只有你的那一侧开出了许多小花,而另一侧却什么也没有?正是因为你漏了一些水出去,我们才能收获这些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似画笔下缤纷的色彩,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生活因创新而进步,因和谐而温馨。生活可以存在于神奇虚拟的网络,演绎着平凡真实的人生。生活说起来很大,其实又很小。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意料之中,又有很多事情是出乎意料的……回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人浮想联翩,感慨不已。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运用细节描写;
期刊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在當今时代,我们要有个体处在共同体中的意识,将个体融入共同体中。  在原始社会,人们聚族而居,共同搭屋,共同捕猎,以维持生活,他们就是一个共同体。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近代的发展与世界脱节,将自己孤立于整体之外,自然无法跟上整体的发展变化。处在大整体的时代,我们不能试图将自己割裂成与整体不相关的部分。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末集—
期刊
捐献骨髓,将“生命火种”薪火相传,将爱心一直传下去。2017年9月的一天,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陈伟医生捐献的“生命火种”,从江南小城一路奔向首都北京,这是昆山第50位成功捐髓者。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昆山又增加了5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无悔的选择闪耀人性光芒,引着无数高贵的心灵向着这一方向前行。这些年,昆山骨髓捐献志愿者从各个岗位走来,在捐献数字不断刷新的背后,是昆山人大爱真情的诠释,是托举起这座城市友
期刊
纵观人间,尊重之风悠长。尊重他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虽歷经风云涤荡,依旧亘古传承,熠熠生辉。  尊重之光所至处,人间温情自流露。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在采访一位因行动不便而乘坐轮椅登上舞台的嘉宾时,蹲下身子,单膝着地,保持仰视的姿态,这既是她尊重他人的体现,也是她个人素养的体现。董卿这“尊重的姿态”书写了人间至暖的温情,饱含着世间最美的大爱。  尊重之风所拂处,人间大爱自流露。  “岩
期刊
编者按  跟议论文相比,记叙文无非写人记事,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写好记叙文恰恰更难。议论文以精辟的论证取胜,讲究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论证充分。而记叙文的要略在于它的含蓄和味道。如果说议论文是烈酒的话,那么记叙文就是甘露,一个是侠士,豪气干云;一个是文人,婉约清唱。如果说议论比的是招式,记叙比的则是内力,一个是刀光剑影,一个是绵里藏针。虽各有其趣,但记叙更讲情理趣味。  文題呈现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