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鉴赏表达技巧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ei223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技巧
  古诗词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高考主要考查广义上的诗歌,即诗、词、散曲等。
  古诗词是古人在生活实践和情感体验中创作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古诗词的主要文体特点: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感情;语言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创作古诗词时,诗人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常采取一些特殊的方式来表现,以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为表达技巧。
  通过考查古诗词表达技巧,旨在提升同学们的分析综合能力与思辨能力,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明确概念,分清类别
  古诗词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通感、借代等);
  (2)描写手法(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白描、渲染等);
  (3)抒情手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4)篇章结构(以小见大、卒彰显志、抑扬、托物言志等)。
  在回答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题时,同学们要对概念有所了解,分清手法的类别。正如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所言:“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画竹子要在心里有竹子的形象。鉴赏古诗表达技巧又何尝不是呢?只有了解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去培养分析古诗词阅读技巧的能力。
  2.树立“宏观意识”,整体把握文本
  分析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必须在理解诗句、把握诗意的基础之上。所以首先要对古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阅读古诗词时,同学们要“五看”——看题、看作者、看注释、看诗句、看体裁。通过“五看”,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及诗人的人生际遇、写作缘由等信息,再提取诗句的主要“意象”,体味诗人情感,做到理解诗句、把握文意。有了这种“宏观意识”,才能更加准确地分析归纳诗句具体的表达技巧,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3.着眼“微观分析”
  辨识诗句的表达技巧可从题材看手法,如:
  (1)写景类,一般以修辞手法最为常见,如比喻、拟人等;描写手法常表现为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衬托等;描写景物角度,应从远、近、高、低、俯、仰等角度分析;从抒情角度,古诗词“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诗词中几乎找不到单纯的写景,就景与情的关系分析,一般这三种手法值得关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乐景衬哀情。
  (2)咏物类,一般为借物抒怀或托物言志。
  (3)咏史怀古类,一般为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用典等。
  以上是从题材入手分析,同学们也可以从主要意象的类别入手分析。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善于总结归纳古诗词的表达技巧,并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思维加以辨识来确定诗句的具体表达技巧。
  答题时,首先,要指出所用技法;第二步,根据表达技巧的特点,结合具体诗句语境恰如其分地解析诗句的寓意;最后,概括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微观分析法”是解答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核心部分,对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外,还要求同学们运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手法结合诗句进行解读,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精准”。
  4.需要注意的问题
  (1)概念模糊,手法不明,出现“无中生有”或“指鹿为马”的现象,抑或出现多种手法,不能分清鉴赏对象中最突出的重点手法。
  (2)审题不清,对题干理解有误,对于考查的范围不清,是对整首诗的考查还是“局部”设题,造成所答非所问的后果。
  (3)解题时,答案出现“强行拼凑”或“堆砌重复”的现象,不知答什么或泛泛而谈。
  对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注意积累,《中庸》有云:“君子之道,譬如远行,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所以,我们无论是对技巧的概念,还是具体技巧的特点以及艺术效果等都要有一定的积累。其次,应勤加练习,仔细品读、体会隐藏在古诗词中字里行间的“弦外之音”,以此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最后,善于总结,及时解决问题。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古诗词学习中,同学们要善于“思”,总结诗歌答题技巧,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甲:题君山
  〔唐〕方 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乙:题君山
  〔唐〕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写诗人游仙境,遇仙女麻姑。“方外”,指神仙居住之处。“麻姑”,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
  B.甲诗以“闻说”引出答案。君山原是昆仑山顶上的灵石,被海风吹落至洞庭湖而形成的,有神秘莫测之感。
  C.乙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凝视君山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湖水的颜色比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乙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湖山的色彩,然后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2)两首诗的表达技巧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風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②社燕:于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故称。
  ③瀚海:大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了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后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片“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的情态,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上片“凭阑久”句承接前面,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一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
  (2)词的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何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文献
文章的素材应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七分实,三分虚”即是这个道理。作文素材的“三分虚”就是“虚构”,但这个“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艺术地剪裁。  一、剪辑自己的生活  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便是一部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因此,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就必须学会剪辑。基本原则有三:  一是事要“紧”。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离、于形象无甚关碍的旁逸斜出之枝,留存紧扣题旨的深邃内涵、凸显
期刊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当下,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旺盛间的矛盾,催生出了令学生、家长、学校无奈的“教育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作业焦虑、升学焦虑……“教育焦虑”始终排在社会热点话题前几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也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久前,网上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暴露了外卖平台后台AI智能算法系统给外卖员带去压力的问题。超速、闯红灯、逆行……这些挑战交通规则的危险举动,成了骑手们应对系统算法不得不采取的一种逆算法,而这种逆算法的直接后果则是——遭遇交通事故的外卖员人数急剧上升,外卖骑手成了高危职业。  对此,两大外卖平台先后回应,其中饿了么请消费者多给外卖小哥5分
期刊
1.学会在几件事中表现几个不同的人物。  2.在叙事中关照到每个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表现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写几人几事记叙文比较复杂,人物多,事件多,头绪繁杂,不易把握。但只要抓住重点,理清头绪,就能杂而不乱,稳步推进。  一、准确把握几个人的特点。人物不同,性格各异,只有心中对不同人物有了明确定位,写起来才不至于千人一面。即使是同一类的活泼型性格,也有细微差别,有善谈的,有好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近期,“996”成为国内热点话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所谓
期刊
训练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时时面临着诸多诱惑,权重的地位是诱惑,利多的职业是诱惑,光环般的荣誉是诱惑,欢畅的娱乐是诱惑,甚至漂亮的时装、可口的美味佳肴都是诱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形形色色的诱惑动摇着人们的心态。战胜诱惑,才能走向成熟,获得成功。  请以“战胜诱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书写工整,无标点、错别字等错误;②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③不少于800字。  技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活中,有许多不同的味道,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糖果的味道是甜的,药的味道是苦的,盐的味道是咸的……仔细体会,你会发现,身边有许多事物也是有味道的,不仅是尝出来的,更是感受到的。  请以“味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原文呈现  总有一种味道属于你  【标题不够鲜明,与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
期刊
(一)  春宫怨  〔唐〕杜荀鹤①  早被婵娟②误,欲妆临镜慵③。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④。  风暖鸟声碎⑤,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⑥,相忆采芙蓉。  注释  ①杜荀鹤: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②婵娟:形容姿容、形态美好。  ③慵:懒。  ④若为容:如何去妆饰自己。《诗经·国风·卫风·伯兮》:“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⑤碎:形容鸟鸣声纷纭杂沓,非一鸟独
期刊
从命题半命题作文过渡到材料作文是高考作文考试改革的重要举措,堪称里程碑式的改革。就材料作文的形态而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跨越:第一阶段是话题作文,给材料引出话题,“材料”不参与审题障碍;第二阶段是大家公认的新材料作文阶段,给材料不给话题,材料的审视成了难点;第三阶段为当下流行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成为任务载体,不再是陷阱的集中地。  毋庸置疑,与新课程标准和部编教材最贴近的作文考查形式是任务驱动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百度词条中将“网红”定义为在现实或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友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长期持续输出专业知识而走红的人。  中国的网红发展史与网络媒介技术发展同步,而网红类型也越来越多元化,散布于各个领域。网红、网红店、网红产品甚至网红经济等成为流行语。  人们追逐着网红民宿和网红景点,打卡风靡一时的网红奶茶、小吃店,甚至顶着千人一面的网红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