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论的发展速度远跟不上实际发展速度是当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定位观念要突出创新理念, 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人才培养定位突出创新、创造性思维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并在教学中有效的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它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新兴创新、创意产业背景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再是以前传统的技艺型人才,而是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当今时代下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又集中体现为对知识的吸收、创新和运用,其中创新能力则是体现综合能力的核心部分。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17-03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迟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专业相比而言,我国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系,即使是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基础理论,不加以区分,不结合自身情况,照单全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当今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向应当更加注重创新性、创造性的启发。
一、我国高等艺术校院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怎样有效提高当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众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但是科学并且有效的创新性教育体系的建立还有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寻找解决的方法。与以熟练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的以往传统教育中有巨大不同,创新型教育则是以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想要实施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必须是综合教育目标的价值、教育内容的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当今社会下,在我国高等艺术校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只是一味的追求陈旧的知识传授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方式仍是知识的传授。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常态仍然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主导是老师,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仍然是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光不倡导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同时也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吸收知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很难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也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了。
(二)理论和实践脱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能力
“各自为政”的教学内容。讲究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每一门课程都会有各自的体系。对于教材的撰写也同样是追求体系的完整,而对于当今社会下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授课对象却不够重视。当下的情况来看,实践只是陪衬,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关于教学问题的解答,大都死记硬背定律、课本内容。恪守固定的模式,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一个远离当下社会的实际以及学生缺乏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将会不可避免地让学生对学习感受到枯燥、厌倦感,从而使学生对于追求知识、勇于创新没有了激情与动力。
(三)采用过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这样过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即是重理性、轻感受,重逻辑、轻直觉。无论是怎样的学习内容,都一味拿来用传统的公式推导、条理分析,实施过于“标准化”的处理。教师在讲台上逻辑演绎,学生在课桌下亦步亦趋,从前言开始一直到课本最后一章。当然理性的逻辑条理部分些情况下对于提高自身素质也存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太过于理性的片面强化也有可能会造成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感的压抑,这显然对于开发和培育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不利。
(四)过为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在常规的教学管理行程中,主要以管制为主导、约束学生的管理表现为常规,不给学生留有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过分要求所有学生步调一致。老师们习惯于一味的指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却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与学生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教学的气氛通常被这样的关系显得沉闷、压抑。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都被严格地约束起来。这样的引导性或强制性的“苦学”“考证”占领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空间。在当下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性,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自我的思考和对自我发展的余地,这样只会距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只会越发遥远。
二、高校培养艺术设计專业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一)学校科技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多样化
我国当下的艺术高校大多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较为重视,时常举办多姿多彩的专业性学科讲座、学术报告,同时也对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引导较为重视,成立了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每学期也都会举办社团展演、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课余实践活动,同时也鼓励学生更多的参加各级别各类型的学科竞赛或者全国各设计公司举办的设计大赛等。这一系列活动及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在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稳健的步伐。为了更为高效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支持当下大学生在校园内尽早地接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既可促进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也可以进行学术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二)创建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动手能力
想要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改革创新,就是要在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则是由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管理活动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里应该在出发点上就要与当今社会和行业内对各类人才不同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紧密的结合,按照不同工作岗位与人才自身特点而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这样地一套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不单单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强重视的课本知识面的“宽”与“全”,而是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应用、转化实践能力等。要打破当下教育内容的封闭状态才能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并且还要避免刻意的追求课程体系的严密与稳定。知识如海,无穷尽,学习内容也需有轻有重,有取有舍,不能一味的追求绝对完整。在当今时代下,知识更替的周期日益缩短,新兴知识产业及技术也是层出不穷。要想更全面的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因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类型学科知识既高度分化,又在多个学科领域中交叉渗透。所以实行各类学科之间相互综合优化学习是优化教学体系的核心。要在这个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的能力。 (三)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于探究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和不懈努力,源自于不盲从书本知识和权威、约定俗成的束缚,敢于提出异议的胆识和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则是他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来源。学生才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是课堂教学主体,又是课程教学的归宿。创新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强化培养学生们勇于提出问题的意识,然后再以问题为切入点,针对问题本身提出解答,这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创新源于实践而始于问题的理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争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自身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定制符合学生本身的教育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输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当下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与体系
在当下我国的艺术高校里积极营造科学、严谨、活泼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学習环境,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机制,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进而打造出更具创新精神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环境。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的强大冲击,必然导致对教学评价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方法的诊断并加以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改变以往采用知识质量观的一元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根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人才评定标准,从而足以充分体现这样的一种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使学生在各种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
针对当今时代下高等艺术院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以发展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创造力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努力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极具新颖且高效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这也更利于激发和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军.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报,2005,(10).
[2]苏亮.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05).
[3]丰高明.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模式探究[J].装饰,2006,(03).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17-03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起步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迟缓,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专业相比而言,我国没有相对完整的理论基础体系,即使是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艺术设计专业上的基础理论,不加以区分,不结合自身情况,照单全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从当今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上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向应当更加注重创新性、创造性的启发。
一、我国高等艺术校院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怎样有效提高当下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已成为众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的首要问题,但是科学并且有效的创新性教育体系的建立还有许多困难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寻找解决的方法。与以熟练掌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的以往传统教育中有巨大不同,创新型教育则是以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重要目标。想要实施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不能只是简单的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必须是综合教育目标的价值、教育内容的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当今社会下,在我国高等艺术校院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只是一味的追求陈旧的知识传授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方式仍是知识的传授。最为普遍的课堂教学常态仍然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教学方式的主导是老师,实施知识的灌输,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仍然是属于被动的接受者。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光不倡导学生提出与之不同的见解,同时也不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这样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吸收知识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很难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也就更加谈不上什么创新意识了。
(二)理论和实践脱轨,重理论而轻实践,重知识而轻能力
“各自为政”的教学内容。讲究的是学科体系的完整性,每一门课程都会有各自的体系。对于教材的撰写也同样是追求体系的完整,而对于当今社会下最新的科学技术动态、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授课对象却不够重视。当下的情况来看,实践只是陪衬,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关于教学问题的解答,大都死记硬背定律、课本内容。恪守固定的模式,只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这样的一个远离当下社会的实际以及学生缺乏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教学模式,将会不可避免地让学生对学习感受到枯燥、厌倦感,从而使学生对于追求知识、勇于创新没有了激情与动力。
(三)采用过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
这样过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即是重理性、轻感受,重逻辑、轻直觉。无论是怎样的学习内容,都一味拿来用传统的公式推导、条理分析,实施过于“标准化”的处理。教师在讲台上逻辑演绎,学生在课桌下亦步亦趋,从前言开始一直到课本最后一章。当然理性的逻辑条理部分些情况下对于提高自身素质也存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太过于理性的片面强化也有可能会造成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灵感的压抑,这显然对于开发和培育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不利。
(四)过为严格的教学管理与评价模式
在常规的教学管理行程中,主要以管制为主导、约束学生的管理表现为常规,不给学生留有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过分要求所有学生步调一致。老师们习惯于一味的指正学生存在的错误,却不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老师与学生之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教学的气氛通常被这样的关系显得沉闷、压抑。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大都被严格地约束起来。这样的引导性或强制性的“苦学”“考证”占领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空间。在当下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独立自主性,失去对学习的积极性,失去对自我的思考和对自我发展的余地,这样只会距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标准只会越发遥远。
二、高校培养艺术设计專业创新型人才的几点思考
(一)学校科技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多样化
我国当下的艺术高校大多对营造良好的校园学术环境较为重视,时常举办多姿多彩的专业性学科讲座、学术报告,同时也对学生课外文化活动的引导较为重视,成立了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每学期也都会举办社团展演、大学生文化艺术节、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丰富的课余实践活动,同时也鼓励学生更多的参加各级别各类型的学科竞赛或者全国各设计公司举办的设计大赛等。这一系列活动及比赛不仅丰富了学生在校的课余文化生活,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参与实践的动手能力,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稳健的步伐。为了更为高效地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支持当下大学生在校园内尽早地接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既可促进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也可以进行学术研究发表研究论文。
(二)创建创新型的教学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动手能力
想要在教学内容及方式上改革创新,就是要在教学体系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则是由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各种教学管理活动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里应该在出发点上就要与当今社会和行业内对各类人才不同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紧密的结合,按照不同工作岗位与人才自身特点而设置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方案,这样地一套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不单单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所强重视的课本知识面的“宽”与“全”,而是强调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应用、转化实践能力等。要打破当下教育内容的封闭状态才能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并且还要避免刻意的追求课程体系的严密与稳定。知识如海,无穷尽,学习内容也需有轻有重,有取有舍,不能一味的追求绝对完整。在当今时代下,知识更替的周期日益缩短,新兴知识产业及技术也是层出不穷。要想更全面的认识客观世界,就必须具有多学科的视野,因为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各类型学科知识既高度分化,又在多个学科领域中交叉渗透。所以实行各类学科之间相互综合优化学习是优化教学体系的核心。要在这个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提高大学生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的能力。 (三)深化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于探究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强烈欲望和不懈努力,源自于不盲从书本知识和权威、约定俗成的束缚,敢于提出异议的胆识和能力。而这样的能力则是他们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来源。学生才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是课堂教学主体,又是课程教学的归宿。创新型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强化培养学生们勇于提出问题的意识,然后再以问题为切入点,针对问题本身提出解答,这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创新源于实践而始于问题的理念。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争论等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必须要转变传统的老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自身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定制符合学生本身的教育方式。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由传统的知识输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积极参与课堂互动,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他们主动发现、提出问题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进当下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方法与体系
在当下我国的艺术高校里积极营造科学、严谨、活泼的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学習环境,构建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有效机制,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快速发展,进而打造出更具创新精神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环境。全新的教学管理方式必然导致对传统教学效果的强大冲击,必然导致对教学评价方法的变革。引导学生对自身学习方法的诊断并加以分析,从而激发学生对自主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改变以往采用知识质量观的一元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根据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来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人才评定标准,从而足以充分体现这样的一种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使学生在各种创新思维及实践动手能力上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升。
针对当今时代下高等艺术院校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实际情况,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建立以发展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开发创造力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努力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营造极具新颖且高效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这也更利于激发和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为今后的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军.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研究[J].广西艺术学院报,2005,(10).
[2]苏亮.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模式的探讨[J].科教文汇,2008,(05).
[3]丰高明.艺术设计教育与创新模式探究[J].装饰,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