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网建设与运营逐步迈入数字化和智能化阶段,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生产技能人员作为电网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能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其日常工作是否能够准时完成,更是直接影响到电网系统的安全生产和稳定运营,尤其是随着电力设备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化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水平成为电网公司实现高效运营和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寻找合适的技能培训模式,全面提升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电网公司运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一直以来,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体系的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业务展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公司一直较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公司以“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员工生产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总结和深入调研分析,以及培训工作思维创先、职能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生产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师徒制、选拔技术精湛员工组成内训师队伍等方式,实现生产技能的教授和传导,带动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但伴随着广东电网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公司员工的技能培训产生了更大需求,已形成的生产技能培训课程和内训师队伍在数量上与公司的需求尚有些许差距。同时,当前对内训师的培养更多地停留在授课技巧上,对内训师如何系统总结自身的经验并转化为可推广课程的问题,则缺乏进一步探讨。此外,课程和师资资源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分散在各单位,不便于资源的共享。
因此,为了深化电网系统员工队伍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生产技能员工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电网系统培训体系的宏观思想指导下,公司整合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技能培训的实践经验,创新提出了技能复制这一方法体系。技能复制的运用不仅加强了教材和师资资源建设,同时注重电网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整合效应、辐射效应和提升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电网系统生产技能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能复制的建设描述
技能复制的含义
技能复制是促使员工积累管理经验和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分析,首先,技能复制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形成各岗位核心课程体系,进而选拔优秀的技术技能专家作为内训师,引发他们将自身知识经验总结沉淀到课程中,形成用于现场培训的课程。其次,通过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的方式,促使新员工掌握操作技巧,并通过考核的方法强化其业务熟练程度,从而使优秀技能人员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技巧能够被其他员工所快速掌握,即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复制”给其他员工,最终实现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技能复制的建设思路
技能复制是以“培训是为了使用”为基本原则,以满足组织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一线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以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同步建设为基本策略,以沉淀智力资本为根本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复制技能并传授知识,使公司的学习项目体系和培训师资体系发挥组织的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作用。
(1)以内训师能力培养、课程开发、课程电子化为三大细分目标。为实现技能复制,要加强对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三大目标的同步建设。以项目制进行推进,以课程研发为主线,通过培训咨询师的面授及练习,帮助内训师掌握课程开发方法和工具,有效培养课程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出一批内训课程课件,形成一批标准化电子课件”的三大目标。
(2)以将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原则。以班组岗位培训规范为基础并根据公司对技能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思路,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为依据,实现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的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真正达到“培训为了使用”的目的。
(3)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保证。通过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与流程的方法并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核心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开发的工具,以标准化流程,即作业标准、课件内容标准、培训流程标准,为主要质量控制手段,使培训教材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轨道并确保内训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最终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技能复制的方法体系
根据技能复制的目标体系及战略方法,可将培训划分为四个任务流程,具体为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即描述岗位应知应会的胜任力模型)、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建立、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以及电子课件的开发四个环节,见图1。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是基于作业的方式建立能力培训标准,以岗位目录和作业目录为体系结构基础,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最终达到使“培训是为了使用”这一方针贯彻落地而进行的构建。
构建的培训标准具体分为三步:首先,在紧密配合岗位标准化与作业标准化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胜任力模型,并帮助公司颁布各专业的作业表单;其次,将完成每个作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分为四个类别,即通用性基础技能、工器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作业安全类技能和作业工艺技能,并按岗位逐一获取能力要素,采取“边发布边分析”的方式继续根据作业表单增加能力要素;最终,针对每个专业进行能力要素分解,进一步对各个作业中梳理出来的能力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得出基于每个岗位应知应会的能力标准,并将能力要素进一步进行细化,直至实现冗余最小化,以减少未来的重复学习。通过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可以使技能复制得以具有目标性导向,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就是将沉淀在作业标准等制度文件中的知识与沉淀在技术技能专家经验总结的有效结合,即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形成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要领,从方法要领的集合中形成课程体系。整个体系是基于专业或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的胜任力标准,使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保证了课程是基于技术技能专家的经验,聚焦于解决现场工作的问题。
课程体系整体是以解决问题导向的小课程为开发重点,而不以专业原理导向的公共知识为开发重点,能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其围绕岗位下功夫,着力提升员工的核心作业能力,达到实现“将员工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目的。
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
内训师培训,即将班组长等技术精湛的专家型员工培养为内训师,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将自身的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总结提炼为显性知识;学习项目开发,即通过引入岗位培训的科学理念,引导技术技能专家开发出质量更优的技术技能课件并进行传授知识;通过内训师培训以及学习项目开发二者的有效结合,能推动技能复制的有效整合资源并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成为技能复制的重点枢纽。
在此流程任务中,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课件开发,并进行工具和标准的规范化,将内部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最终形成统一的课件进行技能以及知识的传递。在内训师的培训中,公司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并通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等使之条理化,并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诀窍。最后再运用问题、案例、练习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生产技能人员将它的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使之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通过将技术技能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成为持续改善的基础,为作业标准化基础上的“技能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技能复制形成资源来源的有效方式。
电子课件的开发
电子课件的开发是将电子课件打造为推动员工自主学习的利器和管控“技能标准化”的枢纽,即将知识经验成果进行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保证突出交互式、高度可视化以及细致准确的三大特点,使技术技能清晰易学,员工随时能对所学习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
通过电子课件开发的任务流程,可以使技能复制具有持久性以及可传递性,利用电子课件的方式进行技能的有效记录,从而形成技能复制的有效性并重复多次进行。
技能复制的成果
基于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技能复制采取项目制的方式进行推进,自2010年以来,已经培养了上千名内训师,同时制作出了超过500份授课课件及电子课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了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技能方式的传授得以量化,由过去的“师带徒”模式转化为具有标准性、高效性以及可评估化的技能复制模式。
技能复制模式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根据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进行的技能复制,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复制”,并以学习项目、电子课件以及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内训师培训的方式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有效转移与传递,最终提高了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就宏观层面而言,技能复制不是局部的技能传递,而是在整个电网的层面上进行的技能和知识的传导,即将地方优秀资源以及优质方法知识通过规范化的制作、可视化的呈现以及共享性的传送进行复制,能有效保证一流知识的吸收,提高全网生产技能人员水平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最终带动整个广东电网的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的提升。
结 语
生产技能人员是电网公司的基础组成部分,是知识的掌握者和重要载体,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和效率生产的关键。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复制培训模式,为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技能复制模式基于公司内部挖掘人才,不但实现了公司内部优秀员工人尽其才,优化了公司的资源配置,而且带动了电网系统内部技能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电网公司而言,技能复制所带来的系统培训模式能够为公司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它所引发的效率生产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技能复制对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供职于广东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
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一直以来,生产技能人员培训体系的发展对广东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业务展开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公司一直较为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公司以“以提高岗位胜任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为目标,不断强化对员工生产技能的培训,通过全面总结和深入调研分析,以及培训工作思维创先、职能创新和工作创新的要求,初步形成了生产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同时,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师徒制、选拔技术精湛员工组成内训师队伍等方式,实现生产技能的教授和传导,带动员工技能水平的提升。
但伴随着广东电网公司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对公司员工的技能培训产生了更大需求,已形成的生产技能培训课程和内训师队伍在数量上与公司的需求尚有些许差距。同时,当前对内训师的培养更多地停留在授课技巧上,对内训师如何系统总结自身的经验并转化为可推广课程的问题,则缺乏进一步探讨。此外,课程和师资资源的建设主体与使用主体分散在各单位,不便于资源的共享。
因此,为了深化电网系统员工队伍建设,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生产技能员工培训体系。在统筹规划电网系统培训体系的宏观思想指导下,公司整合了岗位胜任力模型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技能培训的实践经验,创新提出了技能复制这一方法体系。技能复制的运用不仅加强了教材和师资资源建设,同时注重电网系统内部资源的共享,充分发挥集团公司的资源整合效应、辐射效应和提升效应,进而带动整个电网系统生产技能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技能复制的建设描述
技能复制的含义
技能复制是促使员工积累管理经验和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具体分析,首先,技能复制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形成各岗位核心课程体系,进而选拔优秀的技术技能专家作为内训师,引发他们将自身知识经验总结沉淀到课程中,形成用于现场培训的课程。其次,通过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的方式,促使新员工掌握操作技巧,并通过考核的方法强化其业务熟练程度,从而使优秀技能人员所积累的经验和技能技巧能够被其他员工所快速掌握,即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复制”给其他员工,最终实现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
技能复制的建设思路
技能复制是以“培训是为了使用”为基本原则,以满足组织对各种能力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一线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以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同步建设为基本策略,以沉淀智力资本为根本进行规划设计,通过复制技能并传授知识,使公司的学习项目体系和培训师资体系发挥组织的能力管理和知识管理的作用。
(1)以内训师能力培养、课程开发、课程电子化为三大细分目标。为实现技能复制,要加强对内训师培养、学习项目开发和电子课程三大目标的同步建设。以项目制进行推进,以课程研发为主线,通过培训咨询师的面授及练习,帮助内训师掌握课程开发方法和工具,有效培养课程研发能力,最终实现“完成一个项目,培养一批内训师,开发出一批内训课程课件,形成一批标准化电子课件”的三大目标。
(2)以将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为原则。以班组岗位培训规范为基础并根据公司对技能人员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的思路,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岗位说明书、作业指导书和作业表单为依据,实现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的课程资源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真正达到“培训为了使用”的目的。
(3)以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保证。通过提供有效的工具、方法与流程的方法并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核心的技术技能培训课程开发的工具,以标准化流程,即作业标准、课件内容标准、培训流程标准,为主要质量控制手段,使培训教材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的轨道并确保内训师的课程开发能力的提升,最终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技能复制的方法体系
根据技能复制的目标体系及战略方法,可将培训划分为四个任务流程,具体为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即描述岗位应知应会的胜任力模型)、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建立、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以及电子课件的开发四个环节,见图1。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
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是基于作业的方式建立能力培训标准,以岗位目录和作业目录为体系结构基础,以服务于关键技术技能培训为重点,最终达到使“培训是为了使用”这一方针贯彻落地而进行的构建。
构建的培训标准具体分为三步:首先,在紧密配合岗位标准化与作业标准化的工作基础上建立胜任力模型,并帮助公司颁布各专业的作业表单;其次,将完成每个作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分为四个类别,即通用性基础技能、工器具与仪器仪表的使用技能、作业安全类技能和作业工艺技能,并按岗位逐一获取能力要素,采取“边发布边分析”的方式继续根据作业表单增加能力要素;最终,针对每个专业进行能力要素分解,进一步对各个作业中梳理出来的能力要素进行整合,从而得出基于每个岗位应知应会的能力标准,并将能力要素进一步进行细化,直至实现冗余最小化,以减少未来的重复学习。通过对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的构建,可以使技能复制得以具有目标性导向,从而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
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规划的建立就是将沉淀在作业标准等制度文件中的知识与沉淀在技术技能专家经验总结的有效结合,即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结合,形成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要领,从方法要领的集合中形成课程体系。整个体系是基于专业或工种、岗位和作业目录的胜任力标准,使培训内容和岗位工作内容直接对应,保证了课程是基于技术技能专家的经验,聚焦于解决现场工作的问题。
课程体系整体是以解决问题导向的小课程为开发重点,而不以专业原理导向的公共知识为开发重点,能直接提升员工的核心能力。其围绕岗位下功夫,着力提升员工的核心作业能力,达到实现“将员工培养成岗位需要的人”的目的。
内训师培训和学习项目开发
内训师培训,即将班组长等技术精湛的专家型员工培养为内训师,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将自身的经验诀窍等隐性知识总结提炼为显性知识;学习项目开发,即通过引入岗位培训的科学理念,引导技术技能专家开发出质量更优的技术技能课件并进行传授知识;通过内训师培训以及学习项目开发二者的有效结合,能推动技能复制的有效整合资源并形成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成为技能复制的重点枢纽。
在此流程任务中,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课件开发,并进行工具和标准的规范化,将内部知识进行有效的展示,最终形成统一的课件进行技能以及知识的传递。在内训师的培训中,公司帮助技能专家运用“问题导向思考”“差异导向思考”和“改善导向思考”三种思维方法整理自己的经验,并通过运用各种有效方法等使之条理化,并整理出程序性知识的诀窍。最后再运用问题、案例、练习去展开核心的技术要领,从而有效地帮助生产技能人员将它的内隐知识经验显性化,使之成为可以传递的知识。通过将技术技能的最佳实践固化下来,成为持续改善的基础,为作业标准化基础上的“技能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也是技能复制形成资源来源的有效方式。
电子课件的开发
电子课件的开发是将电子课件打造为推动员工自主学习的利器和管控“技能标准化”的枢纽,即将知识经验成果进行可视化过程,在此基础上保证突出交互式、高度可视化以及细致准确的三大特点,使技术技能清晰易学,员工随时能对所学习的技能掌握程度进行测试,并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
通过电子课件开发的任务流程,可以使技能复制具有持久性以及可传递性,利用电子课件的方式进行技能的有效记录,从而形成技能复制的有效性并重复多次进行。
技能复制的成果
基于一体化、系统化的资源体系,技能复制采取项目制的方式进行推进,自2010年以来,已经培养了上千名内训师,同时制作出了超过500份授课课件及电子课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形成了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得技能方式的传授得以量化,由过去的“师带徒”模式转化为具有标准性、高效性以及可评估化的技能复制模式。
技能复制模式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上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从微观层面上来说,根据一线生产技能人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进行的技能复制,将优秀员工的知识管理经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复制”,并以学习项目、电子课件以及一线生产技能课程体系等方式进行记录,通过内训师培训的方式实现了知识技能的有效转移与传递,最终提高了生产技能人员整体业务水平;就宏观层面而言,技能复制不是局部的技能传递,而是在整个电网的层面上进行的技能和知识的传导,即将地方优秀资源以及优质方法知识通过规范化的制作、可视化的呈现以及共享性的传送进行复制,能有效保证一流知识的吸收,提高全网生产技能人员水平的规范化、流程化操作,最终带动整个广东电网的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的提升。
结 语
生产技能人员是电网公司的基础组成部分,是知识的掌握者和重要载体,提高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和效率生产的关键。广东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的技能复制培训模式,为技能培训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技能复制模式基于公司内部挖掘人才,不但实现了公司内部优秀员工人尽其才,优化了公司的资源配置,而且带动了电网系统内部技能人员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电网公司而言,技能复制所带来的系统培训模式能够为公司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同时它所引发的效率生产可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化、行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技能复制对公司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供职于广东电网公司生产设备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