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媛 打开身体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sdasd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A
  BQ=《北京青年》周刊 S=司马媛
  Q:把作品承载于旅行箱中是什么意图?
  S:没什么意图,我只是觉得这样最方便。不过我之前曾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旅行者,我喜欢在旅行中记录一些。我之前没有特别想过,你这么问起来,可能潜意识里会有这种联系。
  Q: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女性题材感兴趣?
  S:我之前给一个女性主义杂志拍摄视觉专栏,但是拍摄了三期,这本杂志被叫停。我拍的不是她们本人的故事,而是泛指的女性精神世界的内容,这是女性中共同存在的。
  Q:为什么喜欢拍摄自己?
  S:我的创作动机来自于自恋的东西,我对自己一直很好奇。
  Q:来参观的人男女比例如何?
  S:目前回答问题的人有35个。男性和女性比较均衡,男性稍多一些。
  Q:他们的回答与你的预期符合吗?
  S:对于一些露骨的问题,如跟快感、性有关的问题,我预想到观众会回答的比较含蓄。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司马媛的工作室是由一个五彩斑斓的行李箱和11个手工折页书构成。这11本手工书分别是10本关于女人的影像寓言和一本关于自己的自拍集。每个周末,观众可以提前和司马媛预约。她会拖着她的旅行箱来到观众面前。任何地点,都可以成为她的工作室。
  海杰说:司马媛的移动工作室是对工作室的反抗。她的旅行箱洋溢着女性所释放的浪漫气息。
  司马媛说:这个过程是自然发生的。这个计划叫“工作室开放计划”,她这种形式是“完全的开放”。
  司马媛曾就读于设计管理专业的艺术策展方向,她本人也曾有过做策展人的经历。为自己的摄影作品自助策展,这让她感到更有趣,也更有挑战。毕竟,没有人比她更加了解自己。
  开幕的展览发生在一家咖啡馆里。
  司马媛把自己的作品从旅行箱中取出展放在桌面上,观众可随意观看手工折页书。司马媛会发给观众事先制作的序号卡,预约的观众先到先得,序号卡是司马媛叫号的凭证。被叫到号的观众可以和她在一个隐蔽的座位上会面。这就像是一次面试,司马媛称它为相亲式展览。
  会面的第一件事是观众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序号,然后从面前的很多问题中抽取三个问题,并作出回答,这种轻松的方式会化解紧张和尴尬。这些问题是司马媛在拍摄过程中想到的一些问题,她甚至曾想把问被拍摄者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会触及到“痛楚”、“性别”、“沉重”、“轻盈”、“快感”、“高潮”、“自由”与“限制”、“性”、“死亡”、“恋物”、“仪式感”、“爱”与“怕”、“女性”、“女性主义”、“隐秘的”、“不可见的”、“时间”、“孕育”、“沉默”、“语言”等话题。
  如司马媛所料,观众的回答天马行空。这其中有很多偶然的碰撞,当观众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会滔滔不绝,司马媛会成为一个倾听者,她把和每一个观众的对话都记录了下来。当然,也有观众反馈抽到的问题太过抽象,以至于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回答,比如“讲几个生命中女性的故事”等问题。观众也可以向司马媛提问。这些对话,也许会成为司马媛未来展览中的元素。
  在《第二性》的展览中,作者與观众互动的过程已经占了展览的1/2。司马媛在她的展览序言中说道:“通常,创作者需要花较长时间、消耗较多的体能,才得以把自己内心角落中的某种风景呈现在相纸或画布上,使得这种暗物质般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转化成可以被他人感知的‘作品’。但往往,在传统意义的展览中,观众平均花5秒钟就能看完一幅作品。这也就意味着,观众与作者在‘作品’这个神奇而隐秘的交流媒介中,很可能并没有尽兴,从而不能获得高潮。这个过程有点失衡。”她所做的目的是为了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作者和观众的界限,于是她设计了一套较为繁琐但并不令人讨厌的观展方法,来帮助观众在较长的观看时间里逐渐获得更大的愉悦度(也可能相反),并和作者进行更彻底的交流(不交流也挺好的)。

其他文献
7月23日,韩国SBS电视台开播剧《没关系,这是爱情》。宣传视频被指抄袭了国外作品,随后该剧制作公司CJ E&M,公开道歉并删除了所有已发布视频。  此前一个月,白玉兰奖获得者编剧王宛平在微博自曝遭遇侵权,改编剧本后再无下文,如今电影已经拍完即将上映,自己却被蒙在鼓里。在微博中,王宛平直言:“电影是俺的噩梦。”  从外到内,娱乐界侵权事件越曝越多。《赵氏孤儿》匿名事件、“两宋之战”、“琼瑶阿姨告于
期刊
5月7日,蔡东东的艺术项目“额滴神呐”到了最后一天,他给这一天下午的闭幕party取了一个名字,叫“百神庙”。同时,他把这个闭幕活动做成了一个开放项目。开放活动当天,陆续来了有上百人观摩众“神”,有送了神的,也有没送神的,还有当天过来送神的。  2014年3月2日至5月7日期间,蔡东东把位于黑桥村口的ACTION空间改造成一个“庙”,持续邀请艺术家及公众创作“神”并供奉其中。被邀请者创作的“神”以
期刊
工作室开放那天,王庆松穿着一个粉色背心、沙滩花格短裤,趿拉着一双人字拖,就在工作室里开始侃。时不时还抽根烟,啃根玉米。这跟在展厅很不一样,“展厅就是穿着西服、搽着口红,(笑),等着照相机照相,那是另外一种感觉。反正我参加开幕式很少穿正装,他们说你应该尊重别人,我说我就这样,那个衣服我觉得是穿了别人的衣服,我早期穿衬衣我都是先让别人穿,穿了洗洗水再给我拿过来,因为熨得好好的那个衣服不舒服,不像我的衣
期刊
由策展人海杰發起,得色空间出品的“自助餐”2014 艺术家工作室开放计划第一季于4月20日在北京拉开序幕。意想不到的是共有31 位艺术家加入该计划。在此之前,能够到艺术家工作室中的大多为藏家、批评家、策展人等艺术精英人群,在开放艺术家工作室的同时,观众可以与艺术家直接对话。  在组织过程中,发起人海杰组建了“自助餐”微信群,通过这个微信群,推进和公布计划的实施进度和内容。在自媒体的当下,一个人也能
期刊
读诗会  “今天除了我之外,可能只有苏小和——我的‘男闺蜜’,他是写诗的,海杰也是写诗出身的,所以你们基本上是不从事诗歌创作,也许多数人没有真正意义上参加过朗诵会。大家一起读诗,不要光听我们写的人读。我在桌上准备了很多家里随便找的诗集,也许没有那么权威,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翻一翻、找一找自己喜欢的诗来朗诵一下。”  2012年初秋,巫昂把家和工作室一概搬到了北京远郊的艺术村。艺术村在六环外,工作室就守
期刊
不管是旅游达人还是美妆达人,到欧洲或日本旅游前准备的list里一定会有药妆!欧洲和日本的药妆店琳琅满目,欧系和日系的各类药妆品牌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药妆品(cosmeceutical)的英文来源,是结合化妆品(cosmetics)及药品(pharmaceuticals)二字组合而得成,具有药用功效的化妆品,听起来健康又有效。对于现代人来说,安全环保的药妆人人都需要,而缤纷多彩的药妆市场,如何才能选
期刊
走进摄影师邸晋军的工作室仿佛进了炼金术士的工作坊或者是一个化学实验室。各种瓶瓶罐罐、药水、试管、工具、计时器能把眼睛看花。当天的开放最重要的体验是现场湿版拍摄和制作,穿上工作服戴上橡胶手套的邸晋军像极了一个魔法师。  邸晋军给他的展览起的名称叫做《迎向消逝的灵光——摄影史的摄影》。5月25日下午,尽管工作室较偏远,但前来参观和体验的观众还是比想象的要多,观众中有不少艺术类院校毕业或者在校的学生。既
期刊
高曉松曾经说过,40岁之后只卖艺。果不其然。二零一二年是个分水岭,四十三岁的高晓松迎来了第二春。铁窗时光养出了一本《如丧》,在这本书中,他终于可以老得谈谈未来。读者们感兴趣的却还是他的过去。而接下来的脱口秀《晓说》则一跃成为视频网站自制节目的成功案例,也让高晓松从公知大V升级为摇着蒲扇,笑侃天下却不用负责的门客。  ·2012.7-2014.6 晓说/晓松奇谈  说什么?  会聊天的门客最好命  
期刊
Q&A  BQ=《北京青年》周刊 H=和威  BQ:现场的沙盘摆放一定是个十分有吸引力的环节,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细节?  H: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童年玩过沙盘,这样的场景就好像在做一次游戏,因为游戏参与者都是成年人,所以大家的性别、年龄、国籍等背景多多少少会通过这个近似心理游戏的项目有所展现。这次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女艺术家杜艳芳,她灵机一动的利用彩色糖豆瞬间造出了一幅童话般的场景。  BQ:有意想
期刊
英国作家大卫·米切尔是电影《云图》的原小说作者,醉心于在一部小说中用不同的故事完成同样的主题。他对结构的迷恋和创作令人惊讶,最近,他正在尝试一种新的写作方式——用社交网络写作。这次他发布的平台是Twitter,相当于国内的微博,每一条有140个字母的限制。不过英文的140个字母只能组成三四十个单词,内容含量比中文少得多。  从7月14日起,大卫·米切尔每天在Twitter上连载自己新的短篇小说。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