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选择24只家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气囊止血带阻断家兔后肢血流造成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测定缺血期肌糖原吸光度及再灌流期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变化。

结果:

缺血4小时,实验组肌糖原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流1、2小时,实验组血清中CPK、AST和LD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线粒体空泡变性和肌原纤维溶解程度轻于对照组。

结论:

缺血预处理能减慢肌糖原分解代谢速度,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局部冻伤对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方法:以血液粘度法和激光衍射法,检测大鼠双后足中度冻伤前后不同时间RBC变形能力的改变及有关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大鼠冻伤后血液粘度及RBC的聚集性增高;RBC在全血中的变形能力降低,而在悬浮液中的变形能力增强。结论:局部冻伤后,RBC在全血中变形能力降低并非因RBC本身的功能异常,而主要是血液粘度增高使RBC聚集性增强等外因的影响所致。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休克后重要器官内几种主要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产生机制及其作用。方法: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观察失血性休克时肝、肺、肾、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 mRNA表达,TNFα释放,器官功能损害及内毒素组织移位等变化。结果:(1)失血性休克及复苏后,组织内TNFα、IL-lβ、IL-6 mRNA可相继表达增加,以TNFα表达最早,IL-6虽表达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2)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肱骨近端三部或四部分骨折的新方法。方法:以肱二头肌长头腱为标志,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同时修复撕裂的肩袖和关节囊,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结果:7例随访3个月~4年,平均2.5年,患侧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7%。结论: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段三部或四部分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术后不需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有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目的:对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方法:患者全麻后行过伸俯卧复位并摄片(术中片),然后再行器械复位固定并摄片(术后片)。对 "术中片" 、 "术后片" 及入院诊断时的 "术前片" 病椎椎前高和病椎上下椎间隙前高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椎前高恢复在体位复位和器械复位时基本一致;(2)椎间隙前高度在器械复位后可恢复更高;(3)部分病椎压缩超过2/3时,两种复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氧供求平衡的机制和临床指导意义,估价氧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61例严重创伤患者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O2)进行动态监测,并与APACHE Ⅱ伤情严重度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1)治疗后SO2明显上升组治愈率显著高于SO2下降组。(2)伤情严重度、SO2和治愈率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O2在严重创伤氧代谢监测中有重要意义,并且是组织氧利用的良好标志。它既能反映呼吸功能,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