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国情怀引领世界一流团队建设——西北大学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访谈报告

来源 :中国高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西安,坐落着众多西北地区著名高校.创建于1902年的西北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位列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9月,我们“高校青年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研究”课题组一行来到西北大学,访谈该校优秀教学和科研团队——“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研究团队”.
其他文献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我国刑法应当为此做出贡献,在生态环境损害评估鉴定领域被广泛使用的虚拟治理成本法,应当成为加强生态环境刑法保护的有力支撑.但是,在我国污染环境罪的审判实践中,通过虚拟治理成本法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数额并没有成为定罪量刑的独立依据,使刑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强化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为了在污染环境罪的审判实践中更好地应用虚拟治理成本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损害作为一种独立的定罪量刑因素的作用,我国应当通过规范性刑事法律文件明确生态环境损害的非财产性损害性质,确
新时代为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地方师范院校要把握好国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双一流”建设等机遇,彰显地域文化,服务地方发展.要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聚焦教师教育,深化地方师范院校内涵式发展,聚焦区域特色,全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校所共建科教融合学院是科教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理论的组织协同、教学协同、资源协同和整体协同视角,提出深化创新科教合作机制:建立科教融合学院,激发校所共治动力,优化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提升师资创新能力,形成地方高校特色的科教融合协同育人道路.
马克思从哲学、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展开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本质是维护资产者利益的阶级文化.从哲学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的革命性为新社会形态的实现提供可能,但真实意图是实现文化霸权.从经济层面看,资本主义文化以资本的全球扩张实现资本增值和文化渗透,彰显了资本文明的逐利性和剥削性;从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看,西方国家以“平等”“民主”“博爱”的“普世价值”只是欺骗劳动者口号.时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的治理危机验证了资本主义文化难以解决世界问题,甚至会对社会造成威胁.然而,中华文化的制度优越
纵观近代以来,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加剧财富分配失衡和制造社会两极分化的发展失衡历史.贫困加剧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的内在必然,西方福利社会制度更难掩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极度不公的事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注定无法彻底消除贫困难题与解决财富分配高度不公.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实现全体人民共
法家认为,以“君臣上下之分”为核心的政治秩序乃是实现“治世”的关键所在.韩非子的“势”论正围绕实现治世的政治理想而展开.韩非予以“中主”作为“人设之势”的设计对象,但实际上只有“明主”才可能有效营造并得当运用“势”.明主被韩非子视为“道”的化身,全然洞悉必治之道和必然之理,他虽没有儒家仁君的超凡魅力,却颇具法家特色——一位把控绝对化权力又集合人间一切聪慧的全知全能者,关键不在于他本人是否聪慧,而在于他能否集合人间的一切聪慧.该明主在保持极度冷静和自我克制的过程中守法责成和循名责实,最高效和最省事地管理国家
对于国民经济的增长来说,国有企业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对于党和国家来说,国有企业也是重要依靠,其地位至关重要、不可替代.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转型发展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如何直面挑战、抓住机遇是国有企业把握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必须面对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对于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运用好政治监督,对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保障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平稳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乡法”经过长期的不断演变过程而自发形成,既包括家族的、民族的、宗教的地方习惯和传统,又包括关于敦煌文书中的“社”的地方习惯和传统.相关文书使用的语言反映出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及文化理念与宗教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其后隐含的契约文化与相关社会心态,从文化的遗物遗迹去破译一个族群的文化模式或文化构型,体味相关契约文书、民间争讼文书中所闪烁的超越时空的文化精神和民族法律智慧.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在李大钊的指引下,李子洲成为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重要传播者,成为陕西党组织的重要创建者,在其理论学习和革命实践中,传承和诠释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伟大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将这一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有着新的使命、目标与特征.高校应以课程设置为核心,将劳动教育融八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校园文化为支撑,增强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提升劳动育人实效;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构建协同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