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9月14日,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协办的“首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专家、企业家、文化学者共聚一堂(其中有400余名专家、学者、教授),纵论华夏5000年优秀文化,共商华夏文脉传承与发展之道。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倪健民,中央文史馆馆员刘大钧,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等出席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旨在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各界有识之士,围绕如何以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为立足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华人凝聚力等。
论坛上,叶小文以“家国家风”为题,阐述了家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叶小文认为,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百善孝为先,忠厚之家风,第一在“慈孝”。慈孝也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一颗扣子,对于人生影响深远。家风关系不仅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也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
本次论坛不仅有来自学术界、文化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有来自文艺界的斫琴家王鹏、国乐传承人方锦龙、国服传承人碧泓的精彩表演与精彩对话,惊艳全场。方锦龙现场展示的多种失传的古代乐器,碧泓展示的华服之美,令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绝,他们所展示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此外,此次论坛还为上百位学者颁发了华夏文化促进会及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顾问、专家的聘书,与会者普遍认为,本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将给新时代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思考,使人们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全人类广受敬重和尊重的思想和精神保障。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和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是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的演变中没有倒下和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没有中断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汇集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应对国际形势向我们提出的紧迫任务;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振兴中华大业的重要内容。
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精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发掘其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精神。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和生命力的不竭源泉。经世致用的内容主要有,知行合一、体用一如、内圣外王、实学实践、实修实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学。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天津社科院成立了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致力于:国学智慧生活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华夏文化传承应多元化
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有四个建议:第一,反对两种走极端。一种极端是虚无主义,包含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不好,骂孔子、骂商鞅,把老子说得一塌糊涂。
第二,反对另外一种极端,把传统文化夸到天上去。我们要弘扬的不是中华文化,也不是华夏文化,他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有优秀,就必定有糟粕。我们要既反对虚无主义,也反对过高的美化传统文化。
第三,华夏文化的精华怎么跟马克思主义合乎时代的精神结合,跟西方自由主义中好的精华要结合,也不要离开西方。
第四,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与现代化、艺术化结合起来。希望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一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更多地把时尚的东西,比如说网络技术用进来,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大有希望。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西方自由主义的精华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希望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不忘歷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今天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助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根,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龚心瀚,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倪健民,中央文史馆馆员刘大钧,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等出席论坛,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旨在汇聚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各界有识之士,围绕如何以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为立足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全面提升国民文化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华人凝聚力等。
论坛上,叶小文以“家国家风”为题,阐述了家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叶小文认为,重视家庭、强调家风,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百善孝为先,忠厚之家风,第一在“慈孝”。慈孝也是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扣好这一颗扣子,对于人生影响深远。家风关系不仅关系到一身之进退、一家之荣辱,也关系到党风、政风、国风。
本次论坛不仅有来自学术界、文化界的40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更有来自文艺界的斫琴家王鹏、国乐传承人方锦龙、国服传承人碧泓的精彩表演与精彩对话,惊艳全场。方锦龙现场展示的多种失传的古代乐器,碧泓展示的华服之美,令现场高潮迭起,掌声不绝,他们所展示的,既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此外,此次论坛还为上百位学者颁发了华夏文化促进会及华夏文化促进会书画院顾问、专家的聘书,与会者普遍认为,本届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论坛将给新时代的年轻人带来新的思考,使人们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有更加坚定的信心和明确的方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核心所在,也是全人类广受敬重和尊重的思想和精神保障。
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大一统和发展壮大的文化基础,是民族团结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的演变中没有倒下和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没有中断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汇集更多的资源与力量,提升国家的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优秀传统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时代赋予炎黄子孙的神圣使命;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应对国际形势向我们提出的紧迫任务;第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振兴中华大业的重要内容。
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精髓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在于,发掘其关怀社会实际问题的经世致用精神。经世致用是华夏文明的精髓和生命力的不竭源泉。经世致用的内容主要有,知行合一、体用一如、内圣外王、实学实践、实修实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等具有现实意义的国学。为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最近天津社科院成立了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宗旨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致力于:国学智慧生活化,外来文化的中国化。
华夏文化传承应多元化
对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有四个建议:第一,反对两种走极端。一种极端是虚无主义,包含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中国这不好,那不好,什么都不好,骂孔子、骂商鞅,把老子说得一塌糊涂。
第二,反对另外一种极端,把传统文化夸到天上去。我们要弘扬的不是中华文化,也不是华夏文化,他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有优秀,就必定有糟粕。我们要既反对虚无主义,也反对过高的美化传统文化。
第三,华夏文化的精华怎么跟马克思主义合乎时代的精神结合,跟西方自由主义中好的精华要结合,也不要离开西方。
第四,华夏文化的传承发展应该与现代化、艺术化结合起来。希望80后、90后,甚至00后都一起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更多地把时尚的东西,比如说网络技术用进来,跟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大有希望。我们马克思主义的精华,西方自由主义的精华跟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真正的希望所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不忘歷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因此,今天论坛的主题为“华夏文化与现代文明传承发展”,融合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发展精神,兼具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助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发展壮大之根,也是面向世界、走向未来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