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特点

来源 :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fangzhi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集团、金融控股公司、银行持股公司等形式的金融经营企业在海外已经渐趋成熟,而国内是在近几年才出现的。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界定及分类
  
  目前,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界定,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没有出现以“XX金融控股公司”冠名的企业。因此有必要先谈一谈对控股公司的一般理解。
  
  海外对控股公司的主流认识
  在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对金融集团的监管》文件中,金融集团(Financial Conglomerates)的定义为:主要从事金融业务,并至少明显地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营活动的企业集团。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集团的一种。然而,在实际执行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不太一样,甚至同一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也不同,它和各国的金融背景、当时政府的监管水平以及各国对所设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要求相关。
  
  我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一般理解
  鉴于国际上的定义,并考虑到目前我国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是为了将其作为从分业到混业的桥梁,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应定义为:对一家或数家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完全拥有股权或控制性持股,并至少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经营活动,但其所控制的商业银行不得经营非银行业务的金融集团。
  
  金融控股公司的分类及其基本特征
  



  从国外的研究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见表1)。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类型及其特征



  总体看,我国存在4种类型金融控股公司(见表2)。
  第一种类型是以金融机构身份同时控制着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的金融集团,如中信、光大、平安等即属此类。
  中信集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立于1979年,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名义注册,经营内容涵盖了金融业和非金融业。在1987年成立了中信实业银行,它是继交通银行之后国内成立的第二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后来又陆续成立了中信证券与信诚保险公司。加上此前后成立的一系列其他金融类公司,比如租赁、期货、信托、基金,中信形成了国内第一家门类最齐全的一个金融类公司的组合。目前已完成注册的中信控股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公司集中了原中信集团所有的金融业务。具体结构如下:中信实业银行(100%),中信证券(49.5%)、中信嘉华银行(55.1%)、信诚保险(50%)、中信兴业信托公司(100%)。
  中信控股本身不直接经营业务,按照目前的法律,还是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控股公司在投资决策、风险控制、财务核算、产品创新、发展规划方面,将起实质性领导作用。
  中信控股目前主要考虑做3件事。一是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信息中心,统一整个网络系统,建成中信金融网,实现各金融机构的资源共享。二是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将把下属金融子公司的主要稽核力量上调到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稽核审计部人数,将占整个控股公司一半以上。整个稽核流程也要调整,可以做到实时和事后监控。三是发展金融交叉产品。金融控股公司将有一部分人专门负责筹划此事。
  中信金融控股是中信集团全资,对下属子公司行使管理职能的母公司,不是利润中心。下面的金融实体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中信证券从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目前中信所占比例不到50%。中信实业银行也在安排进行股份制改造。中信正在对信托公司进行业务开拓,等到有一定的盈利基础和市场份额,将考虑股份化改造。中信计划将所属的银行和证券在境内上市,其中中信证券将于近期完成上市工作。
  中国光大集团成立于1983年5月,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简称“北京总部”)和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香港总部”)组成,是以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务为主体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
  目前光大集团持股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光大银行、光大证券、永明保险、申银万国证券。
  平安集团是以保险业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2001年12月,中国保监会批准了平安保险的分业方案,原平安保险股份公司更名为平安保险(集团)公司,控股设立平安寿险(99%)、产险(99%)、平安信托(95%)以及平安海外公司(100%),其中平安信托又以30%的比例控股平安证券。
  为发挥集团公司的综合优势,在集团层面成立集团执行委员会,设立COO、CFO、DIO、CHRO等首席执行官。为控制风险,在分业前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投资管理、预算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和信息管理五大决策委员会,对集团重大的资金运用计划进行集中决策。
  中信、光大、平安的主要特征是:集团全资拥有或绝对控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公司以及非金融性实体等附属机构或子公司,这些附属公司或子公司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分别具有相关的营业执照,独立对外开展相关的业务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子公司的最高决策和人事都直接受制于集团公司。该模式的突出特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控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第二类是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在境外设立独资或合资投资银行向金融控股集团转变。


  中国银行发展金融控股公司迈步最早。1979年中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财务公司(中国建设财务(香港)有限公司),涉足资本市场业务。以此为基础,1998年在英国注册了中银国际(中国银行国际控股公司),后迁至香港,标志其市场重心转移。1999年中行又与英国保诚集团合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开拓香港的公积金市场。中银国际是中行在海外设立的全资附属的全功能投资银行,证监会已批准中银国际在大陆注册,可经营全部证券业务。中行的金融控股公司架构已经展开。
  中国建设银行1995年与摩根斯坦利合作成立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建行拥有42.5%的控股权。根据特许,它可以从事众多投资银行业务。该公司为中国电信、北京控股、上海宝钢、招商银行等企业上市完成了H股和A股的承销工作。建行通过控股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形成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格局。
  中国工商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合作在香港收购了投资银行西敏证券,改名为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从事香港和内地的投资银行业务。近年来,工行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直接涉足在港的零售业务。据悉,工行将在香港成立金融控股公司,重组其金融业务,从而使工行香港、工商国际、工商东亚和友联这4家银行的分工更加和谐,形成银行批发业务、零售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有机结合的格局。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一类非常独特的金融机构。根据近期的发展,它们正在向投资银行转变。在资产重组、债转股的过程中,其业务已涉及上市推荐、股权承销、财务与法律咨询、资产及项目评估,以及人民银行与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并可以向人行申请再贷款。资产管理公司因为债转股控股了许多大型国企或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又参股许多金融机构。在我国现有分业经营格局内,资产管理公司巧妙地在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之间搭起了桥梁。
  三大国有商业银行独资或合资成立的3个子公司,除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是在境内注册外,其余两家公司都是依据外国法令在境外注册的。其意图很明显:国有商业银行希望利用自己和国有大企业长久以来形成的客户关系,大力推销投资银行业务;反之,投资银行产品也可促进传统银行产品的销售,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联动,降低商业银行风险,也便利国企的海外上市。



  第三类是近几年来在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中,产业资本控股银行、证券等多类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
  山东电力集团1996上开始投资金融业,2000年7月与鲁能集团出资18亿组建山东鑫源控股有限公司。
  鑫源控股并直接经营管理的金融机构有:鲁能金穗期货经纪公司(65.8%)、英大国际信托(44.8%),而英大国际信托又是蔚深证券的第一大股东(40%),并控股经营英大证券咨询有限公司和鲁能英大保险代理公司。
  鑫源控股不直接经营管理的机构包括:湘财证券(25%)、华夏银行(2.02%)的第一大股东,交通银行(1.76%)第四大股东;合丰基金管理公司第二大股东。
  从资本金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规模看,鑫源控股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产业资本投资金融业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到2001年底,其资本金18亿元,总资产207亿元,净资产超过21亿元,实现利润156亿元(不包括华夏银行)。
  海尔集团是产业资本渗透金融机构的又一个典型。目前该集团拥有全资的海尔财务公司,已对鞍山信托、青岛商业银行绝对控股,是长江证券的第一大股东,并与纽约人寿合资(各占50%)建立了寿险公司。海尔集团明确将通过建立控股公司整合其对金融业的投资。海尔集团作为拥有众多零售客户群和关联企业的大型制造业集团,具有直接开展金融业的客户基础和市场网络基础,但目前其产业和金融投资之间还没有实现互动,金融投资局限于简单的投资入股阶段。
  东方集团创建于1978年,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黑龙江省第一家股票公开发行并上市的企业,也是中国最早实行股份制改造并获准上市的企业之一。目前投资和经营六大产业:金融保险业、建材流通业、信息产业、港口交通业、高新材料业和地产建设业。对金融业的投资主要包括:参股中国民生银行7.51%,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0%、中国民族证券有限公司19.98% 。东方集团在组织结构上确立了集团母体为投资控股公司,各产业为专业化公司的经营管理体制。
  东方集团的战略将以金融为龙头、以中国大陆、香港、美国为支点,形成行业互动和区域互补的互联网络式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成为国际化大型跨国企业控股集团。
  新疆德隆集团于1986年正式注册成立。90年代初进入证券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现控股和参股数十家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注册资金2亿元,总资产超过40亿元的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和跨国经营的综合性投资控股型企业集团。
  金融业是德隆目前最青睐的行业之一。通过自身及控股3家国内上市公司(湘火炬21.92%,合金投资 22.32%,新疆屯河7.36%),同时参股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新世纪金融租赁、厦门联合信托、北方证券、泰阳证券、重庆证券及深发展等金融机构,并尝试涉足保险业,形成颇具规模的金融产业链。
  此外,宝钢集团、招商局集团、希望集团、红塔集团、华能集团、华侨城集团、深圳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等企业集团,都形成了至少在两个金融领域同时投资的控股格局。
  这类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是非金融机构的经济实体 ,但全资拥有或控股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以及非金融性经济实体在内的附属公司或子公司。这些子公司具有独立的营业执照 ,独立对外开展相关业务和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这些子公司的最高决策层及其重大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制于集团公司的董事会。该模式的突出特征是非金融机构控股金融机构。
  第四类是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对控股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进行重组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
  据了解,全国108家城市商业银行中,上海市、北京市政府已有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的意向。
  上海市政府已成立金融服务局,将上海辖内地方金融机构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为下一步构建上海金融控股集团公司做准备。并将上海市政府拥有8%左右股权的交通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归到上海市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北京市政府的国有资产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研究成立本地金融控股公司。
  地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由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设立一家非金融企业的金融控股公司,以此为平台,重新整合地方金融机构。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性金融机构都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一方面想通过构建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其协同效应,化解不良资产,改善区域内经济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在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过程中,将区域内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财务、担保等机构重新整合,并作为一个整体,与区域外的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甚至包装上市再融资。
  
  金融控股公司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问题
  在政策层面,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认识还不统一。我国是一个金融管制严厉的国家,而金融控股公司作为一种混业经营模式,其成立、收购、重组等势必受到严格的限制。没有管理层认识上的转变,我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很难有大的发展。
  无明确的市场准入、退出与运行监管制度。 “无法可依”将使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缺乏法律保障。同时,金融控股公司的扩张是通过并购完成的,我们一方面缺乏金融并购方面专门的法律,另一方面现行的法律如《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又强调分业,不利于并购的开展。
  金融控股公司需要成熟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有效的资本市场。第一,金融控股公司要求其子公司具有较好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及内控制度。同时,一般要求子公司为股份制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以便于并购。而我国银行业中只有3家上市,证券、保险业中更无一家上市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的并购活动需要一个成熟有效的资本市场。然而我国资本市场虽然规模已不小,但还远不成熟,最多是一个弱有效市场。
  控股公司内部的风险传递。风险和效率是金融中的一对永恒矛盾。金融控股公司实行多元化战略,一般说来能够分散风险。但如果各子公司尚未建立起有效的防火墙,内控机制又不严,那么一个子公司的风险很容易传染给另一个子公司,反而会增大整个集团的系统风险,而规模巨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一旦发生问题,无论是对其进行拯救或任其破产,成本都极为高昂。在这方面我国已经有过教训。
  
  解决问题的思路
  决策层应对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金融控股公司在大陆的发展有一个准确的、战略性的认识,尽快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机构进行金融控股公司的试点。塑造能在未来国际金融市场上与国际金融集团相抗衡的市场主体,是我们迎接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
  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正是一个现实的选择。我国应该对现已存在的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光大等进行政策倾斜,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开政策限制,进行规范化改造和试点,并在此基础上,挑选出在资产、经营、风险防范等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和潜力的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以这些实力强大的银行为核心,逐步收购或新建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参股非金融企业等,组建新的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市场准入进行监管,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条件和业务范围。可以说这是对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火墙”。如果让先天不足的机构进入市场,则意味着在金融体系中埋下了严重的风险隐患。虽然在审批环节上不能确保金融控股公司开业后能正常运转,但是它可以作为减少不符合条件的机构进入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事先将那些有可能对金融控股公司体系健康运转造成危害的机构拒之门外。
  市场退出的监管。从国外的经验看,即使是最有效的金融监管,也无法保证金触机构的经营不出现问题。因此,当局必须制定好金融控股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的退出机制。
  实施有效的功能性监管。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不直接从事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业务,可按普通的非金融企业对待,但是由于其主要资本或大部分资本投资于金融企业,其经营决策行为直接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把金融控股公司列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范围。但是,在分业监管的情况下,为堵塞监管漏洞,应指定一家监管部门为主要监管部门,负责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但银行、证券、保险等各自行业的有效监管是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基础。对于主要监管部门来说, 除去分业监管本身需履行的职责外,应研究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设立条件;审批金融控股公司的业务范围,允许或禁止金融控股公司以自己名义或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的某些业务;会同财政部门研究确立控股公司内各公司合计报表的并表原则。涉及境内外企业的,要考虑不同国家的会计制度差异和会计年度的差异;研究实施对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管,包括资本充足率要求、流动性要求、监督大额内部交易、防止集团内不良关联交易等。同时,要研究确立对整个控股公司或受监管子公司的经营决策有实质性、具有重大影响的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制度;研究确立监管部门间定期、非定期的信息通报制度,并有义务把对控股公司的监管信息及时通报非主要监管部门。此外,还要研究建立跨国、跨行业监管当局之间的信息共享制度问题。
  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除了具有传统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之外,金融控股公司还会面临由于不良关联交易而可能产生的风险传递、信息不透明和其金融子公司缺乏自主性的风险。对金融控股公司而言,一个好的内控制度不仅要能克服传统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还应该克服由于关联交易而产生的风险传递等风险,实现“效率、透明、合法”三个目标。
  在CRM的基础上,进行交叉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客户资源共享,发挥多业综合经营优势,降低经营成本。而发挥控股公司优势,首先要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统一的业务处理系统,其中包括共同的客户信息系统;其次要进行CRM。也就是说在充分、及时的了解客户信息的基础上,对客户的金融需求进行细分,掌握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再次,根据CRM的结果,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销售,对每一类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其他文献
俗话说,干一行,像一行。市场有内在的法则,行业有自己的规矩。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不是这个行当里的人,就不要在这里混。否则即使混得一时,也是提心吊胆,甚至误了大事。  证券业首先是个服务行业。从这一角度看,它和澡堂子、理发馆、擦鞋铺没有什么区别。顾客来了,是照顾你的生意,你理所当然要掀开门帘,堆起笑脸,躬身相迎。必要时还要走出去,做做小广告,到街口去揽生意。什么叫作以客户为中心?人家想什么,你要
期刊
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中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组织,是沟通投资者和投资对象的通道,也是投资者的投资工具。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投资基金组织形式主要有信托型和公司型两种。国内通行的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概念实际上就是信托型基金的一种。不同种类的投资基金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服务内容和运行特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  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中流行的主要基金形式,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中曾经并且正
期刊
基金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具潜力的行业,其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相关制度的完善与配套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为此,本刊与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于2002年11月29日共同举办了“中国基金业专家恳谈会”,就基金业面临的困难、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展开讨论。与会代表有全国人大《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信托法专家王连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中国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洪磊和国务
期刊
每年的岁末年头既是上市公司盘点经营利润的时候,又往往是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多发时期,原因显而易见:根据现行的相关法规,上市公司连续亏损两年将作ST处理,亏损3年将暂停上市,亏损3年半将终止上市!对于那些已无法靠改善经营完成扭亏的上市公司来说,尽快进行资产重组,提高公司业绩,成了保住上市资格的惟一选择。重组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上市公司业绩效果最显著的方式之一,就是通常所说的“资产置换”。即将能够为公司
期刊
20世纪90年代初,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积极倡导国有企业改革,并推动各个州政府在电力、天然气、民航、铁路货运、电信等领域分别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特别是通过国有电力企业的改革,彻底摆脱了长期积累的债务负担,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下面具体谈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倡导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与做法。    改革背景    作为英联邦的一员,英国经济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对澳大利亚产
期刊
在我国短暂的证券发展历史中,内部职工股上市是一个独特而暂时的制度。按照有关政策的界定,职工股被区分为“公司职工股”和“内部职工股”。其中,公司职工股是指本公司职工在该公司IPO时按发行价格认购的股份,股本数额不得超过总股本的10%。股票上市6个月后,公司职工股即可安排上市流通。内部职工股主要指向内部职工定向募集的股份。持有此类股票的大多是政府官员及关系人、公司中高级管理层及关系人、公司职工及“黑市
期刊
公司财务这个概念是最近几年由学术界引进的,随着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活动的增加,逐渐被一些人认可。但非常遗憾的是,国内很多人一谈起公司财务,仍然将其与财务会计混为一谈,认为公司财务是会计学的一个学科。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在“被误解了的金融”一文中也曾说过这个问题。  Corporate Finance在国内的叫法很多,有人叫做公司金融,也有人称为公司理财。国内的学术传统习惯于把金融看成是一个宏观的东西。实
期刊
在网络型公用事业行业中,电力比电信、铁路、民航的改革难度更大。由于电力产品不能储存、难以局部调节、必须统一调度的技术特性,电力改革成为一个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但电力行业关乎国计民生,电力改革容不得失误,因此,电力改革的方案和步骤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可以说,电力改革是——    二滩之痛    对于电力行业的圈里人来说,“二滩”绝对是两个沉甸甸的字。  位于四川雅砻江下游河段的二滩水
期刊
近来从一系列具体的发行数据以及不少基金的理财业绩看,基金市场的发展已经使人们产生了一些悲观的论调,但是这只是事情的表面。在笔者看来,基金遭遇的市场困难是暂时的。  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我们本就不应该以为我国基金的发展会是一帆风顺的。就拿目前傲视全球基金业的美国来说,其基金业的发展并不是一马平川,其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遭遇的“大萧条”危机实在让我国目前的基金业面临的市场情况“小巫”见“
期刊
本文通过回溯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发展渊源,从组合保险、超级基金到交易所交易基金,逐一展示了金融产品设计的原理、技术以及在推向市场时可能遇到的监管、竞争等问题。三者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涉及的原因很多:产品设计的内在缺陷,市场投资者的需求、竞争产品、管制、产品推出的时机等等,对金融机构设计开发适合我国投资者需求的金融产品应该很有借鉴意义。  1987年美国股灾之后,组合保险由于自身的内在缺陷以及其他市场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