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面向幼儿的口语教学一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其不仅关系着幼师专业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同时也会对未来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当前学前教育对于幼师语文口语要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口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口语教学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42-02
一、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的要求
(一)规范性
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是学前教育对于教师口语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贯彻,同时也是为了给幼儿未来的学习与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教师则是幼儿最主要的语言模仿对象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规范自身的口语,那么幼儿未来在学习普通话以及利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时也会更加轻松[1]。从具体上来看,幼儿教师口语的规范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口齿清晰等几方面,其中语音是指发音符合普通话的标志,而词汇和语法也同样要符合规范,另外,在口语表达中,教师也要尽量避免表达不连贯、无疑是重复、口头禅等错误习惯与问题。
(二)启发性
学前教育作为面向幼儿的基础教育,虽然与小学、中学等其他阶段的教育有所不同,但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理念为主,然而由于幼兒的生活经验较少,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也都比较薄弱,因此在面对这些内容时,往往很难理解、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对激励语、暗示语、启迪语等各种形式的启发性语言进行运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口语运用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帮助。
(三)形象性
通常情况下,幼儿之所以会出现难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幼儿并未接触过这些知识、理念,其对于幼儿来说会显得过于抽象,而要想让这些抽象性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对知识理念进行讲解、描述。要想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良好的语法基础,能够利用各种生动的词汇与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来对事物进行形容与修饰,同时也要在表情、动作、形态以及语调上进行配合,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的口语教学有效策略
(一)重视普通话训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必须要适应学前教育对幼师的口语要求,而要要想让学生达到其中的口语规范性,则需要从普通话训练入手。普通话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用,但要想真正达到标准、规范却并不容易,对此高校可以借鉴我国普通话测试考核内容,对学生展开单字朗读、词语朗读、课文朗读、说话练习等专项训练,记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从而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口语的规范性要求,取得较高的普通话测试成绩(通常为二级甲等以上)。
(二)充分联系教学实际
从幼师口语启发性要求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启发性语言,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目的,高校就必须要将口语教学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联系起来,明确学前教育的各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从而更好的制定口语教学策略。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教师需要通过演讲、辩论、表演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对其进行启发,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中,自然也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三)注重讲故事训练
在学前教育中,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吸引幼儿投入到生动、真实的故事世界中来并展开想象,从而对故事内涵产生更准确的理解。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口语生动性的提升也同样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来实现。在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如对语速的控制、拟声词与声音模仿的运用、表情动作的控制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来讲不同类型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只要能够掌握这些讲故事的技巧,能够将故事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其口语运用能力自然也就可以满足学前教育对幼师口语的生动性要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口语教学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与教师只有明确学前教育对教师口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并围绕这些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让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满足学前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娟霞.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1):103-108.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口语教学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42-02
一、学前教育对于幼儿教师口语的要求
(一)规范性
标准、规范的普通话是学前教育对于教师口语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是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的贯彻,同时也是为了给幼儿未来的学习与个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语言模仿是幼儿的天性,而教师则是幼儿最主要的语言模仿对象之一,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规范自身的口语,那么幼儿未来在学习普通话以及利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时也会更加轻松[1]。从具体上来看,幼儿教师口语的规范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口齿清晰等几方面,其中语音是指发音符合普通话的标志,而词汇和语法也同样要符合规范,另外,在口语表达中,教师也要尽量避免表达不连贯、无疑是重复、口头禅等错误习惯与问题。
(二)启发性
学前教育作为面向幼儿的基础教育,虽然与小学、中学等其他阶段的教育有所不同,但在教学内容上仍然是以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思想道德理念为主,然而由于幼兒的生活经验较少,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也都比较薄弱,因此在面对这些内容时,往往很难理解、掌握,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学会对激励语、暗示语、启迪语等各种形式的启发性语言进行运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口语运用能力,并对教学起到帮助。
(三)形象性
通常情况下,幼儿之所以会出现难以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幼儿并未接触过这些知识、理念,其对于幼儿来说会显得过于抽象,而要想让这些抽象性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就需要幼儿教师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对知识理念进行讲解、描述。要想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词汇量以及良好的语法基础,能够利用各种生动的词汇与多样化的修辞手法来对事物进行形容与修饰,同时也要在表情、动作、形态以及语调上进行配合,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对事物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面向幼儿的口语教学有效策略
(一)重视普通话训练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必须要适应学前教育对幼师的口语要求,而要要想让学生达到其中的口语规范性,则需要从普通话训练入手。普通话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用,但要想真正达到标准、规范却并不容易,对此高校可以借鉴我国普通话测试考核内容,对学生展开单字朗读、词语朗读、课文朗读、说话练习等专项训练,记下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教师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从而帮助学生逐渐达到口语的规范性要求,取得较高的普通话测试成绩(通常为二级甲等以上)。
(二)充分联系教学实际
从幼师口语启发性要求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运用启发性语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因此要想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启发性语言,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教学目的,高校就必须要将口语教学与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联系起来,明确学前教育的各方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从而更好的制定口语教学策略。例如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思维能力发展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教师需要通过演讲、辩论、表演等不同的活动方式对其进行启发,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中,自然也要制定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三)注重讲故事训练
在学前教育中,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十分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吸引幼儿投入到生动、真实的故事世界中来并展开想象,从而对故事内涵产生更准确的理解。而在学前教育专业口语教学中,对于学生口语生动性的提升也同样可以通过这种训练方式来实现。在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各种讲故事的技巧,如对语速的控制、拟声词与声音模仿的运用、表情动作的控制等等,同时要求学生尝试运用这些技巧来讲不同类型的故事,这样一来,学生只要能够掌握这些讲故事的技巧,能够将故事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其口语运用能力自然也就可以满足学前教育对幼师口语的生动性要求。
结束语:总而言之,口语教学对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与教师只有明确学前教育对教师口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并围绕这些要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够让学生的口语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满足学前教育的相关要求,进而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娟霞.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教师口语》教学的创新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11):10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