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了时光的展览,是否也震撼了你呢?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去秋又来,往年都定档在春末夏初的金鸡湖双年展,今年因疫情缘故,延后到了金秋九月。
  9月6日,第五届苏州·金鸡湖双年展正式与市民见面。70天的展期,這场金鸡湖畔的标志性艺术盛宴,为市民带来了八大主题展、二十二个平行展,“流动的美术馆”观光巴士专线等活动, 形成遍布全城的艺术交互网络,为市民准备了全天候、多元化的艺术“饕餮”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这还是国内首个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举办的城市双年展,也从侧面反应出苏州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水平。
  “西方与东方”的碰撞与融合
  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创意文化街区,历届金鸡湖双年展的“主阵地”。“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作为主题展之一,继续采用街区露天展出的形式,将180余件作品“散落”在李公堤的各个角落,不设围栏,观展路径没有限制,让观众可以近距离且自由自在地参观作品,感受艺术家想表达的寓意。
  全国政协常委、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继续担任本届金鸡湖双年展的总策展人。当然,他也带来了自己的雕塑作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李公堤“C位”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
  达芬奇和齐白石分别是东、西方艺术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达芬奇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创作方式著称,齐白石则追求艺术的从心出发,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理念,背后蕴藏的是东西方理念的差异性。这件青铜雕塑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虚构了达芬奇与齐白石的对话,实现了一次“不可能”的艺术交流,恰恰与此次双年展主题——“初心守望、文明交融”契合。
  而他本人对此次双年展主题的解读,也是发人深思。他说,“初心指我们要坚持中国文化的精神,坚守中国文化、中国艺术本来就有的一片阵地,不要在西方当代主义以及时髦的、昙花一现的所谓创新的风潮中迷失自己。但我们也要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文明的对话,平静的对话,这样才能美美与共,达到文化、思想、情感的交流,与艺术的交融。”
  苏州本来就是一座将“古与今”“东方与西方”交融得极其“恰当”的城市。为什么用“恰当”呢?因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在这座城市里,都是刚刚好的存在。就如苏州园林的众多经典要素,彼此是相互成就、相得益彰地存在着。这是苏州人的智慧,也是这座城文化魅力之所在。
  8个主题展,8个角度看艺术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经历了仿佛全世界被按下“暂停键”的几个月后,人们对生活、对工作、对艺术、对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初心守望,文明交融”所诉说的“守”与“融”的问题,在全球化等很多原先被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被迫”暂停的当下,也就显得更加有趣了。
  那么在这个“特殊”时期,如何用艺术保持与世界的对话呢?透过8个主题展,我们或许能窥知一二。
  “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与双年展相伴相生,一路走来,已经成功举办四届,面貌愈加成熟。第五届“中国青年雕塑艺术展”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尚荣担任策展人,分“民族、传统”“美好、生活”“现代、多元”三个篇章, 180件作品街区露天展出,互动性强,形式创新,真正“让雕塑走进人民群众中”。
  “来自塞纳河的声音——中国美术馆馆藏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作品展”是本届双年展的亮点之一。这一展览呈现了中国美术馆馆藏5位法兰西艺术院雕塑院士的37件雕塑作品,勾连起中法之间在雕塑艺术下实现的情感连结,也扩充了青年雕塑展的艺术语言。
  由北京画院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担任策展的“自·长物志当代艺术展”,涵盖了雕塑、绘画、大型装置、摄影、新媒体VR艺术等艺术形态,不仅体现着艺术家们的创新思维,也充满着互动性。展览以明末文震亨的《长物志》一书为线索,延续了历任双年展中“自·牡丹亭”和“自·沧浪亭”的策展理念,从传统中为当下寻找能量,并反观艺术与生活互文中的诸多问题。既是进入晚明苏州文人生活与情趣的一把钥匙,也为观者建构一个可看、可游、可思的新场域。
  在“物自在——文明互融下的新艺术”展览中,我们看到了各国艺术家们对凝结新时代语境的“日常材料”的诠释、重组与再造。在策展人柳淳风看来,“物自在”是艺术家们关于自我的一种表述,是出离于两极性的本土文化和全球化文化之外的智慧表达。在展览中,“物自在”为当代艺术发展面貌的认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想象方式,更为展现文明互融下的文化景观建构了多元的视觉载体。
  “沁——自传统精神创生的‘向水性’探索”展览中,展出在当代水墨领域具有代表性的10位艺术家的38件作品,以其各自的“向水性”呈出古今精神交往、融变的价值。
  “意韵江南——青年艺术家中国画邀请展”汇集江浙沪三地画坛的青年艺术家,分山水有灵、花攒锦簇、人面桃花三个单元,以山水、人物、花鸟为主要类型,展现各地区艺术家的地域性和多元化特点。
  “佛·儒·艺”书画合璧展分特邀作品、烟云供养、巍然如山、勇猛精进、特别推荐五个单元,邀请60余位艺术家展出书画作品36件套。展品皆由艺术家和佛学家合作完成,以“书画合璧”的艺术形式将佛家、儒家的思想理念熔于一炉。
  “源·启——2020 国际粉画名家作品展”,由明·美术馆馆长杨辉担任策展人,遴选来自全球35位知名艺术家的粉画作品参展。旨在共同探讨当代语境下如何呈现粉画艺术绘画语言的方法和路径,从而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并体验粉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看看大咖们说了什么
  @吴为山(总策展人,中国美术馆馆长):苏州是一座具有“玉性”的城市,玉需要大自然亿万年的化育,但是变为艺术品则需工匠们用心、用情、用意、用智、用工,慢慢琢磨。不仅苏州是玉,双年展也是这座城市的大玉上生出的一块“文化之玉”,需靠大家的琢磨。我相信,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金鸡湖双年展将一届一届办下去,我们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把所有的文化之山、文化之水汇聚到苏州这样一个“玉性”的城市,让苏州文化的现代精神影响世界,为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美丽中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仲呈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一个城市的发展既需要经济指標,也需要文化标识。守住传统文化,积极融合各种文化——苏州·金鸡湖双年展为文化的继承发展提供了道路方向。希望园区在成为经济发展高地的同时,也能成为文化发展高地,成为全国城市文化建设的高地。
  @吴洪亮(北京画院院长、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金鸡湖双年展是国内首个在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举办的双年展。这样的“如常”,之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显得十分珍贵。而来到第五届的双年展,应该有的就是有“我”——有我的样貌、我的性格以及我的态度。这是一个将世界文化希纳,将本土传统艺术彰显,并走入大众的双年展。
  @尚辉(《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这次的雕塑作品有很多中国古代文化名人,把每个人对文化名人的想象更多可能地赋予到雕塑作品中去,这就是金鸡湖双年展在有关雕塑项目中提出重要的命题。绘画与雕塑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视觉文化形态,并因民族、地理、气候和历史等因素而形成各自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艺术交融在此唤醒的不仅是各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而且是造型艺术如何在图像时代获得艺术创造的新空间。
  记者手记
  “创新”可以说是一个“热词”,不仅科技需要,艺术同样需要,两者都需要精心探索、认真打造。苏州,用自己的努力慢慢迈向“创新之城”,金鸡湖双年展也一样。双年展是“舶来品”,在世界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并成为了国际艺术界最为盛行的大型活动。但她在中国仅有20年的历史,直到2012年才初次进入苏州人的视线。
  2012年,中国当代艺术的展现形式和内容,远不及今天这么丰富,再加上苏州本身就是一座传统文化底蕴浓厚,文化特色强烈的城市,所以对于要在这里举办双年展,确实是创意与挑战并存的事情。
  经过8年探索,从首届仅有两个主题展,慢慢发展至今的8个主题展、22个平行展以及系列活动,从量来看,金鸡湖双年展已经成功了。当然,有“量”是不够的,其“质”的飞跃也是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元、越来越兼容并蓄,也越来越凸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国际视野,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
  本届“初心守望、文明交融”的主题,事实上也可以看作是对前四届双年展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启发。一方面坚守文艺为人民的初心,通过持续的文化实践,将苏州“双面绣”的文化特质和城市精神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另一个维度来看,本届双年展开始立足于城市融合发展,从一个展览延伸到遍布苏州大市范围内近三十个展场,金鸡湖双年展俨然已经成为了推动城市活力提升的催化剂,也是人民群众每两年一度不可或缺的艺术节日盛会。
其他文献
还记得在今年疫情逐渐好转的四月,出现在苏州各大媒体版面,甚至上过央视的,那座点亮人心的“我和我 ——城市灯塔”吗?  春天的园区文博广场上,一间明亮的装置艺术玻璃小屋正式点亮,这座城市灯塔将24小时亮灯,用 240 名普通苏州人的励志故事,为这个城市里前进的人们设下一处心灵的港湾。而灯塔装置的设计者,正是今天我们的主角——赵智峰。  他可能是苏州大学生中第一个创业的  眼前这个年轻的中年人来自山西
期刊
虽已入秋,但却暑热不减。你可能需要一些清凉小物来降降温。  盘扣团扇,别有一番雅致清凉  盘扣,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大约和旗袍是绝配。用布条盘织成各式花样,称为盘花。时至今日,盘扣早已不是连接衣襟的专属用品,被很多人玩出了新花样。来自“旗艺”的设计师,把盘扣和扇子混搭在一起,那份手作的精致,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闻香桑葚团扇,全手工制作,用传统盘扣的方式盘出一只蝴蝶、树干,用缠线的方式缠绕出片片绿
期刊
相信最近大家就算没玩《江南百景图》,也被它的表情包或热搜话题刷屏了吧!《江南百景图》中的沈周、文徵明这些角色集齐了吗?不少人就是被游戏中精美的江南美景所吸引,要知道这些画面大多取材于名家名作。换一种方式欣赏名作,这也许就是这款游戏所隐藏的属性吧!  近距离的欣赏名人名作,品味江南百景的美妙,还有个好去处,吴中博物馆在9月28日至12月27日期间,将推出为期三个月之久的“吴门吾景——明清吴中山水胜景
期刊
苏州的文化、苏州的美景、苏州的人文,总是令人向往。舞台上、荧幕里,那一幕幕精彩的表演,那一帧帧惊艳的画面,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这些独一无二的江南好风光。  那些舞台上的精致江南韵味  “哎呦,两位听口音是北方来的吧。你们不知道,苏州最近闹旱灾。要是平时讨两碗水喝喝,小事一桩。再说,泡茶待客,一向是我们苏州人规矩……”这是苏州滑稽剧团《钱笃笤求雨》的其中一小段,剧中主演之一、苏滑名誉团长顾芗信手拈来
期刊
“夏末秋初,苏州的天高起来了,云白起来了,水清起来了,风也舒朗起来了,正是‘来了就舍不得走’的最美时节。”这是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在调任前写下的一句感慨。  天堂苏州,难说再见。在蓝绍敏眼中,苏州是昆曲评弹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是古典园林移步换景的清旷迂回,她是清晨平江路上的自行车铃、是傍晚渔洋山顶的漫天红霞,她是长江的奔流不息、太湖的烟波浩渺,她还是都市的广厦林立、不息的深夜繁灯…
期刊
文化源于生活,并不断在生活中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一例外都打上了国人生活的烙印。在生活中复兴文化,传播文化,让文化为美好生活增光添彩,或许是文化复兴与文化自信的最好的表达方式之一。汉服复兴亦是。  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通过恢复传统节日与传统礼仪,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等,将汉服运动一次次地推向大众与现代生
期刊
每年暑假,暑托班、辅导班如火如荼。如何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充实有意义而非荒废掉的暑假,不仅是家长们的心头大事,也是社区的关注重点。基于此,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色里程社区打造了社区学院,通过开展一系列娱乐与教学结合的课程和内容丰富的活动,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打造暑期乐园,也成为社区小康生活進程中的重要一环。  在科学中探索世界  今年,金色里程社区再次以科普为主题,开启以科学实验探索世界的暑期系列活动序幕。一
期刊
地处古城区中心地带,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人口结构复杂、群众诉求多元,为更好地服务民生,不断提升居民群众小康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金阊街道探索实行了“党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模式,通过成立10个联动支部,将“支部建在网格上,网格建在社区里”,打造出具有金阊特质的“行动支部2.0”版。  啃下硬骨头  尚义桥西、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东侧,30处违法建筑已有约20年历史,时间久、数量多、情况复杂。桃花坞
期刊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江南。不同时代的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江南印象。说起“江南”,你又会想到什么?一起跟着《现代苏州》来看看40后、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的江南印象。  沈大锷,40后江南是一个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情结  沈大锷是一个老苏州,40后,说起来沈老还是记者中的前辈,退休前就职于苏州日报社。他做了一辈子记者,参与了《城市商报》的创刊,现如今退休后与全国各地的老知青一
期刊
说江南,如品一壶淳香的美酒。江南,它早已超越地理概念,成为文人的精神故乡,成为枕上缱绻的梦,时时在心头荡漾。江南是隐隐青山,是迢迢碧水,是小桥流水的精致,是烟雨迷蒙的诗意,是文人气的园林,是青石板的老街……  关于江南的符号,我们都想得到一二。一切事物,只要和江南沾上边,就有了浪漫的气息。  才子  江南自古多才子。据统计,清朝共取状元114名,其中江苏、浙江两省就占了69名,而且江浙两省状元大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