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亚胺/植酸层层自组装阻燃涤/棉混纺织物制备及其性能

来源 :纺织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jie8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实现涤/棉混纺织物的环保阻燃,以聚乙烯亚胺(PEI)和植酸(PA)为原料,基于层层自组装(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构建PEI/PA阻燃涂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极限氧指数(LOI)测试仪和垂直燃烧测试仪等对整理前后涤/棉混纺织物的红外特征吸收、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和测定.结果表明:采用LBL方法在涤/棉混纺织物上成功构建PEI/PA阻燃涂层;与未整理的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经过PEI/PA涂层整理后的涤/棉混纺织物LOI值可达32.3%,损毁长度降至98 mm,续燃时间和阴燃时间都为0 s,无熔滴产生,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和白度影响较小;涤/棉混纺织物的热稳定性能得到提高,形成稳定的炭层;经20次洗涤其LOI值大于26%,表现出较好的耐久性.
其他文献
采用铵交换-稀硝酸脱铝相结合的方法处理针状形貌ZSM-22(De-HZSM-22)和纳米ZSM-22(De-HZSM-22-NA)沸石,并以De-HZSM-22、De-HZSM-22-NA和铵交换的针状形貌ZSM-22(HZSM-22)沸石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Pt催化剂(Pt/De-HZSM-22、Pt/De-HZSM-22-NA和Pt/HZSM-22),研究其对长链烷烃正十二烷的加氢异构化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催化剂进
为研制具有高得色性能的活性染料深色印花专用少/无氨氮助剂,比较了不同印花助剂的吸湿性、对棉纤维的溶胀性和对活性染料的促溶性,并探讨了助剂结构与上述性能之间的内在关联.优选具有优良性能的助剂进行复配,用于棉织物活性深色印花.结果表明:各种助剂中,丙三醇具有最佳的吸湿性,1,4-丁二醇对棉纤维的膨化最强,酰胺类助剂对活性翠蓝K-GL的促溶最好;当丙三醇和1,4-丁二醇的质量比为2:8时,无氨氮复配助剂在棉织物活性翠蓝深色印花上的得色性能远高于市售尿素替代剂391-H,略高于尿素水平,且在活性红、橙、蓝和黑染料
将金属Pt分别负载在Al2 O3和ZSM-22分子筛上,然后分别与等质量的HZSM-22分子筛和Al2 O3混合制备2种复合双功能催化剂Pt/Al2O3+HZSM-22和Pt/HZSM-22+Al2O3.采用XRD、BET、NH3-TPD、SEM、ICP以及T EM表征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分析.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上以正十二烷为正构烷烃模型化合物,考察了复合双功能催化剂对正十二烷加氢异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Pt的负载位置直接影响加氢异构反应性能,金属负载在γ-Al2 O3上的催化剂Pt/Al2 O3+
针对当前服饰用色规律及其内在机制解析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构建服饰配色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的网络关系模型.对服饰系列图像色彩进行初始聚类及二次聚类,提取主色及其用色比例关系;提取色彩占比、二元色组共现频率、色彩空间距离等指标构建主色网络关系模型;对选取的3个代表性品牌女装的500幅图像,利用所开发的色彩解析软件,从主色分布、配色关系、配色机制方面进行了比对和分析,以可视化形式呈现品牌女装年度、时尚季用色规律.实验结果表明,3个女装品牌主色、空间距离和共现规律不尽相同,前3种颜色累计占比均超出50%
针对印花面料设计专业性要求高、面料打样耗时费力、对面料进行换色生产系列产品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纹理平滑与均值漂移(Mean-shift)的面料分色换色方法.采集并剪裁获得印花面料图像,采用相对总变差模型对面料图像进行纹理平滑,将平滑后的图像转换到CIE1976L?a?b?色彩空间,然后利用Mean-shift聚类算法对面料图像进行分割,提取面料图像分色.通过交互式的方法调节分色,建立目标颜色与图像原始分色的映射关系,实现面料的分色换色,并采集不同的印花面料图像进行换色实验.结果表明:换色图像自然真实
为解决不溶性颗粒型阻燃剂造成聚酰胺湿法涂层织物手感偏硬,阻燃效果较差等问题,将可溶性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引入聚酰胺6/甲醇-氯化钙浆料体系中,通过涂覆、水交换成膜、烘干等湿法涂层工艺,最终在织物表面构建DOPO均匀分散、光滑平整的多孔轻薄聚酰胺涂层.研究了DOPO和颗粒型阻燃剂对聚酰胺6/甲醇-氯化钙浆料体系流体性质的影响,对比测试了所制涂层织物的阻燃性能和硬挺度.结果表明:DOPO改变了溶液的流变性质,但不会明显提升体系的剪切黏度,有利于涂覆加工;DOPO阻燃
分别以水蒸气改性和酸碱改性γ-Al2 O3为载体制备了2种NiMoP/Al2 O3渣油加氢催化剂(SR和MG),并进行不同硫化条件的处理得到硫化态催化剂.构建了原位红外光谱、Raman、XPS、TEM、TG-MS等系统表征体系,全方位研究了硫化态催化剂活性中心的分布、形貌、配位状态以及含碳物种等.结果表明:硫化温度由230℃升高到370℃时能促进2种渣油加氢催化剂样品硫化度的提升和NiMoS相的生成,同时含碳物种的含量增加且缩合度增大.与SR催化剂相比,MG催化剂较易硫化,MoS2条纹较长且层数稍低,Ni
采用乙醇-盐酸萃取辅助高温焙烧法(萃取-焙烧两步法)脱除模板剂(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聚环氧乙烷聚合物,P123),经金属Al原位掺杂改性,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一种具有蠕虫状形貌的Al-KIT-6介孔分子筛,使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镍负载量的Ni/Al-KIT-6金属-酸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NH3-TPD、IR、SEM和TEM等表征手段对Al-KIT-6分子筛及催化剂样品进行物化性能分析,并以正庚烷为反应原料,对Ni/Al-KIT-6催化剂样品进行正庚烷异构化反应性能评
期刊
采用原位干胶法合成Ni/SAPO-11双功能催化剂,通过改变初始凝胶中硅添加量调控分子筛骨架硅含量及配位环境,实现对催化剂酸性质的控制.采用XRD、TEM、XPS、SEM、MAS NMR及NH3-TPD等手段对所得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正己烷为模型化合物对其异构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增加初始凝胶中的硅添加量对Ni/SAPO-11催化剂的形貌、孔道结构、金属物种类型及分散度并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Si通过SMⅢ同晶取代进入SAPO-11分子筛骨架,硅含量上升,且硅岛结构增多,这使Ni/SAPO-11的酸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