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lao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外在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动方式。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也把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提出。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在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 转变观念,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其中,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
  2.1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健康教育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
  2.2 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2.3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同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三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锻炼态度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浓,必然催化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锻炼习惯的学生,其锻炼态度自然端正,参与锻炼的兴趣自然愈浓,锻炼效果也会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好的锻炼态度和方法都要将它化为习惯,只有形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表现与应用,好象出于本能,受益于终身。
  
  3 把握形成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两个因素
  
  3.1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青少年学生模仿性强,体育教师是学生直接效仿的对象之一,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锻炼习惯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认真贯彻课堂常规,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的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方面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经受一个科学锻炼身体的过程,并且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通过明示和暗示的综合效应,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2 促使学生形成自律性。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其他文献
南关小学坚持“社会需要、家长满意、学生成才”的办学宗旨,实施“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以科研创名校”的办学思路,兴教研,抓教改,彰显了教育特色,发展了学校内涵。    1 点“沙场双兵”,铸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沙场”,学生和教师则是沙场的“双兵”,提升内涵发展重点在于构建高效课堂,练就一支精兵强将,真正实现“教师善教”、“学生乐学”。  1.1 常规教学。倡导教师上课需做
期刊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我们只有将学生的兴趣、爱好置于核心地位,才有可能启发学生超越传统的习惯思维,因此,兴趣心理是一种带有下意识特点的心理驱动力量,而单纯从兴趣出发的心理层次,就是兴趣心理层次,这一心理层次反映在历史学习中具有多样性、阵发性、普遍性等特点。    1 多样性    高中学生的兴趣心理极为丰富,如有求知兴趣、活动兴趣、模仿兴趣、从众兴趣、冒险兴趣、好奇兴趣等等,当
期刊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但长期以来,课堂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灵性。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发挥学生潜能的环境。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成为学生自由翱翔的天空,教师要做到:    1 让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正
期刊
分析我们职业高中现状,大部分学校基本还是采取班级授课,同一教学目标,同一授课方法,相同的作业。而事实上,学生是有差异的,由于基础不同,学习方法存在差异,两极分化现象极为严重。有的同学升学分数已达普通高中的分数,有的同学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很多同学不及格,对数学这门课失去信心。著名教育家孔子在五千年前就提到了因材施教,也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把学生
期刊
在义教《教学课程标准》内容结构的四个领域里,把数与代数板块摆在了首要位置,数的运算在这个板块里是贯穿始终、至关重要的。就民族地区来说,学生的运算能力不是特别强,而口算能力与运算能力【这里指计算(笔算)能力】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口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它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依据,把几册教科书当成学生获取一切语文知识,形成一切能力的唯一“宝库”。其实,教材只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载体。然而,它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凭借,更不是形成语文能力的唯一载体。我们在使用教材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宣讲教材,重要的是深刻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以崭新的教育
期刊
教后记,又称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中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的成果,而是一节完整教案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很好的途径。写教后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作用极大。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
期刊
【摘要】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的同时,理解科学素养的内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养;培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也是学生综合发展、提高能力的素质要求。    1 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    初中物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在物理基础教育中应该把培养学生
期刊
小班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等特点,还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也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游戏
期刊
形式的发展,教育教学对象在变化,特别是素质教育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一批又一批素质高的建设人才,班主任工作也应适于现实需要。    1 计划    由以往的班主任计划变化为学生奋斗目标。在此,应注意的问题,自己认为,班主任向全班学生提出计划时,学生也必须和班集体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就能较符合本班实际情况,更能发挥学生的自重心理和上进感,使其变化进步的内在动力。在制定班级计划时,应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