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蕴含命题对“显然”词类归属的影响

来源 :现代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相关语料库数据,对“显然”一词的句法分布、性质和功能进行具体分析.研究表明,“显然”的位置灵活多变,语义虚化程度较高,主观性较强,是说话人表达对命题认识和情态的重要手段.最后则提出建议,希望词典编撰者能够关注“显然”作为副词表达情态含义的强势用法.
其他文献
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经过指标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学优化,构建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赋值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并进一步构建了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一般与理想量值模型,为我国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与训练、监控与选材提供理论与实践双向参考.
副词“趁机”具有较强的唯状性,一般情况下紧贴谓语出现,主要表达“利用时机”义.在句类分布方面,“趁机”主要出现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在共现成分方面,“趁机”主要修饰自主动词和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而且能够与“把”字句、“被”字句共现.根据“趁机”的分布表现,可以提取出其语义特征:目的凸显性、动量时量限制性、条件触发性与述人指向性.
针对目前关于表语气“是……的”句的使用条件和功能研究的不足,着重探讨了非对话体中表语气“是……的”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功能.研究发现,表语气“是……的”句主要是作用于某段文字,并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当它处于这段文字前面或者有表示前后关系的关联词时,非必须使用“是……的”;当它处在这段文字的后面且没有关联词时,则必须使用“是……的”.通过分析表语气“是……的”句与其上文的语义关系歧义,发现其基本的语用功能是表达作者的语用预设,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现为因果关系、让步转折关系与总括关系.
临沂方言中的“子”既有表示实在意义的一面,也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子”缀形式.临沂方言中的词缀“子”在音节和组合结构上呈现多样化,词缀“子”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根相结合,构成新词.临沂方言中的“子”缀,由最初的指人逐渐发展为指称某一动物、植物、工具或事物等,形成了区别于普通话词语的典型特征.临沂方言“子”缀经历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语义演变过程,它是语音机制、认知机制与语法规则类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邑自箴》是北宋李元弼编著的官箴书,蕴含着丰富的近代汉语词汇.以《治家》篇为例,该篇213个词语中,唐五代以来新产生的近代汉语词汇就有51个.有57个行政管理、经济、司法类词语,白维国《近代汉语词典》所举首例书证,大都晚于《作邑自箴》.分析《作邑自箴》的语气副词、介词“逐”、“除……外”以及附加式构词“打~”“~子”等,有助于完善、深化近代汉语虚词和构词法研究.
对汉语口语叙事语篇和书面语叙事语篇的衔接形式进行了比较,并论证相同主题、相同的说话者,当分别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时,语篇衔接形式所体现出的差异.口语和书面语都使用了省略、名词照应、代词照应和连接词等语法衔接形式,这和语篇主题、叙事特点等相关.同时,口语和书面语在具体衔接形式的使用方面具有一定差异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的计算机评测,技术难度要大大高于其他三项题型,其评测质量直接关涉考试信度.采用抽样统计的方法,对比人工评测和人机评测的组内初评数据、人机评测的组内复审数据,并对复审案例进行复听,试图通过人机数据互证来考察计算机评测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计算机评测总体达到人工评测水平,评分稳定性优于人工评测,但尚存在因信息处理能力欠缺而导致的少量误判、漏判现象.具体表现为对某些语言材料的识别不够精准,对不同水平考生的评分尺度难以高度一致.
目的 探讨T2DM雄性小鼠骨内分泌系统相关因子的变化,以及不同方式运动对骨内分泌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3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ZC)和T2DM组;T2DM组利用高脂膳食和STZ法进行造模,将T2DM成模小鼠随机分为T2DM对照组(TC)、T2DM游泳组(TS)和T2DM下坡跑组(TD),对TS组和TD组进行为期8周运动干预.运动结束后,检测小鼠右侧股骨和胫腓骨湿重;利用RT-PCR法检测胫骨中相关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股骨中OCN、FGF
以儒家经典“四书”的英译为例,对基于语料库的译本评估模式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了“四书”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主要包括译本的选择、语料的处理与语料赋码及标注、对同一文化负载词的不同形式进行统一赋码等.该语料库的建设,不仅对于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出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从历史语义来看,量词“宗”来源于其“宗族”义,“宗族”是指具有同一姓氏世代相传的家族,具有[+群体]的义素.唐代时,“宗”可加数词称量“船”,指称一个船队,产生了可称量批量的事物的语义,进而可指称“一批文卷”“一批交易”“一批案件”等.明清时期,量词“宗”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在指东西或人时隐含“种类”义.从句法组合来看,“数词+宗”和“指示代词+宗”组合的出现,使“宗”进一步获得量词的特征.当这种组合出现频率增多后,“宗”的量词用法也就成熟了.总体来看,量词“宗”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点.通过历时和共时平面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