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资源的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如何辅助数学学科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小学“班班通”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高效数学“班班通”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班通;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1]。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必将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等产生深刻影响,但在如何“融合”的问题上,许多教师仍感到茫然。下面结合我在数学“班班通”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班班通教学能有“声”有“色”地创设高效引入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情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班班通教学,能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比较数的大小”时,若 a=15,b=28,c=30,因为 15<28<30,所以 a<b<c。显得很呆板。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班班通可以显示出一个画面: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这时小明跑到一个超市准备买一把伞,这时他手上只有 28 元钱,而伞的价格在 15 元和 30 元之间,那小明就只能买 15 元到 30 元之间的伞,而引出 28 和 15、30 之间的比较,从而引出数的比较。有了图文并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2]。
二、充分利用班班通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信息技術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及省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精心选择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如在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展示一家人吃饼的情景,再由学生自己从中读取信息,进而自己提出问题[3]。通过动态演示平均分一个饼,爸爸吃了其中的 3块,妈妈吃了其中的 1 块,从而知道用分数表示,而在计算问题一共吃了多少时,也会联想到一共吃了 4 块,占总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
三、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增强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成为老师的苦恼,老师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通过解析式、做出表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连接。这样讲解起来非常费劲,学生听起来也相当费力,似懂非懂,学生无法理解这么抽象的问题。而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可以通过“点”汇集生成图像[4],凸现这种图像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启迪学生思维,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又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及“朋”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练习时,争议非常大。这时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来解释说明,学生则是很难理解的。但通过动画演示沿中线折叠使它们打折后,结论就一目了然。学生也很快明白即使两部分图形一样,但不一定就能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不是轴对称图形的道理。这样弥补了传统练习的不足,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直观印象,达到练习的事半功倍。
四、基于班班通设备,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知识反馈,并进行分层练习
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有限的黑板进行练习,而且不能很好地达到分层次练习的效果。在运用班班通教学中,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分层次练习,如在同一幻灯片中可以通过设置几种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做相应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能够很好地巩固新知[5]。另外,在练习中还可以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如果解答对了,可以说“你真棒!”同时跷起大拇指或出示一个笑脸,如果回答错了,就说“再试试”或出示苦脸等。这种信息的传递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课堂教学,在班班通设备的支持下,显得尤其重要,大量直观、互动的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相信,只要班班通教学设备运用得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参考文献:
[1]余婕. 浅谈班班通资源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性[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1):60-60.
[2]谢玉. 巧用“班班通”,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J]. 学周刊, 2018, No.369(21):99-100.
[3]俞水清. 浅谈多媒体“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14):6-6.
[4]余继林.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魅力[J]. 课外语文, 2017(3):164-164.
[5]肖刚刚.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长江丛刊, 2017(20):271-271.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班通;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1]。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必将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等产生深刻影响,但在如何“融合”的问题上,许多教师仍感到茫然。下面结合我在数学“班班通”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班班通教学能有“声”有“色”地创设高效引入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让数学课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有吸引力的情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班班通教学,能有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在讲解人教版第八册第一单元“比较数的大小”时,若 a=15,b=28,c=30,因为 15<28<30,所以 a<b<c。显得很呆板。而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班班通可以显示出一个画面: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这时小明跑到一个超市准备买一把伞,这时他手上只有 28 元钱,而伞的价格在 15 元和 30 元之间,那小明就只能买 15 元到 30 元之间的伞,而引出 28 和 15、30 之间的比较,从而引出数的比较。有了图文并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思考问题,做出正确判断[2]。
二、充分利用班班通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
信息技術具有资源共享等功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活动,从而拓展了想象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及省教育资源中心的资源,精心选择资源,设计教学流程。如在人教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形象展示一家人吃饼的情景,再由学生自己从中读取信息,进而自己提出问题[3]。通过动态演示平均分一个饼,爸爸吃了其中的 3块,妈妈吃了其中的 1 块,从而知道用分数表示,而在计算问题一共吃了多少时,也会联想到一共吃了 4 块,占总的几分之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反馈。
三、利用班班通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增强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成为老师的苦恼,老师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通过解析式、做出表格,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再连接。这样讲解起来非常费劲,学生听起来也相当费力,似懂非懂,学生无法理解这么抽象的问题。而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班班通,可以通过“点”汇集生成图像[4],凸现这种图像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启迪学生思维,优化学生认知过程。又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轴对称图形时,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及“朋”字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判断练习时,争议非常大。这时如果只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达来解释说明,学生则是很难理解的。但通过动画演示沿中线折叠使它们打折后,结论就一目了然。学生也很快明白即使两部分图形一样,但不一定就能完全重合,那么它们就不是轴对称图形的道理。这样弥补了传统练习的不足,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直观印象,达到练习的事半功倍。
四、基于班班通设备,运用信息技术设计知识反馈,并进行分层练习
在传统教学中,只能通过有限的黑板进行练习,而且不能很好地达到分层次练习的效果。在运用班班通教学中,可加大学生的练习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分层次练习,如在同一幻灯片中可以通过设置几种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做相应的题目。让每个学生都做到动脑、动手、动口,能够很好地巩固新知[5]。另外,在练习中还可以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如果解答对了,可以说“你真棒!”同时跷起大拇指或出示一个笑脸,如果回答错了,就说“再试试”或出示苦脸等。这种信息的传递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课堂教学,在班班通设备的支持下,显得尤其重要,大量直观、互动的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相信,只要班班通教学设备运用得当,必定能为新课程改革“插翅添翼”。
参考文献:
[1]余婕. 浅谈班班通资源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高效性[J].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1):60-60.
[2]谢玉. 巧用“班班通”,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灵动[J]. 学周刊, 2018, No.369(21):99-100.
[3]俞水清. 浅谈多媒体“班班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 2017(14):6-6.
[4]余继林.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魅力[J]. 课外语文, 2017(3):164-164.
[5]肖刚刚.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初中思品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长江丛刊, 2017(20):2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