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因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与教师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所以,师德的核心体现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讲,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师爱是一种最崇高、最理智、最无私的爱,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吧!
关键词:师爱 师德 灵魂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因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要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职业的准则。又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与教师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所以师德的核心体现就是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可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师德便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因此,提高师德水平,首先就要从师爱做起,因为师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方法及教师人格的集中表现。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即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1、师爱的作用。教育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师爱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困难。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问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尊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
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因为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赖以为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理智在于,教师接触的学生及家长为数众多,芸芸众生,情况各异,必须区别对待;又在于学生的年龄有低、中、高之分,人格与智力有好、中、差之别,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有情绪好坏、逆顺境之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超人的理智,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生不操之过急,而能循循善诱。师爱的理智,还表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上,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结合。师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无私在于,师爱是不求回报的,正可谓“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革去”。无私还在于,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不理智之前,还是被误解之后,我们都是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2、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惟有心中充满师爱,才能把学生置于心中。因为师爱是育人的催化剂,是育人的促进器,是育人的航标灯。
2.1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前提。
2.2 要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时刻想到他们还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孩子,自己在孩童时代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教育、指导,如果所有的人都完美了,我们还给谁当老师呢?当然,宽容不是溺爱,无原则的容忍,只会让学生犯更大的错。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
2.3 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的了解学生。尽管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他关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受不了,让学生感到很反感。
2.4 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的清泉流入每个学生的心问。对于那些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师爱是很自然的、情不自禁的。有了师爱,他们犹如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的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那些学困生,他们其实更渴望师爱,这时的师爱犹如雪中送炭、倦时浓茶、久早的禾苗逢甘霖,给学困生师爱,价值不亚于给优秀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2.5 师爱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实施一视同仁的爱。同一错误对班级骨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严格要求,这只能使那些所谓的“差生”自暴自弃,心生怨恨,产生逆反心理,甚者使师生之间引起冲突,这样的师生关系又如何能够让课堂气氛融洽呢?所以教师不能人为的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尊重每个学生,公正地对待 他们,应该像太阳一样把每棵幼苗照耀,像春风一样把他们爱抚,像雨露一样惠泽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公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够和谐,师生全方位有效互动才具有可行性。
3、让师爱多些艺术。无私奉献的师爱,往往为人们所歌颂。然而,倘若没了尺度的约束与艺术的方式,爱有时就会成为一种伤害。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天鹅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对恩爱的老夫妇,平时与外界很少交往。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这个岛上,它们是从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远方的客人,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于是这群天鹅就跟这对夫妇熟悉起来,甚至在老渔夫捕鱼时能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南飞,直到湖水冰冻,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给它们喂食,一直延续到来年春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他们的爱心。有一年,老夫妇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不是飞向南方,而是饿死在冰冻的湖面。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或者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但切不可严而无爱,使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曾读到过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名?回家后,他问他妈妈:“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三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确实就是比一般的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母亲请他给同学们以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试想想,这位妈妈的爱的艺术不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去思索吗?当然,师爱的水平与文化知识、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有关系。提高师爱水平,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发扬良好的师德精神,给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克服苍白无力的教育方法,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学的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晴朗的天空。
关键词:师爱 师德 灵魂
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万代、推动社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重任。因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要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职业的准则。又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与教师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所以师德的核心体现就是师爱。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可以说师爱就是师德的灵魂,没有师爱,师德便无从谈起。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原则问题。因此,提高师德水平,首先就要从师爱做起,因为师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思想水平、业务能力、教育方法及教师人格的集中表现。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本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它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即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1、师爱的作用。教育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取得成果的关键。师爱正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困难。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问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因此,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性格的学生的心田,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进而自励进取。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尊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心理学家称之为“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表现是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反映内心世界,袒露自己的思想,真诚倾诉心里的秘密。
师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因为师爱不仅是我们每个教师出于赖以为职业的爱,更因为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师爱是一种最理智的爱。理智在于,教师接触的学生及家长为数众多,芸芸众生,情况各异,必须区别对待;又在于学生的年龄有低、中、高之分,人格与智力有好、中、差之别,而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有情绪好坏、逆顺境之异。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超人的理智,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生不操之过急,而能循循善诱。师爱的理智,还表现在对学生严格要求上,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师爱有别于母爱,正是在于它突破了溺爱的圈子,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有机地结合。师爱是一种最无私的爱。无私在于,师爱是不求回报的,正可谓“带着一颗心来,不衔半根革去”。无私还在于,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不理智之前,还是被误解之后,我们都是一味地奉献付出,决不可以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2、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惟有心中充满师爱,才能把学生置于心中。因为师爱是育人的催化剂,是育人的促进器,是育人的航标灯。
2.1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时刻进行换位思考,要从被自己批评的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是师爱的前提。
2.2 要对学生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时刻想到他们还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孩子,自己在孩童时代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他们正是因为不完美才需要我们教育、指导,如果所有的人都完美了,我们还给谁当老师呢?当然,宽容不是溺爱,无原则的容忍,只会让学生犯更大的错。爱而不严,不是真正的爱。
2.3 要了解学生,深入了解和热情关心,是师爱最突出的表现。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师把一个学生看成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志向、自己智慧和性格的人的时候,……才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是真的了解学生。尽管他们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他关爱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受不了,让学生感到很反感。
2.4 要热爱每一个学生,让师爱的阳光充盈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师爱的清泉流入每个学生的心问。对于那些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师爱是很自然的、情不自禁的。有了师爱,他们犹如沐浴在阳光雨露下的花朵,开放得更加鲜艳。那些学困生,他们其实更渴望师爱,这时的师爱犹如雪中送炭、倦时浓茶、久早的禾苗逢甘霖,给学困生师爱,价值不亚于给优秀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
2.5 师爱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都要实施一视同仁的爱。同一错误对班级骨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成绩落后的学生严格要求,这只能使那些所谓的“差生”自暴自弃,心生怨恨,产生逆反心理,甚者使师生之间引起冲突,这样的师生关系又如何能够让课堂气氛融洽呢?所以教师不能人为的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尊重每个学生,公正地对待 他们,应该像太阳一样把每棵幼苗照耀,像春风一样把他们爱抚,像雨露一样惠泽每个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公正、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够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够和谐,师生全方位有效互动才具有可行性。
3、让师爱多些艺术。无私奉献的师爱,往往为人们所歌颂。然而,倘若没了尺度的约束与艺术的方式,爱有时就会成为一种伤害。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天鹅湖中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对恩爱的老夫妇,平时与外界很少交往。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这个岛上,它们是从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见到远方的客人,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于是这群天鹅就跟这对夫妇熟悉起来,甚至在老渔夫捕鱼时能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南飞,直到湖水冰冻,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给它们喂食,一直延续到来年春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他们的爱心。有一年,老夫妇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不是飞向南方,而是饿死在冰冻的湖面。
严和爱是相辅相成的,或者严是爱的另一种表现。“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道理。但切不可严而无爱,使学生敬而远之。有的教师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还曾读到过另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有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他想考第一,才考了全班第二十名?回家后,他问他妈妈:“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不知道该怎样回答。又是一次考试,这一次,孩子考了第十三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妈妈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确实就是比一般的人灵。但她知道,如果说了,孩子也许就此认为自己是个愚笨的人。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仍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但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母亲为此带他看了一次大海。就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母亲请他给同学们以及家长们作一个报告。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她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飞,它们拍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上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试想想,这位妈妈的爱的艺术不值得我们每位教育者去思索吗?当然,师爱的水平与文化知识、人格魅力等方面都有关系。提高师爱水平,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发扬良好的师德精神,给学生施之以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克服苍白无力的教育方法,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健康地成长!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是高瞻远瞩、语重心长的。不错,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正如浙江某私立中学的校训所言:爱护自己的孩子是人,爱护别人的孩子是神。倘若我们每位教师都是“神”,那么,我敢肯定师生关系始终是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