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历史学习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现在,我将我校学生历史学习的状况作一下简单分析,并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法单一,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仅凭教材和练习册,死记硬背,注重机械记忆,对不理解的也靠记忆来掌握,缺乏灵活性。
  2.缺乏探索和质疑。学生对教材上的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没有讨论的习惯,不敢发表主见,不敢问老师。
  3.很少阅读课外历史读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唯书是上”,很少阅读课外书籍,很少搜集课外的历史资料,这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历史的难度。
  4.很少认真主动地去学习。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是应付考试,一般情况下学生都是在考试前花少量的时间突击复习。写作业时,很多同学都抄写教科书上的答案,很少有自己思考以后完成的。
  二、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1.主观和客观原因。学生升入初中后,就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由于课节少,一周两节课,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若再加上教师准备不充分(备课),没有精彩的导言和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学习历史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新鲜感随之消失,给今后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虽然学生接受教学的能力并不弱,但对学习历史已经不感兴趣,怕苦畏难,缺乏远大理想和进取心,放任自流,形成了历史学习能力低下、行为习惯落后,从而造就了一批学困生。
  2.社会和家庭原因。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不良的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也有一些学生是由于家庭有缺陷,父母离异或有一方或双方亡故;父母管教失当,或娇生惯养,或期望值过高;家庭学习环境恶劣或经济困难;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物质超前消费,追求享受,孩子无心向学;家有田地的农户或有摊点的个体户, 农忙时不少学生被拉回田地中做辅助劳力或帮工,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3.长期以来,历史课一直处于“副课”的地位,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我国虽然在一些地方进行着素质教育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应试教育仍居支配地位,在教育实践上应试教育仍居主流。受此影响,一些学科处于尴尬的境地,历史就是其中之一。
  4.历史资源有限。我校图书资料有限,学生很难从影视资料、图书资料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问到“你对历史教学有哪些要求”时,很多同学都希望给他们找一些历史课外书籍,希望多播放一些历史影片、多介绍一些历史人物、多讲一些历史故事。
  5.学生学习的学科多、负担重。如果学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观看影视资料,调查相关的历史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就会冲击和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这对学习科目多、学习负担重的学生来说,是无法做到的。
  三、对策
  1.突出直观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过去的,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太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堂上要尽量用教材上的人物、图片、图表等进行分析,尽量运用电教设备上的资源库,观看一些与历史课本相关的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久远的历史现象,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根据我校每周二、周四的历史课外兴趣活动,适应学生的需求,介绍一些历史人物,播放一些经典影视,开办故事会、辩论会,办手抄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读书,首先是认真阅读历史教材,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同时,课外要读一点历史通俗读物,如《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多搞一些活动,这里是指读书、做练习等学习活动以外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要重视活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历史。
  4.转化学困生,教师应该有一颗恒心,要经常深入学生,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对有异常表现的应及时开导和鼓励,使他们的学习步入正常轨道。但由于学习困难的“慢”生毕竟对知识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比其他同学偏低,学习成绩常出现波动性的变化,很容易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还需要经常另开“小炉灶”,加强对他们的辅导,适当增加适合学生实际的试题或辅导资料,强化训练,弥补知识上的缺陷,促使他们进入成功的起点和终点,进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
  总之,以上所述的成因和肤浅的对策,是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现状分析及采取的一些做法,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如认知因素——知识障碍、方法障碍、智能障碍等,在此仅仅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一、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
期刊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 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期刊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的导入要求既能创设情境,活跃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导入过程;又能显示教学目标,酝酿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能完成向既定教学内容的过渡。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导入法、热点导入法、漫画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寓言故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学生自主导入法、提问导
期刊
摘 要:读史可以明今,历史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历史不仅仅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更加了解本民族,特别是本民族的根基所在、文化灵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教学手段,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传承文化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初中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阶段,且这时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合作管理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管理方式。“帮比进”制度的核心是“帮”,动力是“比”,最终目的是“进”。 帮比进制度的目的不是扩大层次,而是让C层学生越来越少,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帮比进 合作学习 分层 对比 竞争 进步  一、班级“帮比进”管理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竞争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动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期刊
摘 要:德育作为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德育的智慧就是教育者灵活、机智和艺术方法的综合体现。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经历过了无数的德育案例,从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德育要讲究智慧:一、对顽劣学生的教育不能老是“严厉”;二、处理问题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三、将心比心,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关键词:德育 艺术 智慧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经历了无数
期刊
摘 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也倍感艰巨。如何准确定位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提升班级管理素质、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思考的教育主题。  关键词:班主任 角色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塑造一代新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祖国赋予班主任的光荣使命,是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
期刊
一、班主任首先要做一名好教师。  1996年毕业参加工作,我被安排为初二1班的班主任。在一次全校教师开会时,有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听见我班一个学生说我:“要不是看他课讲得好,我有心把他打一顿。”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有一件事我冤枉了他。其实,我那时刚参加工作,走上讲台不久,课讲得肯定不好,但可能由于自己认真、敬业,在学生心目中认为是好的。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是非常善良的,因为老师某一方面
期刊
近年来,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建设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落实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坚持德育工作的继承和创新,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呈现了勃勃生机,为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机制保障。全校师生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爱校如家的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