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木制品的需求日益旺盛,但与此同时,森林的过度砍伐、水土荒漠化等问题随之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加强保护森林资源,并借助有效的树木养护管理技术,不断推进我国林业工程建设,成为广大林业工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立足于新时期,探究如何不断提高林业工程树木养护技术及管理水平。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引言
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是保障我国林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能够保证我国林业工程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现如今,国内许多林业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管理方法,以便更为科学高效地对树木进行养护及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对林业工程进行有效改革,以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了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必须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国际林业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提供保质保量的林业产品。
一、现阶段林业工程具体情况
林业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栽植、培育、采伐,生产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林业产品。要想研究出科学的种植方法,就必须立足于当地土壤的温湿度等实际条件,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使林木更快、更健康地生长。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并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减少泥石流的发生等。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人们不能以牺牲森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注意的一点。
同时,由于造林规划不合理、树苗培育不专业、培育方法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当前造林工程成本高,其所能产出的效益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在20世纪中期,在我国大部分林业造林工程新兴之时,许多管理者对于林业的规划以及管控都存在重视程度较低的问题,导致现如今很多林业工程专业性不足,培育方法不够科学。林业工程不仅包括林区建设,还包括树木后期的维护。因此,林业项目是一项长期建设工程。在林业项目建设中,要求根据林业工程建设的土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做完整的科学规划工作,以此促进林业科学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问题,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林产品。但从林业工程实际保护水平来看,林业工程维护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缺乏人才、管理不科学等,严重制约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保护管理技术
(一)土壤深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养护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城市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城市绿化树生长,为了更好地使处于城市中的树木能够健康生长,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增加土壤肥力。具体方法:对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土壤,定期对其进行深翻,使其中的水分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不仅可以长期保持其中的水分含量,同时,还能够维系土壤内部的生物循环。除此之外,土壤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到更多营养物质。当然,提高水和空气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提高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此外,在树木成长过程中,还要实施2~3次中耕,并去除多余的杂草,通过这一措施,可以防止营养成分流失,以保证树木根茎健康生长。
(二)施肥、杂草处理
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壤调理和治理。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压实情况。通过合理实施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温度,促进其迅速分解肥料。施肥管理工作在林业工程项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1)根据树木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严格控制肥料用量,以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2)使用时,避免长时间内使用单一肥料,避开阴雨天气。(3)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肥料的使用方式也有着显著区别。应根据整个森林面积的土壤条件,分析使用肥料特点,并根据土壤松动程度的不同,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实现良好的施肥效果。同时,为了促进保苗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应坚持早除草原则。最后,应尽量降低使用化学除草剂频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森林土壤含水量的合理管理
科学合理地浇水,是确保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如果土壤的水分含量过大,则会对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重要影响。而如果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过低,会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必须确保水分平衡,促进树木良好生长。一般来说,为了更好地计算森林土壤所需要补充的水分,首先应立足于森林土壤实际情况,通过全面调查,评估和计算应当补充的水量。由于不同类型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有较大差异,因此,为土壤补充水分时,也应充分兼顾樹木之间的差异。
除此之外,在大规模降雨天气发生后,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往往会处于一个饱和状态,因此,也应适当调整补水数量,并借助于树木光合作用,有效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当降水量过大,且雨后温度随之下降时,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排水,保障树木生长发育的有效性。
(四)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着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在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多种多样。由于害虫的地域性较强,因此,所采取的治理方案也应贴合当地实际条件,力求达到效果最大化以及污染最小化的治理目标。要想积极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应从整体上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在实际控制害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多采用生物防治法,合理控制病虫害数量。在实际预防和控制中,应合理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其中物理手段可用于预防和管理,完全消除害虫。
三、结语
林业工程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为推动我国林业高速健康的发展,需要注意树木养护与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需要做好树木养护和管理等工作,提高土壤管理技术,提升肥料的施用效率,完善病虫害防治水平。针对不同的树木类型,应选择合适的树木养护技术,在优化林业工程建设效率的同时,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很多人并不关心树木维护,这使得林业工程发展缓慢,并直接导致人们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甚至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人们应意识到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科学运用林业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帮助树木更好地生长,以改善生活环境,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晓瑜.浅谈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7).
[2] 王东飞.浅谈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
[3] 郭云飞.试论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
[4] 李素梅.试论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9).
[5] 隋宪晖.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4).
[6] 张莉.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探究[J].山西农经,2019(6).
[7] 边立双.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
[8] 沈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林业局)
关键词: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
引言
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是保障我国林业经济长久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能够保证我国林业工程项目长远发展的基础。现如今,国内许多林业项目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管理方法,以便更为科学高效地对树木进行养护及管理。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对林业工程进行有效改革,以促进其整体水平的提高,成了林业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必须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在高速发展的国际林业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社会提供保质保量的林业产品。
一、现阶段林业工程具体情况
林业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栽植、培育、采伐,生产出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林业产品。要想研究出科学的种植方法,就必须立足于当地土壤的温湿度等实际条件,充分结合不同地区的环境特点,使林木更快、更健康地生长。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并具有多种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减少泥石流的发生等。特别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日益突出的问题,人们不能以牺牲森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实现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注意的一点。
同时,由于造林规划不合理、树苗培育不专业、培育方法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当前造林工程成本高,其所能产出的效益也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在20世纪中期,在我国大部分林业造林工程新兴之时,许多管理者对于林业的规划以及管控都存在重视程度较低的问题,导致现如今很多林业工程专业性不足,培育方法不够科学。林业工程不仅包括林区建设,还包括树木后期的维护。因此,林业项目是一项长期建设工程。在林业项目建设中,要求根据林业工程建设的土地条件和自然环境,做完整的科学规划工作,以此促进林业科学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森林作为可再生资源,不仅可以改善生态问题,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林产品。但从林业工程实际保护水平来看,林业工程维护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如缺乏人才、管理不科学等,严重制约了林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保护管理技术
(一)土壤深翻
随着社会的发展,土壤养护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城市土壤肥力低,不利于城市绿化树生长,为了更好地使处于城市中的树木能够健康生长,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增加土壤肥力。具体方法:对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的土壤,定期对其进行深翻,使其中的水分与外界空气充分接触。不仅可以长期保持其中的水分含量,同时,还能够维系土壤内部的生物循环。除此之外,土壤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到更多营养物质。当然,提高水和空气质量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增加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以提高土壤肥力及微生物活性。此外,在树木成长过程中,还要实施2~3次中耕,并去除多余的杂草,通过这一措施,可以防止营养成分流失,以保证树木根茎健康生长。
(二)施肥、杂草处理
在树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土壤调理和治理。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土壤压实情况。通过合理实施栽培技术,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温度,促进其迅速分解肥料。施肥管理工作在林业工程项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施肥时需要注意以下3点:(1)根据树木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肥料,严格控制肥料用量,以达到理想的施肥效果。(2)使用时,避免长时间内使用单一肥料,避开阴雨天气。(3)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肥料的使用方式也有着显著区别。应根据整个森林面积的土壤条件,分析使用肥料特点,并根据土壤松动程度的不同,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实现良好的施肥效果。同时,为了促进保苗健康生长,减少病虫害发生,应坚持早除草原则。最后,应尽量降低使用化学除草剂频率,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森林土壤含水量的合理管理
科学合理地浇水,是确保树木正常生长的重要手段。如果土壤的水分含量过大,则会对根系的正常生长造成重要影响。而如果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过低,会导致植物枯萎甚至死亡。因此,在养护管理中,必须确保水分平衡,促进树木良好生长。一般来说,为了更好地计算森林土壤所需要补充的水分,首先应立足于森林土壤实际情况,通过全面调查,评估和计算应当补充的水量。由于不同类型的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有较大差异,因此,为土壤补充水分时,也应充分兼顾樹木之间的差异。
除此之外,在大规模降雨天气发生后,由于土壤中的水分往往会处于一个饱和状态,因此,也应适当调整补水数量,并借助于树木光合作用,有效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当降水量过大,且雨后温度随之下降时,必须在第一时间组织排水,保障树木生长发育的有效性。
(四)科学防治森林病虫害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着较大差异,这意味着在不同地区,林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多种多样。由于害虫的地域性较强,因此,所采取的治理方案也应贴合当地实际条件,力求达到效果最大化以及污染最小化的治理目标。要想积极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应从整体上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在实际控制害虫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多采用生物防治法,合理控制病虫害数量。在实际预防和控制中,应合理采用各种防治措施,其中物理手段可用于预防和管理,完全消除害虫。
三、结语
林业工程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以及维持生态环境稳定方面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因此,为推动我国林业高速健康的发展,需要注意树木养护与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需要做好树木养护和管理等工作,提高土壤管理技术,提升肥料的施用效率,完善病虫害防治水平。针对不同的树木类型,应选择合适的树木养护技术,在优化林业工程建设效率的同时,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现阶段,很多人并不关心树木维护,这使得林业工程发展缓慢,并直接导致人们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甚至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安全。人们应意识到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与此同时,科学运用林业树木养护管理技术,帮助树木更好地生长,以改善生活环境,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晓瑜.浅谈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7).
[2] 王东飞.浅谈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
[3] 郭云飞.试论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2).
[4] 李素梅.试论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18(9).
[5] 隋宪晖.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8(4).
[6] 张莉.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探究[J].山西农经,2019(6).
[7] 边立双.探析新时期林业工程树木养护管理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1).
[8] 沈妍.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对策与途径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12).
(作者单位:安徽省金寨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