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心理异常的大学生日益增加,特别是不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些特殊学生,构成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难点。学校需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科学预测和人文关怀,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妥善解决好患者本人及其身边学生的安全问题,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个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是一个大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及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作为高校,关注精神分裂症大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服务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合格建设者,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是青年期易发的常见心理疾病,由于该病对患者本人和周边的人具有潜在巨大的危害,成为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自2007年以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几乎每年都会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这对于一个在校生5000人的学校而言,比例可谓不小了。起初,对于精神分裂症大家都很陌生,当第一例患者出现后,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确定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采取了培训教师(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检测、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得到了有效干预和治疗,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了积极的治疗和人文关怀,他们的学习生活一直处于比较正常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主要做法及效果
(一)科学预测
对于高校而言,首要和关键的工作是及时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学生。这是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的前提,对于减少安全风险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精神分裂症的科学预测、及时发现。近年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采取多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进行预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望”,即观察外在表现。从衣着、眼神及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观察,考察其外表有无特殊性,即是否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外在症状。
2.“闻”,即走访身边人。走访亲属,侧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有无遗传病史及本人身体状况,了解中学阶段有无发生“突发事件”(如神经衰弱、考试发挥失常、失恋等);走访同学,侧重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情况,考察是否有“怪异”行为。另外,各个班级均配备班级心理气象员,负责观察和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向辅导员或心理学老师报告。
3.“问”,即与本人面谈。心理学老师或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睡眠、情感、性格、语言表达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
4.“切”,即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特别是新生入学后,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心理“可疑”的学生,重点进行跟踪观察。
5.“诊”,即由精神病学专家进行诊断。通过心理学老师或辅导员的初步判断后,对那些“可疑”学生进行分类,认为比较严重的,在尊重本人及家长意愿后,采取合适的方式,在家长和辅导员的陪护下,到专业医院寻求精神病学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采取以上方法进行精神分裂症预测时,必须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覆盖全体学生,确保学生无一遗漏。值得注意的是,常常有少数学生逃避检测,而恰恰这些讳疾忌医的学生,是检测的重点,要盯住不放。
在时间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期初、期中及期末三个重点时段。在实践中发现,起初预测尤为重要。总的原则是,力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在苗头。
(二)积极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病情时间长,且缺少自知能力,暗藏着潜在的巨大风险,必须动员患者及时治疗。由于,学生及其家长对于精神分裂症病理及危害了解不够,往往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难以接受,甚至责怪学校和老师。因此,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细致的疏导,避免方式简单引起“冲突”,引发矛盾,延误治疗,产生不良后果。安徽审计职业学院的主要做法是:
1.普及常识。精神分裂症者及其家长往往不承认有病,抵制就医的情绪强烈。学校要给患者及其家长普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基本常识,讲清利害关系,充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该疾病的严重性。同时,对照相关医学常识,让他们自己承认精神上发生了疾病,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了思想准备。
2.就医动员。精神分裂症患者本人及其家长,虽然认识到精神上出了问题,但往往出于种种担心,不愿到医院就诊。学校要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树立科学的思想,相信专科医生,相信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逐步达到治愈。及时就诊、科学医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痛苦的唯一有效途径。让他们自觉自愿接受和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正规医院就诊。患者及其家长怕扣上“神经病”的帽子,往往忌讳到专业精神病医院就诊,甚至信巫不信医。要引导患者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防止为了节省医疗费或掩人耳目去非正规医院就诊,既耽误治疗,又浪费医疗费。也要防止治病心切,到处求医问药,结果钱花了病没治好。
4.药物治疗与辅助性治疗结合。按照医嘱,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学校和家长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采取适当的辅助性治疗,如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减少患者不良精神刺激,改善家庭、生活及社会环境。
5.局部保密。患者病情属于隐私,担心歧视,十分害怕别人知道病情,因而学校要在局部范围内进行保密。一旦秘密泄露,就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报复泄密者等等。同时,教育其他学生尊重他人隐私,关心精神分裂症大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稳定患者情绪、精神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万不可疏忽。
(三)人文关怀
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进行及时治疗、科学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患者所处环境以及本人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诸多考虑,为了配合他们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在校期间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安徽审计职业学院的经验,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身安全。患者的人身安全是学校对这类群体学生工作的底线,应该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患者及时住院治疗是保障其人身安全的首要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和基本稳定后,患者可以请假在家接受“家庭式”(通过亲子关系治疗)治疗,症状消除后才能返校继续学习。患者返校后,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心理气象员、寝室长及身边同学的作用,时刻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老师和系领导汇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注意提醒患者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让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病情,使患者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复查时注意带着问题咨询专家,解决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这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2.精神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丧失了部分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极弱。精神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最佳方式。一是保密。需要特别强调。二是尊重。关键是施之以“爱”,把患者作为一个正常人来对待。家属及周围人千万不能讥笑、呵斥、打骂患者,对于病人的异常行为要表现出理解、容忍,协助安排好日常生活、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信心,帮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少恐惧,交给他们解开“心结”的方法,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3.生活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起居需要精心照顾。一般情况下,由同寝室的同学负责,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督促按时吃药,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等。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一般建议家长“陪读”,提供较高质量的“一对一”服务,优化生活环境,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和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4.学业辅导。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求知欲望强烈,不愿放弃学习。事实恰恰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规定授课教师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这些同学给予必要的课后辅导,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树立信心。
三、几点启示
精神分裂症学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及其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形成了比较周密的管理手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启示如下。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成长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捧出爱心、奉献爱心,创造一切条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让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大学时光。
2.增强工作责任心。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发现、护理及治疗,是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均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学校领导、主管部门、老师、辅导员及周围的同学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尽职尽责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对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予以追究责任。
3.建立一支管理队伍。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预测和人文关怀,需要学校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尤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队伍组成包括学生、辅导员(授课教师)、心理老师、院系负责人及学校领导,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总负责、具体负责及专人负责。
4.掌握基本常识。精神分裂症病因、预测、治疗及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包括症状表现、预测方法、护理技巧、治疗常识等等,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科学护理。(作者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开华.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7.
[2]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EB/OL]http://www.chinajs120.com/html/jingshenfenlie/jingshenfenlieleixing/0666812.html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安全管理
安全是一个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保证,是一个大学生思想进步、健康成长及立志成才的基本条件。作为高校,关注精神分裂症大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服务他们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合格建设者,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是青年期易发的常见心理疾病,由于该病对患者本人和周边的人具有潜在巨大的危害,成为学校安全的一大隐患。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已经成为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自2007年以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几乎每年都会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这对于一个在校生5000人的学校而言,比例可谓不小了。起初,对于精神分裂症大家都很陌生,当第一例患者出现后,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确定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学院采取了培训教师(辅导员)、开设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检测、心理干预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所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得到了有效干预和治疗,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得到了积极的治疗和人文关怀,他们的学习生活一直处于比较正常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二、主要做法及效果
(一)科学预测
对于高校而言,首要和关键的工作是及时发现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学生。这是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的前提,对于减少安全风险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精神分裂症的科学预测、及时发现。近年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采取多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进行预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望”,即观察外在表现。从衣着、眼神及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观察,考察其外表有无特殊性,即是否具有精神分裂症的外在症状。
2.“闻”,即走访身边人。走访亲属,侧重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有无遗传病史及本人身体状况,了解中学阶段有无发生“突发事件”(如神经衰弱、考试发挥失常、失恋等);走访同学,侧重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的情况,考察是否有“怪异”行为。另外,各个班级均配备班级心理气象员,负责观察和收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发现问题,随时向辅导员或心理学老师报告。
3.“问”,即与本人面谈。心理学老师或辅导员与学生面对面交谈,了解学生睡眠、情感、性格、语言表达等情况,判断其是否具备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
4.“切”,即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每学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测试,特别是新生入学后,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普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出心理“可疑”的学生,重点进行跟踪观察。
5.“诊”,即由精神病学专家进行诊断。通过心理学老师或辅导员的初步判断后,对那些“可疑”学生进行分类,认为比较严重的,在尊重本人及家长意愿后,采取合适的方式,在家长和辅导员的陪护下,到专业医院寻求精神病学专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
采取以上方法进行精神分裂症预测时,必须进行拉网式排查,要求覆盖全体学生,确保学生无一遗漏。值得注意的是,常常有少数学生逃避检测,而恰恰这些讳疾忌医的学生,是检测的重点,要盯住不放。
在时间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期初、期中及期末三个重点时段。在实践中发现,起初预测尤为重要。总的原则是,力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发现在苗头。
(二)积极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病情时间长,且缺少自知能力,暗藏着潜在的巨大风险,必须动员患者及时治疗。由于,学生及其家长对于精神分裂症病理及危害了解不够,往往在思想上和感情上难以接受,甚至责怪学校和老师。因此,需要学校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细致的疏导,避免方式简单引起“冲突”,引发矛盾,延误治疗,产生不良后果。安徽审计职业学院的主要做法是:
1.普及常识。精神分裂症者及其家长往往不承认有病,抵制就医的情绪强烈。学校要给患者及其家长普及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基本常识,讲清利害关系,充分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该疾病的严重性。同时,对照相关医学常识,让他们自己承认精神上发生了疾病,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了思想准备。
2.就医动员。精神分裂症患者本人及其家长,虽然认识到精神上出了问题,但往往出于种种担心,不愿到医院就诊。学校要引导患者及其家长树立科学的思想,相信专科医生,相信通过正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发展,逐步达到治愈。及时就诊、科学医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痛苦的唯一有效途径。让他们自觉自愿接受和配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3.正规医院就诊。患者及其家长怕扣上“神经病”的帽子,往往忌讳到专业精神病医院就诊,甚至信巫不信医。要引导患者到正规的专科医院就诊,接受正规治疗,防止为了节省医疗费或掩人耳目去非正规医院就诊,既耽误治疗,又浪费医疗费。也要防止治病心切,到处求医问药,结果钱花了病没治好。
4.药物治疗与辅助性治疗结合。按照医嘱,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学校和家长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采取适当的辅助性治疗,如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减少患者不良精神刺激,改善家庭、生活及社会环境。
5.局部保密。患者病情属于隐私,担心歧视,十分害怕别人知道病情,因而学校要在局部范围内进行保密。一旦秘密泄露,就会给患者造成伤害,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报复泄密者等等。同时,教育其他学生尊重他人隐私,关心精神分裂症大学生,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这是稳定患者情绪、精神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万万不可疏忽。
(三)人文关怀
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进行及时治疗、科学护理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患者所处环境以及本人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的诸多考虑,为了配合他们治疗、保障其人身安全,在校期间对他们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安徽审计职业学院的经验,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身安全。患者的人身安全是学校对这类群体学生工作的底线,应该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患者及时住院治疗是保障其人身安全的首要措施。病情得到控制和基本稳定后,患者可以请假在家接受“家庭式”(通过亲子关系治疗)治疗,症状消除后才能返校继续学习。患者返校后,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心理气象员、寝室长及身边同学的作用,时刻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老师和系领导汇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注意提醒患者坚持定期到门诊复查,让医生连续、动态地了解病情,使患者处于精神科医生的医疗监护之下,及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量。复查时注意带着问题咨询专家,解决在生活、工作和药物治疗中的各种困惑,这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也起着重要作用。
2.精神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自知力,丧失了部分自我意识,心理承受能力极弱。精神治疗是配合药物治疗的最佳方式。一是保密。需要特别强调。二是尊重。关键是施之以“爱”,把患者作为一个正常人来对待。家属及周围人千万不能讥笑、呵斥、打骂患者,对于病人的异常行为要表现出理解、容忍,协助安排好日常生活、学习。经常与病人谈心,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增强信心,帮助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减少恐惧,交给他们解开“心结”的方法,使病人在没有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的环境中生活。
3.生活护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饮食起居需要精心照顾。一般情况下,由同寝室的同学负责,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督促按时吃药,解决一些生活难题等。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一般建议家长“陪读”,提供较高质量的“一对一”服务,优化生活环境,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和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4.学业辅导。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求知欲望强烈,不愿放弃学习。事实恰恰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效率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学校需要规定授课教师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这些同学给予必要的课后辅导,在学习上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树立信心。
三、几点启示
精神分裂症学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及其身边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谐,甚至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近年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形成了比较周密的管理手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启示如下。
1.树立以人为本理念。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成长及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等等方面。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捧出爱心、奉献爱心,创造一切条件,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让他们愉快、安全地度过大学时光。
2.增强工作责任心。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发现、护理及治疗,是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其中的每个环节,均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学校领导、主管部门、老师、辅导员及周围的同学需要强烈的责任心,尽职尽责做好服务工作。同时,也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对不负责任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予以追究责任。
3.建立一支管理队伍。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预测和人文关怀,需要学校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尤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队伍组成包括学生、辅导员(授课教师)、心理老师、院系负责人及学校领导,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总负责、具体负责及专人负责。
4.掌握基本常识。精神分裂症病因、预测、治疗及护理工作十分复杂,需要学校相关管理人员,尤其是辅导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掌握一些基本常识,包括症状表现、预测方法、护理技巧、治疗常识等等,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科学护理。(作者单位:安徽审计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开华.当代大学生安全知识读本[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7.
[2]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原则[EB/OL]http://www.chinajs120.com/html/jingshenfenlie/jingshenfenlieleixing/066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