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教育的主题已经从基础理论教学向多元化、综合能力方向发展,尤其面对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要需要教师注重从小学阶段进行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目的的教学。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解题技巧被很多教师作为授课主要内容,忽视对学生进行数学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和问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与理解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倡和最为关注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长和思维发育敏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学生开展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培养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创设多元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1. 教师干预过多
在以“灌输式”讲授方式为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固定的解题模板,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进行题海战术,这样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思考问题设置的真正目的。
2. 教学内容单一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持续的关注和兴趣,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力度不足。教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与解题技巧的指导上,对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判断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分析。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是集中学习注意力,并保持持续关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从引入趣味游戏、活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通过课前导入部分先引导学生对数的位置有一个简单的概念,然后教师背对学生,随意说出类似[2,1, 5,4, 3,5]的数对,要求与数对匹配的学生立刻站立起来。这样在充满欢快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对数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实现了抽象问题向形象思维的转化,有利于在空间位置关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2. 以问题为引导,开展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见解,这是实现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思维的发散。例如,在教学教材“可能性”这节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各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一个由红色球和绿色球组成的球盒,从盒子中每次摸出一个球,并记录下结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这样的问题引导,有利于学生问题分析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3. 开展探究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最主要的内容和因素之一,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实行一题多讲,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这节课时,通过介绍时针从“12”到“1”,指针绕点O旋转了30°,那么分针如何旋转,也旋轉了30°?如果旋转60°,90°应该怎样表示呢?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以某个角为原点,旋转30°,90°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尝试画出来。经过这样的探究式活动引导,在指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促进学生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直观地体现在对学生应用和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境为激发,以问题为引导,以活动为动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学彬.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2020,17(30).
[2]李宏照.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家长(上旬刊),2020(9).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思维能力是教学改革和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倡和最为关注的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小学阶段的学生生长和思维发育敏感,正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学生开展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思维能力培养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从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设置有效问题、创设多元情境、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1. 教师干预过多
在以“灌输式”讲授方式为主的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给予学生固定的解题模板,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解答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忽视了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为了锻炼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进行题海战术,这样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用于思考问题设置的真正目的。
2. 教学内容单一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内容本身较为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持续的关注和兴趣,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显得力度不足。教师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于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与解题技巧的指导上,对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思维、判断思维、创造思维等方面的培养没有过多的研究和分析。
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 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和源泉,是集中学习注意力,并保持持续关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有效引导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对数学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教师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从引入趣味游戏、活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游戏。通过课前导入部分先引导学生对数的位置有一个简单的概念,然后教师背对学生,随意说出类似[2,1, 5,4, 3,5]的数对,要求与数对匹配的学生立刻站立起来。这样在充满欢快的游戏情境中,学生对数对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实现了抽象问题向形象思维的转化,有利于在空间位置关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2. 以问题为引导,开展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同学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对问题的见解,这是实现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思维的发散。例如,在教学教材“可能性”这节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各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一个由红色球和绿色球组成的球盒,从盒子中每次摸出一个球,并记录下结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这样的问题引导,有利于学生问题分析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3. 开展探究活动,促进思维发展
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最主要的内容和因素之一,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实行一题多讲,训练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这节课时,通过介绍时针从“12”到“1”,指针绕点O旋转了30°,那么分针如何旋转,也旋轉了30°?如果旋转60°,90°应该怎样表示呢?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还可以提问学生:请你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以某个角为原点,旋转30°,90°后会是什么样子呢?尝试画出来。经过这样的探究式活动引导,在指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促进学生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还直观地体现在对学生应用和分析问题的多个方面。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情境为激发,以问题为引导,以活动为动力,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学彬. 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2020,17(30).
[2]李宏照.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家长(上旬刊),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