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藏清宫织绣类文物概览

来源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l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清代织绣类文物,多为宫廷内用,制作精细,工艺繁复,华美绚丽。它们既是宫廷生活和历史的见证,也是清代发达的丝织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绫、罗、绸、缎等丝织面料为纲,选取其中各类代表性文物20余件作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沈阳故宫藏品;清宫织绣类文物;绫;罗;绸;缎
  中图分类号:TS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6)04-0034-11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距今5 000年前的原始时期,就开始利用蚕丝。我国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过蚕茧、蚕蛹、蚕纹装饰等史迹,丝绸的历史源远流长。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丝绢,是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的丝织品遗存。


  丝织技术是将丝线编织组合成各类织物的方法。丝织物都由经纬线按一定规律组织而成,织造方法不同,出现了织物组织的变化。我国古代丝织物经过不断发展,出现了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织物等普通组织织物和特殊的绉织物、绒织物、纱罗组织等织物。反映在丝织物品种上,则有绫、罗、绸、缎、锦、纱、缂丝、呢、绒等类。
  我国古代最初的丝织物为平纹织物。商代,王室设女蚕专管蚕事,染人负责染练,缝人负责裁剪。河北藁城台商墓出土了麻和丝织品,为平纹的麻、纨、纱等和平纹的绉丝及绞纱类的纱罗等。同时,商代已经能织造花纹精美的丝绸提花织物,瑞典远东博物馆保存有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带有回纹绮痕迹的商代铜钺,北京故宫也保存有带雷纹绮残痕的商代青玉戈。周代,设立专官管理丝绸手工业作坊,史籍中有“绣绩共职”的记载,织染与刺绣已有专门分工。春秋战国时期,织造技术及生产效率提高,织物产量增加,是我国古代纺织体系由原始纺织技术逐渐向手工机器纺织技术过渡的时期。《诗经》中多有描写当时服饰、纺织生产的句章。《史记》等史籍中关于楚庄王之爱马“衣以纹绣”,齐恒公“衣必纹绣”,吴国舟船上舞女二百人“皆服绣衣锦缎”等记载都反映了当时上层社会尚美服的风气,也是当时丝织业发展的反映。丝绸品种已有帛、缦、绨、素、缟、綄、纱、绉、绮、罗等。秦汉时期,提花技术进一步发展,丝织品种较为丰富。西汉时期,开通了通往西域的南北两条大路,中国丝绸源源不断运到欧洲,从此中国被誉称为“丝绸之国”。
  汉、唐以来,丝绸品种不断丰富,工艺技巧不断提高。例如汉代的起绒锦、经锦都名噪一时。隋唐时期,纺织业繁荣,斜纹组织和纬线显花织物得以大量生产和使用,出现了纬丝起斜纹花的绫、锦、双面平纹锦、印经绸、红线毯、缂丝等新品种。唐朝廷在苏州特设“应奉局”,督办内府御用织物。北宋京城设文绣院,制作宫廷绣品。南宋朝廷迁都临安后,在苏州设宋锦织造署,将成都的蜀锦织工、织机迁至苏州,生产宋锦。宋代,缎纹组织大量使用,织物种类丰富。刺绣和缂丝技艺发展到极高水平,模仿画院工笔绘画,足以乱真。元代纺织、印染、刺绣等工艺,继宋、金之后又有了创新和发展,江南丝织业尤为发达,绫、罗、绸、缎、绢、纱等各地均有织造,其中织缎技术达到很高水平。丝绸纹样则继承了两宋风格,同时融入蒙古与西亚文化特色。金银线织物高度发展,元统治者喜爱“纳石失”,也就是文质富丽的织金锦。元大都设绣局、纹锦局,为百官刺绣服饰。绫绮局、织佛像提举司等官办织绣作坊所绣织的御容像、佛像等,成为元代织锦业发展的代表。在苏杭设东、西织染局,织制云锦,满足王室的需求。


  明代手工业发达,拥有北、南两京的内外织染局,工部织染所,南京供应机房和神帛堂。地方设织染局,以苏州和杭州两局的规模较大,为皇室、贵族生产丝织品及绣品。清政府重视桑蚕,以江浙、广东、四川、山东为主要地区,湖南、湖北则在清晚期逐渐发展。纺织机构的设置基本因袭明朝,除在内务府设有染作、衣作、皮作之外,江宁、苏州、杭州均设有织造府。3处织造生产的各种丝织品,如各种织金锦、妆花锦、闪缎、织金缎、暗花缎、妆花缎等,花色品种空前丰富,色彩鲜艳,纹样华丽繁缛,代表了我国古代织造业的最高水平。沈阳故宫院藏清代织绣类文物丰富,是研究清代纺织业、织物及服饰的珍贵实物资料。本文以绫、罗、绸、缎等不同丝织面料为纲,选取清宫织绣文物20余件,作综合性研究和探讨。
  《玉篇》谓之“文缯”,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物,质地轻薄,以斜纹组织织造或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织物表面呈山形斜路,纹理象冰凌,故称“绫”。初见于汉代,唐宋时期,绫的生产达到高峰。唐宋时期规定以绫制作官服。元以后,生产及使用渐少。明代的绫,质地轻薄,一般作内衣、刺绣底料及装裱之用,生产已陷于衰退。清代,绫仍有生产,以江宁、苏州及杭州3处织造最著,又以吴江绫最负盛名。《乾隆吴江县志》载:“吴绫见称往昔,在唐充贡。今郡属惟吴江有之……其纹之擅名于古而至今相沿者,方纹及龙风纹,至所称天马,辟邪之纹,今未之见,其创于后代者,奇巧日增,不可殚记。”
  早期的绫主要为斜纹地,明清时期出现缎纹地。绫可分为以组织变化显花和以织彩显花的“素”、“花”两类。花绫又有暗花、妆花之分。暗花绫是斜纹地上起本色斜纹花的织物,经纬线均不加捻;妆花绫则是一种以斜纹织物为地,在局部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进行显花,使用金线显花时被称为“妆金绫”。清后期,绫的织造技术虽完备成熟,但需求量及产量却不高,其生产渐衰,逐渐为缎取代。清代,绫一般制作内衣、刺绣底料及书画装裱之用。
  衣长132厘米,腰宽77厘米,袖长100厘米,袖口宽22厘米,下摆宽113厘米。圆领,大襟右衽,平袖口,裾前后开。衣面为红色绫地,其上为平贴补花,花样为白、黄、蓝色丝线绣制的花纹,花纹单位为二则式。红素棉布衬里。襟缀圆铜扣4枚,领口缀圆铜扣1枚。国家三级文物。   驾衣为校尉之服,校尉穿红绸、绫制作的驾衣,系绿绸带,戴羽翎管缨帽。此衣为江宁织造织办,织成后送交銮仪卫,皇帝起驾出行或遇重大典礼护驾时穿用。
  紫色为红、蓝混合色彩。隋唐时期开始以紫色为贵色,原因可能是受周边少数民族及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古代紫色染料只有紫草的根,制取困难,色彩易分解,更显尊贵。紫色由间色逐渐演变为与正色同等,甚至超过正色的地位,成为仅次于黄色系的尊贵颜色。如,清顺治年间规定:公、侯、伯,一品至四品等官,黄色、紫色、秋香色、玄色、米色及狐皮俱不许穿。
  罗,从组织上说,凡织入数根奇数纬纱(如3根、5根、7根或更多根)后绞扭1次的,称为罗。由于绞经与地经两种经丝有规律地绞缠形成网络,花纹美观雅致,透气性好,丰富了丝织品的表现力。罗的经丝是纠绞,孔眼呈椒形,古人所谓“方孔曰纱,椒孔曰罗”。


  罗的织造始于商代,春秋以后品种渐多,由素罗发展为各种花罗。素罗为素组织罗织物,其经丝有弱捻,纬丝无捻;花罗,也称提花罗,利用不同的织法显示花纹图案。由于罗的质地轻薄,孔眼稳定,牢固耐用,可以用来制作夏服或幔帐。汉以来视作丝织佳品,尤其在气候炎热的南方,多用以制作贵族衣裙。唐代,按制五品以上官吏方可著罗。宋代,织罗技术进一步发展,出现很多暗花罗新品种。元以后禁令渐弛,穿者日众,织罗技术也空前提高。明代花罗织造技术更加完善,品种丰富,仅《天水冰山录》记载的花罗就达50余种。《明史·舆服志》记载,罗用于上自帝后下至文武官员的朝服、礼服的制作。明清时期,产于杭州的杭罗,质地刚柔滑爽,穿着舒适凉爽,耐穿洗,成为宫廷衬衣面料之一。清代苏州更是有花罗、素罗、刀罗、河西罗、秋罗等多种罗织物。
  衣长85厘米,腰宽55厘米,下摆宽72厘米,袖长76厘米,袖口宽27厘米。面料为月白色暗花折枝牡丹纹罗,领、袖边均镶蓝缎及黑色回纹绦边,绦边内饰花鸟纹。前胸托肩部分盘饰团花。襟缀丝扣袢4枚,领口缀丝质圆扣袢1枚,余为双钮盘肠纹扣袢。国家二级文物。
  暗花罗是在本色地上织本色花的提花织物,战国至明清一直较为流行,暗花罗有三梭、五梭、七梭之别。其特点是每织过三梭、五梭、七梭平纹后,绞经绞纽一下,绞经变换位置。
  绸是一种组织较为简单的平纹、斜纹丝织物,表面平顺柔滑,厚薄适中,适合裁剪衣物,是我国蚕丝织物的基本品种。绸属中厚型丝织物,明、清以来成为丝织品的泛称。质地较紧密,手感较柔软,有光泽,穿用舒适,四季皆宜,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皆可穿用。
  广缎产于广东地区,纹样轮廓、线条工整清晰,配色鲜艳,繁而不乱,表现手法独特。与著名的粤绣一样,织品大都赋予欢乐及热烈的气氛,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装饰效果极强。
  广缎的织造工艺与云锦中的织锦缎如出一辙,都是以多彩的纹纬妆彩提花,属重经重纬的高级丝织物,只是织物的花纹设计、颜色配置及艺术表现形式受地域文化影响而有所不同。广缎的地组织也是五枚、七枚、八枚缎纹,外观上类似闪缎,但色彩远多于闪缎,颜色也更为鲜艳。用色上多见橘黄、玫瑰红、粉红、大绿等,配色上通常采用反差强烈的对比色,如大紫大绿相间,甚至采用更加品艳的颜色对比使用,形成光彩夺目、热烈的视觉效果。纹样题材方面,有花鸟、花蝶、蜜蜂纹等,图案及花型一般小巧细碎,但线条自然工整,繁而不乱。分类上,广缎当归入花缎,以沈阳故宫藏品为例,机头多有“花缎”款识。
  参考文献
  [1]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
  [2]宗凤英.明清织绣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包铭新,李甍,沈雁第. 闪缎[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
  [4]李英华.丰富多彩的清代锦缎[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7 (10).
  [5]王光镐,杨玲.明清织绣[M].北京:艺术图书公司,1995.
  [6]包铭新.妆花缎初探[J].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3(3).
其他文献
摘 要:“1+X”证书制度正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热点,我校会计专业是浙江省“1+X”证书制度第二批试点专业,通过分析会计专业专业课教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结合情况的现状,从组建“1+X”证书制度培训教师团队,遴选符合我院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到选派教师参加师资培训,选定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考试的学生,制订具体的“1+X”证书制度试点实施措施等方面提出会计专业专业课教学与职业技
期刊
摘 要:以本次突发疫情为背景的高职院校网络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深度访谈和德尔菲法确定本次研究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网络课堂教学情况搜集数据,并用SPSS确定指标系数和权重,结合模糊数学理论和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计算综合评价值,从而确定网络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评级值。结果显示,学生在五个一级指标评价中,在线教学平台方面满意度最低,教学监管方面满意度最高。除
期刊
摘 要:清代丝织、服饰纹样题材广泛,植物、动物、人物、器物、几何、文字、景物等题材都可用作装饰纹样,纹样风格则经历了早期的古朴淡雅,到中期的繁缛华丽,再到晚期的堆砌纤弱的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本文选取沈阳故宫织绣藏品中以八吉祥纹、汉瓦纹、寿字纹、八仙纹、暗八仙纹、楼阁纹为主体装饰纹样的文物17件,对这些纹样在我国古代丝织、服饰艺术史上的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及吉祥寓意作考证及介绍,对这些文物的形制、纹
期刊
摘 要:2016年中国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会在上海举办。文章对该次纺展上纺纱设备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及高速化等特点和纺纱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情况作了大致的分析。指出实现“机器换人”,降低劳动用工与节约能源消耗,是当前纺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2016年中国纺织机械展暨ITMA亚洲展会;纺纱设备;纺纱技术  中图分类号:TS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清代宫廷服饰种类多样,繁复详备。皇帝服饰分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戎服、便服等类,分别用于祭祀、朝会、节庆、出行、大阅、日常闲居等不同场合,既具有礼仪性、制度性的一面,也具有实用性、装饰性的特点。辨识清代帝后服饰,使学人对清代帝王服饰的种类、用途、形制、面料、装饰、纹样、寓意,以及清代不同时期的审美特征等诸多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以使我们服装专业学人开拓视野,提升现代服装的传统文化价值,
期刊
摘 要: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以下简称产业综合体)是改革的产物、实践的产物。浙江省率先提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温州等地积极响应,强力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温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体制机制、创新能力、“自我造血”能力、服务功能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通过总结和借鉴全省各地综合体建设的先进经验来完善制度保障、提升产业发展和平台布局的匹配度、构建协同创新体系、提升服务时效等途径来推进温州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
期刊
摘 要:百年旗袍见证了中国女性服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尤其是在西方设计和技术影响下,理念的更新,材质的丰富,技术的创新,使得旗袍在20世纪30~40年代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中西合璧成为了最大的特色。  关键词:旗袍;工艺;中西合璧  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8)01-0022-04  旗袍线条流畅,在显扬和遮蔽之间彰显了中国女性婉约含
期刊
摘 要:沈阳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清代织绣类文物,多为宫廷内用,制作精细,工艺繁复,华美绚丽。它们既是宫廷生活和历史的见证,也是清代发达的丝织、毛织等工艺水平的集中体现。本文以纱、缂丝等丝织面料,呢、绒等毛织面料及皮毛等为纲,选取其中各类代表性文物20余件作综合性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沈阳故宫藏品;清宫织绣类文物;纱;缂丝;呢;绒;皮毛  中图分类号:TS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为了准确的了解我国高职院校党建研究的热点及趋势,本研究利用BICOMB2.0软件及SPSS24.0软件从CNKI筛选出2010—2019年十年间852篇文献,绘制出高职院校党建研究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主要围绕四大领域展开,学生党建和基层党建逐渐成为热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及党建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但高职院校党建研究在“点”和“面”的结合、“量”和“质”的结合及“
期刊
摘 要:为向广大投资者进行企业财务诊断和财务分析提供决策工具,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及多年来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研判和实证的基础上,构建了“五维一体”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指标体系。并运用此指标体系对A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发现公司未来破产可能很大,并通过Z积分模型进行了验证,证实了所构建指标体系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财务预警指标体系;A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Z检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