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读了钟启泉先生著的《差生心理与教育》之后,对如何理解差生,教育差生,感慨良多。
关键词:“差生”;关注
差生,或更确切地说是学习困难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教师对之如自己的子女,无私地关爱他;有的教师对之如仇人,厌恶之,抛弃之。然而,差生又确确实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因此,应该怎样理性地对待他们,实际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天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待差生的态度不一样,其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一种是健康地成长,被社会所纳,成才立业;另一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甚至成为社会之不安定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品格、态度往往是学生有意无意模仿的榜样,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积极的接纳。学生会自觉希望成为教师肯定、爱护和欣赏的对象,也会不断致力于满足教师的期待。这种教师的指导效果将是出色的。由他承担教学工作,几乎不会出现差生现象,即使存在一时学习困惑的学生,也会通过教师的治疗教育而取得显著成绩。然而,被学生讨厌或疏远的教师,即使他也对学生热心指导,却难以受到学生的接纳,难于取得指导效果。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会给学习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应当说,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爱心的,希望他们都能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然而教师的这种信念和教育作用未必被学生接受。甚至有的学生还误认为自己已被教师所嫌弃,从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即使教师毫无恶意,由于学生的误解,导致嫌弃教师并拒绝教师的指导,放弃学业而陷入学业不良者,也为数不少;由于教师在谈话中不经意间刺伤了学生的心灵,结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敌意,对学习丧失热情的也决非罕见。因此,在治疗教育中教师首先必须反思师生关系,要真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并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说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妥善地解决问题。
案例1:一位姓沈的学生,刚进我班时,英语成绩较差。由于基础差,其上课也跟不上节奏,上课时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后来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其他功课较好,上课也能积极发言。我感到非常纳闷,于是多方了解,从侧面了解到,该生由于当初对英语老师的一次误解,引发了冲突,由对英语老师的“恨”转化到对英语的“恨”。进而在英语课堂上也不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了,从而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在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我专门选了个星期天,约他谈心。从他所喜爱的数学说起,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他的“心结”也解开了,人也看上去“精神”多了。慢慢地,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也能主动来问问题了。在上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的英语单科成绩也由不及格变成了及格。
二、关注“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面对差生的教育,要关注其非智力因素,应要求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其自信心。
差生的学习问题通常表现为学习行为习惯的混乱。在学校里不遵守纪律,在家里不想温习或复习功课,显示出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要求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看到,教师心急火燎地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学生却常常漠不关心,只当耳边风。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往往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学生却不能满足这一期待。结果,学生感到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而处于学习混乱之中,教师和学生家长则对学生增长了不满情绪,彼此都陷入了情绪焦虑之中。由此可见,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抓住现状,审慎地组织旨在实现最终目标的系列化的学习步骤,并逐步实现之。
案例2:一位姓邱的学生,基础差又学习习惯不好。其父母也很着急,回到家里不是数落他,就是骂他,有时甚至还要打他,真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父母也多次到校向教师“求助”。后经过与该同学的谈心,我了解到其实该同学也是很想学好英语的,就是不知从何处着手。背单词、句子和课文,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背出来,可一会儿就忘记了;做练习,想了好长时间才做完,可核对完答案,发现大部分答案是错误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此,英语成绩越来越差。针对以上情况,我分析了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都对该同学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英语成绩能很快上来;而另一方面,该同学虽然也想尽力达到这一期望,然而由于基础差和方法不对,学习成绩始终很难提高上去,信心也慢慢消失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从培养该同学自信心着手,要求该同学从读课文着手,写句子开始。要求他每天写1~2句力所能及的英语句子,并到我处批改;对所学课文,要求从熟读开始。其间,该同学虽也有拖拉甚至畏难情绪,但经多次鼓励和表扬,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对英语也逐渐有了兴趣,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自己也要求像其他同学一样背课文了,字也写端正了,上课也专心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一定会使我们骄傲的。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素质中的重要元素。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的丧失。”当今的社会,充满剧烈的竞争,自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计效应,愈是自信的人,愈会成功;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自信,把握自我。
三、调整“差生”的教学策略
出现差生以后,我们常常从学生方面考虑得多,而从我们教师方面考虑得相对少点。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听了教师的讲述之后,有的学生浮想联翩;有的学生则沉思良久;有的同学善于领会一般原理;有的同学则对种种事例迷惑不解。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统一的方法施教,用一把尺子度量所有的学生,必然会出现差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协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要有计划地分层施教。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是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优成绩”。
教师对差生不能只停留在主观、表面、片面的理解上,否则,指导行为也必然是主观、表面、片面的。对差生的理解,必须是客观、本质、全人格的。这种理解,是超越了一般的调查、观察、测验之类的技术范畴的,它必须求得教师同差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差生,亲近差生吧,他们拥有不可剥夺的学习权与发展权!也唯有这样,才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呼,社会也才能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江苏省震泽中学)
关键词:“差生”;关注
差生,或更确切地说是学习困难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教师对之如自己的子女,无私地关爱他;有的教师对之如仇人,厌恶之,抛弃之。然而,差生又确确实实在我们的教育中存在。因此,应该怎样理性地对待他们,实际上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天必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对待差生的态度不一样,其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一种是健康地成长,被社会所纳,成才立业;另一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甚至成为社会之不安定因素。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品格、态度往往是学生有意无意模仿的榜样,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为学生所喜爱的教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积极的接纳。学生会自觉希望成为教师肯定、爱护和欣赏的对象,也会不断致力于满足教师的期待。这种教师的指导效果将是出色的。由他承担教学工作,几乎不会出现差生现象,即使存在一时学习困惑的学生,也会通过教师的治疗教育而取得显著成绩。然而,被学生讨厌或疏远的教师,即使他也对学生热心指导,却难以受到学生的接纳,难于取得指导效果。
由此可见,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会给学习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应当说,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充满爱心的,希望他们都能发展成为国家有用之人。然而教师的这种信念和教育作用未必被学生接受。甚至有的学生还误认为自己已被教师所嫌弃,从而产生消极厌学情绪。即使教师毫无恶意,由于学生的误解,导致嫌弃教师并拒绝教师的指导,放弃学业而陷入学业不良者,也为数不少;由于教师在谈话中不经意间刺伤了学生的心灵,结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敌意,对学习丧失热情的也决非罕见。因此,在治疗教育中教师首先必须反思师生关系,要真诚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并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向他们说明,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妥善地解决问题。
案例1:一位姓沈的学生,刚进我班时,英语成绩较差。由于基础差,其上课也跟不上节奏,上课时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后来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其他功课较好,上课也能积极发言。我感到非常纳闷,于是多方了解,从侧面了解到,该生由于当初对英语老师的一次误解,引发了冲突,由对英语老师的“恨”转化到对英语的“恨”。进而在英语课堂上也不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做了,从而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在知道了这些情况后,我专门选了个星期天,约他谈心。从他所喜爱的数学说起,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他的“心结”也解开了,人也看上去“精神”多了。慢慢地,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也能主动来问问题了。在上一次期末考试中,他的英语单科成绩也由不及格变成了及格。
二、关注“差生”的非智力因素
面对差生的教育,要关注其非智力因素,应要求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其自信心。
差生的学习问题通常表现为学习行为习惯的混乱。在学校里不遵守纪律,在家里不想温习或复习功课,显示出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逐步要求差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看到,教师心急火燎地要求学生完成作业,而学生却常常漠不关心,只当耳边风。究其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往往抱有过高的期望,而学生却不能满足这一期待。结果,学生感到强烈的挫折感、失败感,而处于学习混乱之中,教师和学生家长则对学生增长了不满情绪,彼此都陷入了情绪焦虑之中。由此可见,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得抓住现状,审慎地组织旨在实现最终目标的系列化的学习步骤,并逐步实现之。
案例2:一位姓邱的学生,基础差又学习习惯不好。其父母也很着急,回到家里不是数落他,就是骂他,有时甚至还要打他,真有点儿“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父母也多次到校向教师“求助”。后经过与该同学的谈心,我了解到其实该同学也是很想学好英语的,就是不知从何处着手。背单词、句子和课文,费了好大的劲儿才背出来,可一会儿就忘记了;做练习,想了好长时间才做完,可核对完答案,发现大部分答案是错误的。久而久之,自己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此,英语成绩越来越差。针对以上情况,我分析了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和教师都对该同学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英语成绩能很快上来;而另一方面,该同学虽然也想尽力达到这一期望,然而由于基础差和方法不对,学习成绩始终很难提高上去,信心也慢慢消失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从培养该同学自信心着手,要求该同学从读课文着手,写句子开始。要求他每天写1~2句力所能及的英语句子,并到我处批改;对所学课文,要求从熟读开始。其间,该同学虽也有拖拉甚至畏难情绪,但经多次鼓励和表扬,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对英语也逐渐有了兴趣,对自己的要求也高了,自己也要求像其他同学一样背课文了,字也写端正了,上课也专心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他一定会使我们骄傲的。
自信是一个人成长素质中的重要元素。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的丧失。”当今的社会,充满剧烈的竞争,自信心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计效应,愈是自信的人,愈会成功;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引导学生寻找自信,把握自我。
三、调整“差生”的教学策略
出现差生以后,我们常常从学生方面考虑得多,而从我们教师方面考虑得相对少点。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听了教师的讲述之后,有的学生浮想联翩;有的学生则沉思良久;有的同学善于领会一般原理;有的同学则对种种事例迷惑不解。如果教师一味地以统一的方法施教,用一把尺子度量所有的学生,必然会出现差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因材施教,调整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协调,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要有计划地分层施教。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经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就是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优成绩”。
教师对差生不能只停留在主观、表面、片面的理解上,否则,指导行为也必然是主观、表面、片面的。对差生的理解,必须是客观、本质、全人格的。这种理解,是超越了一般的调查、观察、测验之类的技术范畴的,它必须求得教师同差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古人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差生,亲近差生吧,他们拥有不可剥夺的学习权与发展权!也唯有这样,才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呼,社会也才能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差生心理与教育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2]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江苏省震泽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