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洲 老欧洲:欧洲再次分裂?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欧洲”与“老欧洲”有不同的价值观。它们在许多问题上更容易接受“道德论据”,而不大理会“欧洲的现实政治”。
  亲近美国和回归欧洲,它们陷入两难境地。
  最早是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将反对美国对伊立场的法德两国贬斥为“老欧洲”,而将对公开支持美国的中东欧国家大加褒奖,美其名曰“新欧洲”。一时间,“新欧洲”的说法甚嚣尘上。
  
  13个国家支持美英对伊立场
  
   不同于极力主张以在联合国框架内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的法德两国,在美国呼吁其他国家支持其对伊动武的号召发出后不久,绝大部分中东欧国家公开表示支持美国的对伊立场。1月30日,波、匈、捷三国会同欧洲五个其他国家,签署了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八国公开信”;2月5日,由波罗的海三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组成的“维尔纽斯十国集团”(2000年成立,旨在相互支持早日加入北约)的外长们签署了支持美国对伊立场的公开信。至此,中东欧15国中有13个国家(南斯拉夫和波黑除外)支持美国的对伊强硬立场。
  “新欧洲”的言行虽然受到美国的称赞,却招致“老欧洲”的讥讽甚至威胁。2月1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颇有几分愤怒地叱责“新欧洲”道,“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他们失去了保持沉默的好机会”,“加入欧盟意味着起码要理解别的成员国”。他特别警告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当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处境很微妙的时候,它们特别不负责任。如果他们想减少其加入欧盟的机会,他们不必另寻他途。”
  对此,中东欧国家理所当然地对这些指责进行反击。保加利亚总统帕尔瓦诺夫召见法国驻保大使,向法国提出正式抗议:“保加利亚坚持欧盟成员国和申请国之间、大国和小国间的相互尊重。不允许一国对另一个国家施加压力。”
  
  “新欧洲”为何“异军突起”
  
  那么,是什么促成伊拉克问题上“新欧洲”同“老欧洲”分道扬镳呢?
  外因方面,冷战后,欧盟同美国在如何形成“世界新秩序”以及处理若干重大国际事务(包括环境问题)等问题的理念渐行渐远,许多欧洲国家对美国特立独行的单边主义心存芥蒂;此外,虽然欧盟的经济一体化愈演愈烈,但其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严重滞后,致使欧盟不能形成共同的立场。近年来,美国在欧洲的影响重心不断东移,不断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的接触和往来,强化美国的价值观。所有这些都对中东欧国家的立场形成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内因方面,随着愈来愈多的中东欧国家被邀加入北约,这些新成员努力证明其作为两个相互重叠的联盟——北约和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成员的价值。“新欧洲”与欧盟和北约的老成员国有不同的历史观。“新欧洲”曾遭受纳粹不同程度的蹂躏,而且长期生活在“集权统治”下。“自由”和“民主”这类字眼在中东欧地区有实实在在的含义。因此,今天中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比西欧国家更依赖价值观。它们在伊拉克问题上以及其他许多问题上更容易接受“道德论据”,而不大理会“欧洲的现实政治”。因此,在美国号召推翻萨达姆独裁统治时,中东欧国家油然生出一种“天然”的认同感,认定推翻“独裁”政权是“正义之举”。
  其次,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中弥漫着浓烈的“亲美”情绪。这些国家中的许多人觉得,他们欠美国的情。因为,长期以来,美国(而不是欧洲)一直是反共的急先锋,支持东欧国家的反苏和反共的立场和运动。在东欧剧变过程中,美国向东欧国家提供了“巨大的道义和物质支持”。也正是由于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才使得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如愿以偿。正如捷克一位外交事务分析家所说,“我们依然记得,是美国将我们从共产主义的苏联控制下解放出来,保证了我们自那时以来的政治安全”。波兰一家周刊今年初进行的一次民调也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最可靠的朋友”。
  
  第三,回归欧洲的进程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如同五味瓶。虽然许多中东欧国家日益接近其回归欧洲的终极目标,但它们在许多场合仍感觉自己是欧洲的二等公民。在漫长而复杂的入盟谈判过程中,中东欧候选国对欧盟现成员国的苛刻和自私愤愤不已。捷克报纸称:“我们记得,是法国不想让北约或欧盟扩大。是德国在谈判过程中阻挠东欧人自由进入劳动力市场……”
  话虽如此,但美国同法德矛盾的公开化确实使中东欧国家无所适从。冷战结束后,这些国家满怀激情地拥抱西方世界。对它们来说,西方只有一个,从来没有意识到欧洲的西方和美国的西方之间有什么区别。但现在,它们陷入了两难的窘境。一方面,绝大部分中东欧国家视强大的北约为安全的主要保护者,且北约又是将欧洲和美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组织;另一方面,中东欧国家尚未完成经济转轨,它们的经济未来同欧盟息息相关。但此时的欧盟却因伊拉克问题发生分裂。正如拉脱维亚总统瓦伊拉·维凯-弗赖贝加所说,“我们想加入的不是分裂的欧洲”。
  
  能否真正成为“新欧洲”
  
  客观地说,虽然美国认为今天欧洲的政治地图的重心正向东,即向“新欧洲”移动,并期望“新欧洲”在欧洲乃至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但中东欧国家要成为“新欧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经济上,“新欧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只有9620亿美元,而两个老欧洲国家(法国和德国)便有3.68万亿美元;军事上,老欧洲的军队有58.2万人,而新欧洲一共只有53.8万人。在军费支出方面,老欧洲每年的军费开支为853亿美元,而新欧洲一共只有84亿美元。武器装备更不可同日而语。
   实际上,中东欧国家能否成为名副其实的“新欧洲”或欧洲政治中的一支新兴力量,需取决于几方面的因素。第一,美国是否有意通过“新”“老”欧洲的划分在欧洲大陆制造分裂,进而削弱欧洲与自己的竞争力;第二,欧盟的多边主义和“仁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平衡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政策,欧盟的共同外交和防务政策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统一或约束欧盟成员国的对外政策;第三,中东欧何时能够完成经济转轨,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
  也正因为如此,中东欧的很多人并不买拉姆斯菲尔德的账。“现在我们被称为‘新欧洲’,而在四年前的科索沃战争时期,我们被称为‘摇摆不定者’,况且,没有什么东西一成不变,四年后,形势可能再次迅速改变。”捷克那位外交事务评论员如是说。
  当然,此次中东欧国家在伊问题上表现出的独立性也需要人们认真对待。虽然中东欧国家的行动并不表明它们真的要同“老欧洲”对抗,但却使人们强烈地感到,这些国家希望参与决策,改变其长期以来的弱势地位,同时,不希望一个国家自认为可以代表整个欧洲说话。▲
其他文献
在全球反恐方兴未艾之际,美国总统布什抛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新概念,引人注目。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集中体现了“布什主义”的主要特点:单边主义、先发制人,预防性防御。这可以说是布什政府的一个“理论创新”。    陷国际法于窘境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领域表现出了日益明显的“单边主义”。美国认为,现行国际法和国际机构的制约对美国更多的是障碍而不是动力。布什政府继
期刊
美国耗油量占世界耗油量的26%。一个美国人的消耗油量相当于3个日本人,6个墨西哥人,12个中国人,33个印度人,147个孟加拉人和422个埃塞俄比亚人。仅美国婴儿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就相当于发展中国家婴儿的30至40倍。  阿拉伯国家盛产油气资源。阿拉伯人经常自豪地称:"上苍厚爱阿拉伯人,有阿拉伯人的地方就有油,还多给阿拉伯人三分之一的天然气。"在加拿大艾伯塔油田发现之前,仅中东地区的穆斯林国家就拥
期刊
2001年11月,在世贸组织多哈会议上,中国大陆与台湾先后签定了“入世”议定书,成为WTO的第143和第144个成员。随着先后“入世”,两岸经济关系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倾斜的天平    近年来,两岸经贸交流得到了长足发展。仅从1995年至2001年七年间,两岸贸易额累计就达1635.5亿美元,大陆实际吸收台资211.1亿美元。目前台湾已成为大陆第五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则
期刊
姑且不论中国是否会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加入八国集团(G8),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无疑值得关注。为此,本刊专访了《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他认为,中国将会采取更加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因为主观的和客观的因素都改变了,外交自然也与时俱进。    如何看G8?    邱立本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出席G8峰会前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认为其具里程碑的意义,是对欧洲推动多边主义机制的支持,是中国以其实力走向全球高层政
期刊
事情发生在6月29日。韩日世界杯正处在决赛前的高潮,朝鲜方面的“阿里郎文化节”也正开展得如火如荼,朝韩双方都为自己的国际形象不遗余力,且暗暗较着劲。但就在这一天上午,韩国和朝鲜的军舰在黄海(朝韩称为“西海”)距韩国仁川127公里的延坪岛附近海域,即“北方限界线”附近发生了交火。据韩方宣布,4名韩国海军士兵被打死,1人失踪,18人受伤,一艘载有27名韩国海军人员的船只沉没。事件使朝鲜半岛局势一下又紧
期刊
韩国:内阁大改组    7月11日,韩国总统金大中突然宣布对内阁进行大改组,包括总理李汉东、国防部长金东信在内的7位内阁成员下岗,63岁的梨花女大校长张裳临危受命,成为韩国历史上首任女总理。这次内阁换血不仅是对前一阶段朝韩海军交火、总统家族丑闻的反应,也是对即将到来的选举打造执政党形象的准备,可谓是一石三鸟。韩国即将在8月举行国会补选,在12月举行总统选举,执政的新千年民主党在上个月的地方选举中已
期刊
2001年7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克里姆林宫签署了《俄罗斯联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一历史性文件。在这里,让我对俄中条约关系史稍作回顾也许是不无意义的。    回顾:中俄关系与时俱进    1949年10月2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即对其予以承认。由于苏联同中国以前签署的所有条约均已失效,莫斯科和北京就面临着建立条约关系新基础的任务。1
期刊
作为“皇室外交”的一部分,明仁天皇的即位典礼为中国外交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当时正值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政治风波之后,在外交上形成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制裁的艰难局面,吴学谦副总理借参加明仁天皇即位典礼之机,广泛接触日本政要,鲜明地阐明了中国的立场,促成海部俊树首相的访华和两国正常关系的恢复。  ——编者手记  1990年11月12日,日本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在东京皇宫举行即位典礼,正式登基,继承皇位
期刊
这一新概念的出笼并非媒体炒作。林晨初个别人言谈中的流露,到政要的公开鼓吹,直至付诸具体行动,“新帝国主义论”正一步从理念化为美国的一种安全战略。虽然“新帝国主义论”尚未定型,但它确实可以用来解释布什政策的一些行为。    充满进攻性,软硬兼施。背离美国政治传统,内外都可能遭到强烈反弹。    金灿荣 “新帝国主义论”的出台,以三个标志性的文章或讲话为代表。首先是英国外交政策顾问库珀4月7日在《观察
期刊
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有两大阻碍和平的势力:一是哈马斯等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一是以色列右翼势力。  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影响不容忽视。人们不会忘记,1995年当奥斯陆和平进程正取得积极进展时,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沙米尔枪杀了和平斗士拉宾,从此中东和平走入低谷。如今,正当以巴双方顺着美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开始新一轮艰难跋涉时,一些右翼极端分子又扬言要暗杀沙龙。6月4日,两万右翼人士在耶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