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一线经验:体育教研人为因素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97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学论坛第四期教研园地展开了对“体育教研问题根源——源于“人”的是什么?”的讨论,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个人的看法和体会,通过整理后发现,有很多一线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下面从两大方面进行归纳与论述。
  1.有效体育教研的“关键”
  【关键1】一线教师要行动起来
  体育教研能够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一线教师,一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所思、所行都直接影响着教研的效果。
  【陕西省西安市·若水轩主】认为:教研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在诸多影响教研效果的“人”中,教师是第一位的。教师既是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又是受益者;既是教研的主体,又是教研的对象。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任何教研活动都难以取得成效。
  【甘肃省·瞿学维】认为:体育教研活动开展的好坏,领导是否支持、学校是否重视只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作为体育教育一线的体育教师要有行动,做比说更重要,哪怕是上课后的随笔。
  【浙江省杭州市·风之脊】谈到:关于体育教研问题,我想首先通过教研活动转化成生产力的是一线教师。领导重不重视一方面要看领导,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努力程度。但是,很多时候有种想着激动、听着感动、最后一动不动的情况。
  实际上,教研工作,最需要教师动起来,就“随笔”而言,无论刚毕业的本科生,还是已经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都需要重视上课后的随笔这一行动。久而久之就能够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但能让你积累越来越多教学的经验,还能为将来选题做研究、写文章积累最真实的素材。但我想提一点的是,“随笔”后要做的工作,最好每周归纳一次,每月设定个选题写写文章,经验、问题、现象都可以写。“随笔”实际上还告诉人们,搞体育教研并非都要轰轰烈烈,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就行,养成了教研习惯后,被动教研逐渐将变成主动,从“要我发展”,就能逐渐变成“我要发展”。
  正如网友风之脊所言,体育教的研关键是教师要动起来,只停留在激动、感动层面上的话,终究难以有所突破与提高。
  【陕西省西安市·若水轩主】还谈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领导可以不重视,组长可以不组织,同事可以不交流,但自己可以课后反思,看课记录、看书学习、上网交流,论坛发帖……谁也挡不住教师从事教研的步伐;领导可能很重视,组长可能很认真,同事可能很给力,但自己不想动脑思考,不愿看书学习,不善课后反思,不能琢磨点事儿,谁又能奈我何?
  是啊,内因才能起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这里还可以进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教师如何才能发挥内因的决定作用?有想法的老师大多数情况下往往也有做法。因此,教师不断地发现问题,甚至从看似没有问题的教学场景中发现问题,这是一个老师有想法的最基本的表现。当然,有想法的老师,往往还能够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从多个角度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这就是教研的过程。而且这里存在三个层面的教研能力,即只能发现问题、能发现问题并找到原因、能发现问题找到原因还有解决策略。
  【关键2】提高认识走出误区
  体育教研活动中,有的一线教师未能行动起来主要是因为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
  【山东省泰安市·董富秋】在论坛中说:有的老师认为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两者不可兼得。因此在教研时,不积极主动,存在着应付的现象。
  实际上是那些老师尚未充分认识科研的作用,尤其是对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讲,有这种认识也是比较正常的现象,毕竟老师的教学工作量很大(这一点我曾经做过调查,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普遍比大学的大得多),因此,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静下心来搞科研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反思心理的难关。因此我建议中小学体育教师搞科研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每天上课的时候多观察、记录课堂上发生的一些现象,尤其是特殊现象,如果是研究学生的学习,就可以多观察、多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解决问题,这样做本身就是科研的过程。课余时间也可以和其他老师多交流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没有完整的时间也可以利用零星时间思考某一问题,实际上这也是进行科研的形式,养成习惯了,有所乐,有所得,或许就不觉得没有时间搞科研了,自然也就不会再有“搞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等认识上的误区。
  【浙江省温州市·潜泳起跑】:在工作中,努力为一线教师的体育教研搭建平台、提供空间,以求促进教师快速成长。可是,主动需要成长的教师不多,到了评比、晋级的时候,部分教师热闹一阵子,过后一切好像有归于平静。我认为教师自身因素是制约有效教研的第一因素,如:人到心不到、心到不思考、有思考不实践、有实践不改进”。俗话说“好汉怕懒汉,懒汉怕死汉”,有时改变真的很难。
  网友“潜泳”起跑所谈到的现象,实际上也是教师的一种认识误区,是一种走进“功利主义”的误区。教师只有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才能真真切切地、更好地参与教研或自主教研。
  2.有效体育教研的“案例”
  【案例1】四步教研法
  【宁夏银川市·大头娃娃】认为:进行体育教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发现问题。课堂中总有些事情是属于无法遇见的。一线教师发现课堂小问题是有效教研的法宝。比如课前集合不安静、活动中的小犯规、注意力不集中、天气、场地器材等因素影响教学、课中打打闹闹等看似很小的一些问题,课堂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并无大小之分,关键是教师要具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二是分析原因。每一个问题都有其原因,教师要认真分析原因,最好是按照类别分析,比如是属于教师自身组织原因、还是场地器材原因、或者学生自身原因等等,按照类别来分,将会对教师在后续的教研中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三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前面的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都是作为铺垫的话,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教研活动中最有成效的环节了。同一个办法用过几次后或许效果就不佳了,要想其他的办法来解决,比如集合不安静的问题,教师用肢体语言或者声音的变化来控制,两三次之后就可能不好用了,但是课需要天天上,学生需要天天面对,问题的不断产生会让教师不断地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看似小问题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四是总结反思。同一类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就会形成一篇简短的小文章。课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对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效果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我的第一篇小文章《巧改发令提高小学生速跑教学效果》(中国体育报2009.12.2)就是在课堂中不断摸索尝试后总结发表的。 鉴于此,我觉得一线教师教研活动的最有力方法还是要立足于课堂,这是教研的生命线。一线教师可能无法撰写高深的理论文章,但可以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土”文章,越“土”的文章也是越能体现教师教学经验的好文章。总结的多了,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上课变得快乐了!不再是一种负担和包袱了!就因为教师是带着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态走进课堂,变着花样上课,心情自然不一样了。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长期坚持下来的教师很少,因此优秀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善于思考和总结的教师。
  网友“大头娃娃”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反思,看似很平常很普通,但当我们认真研读以后就可以发现,没有谈大道理,每一步都很实际,而是以自己的亲身教研经历告诉人们,教研其实并不难,从教学的最前沿——一线开始,从用“土”办法、写“土”文章开始,去实现人生的梦想。
  【案例2】网络自学法
  【浙江省杭州市·风之脊】谈到:我是一个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而且任教的学校规模小,专职的只有我一个,期待的小组合作式的教研活动,只有大点的、有体育教研组的学校才有机会,对于规模小的学校,教研活动的机会是很少的,因此我份外珍惜这样的机会。一可以开拓一下自己的视野,二是想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平时我在视频网站上观看优秀体育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或搜集一些专业教练训练的视频,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同时提升自己专业能力上的不足。
  网友“风之脊”作为一个农村小学体育教师,在并不具备优越的教研环境和条件的前提下,依然能够通过网络自学的方法坚持教研难能可贵,因此,搞好教研,贵在自主行动与坚持。
  【案例3】任务驱动法
  【浙江省温州市·潜泳起跑】在组织教研工作时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方法:他认为,人的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任务驱动力。不管是行为的任务,还是思考的任务;不管是明确规定的任务、暗示性的任务,还是诱导性的任务,有任务作介质,教师才能跟着动起来。如利用学校制度,把学校里规定的开课、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等任务进行分解和分配,利用任务驱动落实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之中。又如遇到一些共性问题,就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教研主题,与大家交流。关注的人多,关注度就会高,碰撞就会多,产生的智慧就会多。再如,可以利用个别教师急于晋级评优的功利心态,布置一些别的教师认为有难度的任务,让他们深入地去实践和研究,以达到共享共进。
  网友“潜泳起跑”采用的“任务驱动法”起到了很好的教研效果,尤其对于“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更需要用任务驱动的办法先动起来,尽管有很大程度上的被动性,但只要掌握好任务驱动后的评价机制,终将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的教研热情,总有一天会看到主动教研的团队成为教研的主力军。
  搞好体育教研工作并不难,难的是不动脑、不行动。要想成功教研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要处理好主题和需要的关系;要处理好质量和数量的关系;要协调好工作和学习的矛盾;要发挥好教师研修网的作用等。
  
  
其他文献
一、跳绳教学的“课课练”片段设计  (一)系绳投远(7′)  1.自主系绳(2′)  跳绳教学结束之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把短绳系成便于投掷的器材,每组只要一种系法,且每组让一位学生出来展示。要求:系绳的过程既快又不散,便于解开。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系绳,既让学生体能得到恢复,又开发学生的智力。系绳需要学生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创新,发展思维,
去年二月王占春同志住院,我到病房看望他面对神志恍惚的老大哥,企盼他能尽快醒来,没想到竟是见他的最后一面。  我与占春相识是在1986年召开的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翌年我到体卫司工作,见面的机会就多了。他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是我在体卫司工作期间可以请教的几位“百事可问”的老大哥之一。  占春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是我的同事中享受“离休”待遇的老革命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中国学校体育事业。2
摘 要: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的教学要求,引导体育教师走出基础知识教学中的认识误区,探讨提升基础知识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础知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广大中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结构、认识体育项目,明确锻炼目的、掌
百人以上的团队游戏是指全校学生集合在操场上能够开展的有趣健身活动,它不怕场地小、器材缺,只要体育教师认真组织指挥,班主任和任科老师一起配合,就能获得良效,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拓展和推广。  百人以上游戏,多数以徒手为主,例如“数字太极”“传递千层浪”,也可使用简便小器材,如:“全体抛接纸球”“花式传实心球”,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做“拉手围圈跑”“钩肘转圈跳”。还可以化整为零,每两人一组,做“翘翘板
摘 要:美国学校体育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很多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和应用的地方,其中如何有效的开展体育游戏,为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美国体育教师非常重视的一环。把一些竞技项目进行改造,对一些类似的球类项目进行组合,创设出了许多对体育器材要求不高、技术简单、规则简化的新式体育游戏,对发展学生的体能、健全人格是非常有效的。  关键词:国际化培训;体育游戏;美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
一、模拟上课文本解读的几个理论问题  【提出的问题】:目前,在各类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考试中,大量使用了模拟上课的形式,请大家围绕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具体讨论的内容有:(1)模拟上课与说课有什么区别?(2)模拟上课需要展示的重点是什么?(3)如何评价模拟上课的水平(哪些指标)?  【安徽省铜陵·戴恒年】:模拟上课也就是俗称的考评课,关注更多的是老师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教学基本功、教材的处理、教学流程的
关键词:板球;冷僻项目;游戏  板球是以击球、投球和传接球技术为主,反映人体综合运动能力,讲究团队配合精神,有较强趣味性的一项竞技体育运动。它的器材较简单,对场地要求也不高,很适宜中小学开展,为阳光体育服务。然而,由于它是外来项目,在我国知晓的人不多,开展的学校也不够广泛。采取游戏的方式来介绍、推广和教学,是一种途径。我们高兴地看到,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和济南市匡山小学的体育老师,通过创编板球系列游戏
一、教材化的含义及阶段划分    教材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造和组合的过程,它一步一步地使教材个性化和典型化,使教材适应特定的学制阶段、适应特定地区和特定条件的学校、适应特定的教师水准和不同基础的学生。  教材化的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至少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总结社会中广泛存在的体育文化财富(其中包括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选择、改造、组合,使其典型化、个性化,把它变成课程标准
索玉华,1959年8月出生,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现首都体育学院),毕业后任中学体育教师,1989年调入北京石油附中。30载的教学实践和思索,使她逐渐从一名孜孜以求的年轻教师发展为具有独到教育思想的体育特级教师。她以深刻的“大教育观”、坚实厚重的专业功底、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诠释着她艰辛而又闪光的成长道路。  孙丽华(北京石油附中校长):  提起大庆油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等文件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明确规定,让我们进一步对三课(体育课、大课间、课外体育运动)的责任分割和统筹管理进行了实践探索,提炼了体育课习得、大课间乐得、课外体育运动辅得的有效策略。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落实,使学生体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学生视力不良率和肥胖率连续三年下降